喉颈气管狭窄成形术优点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122岁这家医院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音 [复制链接]

1#

11月10日,被誉为“九大善堂之首”,以善文化著称医院,举办建院周年主题慈善音乐会。与会有两位特别的患友来宾,张女士和王先生,动情地与大家医院的不解之缘。

张女士早在年体检的时候发现肺部磨玻璃结节,经同事介绍,年找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赵子文主任检查。“赵主任真是B超眼,看了CT报告就建议手术,我也同意手术。手术后病检结果是肺腺癌早期。”一年后,张女士回院复查,赵主任安排了验血,暂时不检CT,体验后各项指标正常。原来一直有子宫肌瘤的她,本想等这次检查完再到市一把子宫肌瘤割掉的,没想到张女士回去后,竟然怀孕了。“我一直很想要个二宝,但是因为子宫肌瘤也一直没怀上,也许因为我经常做些善事,与市一的善缘也从此结下了。特别珍惜现在儿女双全的幸福生活。”因为这份医缘,医院内、外、麻醉、影像几个科室的专家都如数家珍。“大家一定要有预防的意识,不要怕检出病来。越早检查越好,我介绍了好多同事朋友来市一,没有人说不好的,医院的医护人员服务好、医疗水平高。”

像张女士这样与市一结下不解之缘的病友们还有很多,王先生也有同样感恩的经历与大家分享。王先生在小学二年级的时候就被确诊为再生障碍性贫血。中间经历了脱输、稳定、结婚、生子等人生大事,在年尾,一场流感让他再次与再障战场相遇,短兵相接。在医生推荐下,他找医院血液科王顺清主任,在王顺清主任和黎宇苗主任帮助下,王先生经历了“一波五折”的配型工作,到第五个供者才最终确定下来,这时候已经是年4月底。医院血液科的精兵悍将的细心照料下,就在今年5月10日,王先生终于换上了一个来自湖北武汉好心人的骨髓。一切顺利,移植后恢复情况理想。时至今日,王先生在血液科莫文健主任的专业指导下,身体得到快速康复,最后一次检验数据很理想!正如王先生自己所说“这次我很幸运,医院,医疗方案合理,医护人员用心对待每一个病人,用药及时,这是给我的一次重生机会,我要严格要求自己,不辜负身边支持和鼓励我的人!”

像张女士和王先生这样的病友还有很多很多,医院坚守了年的善心,一直致力于用医学为生命添岁月,给予承受病痛折磨的人们治愈和安慰。医院作为一所在广州越秀区的百年老院,据了解,院内也有很多医生是出生医院,并且投身于医院发展建设之中,为医院的发展尽心竭力。

时医院建院周年之际,让我们跟随时光的步伐,一起来回顾这所百年老院如何从善如流,守善如一,矢志不渝地守护广州市民乃至全国人民的健康。

医院党委书记、院长曹杰致辞。

仁心义举书写“仁心仁术,方便为怀”初心

年,“医院”被誉为“九大善堂之首”。彼时,救死扶伤、方便大众,正是医院创立的初心。年来,医院从善如流,守善相随,以家国情怀凝聚奋进力量,以医者仁心砥砺奋斗精神,百年如一,初心未改。

清光绪25年,在广州城西以慈善为使命建立起来的广州城西方便所,是第一家中国医院。医院在社会救济中表现非常踊跃,为黄花岗起义、广州起义烈士及19路军抗日捐躯将士收殓遗骸,并捐建纪念碑纪念英魂。基于种种仁心义举,医院被誉为广州九大善堂之首,成为当时华南地区最大的慈善机构。

年1月,日军入侵上海,驻上海的十九路军英勇抗击,军中士兵多为广东籍。医院(医院)组织的广州医院难民救济会,筹集捐款,支援十九路军抗战,救济难民,同时为了表达对为国捐躯烈士的敬意,召开追悼会、捐资建筑纪念碑悼念阵亡烈士。医院前辈们的仁心义举,为医院埋下了“红色”的火种。

上世纪50年代,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医院派出以外科专家梁尚农为队长的14人,组成援朝医疗手术队,编成中南区抗美援朝志愿医疗手术队广州第三队,离开广州北上,支援前线野战救护。在扶贫防病、医疗帮扶、送医下乡等中,医院都勇担重任、冲锋在前,出色地完成各项任务。

年,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医院坚守本土、驰援多地……

萤火汇成星河,市一人坚守为一方百姓守护生命的时代使命,书写传承“仁心仁术,方便为怀”的弥坚初心。

医院创下多项国内“第一”

在不断发展前进中,医院创下多项国内“第一”:国内首例儿童法洛四联症手术、国内第一把气管异物钳、国内首例氩离子激光治疗顽固性溃疡、国内首例T-Pouch回肠原位代膀胱术、国内首例“经皮冠状动脉旋磨术”获国务院颁发“中华之最”奖牌、国内率先成功开展“非清除性骨髓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国内第一支人工电子喉,亚洲首支专利电子喉产品、国内首家开展胃镜下幽门肌切开术治疗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技术……年,医院引进外科领域顶尖的第四代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目前已成功完成百余例机器人手术,医院精准微创外科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百年树人,源远流长。医院的前身广州城西医院医院就承担了护士、医士的教学培训;那时,来自国内外知名学府的医学专家、教授齐聚市一,他们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先进的教学理念让学生终身难忘。年,时任医院院长的姚碧澄教授,负责创办广州医学院(今广州医科大学),自此拉开了医院与科研教学相辅相成的序幕。

年,医院全面启动“医院”建设,启动“杰出人才引领工程”、实施领军计划、翱翔计划、助飞计划三大人才计划,培养、引进(或柔性引进)一批紧跟国内外学科发展前沿,并具有创新能力、发展后劲的人才梯队,人才队伍建设形成“市一模式”。

医院按照重点专科群建设思路,以临床需求为导向,重点打造人才引领工程,构筑广东省医疗人才高地;聚焦医学发展前沿,打造从基础到转化的一体化创新平台;使医院成为高素质人才培养、高水平科学研究和成果转化的重要基地。医院深知人才是第一资源,以识才的慧眼,爱才的诚意,用才的胆识,聚才的良方,在搭平台、明方向、给支持、重管理、塑人文上持续精进。

“任重道远,行则将至!”医院党委书记、院长曹杰说,“展望‘十四五’壮丽征程,医院快步高速发展的时与势,就是我们的定力和底气所在,也是我们的决心和信心所在。每个市一人,都是新时代的坚定者、奋进者、搏击者!”

文、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张青梅通讯员魏星、黄月星、储洁雅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吴婉虹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