喉颈气管狭窄成形术优点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他山之石具有侵袭性的喉IgG4相关性疾 [复制链接]

1#

钟华黎燕丘柳柳文卫平雷文斌

医院耳鼻咽喉科

医院病理科

简介

患者男,51岁,因“反复声音嘶哑个月余”于年8月12日收人医院耳鼻咽喉科。

患者既往于外院因“喉前连合肿物”行“支撑喉镜下喉前连合良性肿物切除术”,术后病理诊断为“喉前连合炎症性病变”。

然而患者术后“声音嘶哑”症状改善不明显,术后电子喉镜复查见喉前连合肿物较术前增大,遂就诊我院进一步诊治。

体格检查:间接喉镜下见双侧声带前连合处白色新生物,向上侵犯声门上,双侧声带活动可。

电子喉镜示:双披裂及环后区黏膜充血稍肿胀。

双侧声带前连合处见一光滑肿物隆起并向上和向下累及。

双声带充血、肿胀,活动好,声门闭合欠佳。

化验检查:血常规生化肝肾功能、术前感染病筛查均无异常,胸片、心电图、颈部和腹部超声均未见明显异常。

电子胃镜示慢性胃炎,食道和胃未见明显新生物。

喉部CT示:左侧声带增厚,可见软组织密度肿块,局部向外突起,声门裂变窄,病灶大小约13mmX16mm,

平扫密度不均,增强扫描后呈不均匀强化,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前连合增厚,左侧喉旁间隙、会厌前间隙受累呈软组织密度。

肿物侵及声门上区、声门区,呈浸润性生长。余颈部软组织结构对称,无异常肿块影,气管居中,未见受压移位;

各肌间间隙清晰,双侧咽隐窝形态正常、对称,鼻咽、口咽咽侧壁无增厚,咽旁各间隙未见异常。

双侧颈动脉间隙正常,未见受压移位,双侧颈部(II、III、IV区)多个结节状增大淋巴结,直径约7-11mm。

喉部MRI示:左侧声带中部稍增厚、隆起,内缘尚光整,累及前连合,呈T1WI及T2WI等信号,DWI呈稍高信号,

增强不均匀强化,新生物向外突破甲状软骨板,左侧喉旁间隙、会厌前间隙受累。

双侧杓会厌襞、梨状窝结构清晰,双侧颈部软组织内未见异常信号,甲状腺形态、大小正常,内未见异常信号及异常强化灶。双侧颈I/I1区可见稍大淋巴结。

结合上述病史、体格检查及辅助检查,初步诊断为:喉前连合肿物性质待排:肿瘤?特殊感染?

患者人院后于表面麻醉下行2次电子喉镜下喉前连合肿物活检术,病理均提示为:炎性病变,未见恶性特征。

然而患者喉部影像学示喉前连合肿物已破坏甲状软骨板,故考虑恶性病变可能性大,为进一步明确喉肿物病理性质。

遂予患者行气管切开+额侧喉部分切除+喉功能重建术,术中完整切除喉前连合肿物和受累的甲状软骨板。

术后病理结果示:喉前连合组织局部黏膜溃疡形成,黏膜下组织水肿,纤维结缔组织增生,伴大量慢性炎症细胞浸润,

以淋巴细胞和浆细胞为主,局灶见中性粒细胞及嗜酸性粒细胞聚集,局部横纹肌萎缩,间质小血管及梭形细胞增生,病变符合喉前连合慢性炎症。

特殊染色:六胺银、PAS、AB均未见特殊病原体。

为进一步明确,遂加做IgG相关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提示IgG4阳性浆细胞60个/高倍视野,IgG4/IgG约30%。

结合患者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和病理诊断,考虑为喉IgG4相关性疾病。病理明确后患者进一步就诊风湿免疫科,

并完善胸腹部CT示:心肺未见明显异常。胃肠肝胆胰脾未见明显异常。

泌尿系统未见明显异常,完善免疫球蛋白检验示:IgM为0.45g/L(参考值范围为0.92~2.04g/L,下同),IgG为11g/L(10.13~15.13g/L);IgG4为1.g/L(≤2g/L)。

余SLE组合、风湿组合、ESR抗磷脂抗体和血管炎四项均未见明显异常。

查巨细胞病*抗体、EB病*抗体、呼吸道病原体和结核相关检测均为阴性。

排除激素使用禁忌后予甲泼尼龙40mg静脉滴注1次/d,共7d,期间予环磷酰胺mg静脉滴注每周1次,患者无明显不适。

术后1个月电子喉镜检查示:双披裂及环后区黏膜充血、稍肿胀。

左披裂活动受限,右披裂活动好,声门前部创面表面见线头及白膜附着,声门下黏膜光滑,气管套管上方未见肉芽。

堵管后患者呼吸通畅,遂予患者拔除气切套管封闭气管瘘口。

风湿免疫科住院7d后准子患者出院,继续口服泼尼松40mg、每天1次晨起顿服,每隔2周减少5mg,最后以5mg/d维持治疗。

每周1次静脉滴注环磷酰胺mg维持治疗,激素和环磷酰胺共治疗20周。

术后3个月患者耳鼻喉门诊复诊,自诉声音嘶哑较前明显改善,对治疗效果满意。

复查电子喉镜示:双侧披裂及环后区黏膜充血、稍肿胀,双侧披裂活动良好,声门前部瘢痕形成,未见新生物。

随访8个月,无不适主诉。

讨论

IgG4相关性疾病首先由日本的Hamano等国于年报道,其报道的病例为自身免疫性胰腺炎,Kamisawa等于年提出了IgG4相关性疾病的概念,

又称为IgG4多器官淋巴细胞增生综合征,是一种由免疫介导的慢性、系统性、自身炎性反应性疾病。

通常累及包括胰腺(自身免疫性胰腺炎)、唾液腺和泪腺(米库利兹病)、肺(间质性肺炎)、肾(间质性肾炎)、腹膜后间隙(腹膜后纤维化)和垂体在内的多个器官或组织。

其诊断标准为/p>

(1)一个或多个器官弥漫性或肿块性增大;

(2)血清IgG4水平升高(1.35g/L);

(3)病理组织学检查发现淋巴细胞和IgG4阳性浆细胞浸润(IgG4阳性浆细胞AgG阳性浆细胞40%,且IgG4阳性浆细胞10个/高倍视野)并伴随特征性的组织纤维化及硬化。

确定诊断1)+(2)+(3);

很可能诊断1)+(3);

可能诊断1)+(2)。

然而这个诊断标准对于胰腺、唾液腺、泪腺和肾脏的IgG4相关性疾病诊断敏感性较高,对于其他部位的IgG4相关性疾病的诊断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治疗上主要以全身使用糖皮质激素为主,必要时予免疫抑制剂治疗。

患者术后接受糖皮质激素加免疫抑制剂治疗后效果明显,规律随诊未见肿物复发。总而言之。

对于既往曾行手术治疗后复发的新生喉部肿物.当影像学出现骨质破坏等侵袭性恶性特征时。

患者在考虑喉恶性病变的同时,更应考虑喉部lgG4相关性疾病的可能性。

外周血IgG4及IgG水平的检测可以作为初步的筛查方法,然而最终确定诊断需要依赖组织病理学检查。

治疗上以糖皮质激素为主,必要时选择免疫抑制剂治疗。

在以后的研究中应该详细阐明IgG4相关性疾病的发病机制,制定喉部IgG4相关性疾病的诊断标准,从而实现更好的治疗。

END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