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厌
会厌(epiglottis)是由弹性纤维软骨构成的一薄的叶状板,在舌和舌骨体的后方、喉口的前方斜向上突。
其游离端圆而宽阔,偶尔在正中线上有朝向上方的切迹。其附着部[或称会厌软骨茎(柄)],细而长,在甲状切迹的下方,由甲状会厌韧带(Lhyroepiglotticligament)连于甲状软骨喉结(laryngealprominence)的背面。
它的两侧由杓状会厌襞(内含杓会厌肌)附于杓状软骨上。其游离的前上面,也称舌面,由黏膜(非角化复层鳞状上皮)覆盖,折返至舌的咽面和咽侧壁,形成舌会厌正中襞和两条舌会厌外侧襞。
由此,在舌会厌正中襞与两侧的舌会厌外侧襞间各形成一凹陷,即会厌谷。在舌骨和甲状舌骨膜后方,会厌前表面的下部,由弹性的舌骨会厌韧带连接于舌骨的上缘,并与甲状舌骨膜之间有脂肪组织相隔,构成临床上重要的会厌前间隙(Pre-epiglotticspace)。
其光滑的后表面,也称喉面,横向呈凹状,垂直方向呈凹凸状,由纤毛呼吸黏膜覆盖,其下部突出的部位叫会厌结节。
此面构成喉前庭倾斜的前壁。软骨后部有小的黏液腺形成的凹陷,并有喉内神经的分支及纤维组织穿过,这意味着在会厌后表面通过这些孔与会厌前间隙相连续。
会厌的功能
吞咽时,舌骨向前上运动,会厌由于受舌底和杓会厌肌主动收缩压力的影响而向后被动弯曲。通常情况下,会厌向后弯曲遮盖喉口,食物和液体沿其前表面滑过,进入食物的外侧通路。它也不是呼吸和发声所必需的器官。
会厌下移是否是一个由食物的重量或液体在其舌面流过及源于舌骨或喉内其他方面的力共同形成的被动过程,或者会厌下移是否为一个由肌肉主动控制所引发的主动过程,这仍然是争论的话题。没有哪种理论能够满意地解释会厌的运动。它可能是一个组合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源于舌、舌骨和喉的被动压力通过舌会厌韧带传递给会厌软骨,同时甲杓肌及其他喉肌使会厌基底部主动移动。Ardran和Kemp()提出,即使没有会厌也能安全吞咽,但进食时必须特别注意。
NormalRespirationandSwallow
气管插管术
大多数病人通过气管插管建立人工气道。通常使用直接喉镜完成经口气管插管。经口气管插管特别适用于呼吸停止和危重病人,因为操作较经鼻插管更快。而后者更适用于清醒、有自主呼吸或需要避免经口操作的病人。
插管前准备
操作者在气管插管前要用手法开放气道、进行通气和给氧。一旦决定行气管插管,需准备的步骤包括:
纠正病人体位(开放气道时头和颈部位置,如下图C:枕部垫一薄枕,使口轴更好的与喉咽轴靠拢)纯氧通气准备好必要的设备(包括吸引器)相关药品对于既往健康的患者,%氧气通气可以降低体内氮含量,显著延长窒息的安全时间(而既往有严重心肺疾病的患者效果不佳)。在紧急情况下,困难气道的预测方法(如,Mallampati评分、甲颏间距测量)价值有限。如果喉镜插管失败,操作者必须有替代方案(如,喉罩、球囊面罩通气和外科气道)。E-C法球囊面罩给氧心跳骤停时,胸外按压不能因气管插管而停顿。当施救者因持续胸外按压(或胸外按压换人时,按压中止间隙太短)而不能插管,应选用其他的通气技术。尽快备好硬管扁桃形吸引头的吸引器,以清除气道内分泌物和其他物质。插管前和插管过程中,为防止被动反流,建议采用前环状软骨按压(Sellick手法)。然而,目前的文献表明,这种方法可能没有以前认为的那样有效,而且可能在喉镜检查过程中损害喉部视野。对于清醒和半清醒的病人,为了帮助插管,使用喉镜前,通常给予镇静肌松药物,有时还有抗迷走药物。气管内导管的选择与准备插管大多数成年人可以接受内径≥8毫米的导管;这些导管比较小的管更好,因为它们有较低的气流阻力(减少呼吸功)利于吸引分泌物允许支气管镜通过可能有助于机械通气的撤离对于婴儿和≥1岁的儿童,使用不带气囊的导管,导管直径=(患儿年龄+16)/4,因此:4岁患儿需要直径为(4+16)/4=5mm的气管内导管。如用带球囊的导管,所选内径应从推荐公式算出的结果减去0.5mm。有部分软件可提供相关计算器。对成人(有时为儿童),在导管中插入一根硬质导丝,深度至距导管顶端1~2cm处,而导管顶端保持柔软。置入导丝后,导管至气囊起始处保持笔直,其后的导管部分向上弯曲35°成曲棍球球棍状。这种形状有利于插入导管,避免了插管过程中挡住操作者观察声带的视线。常规并不需要对导管气囊充气以检查密闭性。(大多数情况下,大家还是会充气检查一下)如果做了密闭性检查,则在插管前必须将气囊内气体排尽。插管技术第一次插管成功很重要。重复喉镜插入(≥3次尝试)与明显的低氧血症、误吸和心脏骤停的发生率增高相关。除了正确体位,其他保证插管成功的重要原则包括:看到会厌看到喉部后方结构(较理想的是声带)未确认插入气管前不要推送导管左手握住喉镜柄,将镜叶插入口中,向上牵拉下颏和舌头,使其不会阻挡操作者视野,充分暴露咽后部。应注意避开门牙,避免挤压喉部组织。强调识别会厌的重要性。会厌是操作者识别并确认气道的标志,并引导操作者正确放置喉镜叶片。会厌可能位于咽后壁对侧,与周围粉红色黏膜融为一体,或是位于积聚的分泌物中。心跳骤停者几乎都会在气道看到积聚的分泌物。一旦看到会厌,操作者可用喉镜叶片顶部将其提起(典型的直式镜片操作方法),或推进喉镜叶片顶部至会厌谷,顶住舌骨会厌韧带,间接提起会厌以暴露视野(典型的弯式镜片操作方法)。弯式镜片操作成功取决于:1)叶片顶部是否放在会厌谷的合适位置;2)提升的方向(双手操作喉镜)。提升会厌能暴露咽后部结构(杓状软骨、杓间切迹)、声门和声带。双手操作喉镜:在颈部对着喉镜抬起的方向施压。箭头显示喉镜抬起的方向和颈前部施压方向。如果喉镜叶片伸入过深,可能会完全错过喉部标志,而把幽暗、圆孔形的食管误解为开放的声门。假如辨别结构有困难,将右手置于颈部前方压迫喉部(使左右手能一起操作)可优化喉部视野(双手操作喉镜)。另一方法是抬高头部(抬高枕部,而非伸展环枕关节),此举移动了颌部位置,改善视线。对有潜在颈椎损伤者,不推荐抬高头部。对病态肥胖者,抬高头部也有困难(必须预先摆好体位,上身倾斜抬高或头高位)。
dx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