喉颈气管狭窄成形术优点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4月大婴儿体重不足6斤急坏家长,原因令人 [复制链接]

1#


  4个月大的患儿明明(化名)出生后不久就出现了喉鸣、气促的症状,经常哭闹时突然紫绀。4个月大的孩子体重还不到6斤,这可把明明的父母急坏了,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医院诊断为“动脉导管未闭”,并做了动脉导管未闭封堵手术。手术比较顺利,但是术后孩子脱离呼吸机后,发现仍然存在喉气管塌陷,气喘及呼吸困难明显的问题,造成患儿长期喂养困难,生长发育停滞,体重只有正常同龄婴儿的1/3,4个月仍不足6斤,并反复肺部感染,病情危重。


  急坏的明明父母带孩子来到了广西中医院(以下简称“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医院联合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手术麻醉科、重症医学科、儿科等多个学科对患儿进行了会诊,结果显示喉软化是导致患儿术后呼吸困难的主要原因,病情十分凶险,如不及时救治,患儿呼吸困难随时有可能进一步加重,乃至导致窒息死亡可能!

▲术前视频

经多学科专家反复讨论,一致认为手术解除喉部梗阻是救治患儿的唯一希望,其中内镜下低温等离子喉显微手术具有创伤小、出血少的特点,是治疗该疾病的最佳选择。

患儿属于低体重儿,伴有肺部感染及心脏先天性疾病,手术面临着极大的困难及风险,但为了抢救患儿的生命,避免错过最佳治疗时机,经过充分的术前准备,刘继远主任医师带领的团队予以患儿支撑喉镜下低温等离子喉成型手术,幸运的是麻醉及手术过程顺利,术后10天顺利脱离呼吸机并拔除气管插管。经过一段时间的康复治疗,明明复查喉气管CT检查显示形态满意,呼吸困难症状逐渐消失,病情康复。

▲手术中

▲术后视频

什么是"先天性喉软化"?

先天性喉软化好发于0~2岁小儿,以憋气、发绀,深度吸气三凹、吸气性呼吸困难为主要症状,一般喉部间隙随年龄增大,大多在2岁左右症状逐渐消失。病因可能与胎儿期缺钙有关。


  先天性喉软化合并气管支气管软化临床少见,患者易误诊,常需经电子喉镜或纤维支气管镜检查予以确诊,并发感染时往往病情重,治疗复杂。


  重症喉软化患儿,软化的会厌软骨、杓会厌皱襞、杓状软骨,在吸气时易阻塞喉部入口,表现为吸气性呼吸困难,并于呼吸道感染时加重,病情往往危重。

喉软化症都需要做手术吗?


  有家长会问了,我家孩子也是喉软化症,需要手术吗?


  绝大多数轻中度喉软化可通过观察或保守治疗治愈,这些患儿症状消退常在1岁以内,很少持续至24个月以后。


  5%~20%的重度喉软化症患儿需要进行手术治疗,但手术风险大,并发症中,是临床上目前许多医生面临的较大难题。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主任刘继远表示:重度先天性喉软化是一种很严重的气道梗阻性疾病,特别对于婴儿更是致命的威胁。由于该疾病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以及医生的认知有限等因素,临床上经常会遇到误诊的情况,患儿无法得到及时有效治疗甚至死亡。

同时由于先天性喉软化症患儿的共同特点是存在喉、气管的软化或者塌陷,全麻插管条件差;患儿极有可能合并有先天性心脏病、肺部感染等一系列基础疾病,围手术期需对患儿采取全面评估及综合治疗。而该疾病的患儿往往年龄较小,有些出生后就发病,同时体重低,病情复杂,手术及麻醉风险较大,术后康复过程较长,因此该类疾病患儿的治疗和康复均存在较大困难。

不过目前,在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手术麻醉科及重症医学科等多学科的努力和协作下,充分发挥各学科在该领域积累的技术优势,成功攻克这一手术难题,对困难气道的处理和婴幼儿急危重症的救治也得到进一步提升,许多病情复杂的喉软化及喉气管狭窄患儿得到了有效治疗并取得良好效果,造福广大患者。

科室介绍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自年由五官科更名为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以来,经过科室的全体医护人员的十几年不断努力和拼搏,目前已经发展成为一个人才结构合理、医疗设备先进、医教研突出的学科。

现科室拥有独立的专科病房及门诊,开设有门诊嗓音及咽喉疾病专病门诊,医院门诊首个中医外治室,并配置有总值千万元的耳鼻咽喉头颈外科高端专科检查及手术设备,其中包括高端电子鼻咽喉镜系统、中耳分析仪、吸切动力系统、低温等离子系统、嗓音分析系统、鼻咽声反射及鼻阻力仪等一系列专科先进诊疗设备及手术仪器。

同时科室注重专科业务技术及能力的发展与创新,致力于提高医护人员的专科能力,不断派遣具有中高级职称的技术骨干到国内外专科进修和学术交流,紧跟国内外医学前沿,也打造了一系列科室特色中西结合医疗技术。目前我科开展的低温等离子手术治疗成人及儿童鼾症、头颈口腔颌面良恶性肿瘤切除及游离皮瓣显微修复、颌骨骨折复位及3D打印重建手术、鼻颅底鼻内镜手术、经口甲状腺腔镜微创手术、咽喉嗓音显微手术等,居区内领先水平。

我科中医特色鲜明,中医药技术突出,开展了雷火灸、火龙罐、特色脐针脐灸、喉针喉药、穴位敷贴、刮痧、五音治疗、拔罐、耳鼻部音频等特色外治。在鼻咽癌、神经性耳聋耳鸣、返流性咽喉炎、变应性鼻炎、面神经麻痹、眩晕症、慢性咽炎及嗓音疾病等的中西结合保守治疗上独居特色,效果鲜明,已经成为全区中西结合治疗的典范。通过开展中药熏吸疗法,我科自发研制了兰香通窍鼻炎口罩,目前已经申请了专利,其治疗效果受到广泛患者的一致好评。

目前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是全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联盟单位、唇腭裂美国微笑列车慈善修复项目合作单位,医院、中医院、广州中山大学医院专科形成技术联盟。

-

今日指导

刘继远

广西中医院

耳鼻喉头颈外科主任

教授、主任医师

出诊时间:周一全天,周四上午

文稿:佘志强 谢 勇(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编辑:李佳慧 阚昆仑

审核:芳 华

分享给你最在乎的人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