喉颈气管狭窄成形术优点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唱歌时,如何运用声腔需要一定的技巧 [复制链接]

1#

呼吸是形成气息的有力支撑,而气息是歌唱的基础和动力。朗读与歌唱都要求有气息的有力支持,不同之处在于歌唱中的气息比起朗诵的气息要吸得更深、更饱满,支撑要更持久。朗读由于没有音高和旋律的出现,更容易找到气息的位置和运用,用朗读带入歌唱,有助于歌唱的气息平稳过渡和锻炼正确的呼吸方法。

朗读的呼吸状态介于说话和歌唱之间,所以在声乐教学过程中,先用高位置的朗诵方式念歌词有利于找到呼吸及气息的位置。特别是歌曲的中音区,朗读的状态与歌唱的状态几乎一致,高音区在气息的控制上有更高要求,朗读时的呼吸状态对唱好高音区起到借鉴铺垫作用,如此训练,整首歌曲的气息流畅度就会更高。经常会遇到一些学生,初学者尤为突出,平时说话交流很自然流畅,一旦演唱就出现不知道如何呼吸、随意换气、气息不稳、气息过浅、气息短促或是漏气等现象。

而运用把歌词大声地、高位置地、跟节奏朗读之后,学生便可体会到朗读过程中自然的呼吸状态。唱之前或是唱中一旦出现以上问题,就先尝试大声朗读,等气息顺畅之后再回到歌唱的练习中去。运用高位置朗读来训练气息,可以使学生身心放松,增加自信,从而更容易找到气息的平稳和支点。例如:《花腰恋》主歌部分平稳而柔滑,仿佛这种“相遇”就是天注定的,所以演唱时不要刻意,也不要故意加力,在气息的平稳支撑下唱得顺畅自然。当中提到了“哀牢山的景色”、“磨盘山的星斗”、“马樱花海”、“戛洒江”这些都是新平县境内特有的自然景观,也是电影故事情节的发展地、拍摄地。

声腔共鸣器官指的是胸腔、口腔、头腔。胸腔包括喉头以下的气管、支气管和整个肺部。口腔包括喉、咽腔及口腔。头腔包括鼻腔、上颌窦、额窦、蝶窦等。在歌唱中,由于音商的不同,使用这些共鸣腔的比例是有所不同的。唱低音时胸腔共鸣较大,唱中音时口腔共鸣较多,而唱高音时主要是靠头腔共鸣。如果我们能正确、合理地运用好这些共鸣腔体,并相互协调配合好,那我们就能获得圆润、悦耳、丰满、动听的歌声。对于初学者来说,发出的声音大多音色单薄且微弱,没有共鸣的声音几乎毫无质感可言。

只有通过训练使共鸣腔体发挥作用时,音量才会增大,音色才会得到美化。在歌唱训练中,中低音区的音域接近说话的声音音域,人们可以像朗读一样,使用胸腔共鸣找到声音位置。在演唱高音区与低音区,需要像打哈欠或者呕吐时一样打开喉咙,提高软腭及腭垂(小舌),找到声音的头腔共鸣,但在演唱中我们需要不同音区发出来的音效统一,所以成熟的演唱中使用的是混合共鸣,也就是头腔、胸腔和口腔共鸣的混合使用。中音区和低音区,我们可以使用打开喉咙朗读,体会口腔和胸腔共鸣的声音效果,而高音区,在打开喉咙的同时,结合呼吸及气息支撑的方法,舒张面目器官,用高位置朗读体会头腔共鸣。

当胸腔共鸣有效果时,可以用手抚在胸前感受到震动,而头腔共鸣的效果则是感受到由于头部震动而产生的微微头晕的感觉。通过朗读,可以使演唱者找到声音的正确发声位置,并打开共鸣腔体,建立起正确的歌唱状态。例如:《花腰恋》中“所有美好与你分享”是整首歌曲的点睛之处,音也较高,表现出花腰傣姑娘善良而真挚的情感,演唱是情感上做有毫不掩饰地流露出来的处理。

“不愿在尘世烟火中离散”表达了这份“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信念。第二次反复,仿佛是回忆那种相遇了爱恋时的美好时节,与第一段做同样的处理即可。之后重复出现的“所有美好与你分享”都要演唱得有对比。在歌曲的高潮部分转调“花腰卜少和明朗少年相爱……”点题,也就是电影故事里的男女主角相识相恋的过程。这些较高音出现,需要共鸣效果才不会使得声音单薄尖细。

歌唱艺术最大的特点是语言和音乐的高度结合,清晰准确的吐字咬字是关键。声乐演唱中的语言和歌曲的风格韵味息息相关,清晰地演唱歌词可以让听众充分理解歌曲所要表达的思想和情感,使演唱富有感染力,从而引起听众的共鸣。世界著名的男高音歌唱家帕瓦罗蒂说过:“吐字不清的歌唱者,不可能成为伟大的艺术家。只有漂亮的嗓音弥补不了其他的缺憾。”

演唱中的吐字咬词分为字头、字腹和字尾三个部分,我们可以形象地把吐字这个过程想象为一条普通的鱼,字头如同鱼头,字腹如同鱼腹,字尾如同鱼尾,这个过程缺一不可,少了哪一个环节都不完整,而且听起来就是其它的字词了,那么听众就会产生歌词理解错乱。如果整首歌曲大部分出现这种情况,那么就是含混不清的效果,演唱大打折扣。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