喉颈气管狭窄成形术优点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贵州女子喉咙取出5厘米长蚂蟥,疑常喝这种 [复制链接]

1#

日前,55岁农妇张小花(化名)医院耳鼻喉科。二十多天来,她一直咳嗽、咳血,CT结果没有提示。

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毫无缘由的病。

张小花总觉得嗓子堵,猜测有东西。

医生探出喉镜,在她的声门处,看见一条尾巴横扫而来。

啥玩意?

大家面面相觑。喉镜距离太短,看不清楚。

气管镜下,可以看清楚蚂蟥在声门

那就“借我借我一支气管镜”,把这尾巴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真真切切。

瞧清了,先是尾巴又甩头,可不就是活蚂蟥。

左边是以前取的蚂蟥,右边是从张小花喉咙取出的蚂蟥

省医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医师姚红梅操作气管镜,只见一只肥硕的蚂蟥在声门处上下蠕动,动若脱兔,面对“从天而降”气管镜,四处闪躲。

想把它取出,可不是那么容易。

姚红梅说,蚂蟥身上长有吸盘,可以很紧密地吸附在气管壁上,如果直接用钳子生拉硬扯,会损伤患者的气道,引起气管粘膜损伤等并发症。同时,若不慎把蚂蟥扯断,吸盘还在残留在体内,徒增二次手术。

蚂蟥既要“占山为王”,那就可别怪“冷冻金箍棒”。

姚红梅解释,蚂蟥有一习性,在低温时,会处于冬眠状态。医师利用冷冻探头,对着蚂蟥喷射二氧化碳气体,使部分温度达到零下90℃,将其成功冻住,让吸盘和气管壁分开,再用探头将蚂蟥粘合后取出来。

这番操作,说得更形象些,姚红梅比喻:“大冬天,用舌头舔铁栏杆是什么体验?”

想想就有画面感。

她的同事率先上阵,只见其手持气管镜,缓缓入声门,先和蚂蟥“虚晃一枪”,而后,冷冻探头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将其冻住。可惜,为时尚短,只有区区几秒,本以为大功告成,但是当探头升起时,才发现,冷冻失败,没能将蚂蟥粘附成功。

它一解脱,开始逃窜。

医生护士齐上阵,为张小花取蚂蟥

气管毕竟面积有限,又能逃到哪?

这次换姚红梅“出场”,她先静观其变,蚂蟥试探几回合,不见危险,开始盘踞。说时迟那时快,姚红梅快速出手,用冷冻探头把蚂蟥冻住,十几秒后,缓缓上提。

医生取出蚂蟥

经测量,这条蚂蟥体长5厘米,还处于生长状态,目测像大号蝌蚪。

患者家属对于“活蚂蟥把喉咙当成家”感到震惊。

取出来的蚂蟥

其女婿表示,岳母是黔东南榕江县人,病前在福建打工,喝过生井水,“她就是因为咳嗽才回老家,回来后就说喉咙有异物,堵着喘不过气,医院照CT没查出问题,就到省医来查,万万没想到竟然是蚂蟥。”

他也好奇,蚂蟥从何而来?

姚红梅判断,可能与患者喝生井水,把蚂蟥虫卵带进气管有关。气管是天然的培养皿,在温度适宜的时候把虫卵孵化成幼虫,吸附在她的气管里靠吸血寄生。

“再不让她喝生水。”张小花女婿语气坚定。

姚红梅表示,这已经是第三次从人体喉咙取出蚂蟥,而且每次患者都有喝生水的既往史。她再次提醒,不要饮用山泉水、井水等生水,要烧开喝,重要的事说几遍都不嫌多。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刘丹

编辑申凌

编审李中迪罗玮

下雪啦!贵州大部分地区已确定入冬,本周多地或迎初雪

贵州一轿车深夜撞上护栏,整个车身被“刺穿”,司机被困……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