喉颈气管狭窄成形术优点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正常人体结构与功能重点总结 [复制链接]

1#

第一章绪论(易考君之正文)

1、期末重点:

2、期末难点:

3、期末指导:(重点正文内容)

全世界人口总数正在奔向70亿,在每分钟里有超过个婴儿出生,同时每天有个人死亡,因此全世界人口以每秒3个人的速度在递增。

人体是一个复杂而又神奇的有机体,每个人正常的生活、思考、烦恼和白日梦都离不开它。对自身的探索是人类永恒的话题。

本课程从宏观到微观探视人体结构与功能的关系,了解内在的运作机制,更好的为人类自己服务。

一、人体的组成

(一)细胞

生命的遗传物质DNA,DNA(脱氧核糖核酸)常常被称作为生命的分子,存在于几乎所有的生物中,充当携带指令的化学密码,通称为基因,具有调节生物体及其不同部分的生长、发育、执行功能和自身的维持作用。

人体的体细胞染色体数目46条,共23对,为双倍体。其中44条为常染色体,2条为性染色体。常染色体男女相同,性染色体男性为XY,女性XX。染色体是DNA的主要载体,基因又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染色体即为基因的主要载体。

染色体的数目和形状是相对稳定的,如果染色体数目或结构有变异,将导致遗传性疾病。高龄产妇增加了染色体异常,35岁以上产妇尽量检查。

基因组是整套人类基因结构,控制着人类细胞到整体的发育,人类基因组含~个基因,分布在几乎所有人类细胞的46条染色体上。

人类基因组计划(humangenomeproject,HGP)是由美国科学家于年率先提出,于年正式启动的。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日本和中国科学家共同参与了这一价值达30亿美元的人类基因组计划。这一计划旨在为30多亿个碱基对构成的人类基因组精确测序,发现所有人类基因并搞清其在染色体上的位置,破译人类全部遗传信息。与曼哈顿计划和阿波罗计划并称为三大科学计划。美国和英国科学家年5月18日在英国《自然》杂志网络版上发表了人类最后一个染色体——1号染色体的基因测序。

(二)组织

组织由形态和功能相同或相似的细胞和细胞间质组成。四种基本组织: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组织和神经组织。

(三)器官

几种不同的组织组合在一起,构成具有一定形态,完成一定功能的器官,如心、肝、脾、肺、肾等。

(四)系统

许多功能相关的器官联系在一起,完成一种连续的生理功能,它们共同组成系统。人体有九大系统:即运动、消化、呼吸、泌尿、生殖、脉管、感官、神经和内分泌系统。

二、体液与内环境

人体的2/3是由水和各种溶解其中的重要物质组成。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由细胞外液组成的细胞生存环境称为内环境。

成人体内大约含有40升水。机体每天通过尿液、汗液、呼吸和粪便中排出水分。为了维持正常的体液平衡,我们每天至少喝2升水。

体液的功能:溶解物质、转运、温度调节、减震、润滑等。

三、人体的基本功能活动

(一)支持和运动

肌肉、骨骼和关节是人体的支架,通过相互配合完成大量的动作。肌肉系统一直处于运动,例如睡眠时呼吸仍在继续、心脏跳动、肠蠕动等。

(二)信息处理

信息的处理包括信息的输入、评价和作出决定,随后输出。人体的各种感受器接受信息,如视觉和听觉。脑就如同CPU,它的输出控制肌肉的运动和腺体的化学反应。神经和激素都参与数据的处理。

脑对信息的处理有自主或潜意识(如生物钟等)。信息以电脉冲和化学分子(激素)形式存在。

女性的生物钟

男性的生物钟

男性30-35岁年龄段出生的孩子,在智力测验中所获得的分数最高。女性25-30岁最佳生育年龄。

(三)内环境平衡

人体的细胞和组织精细而易破损。它们只有在物理和化学环境始终被调节在协调平衡状态下才能正常工作。数个人体系统相互协调维持环境的平衡,这个过程称为体内平衡。内环境的平衡受神经和激素的调控。温度调节是内环境平衡调节的典型代表。

汗液除了能调节温度外,还能散发出*素、重金属等。

第二章骨骼系统

1、期末重点:

2、期末难点:

3、期末指导:(重点正文内容)

骨骼构成人体的支架,支持体重。骨骼肌附于骨的表面,并跨越一个或多个关节。在运动中,骨起杠杆作用,关节是运动的枢纽,骨骼肌则为运动的动力。它们共同完成对人体的支持、保护和运动。

一、概述

(一)骨

骨(bone)是人体重要器官之一,成人有块骨。按其所在的部位不同分为颅骨、躯干骨和四肢骨。每块骨都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和功能,并有丰富的血管、淋巴管和神经,能不断地进行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并有修复、再生和改建的能力。经常体育锻炼可促进骨的良好发育、生长;长期卧床废用则出现骨质疏松易折断。

1.骨的形态、分类

按骨的形态特征,可分为长骨、短骨、扁骨和不规则骨四类。

2.骨的构造

骨由骨质、骨膜、骨髓、血管、神经构成。

3.骨的化学成分及其物理性质

骨含有有机质和无机质两类化学成分。成人新鲜骨的有机质含量约占1/3,以骨胶原蛋白为主,它赋予骨以弹性和韧性;无机质含量约占2/3,主要为钙、磷等盐类,赋予骨以硬性。骨的化学成分和物理特性随年龄、生活条件、健康状况的变化而不断变化。幼儿骨的有机质和无机质各占一半,故弹性较大而柔软,易发生变形,在外力作用下不易骨折或折而不断,称为青枝骨折。老年人的骨无机质所占比例较大,故脆性大,受外力作用易发生骨折。

(二)骨连接

骨与骨之间借纤维结缔组织、软骨或骨相连的结构称为骨连接。按连接方式不同,骨连接可分为直接连接和间接连接。

1.直接连接相对应的两骨间借纤维结缔组织、软骨和骨直接相连,称为直接连接。其特点是连接牢固无缝隙,不能活动或少许活动。

2.间接连接间接连接又称关节(articulation),是骨与骨之间借结缔组织囊相连接,特点是相邻的两骨之间有间隙,活动度大。

1)关节的基本结构由关节面、关节软骨、关节囊和关节腔构成。

2)关节的辅助结构某些关节除基本结构外还有一些辅助结构,如韧带、关节盘和关节唇等。

3)关节的运动形式基本上是围绕三个运动轴的运动,主要包括4种运动形式。

(1)屈和伸关节沿冠状轴的运动。运动时两骨互相靠拢,两骨间的角度变小称为屈,反之称为伸。

(2)内收和外展关节沿矢状轴的运动。骨向正中矢状面靠近称为内收,反之称为外展。

(3)旋转关节沿垂直轴的运动。骨的前面转向内侧称为旋内,反之称为旋外。在前臂,手背转向前方称为旋前,反之称为旋后。

(4)环转关节运动时,运动骨的近端在原位转动,骨的远端做圆周运动。环转运动实际上是屈、外展、伸和内收依次连续的运动。

二、躯干骨及其连接

躯干骨包括椎骨、骶骨、尾骨、胸骨和肋。它们借骨连接构成脊柱和胸廓。

(一)脊柱

脊柱(vertebralcolumn)由24块椎骨、1块骶骨、1块尾骨借椎间盘、韧带和关节连接而成。

1.椎骨幼年时为32~33块,包括颈椎7块、胸椎12块、腰椎5块、骶椎5块、尾椎3~4块。成年后5块骶椎融合为1块骶骨、尾椎融合为1块尾骨,故成人脊柱由26块骨构成。

2.椎骨的连接椎骨借椎间盘、韧带和关节连接。

3.脊柱整体观

从侧面观察脊柱,可见脊柱呈现4个生理性弯曲,其中颈曲和腰曲凸向前,胸曲和骶曲凸向后。颈曲和腰曲是出生后获得的。脊柱的弯曲增大了脊柱的弹性,对维持人体重心的稳定和缓冲震荡有重要意义。

4.脊柱的功能

脊柱具有支持躯干、支撑传递重力、容纳脊髓、保护胸腔、盆腔脏器、减缓震荡和运动等功能。少量椎骨运动时脊柱运动幅度较小,但整个脊柱运动时幅度较大,可作屈、伸、侧屈、旋转和环转运动。尤其是颈、腰部运动幅度最大,故颈、腰部亦易损伤。

(二)胸廓

胸廓(thorax)由12块胸椎、12对肋和1块胸骨连接而成。胸廓具有构成胸壁支架、容纳和保护胸腔器官、参与呼吸运动的功能。当吸气时,肋的前端上提,胸骨上升,肋体向外扩展,使胸腔容积增大;呼气时则相反。胸腔容积的改变,促成了肺呼吸。

三、颅及其连接

(一)颅的组成

成人颅(skull)由23块颅骨组成(不包括3对听小骨),位于脊柱的上方,借寰枕关节与脊柱相连,对脑和感觉器官起支持、保护作用。颅分为后上方的脑颅和前下部的面颅。

(二)颅骨的连接

颅骨的连接有直接连接和间接连接。

1.直接连接颅盖骨间及颅盖骨与颅底骨间借结缔组织膜构成缝连接;颅底骨间多以软骨相连接。随年龄增大,直接连接逐渐骨化而成为骨性结合。

2.间接连接仅有颞下颌关节(temporomandibularjoint),又称下颌关节(图4-28),由颞骨的下颌窝和关节结节与下颌骨的下颌头构成。关节囊松弛,前壁较薄弱,囊的上端附着在下颌窝和关节结节的周缘,下端附着于下颌颈,关节腔内有关节盘,关节盘的周缘与关节囊相连,将关节腔分隔成上、下两部分。

四、四肢骨及其连接

四肢骨包括上肢骨和下肢骨。因人类直立行走,下肢主要起支持、行走作用,故下肢骨较粗大壮实,上肢主要执行劳动功能,故上肢骨细小灵巧。

(一)上肢骨及其连接

1.上肢骨上肢骨包括肩胛骨、锁骨、肱骨、尺骨、桡骨和手骨,每侧32块,共64块。

2.上肢骨的连接

1)胸锁关节由锁骨的胸骨端与胸骨的锁切迹构成。

2)肩锁关节由锁骨的肩峰端与肩胛骨的肩峰构成。

3)肩关节(shoulderjoint)由肱骨头与肩胛骨的关节盂构成。

4)肘关节(elbowjoint)是由肱骨下端和尺、桡骨上端构成的复关节。

5)前臂骨的连接包括桡尺近侧关节、前臂骨间膜和桡尺远侧关节。

6)手关节包括桡腕关节、腕骨间关节、腕掌关节、掌指关节和手指间关节。

(二)下肢骨及其连接

1.下肢骨包括髋骨、股骨、髌骨、胫骨、腓骨和足骨。

2.下肢骨的连接

1)髋骨的连接两侧髋骨的后部借骶髂关节、韧带与骶骨相连;前部借耻骨联合互相连接。它们与尾骨共同构成骨盆。

2)髋关节(hipjoint)由髋臼和股骨头构成。

3)膝关节(kneejoint)是人体最大最复杂的关节。由股骨下端、胫骨上端和髌骨构成。

4)小腿骨间的连接胫、腓骨上端形成胫腓关节;中部骨干借小腿骨间膜相连;下端由韧带相连接。两骨间几乎无运动。

5)足关节包括距小腿关节、跗骨间关节、跗跖关节、跖趾关节及趾间关节。

6)足弓(archesoffoot)足弓是跗骨与跖骨在足底借足底肌、肌腱和韧带的牵拉而形成的一个凸向上的弓形结构。

第三章肌系统

1、期末重点:

2、期末难点:

3、期末指导:(重点正文内容)

一、概述

运动系统的肌都是骨骼肌(skeletalmuscle)。它们附着于骨,收缩时可带动骨骼产生运动,是运动系统的动力部分。因其运动受意志支配,故又称随意肌。人体全身骨骼肌有多块,约占体重的40%。每块肌都具有一定的形态和构造,并有丰富的血管、神经和淋巴管分布,所以每块肌都为一个器官。肌肉一旦失去血液供应会发生坏死,失去神经支配会发生瘫痪。

1.肌的形态、构造

(1)肌的形态按其外形的不同可分为长肌、短肌、阔肌和轮匝肌4种。

(2)肌的构造每块骨骼肌都由肌腹和肌腱构成。

2.肌的配布肌配布的多少,与关节的运动轴相一致。

3.肌的辅助结构肌的辅助结构包括筋膜、滑膜囊和腱鞘,具有保护和协助肌活动的作用。

二、头肌

头肌分为面肌和咀嚼肌两部分。

1.面肌面肌为扁薄的皮肌,位置表浅,大多起于颅骨,止于面部皮肤,主要分布在眼裂、鼻孔、口裂周围,分环形和辐射形两种。

2.咀嚼肌咀嚼肌主要有咬肌、颞肌,为运动下颌关节的肌。

三、颈肌

颈肌主要有胸锁乳突肌、舌骨上、下肌群。

1.胸锁乳突肌(sternocleidomastoid)为颈浅群肌,位于颈部两侧。

2.舌骨上肌群位于舌骨与下颌骨、颅底之间。下颌骨固定,收缩时可上提舌骨,协助吞咽;舌骨固定时,可下拉下颌骨,协助张口。

3.舌骨下肌群位于舌骨下方正中线两侧,居喉、气管和甲状腺的前方。收缩时可下降舌骨和喉,以配合吞咽和发音。

4.颈深肌群主要有前斜角肌、中斜角肌和后斜角肌。前、中斜角肌与第一肋之间的空隙,称为斜角肌间隙,有锁骨下动脉和臂丛通过。

四、躯干肌

躯干肌包括背肌、胸肌、膈、腹肌和会阴肌。

1.背肌背肌分浅、深两层。浅层主要为阔肌,包括斜方肌、背阔肌。深层主要为竖脊肌。

2.胸肌胸肌包括胸上肢肌和胸固有肌。

3.膈膈(diaphragm)位于胸腹交界处,为一块向上的穹隆状扁肌。

4.腹肌腹肌位于胸廓与骨盆之间,参与腹壁的组成,按其部位可分为前外侧群和后群两部分。

5.会阴肌会阴肌是指封闭小骨盆下口的诸肌,主要有肛提肌、会阴浅横肌、会阴深横肌和尿道括约肌等。

五、四肢肌

四肢肌包括上肢肌和下肢肌。

1.上肢肌上肢肌包括肩肌、臂肌、前臂肌和手肌。

2.下肢肌下肢肌包括髋肌、大腿肌、小腿肌和足肌。

第四章神经系统

1、期末重点:

2、期末难点:

3、期末指导:(重点正文内容)

第一节概述

神经系统(nervoussystem)由脑、脊髓以及与脑和脊髓相连的周围神经组成。神经系统是人体最复杂的系统,在体内起主导作用,控制和调节着各个系统的活动,使机体成为一个有机整体。神经系统借助感受器接受内外环境的各种信息,经传入神经至脑,通过脑和脊髓各级中枢的整合,再经周围神经控制和调节身体各个系统的活动,使机体能够适应外环境的变化和调节机体内环境的平衡,保持生命活动的进行。人类在长期的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中,形成了语言文字,大脑皮质高度发展成为思维与意识活动的物质基础,不仅能认识世界,而且能主动地改造客观世界。

一、神经系统的常用术语

(1)灰质和白质在中枢神经内,神经元的胞体和树突聚集的部位,称灰质(graymatter)。分布在大脑和小脑表面的灰质又称皮质(cortex)。在中枢神经内,神经纤维聚集的部位,称白质(whitematter)。分布在大脑和小脑深面的白质又称髓质(medulla)。

(2)神经核和神经节形态和功能相似的神经元的胞体聚在一起,在中枢内称神经核(nucleus),在周围神经中称神经节(ganglion)。

(3)纤维束和神经在白质内,行程与功能相同的神经纤维走在一起称纤维束(fasciculus)或传导束。周围神经中,神经纤维形成粗细不等的纤维束,称神经(nerve)。

(4)网状结构在中枢神经内,神经纤维交织成网状,网眼内含有分散的灰质团块,这些灰白相间的区域称为网状结构(reticularformation)。

二、神经元的联系方式

神经元的联系方式很多,主要有辐散式、聚合式、链锁式、环路式等几种(图12-4)。一个神经元通过其轴突末梢的分支与许多神经元建立突触联系,称辐散式。许多神经元的轴突末梢都与同一个神经元建立突触联系,称聚合式。一个神经元接一个神经元传递兴奋称链锁式。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侧支,经过若干中间神经元联系后,又返回来与该神经元建立突触联系,称环路式。

第二节中枢神经系统

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分别位于颅腔和椎管内。两者经枕骨大孔相连续。

一、脊髓

1.脊髓的位置和形态

脊髓(spinalcord)位于椎管内,上端在枕骨大孔处与延髓相连,下端在成人平第1腰椎体的下缘。长约40~45cm,约占椎管的上2/3。

2.脊髓的内部结构

脊髓由灰质和白质两大部分组成。在脊髓的横切面上,中央有一细小的中央管(centralcanal),纵贯脊髓,内含脑脊液。围绕中央管周围是“H”形的灰质,灰质的外部是白质。

3.脊髓的功能

1)传导功能来自躯体各种感受器的传入冲动,经脊神经后根进入脊髓,然后经上行传导路径到达大脑皮质。脑发出的神经冲动又经过下行传导束到脊髓侧角,再经脊神经传至效应器。

2)反射中枢脊髓是一些反射活动的低级中枢。

二、脑

脑(brain)位于颅腔内,平均重约g,包括端脑、间脑、小脑和脑干四部分。脑干又分中脑、脑桥和延髓三部分。

1.脑干脑干(brainstem)位于颅后窝枕骨大孔与鞍背间的骨面。自下而上由延髓、脑桥和中脑三部分组成。脑干上与间脑相接,下与脊髓相续,后方连有小脑。延髓、脑桥与小脑间的腔隙为第四脑室。

2.小脑

1)小脑的位置和外形小脑(cerebellum)位于颅后窝内,在脑桥和延髓的后上方。

2)小脑的内部结构小脑表层为灰质,称为小脑皮质。深部为白质,称为小脑髓质。

3)小脑的功能小脑是一个重要的运动调节中枢。它对维持姿势、调节肌紧张、协调随意运动有重要作用。

3.间脑间脑(diencephalon)位于中脑和端脑之间,大部分被大脑半球掩盖。间脑主要由丘脑、后丘脑和下丘脑组成。

4.端脑端脑(telencephalon)主要由左、右大脑半球组成。人类的大脑半球高度发展,笼罩了间脑、中脑和小脑的上面。左、右大脑半球之间的纵向深裂,称大脑纵裂,纵裂深部有连接两侧大脑半球的白质板,称为胼胝体(corpuscallosum)。两大脑半球后部与小脑间的横裂称大脑横裂。

5.脑的高级功能人脑除了能产生感觉、协调躯体运动和内脏活动外,还有一些更为复杂的高级功能,如条件反射、学习和记忆、语言、睡眠与觉醒等。这些功能主要属大脑皮质活动。

第三节周围神经系统

一、脊神经

脊神经(spinalnerves)共31对,分为:颈神经8对、胸神经12对、腰神经5对、骶神经5对、尾神经1对。脊神经大部分从相对应的椎间孔穿出,第1~4骶神经通过同序数的骶前、后孔穿出,第5骶神经和尾神经由骶管裂孔穿出。

脊神经属混合性神经。后根含有躯体感觉纤维和内脏感觉纤维;前根含有躯体运动纤维和内脏运动纤维。脊神经出椎间孔后立即分为前、后两支。后支细小,主要分布于躯干背侧的深层肌和皮肤;前支粗大,主要分布于躯干前外侧及四肢的皮肤、肌肉、骨和关节。

二、脑神经

脑神经(cranialnerves)共12对。依据其所含纤维性质不同,可分为感觉性神经、运动性神经和混合性神经。

三、内脏神经

内脏神经(visceralnervoussystem)主要分布于内脏、心血管和腺体,按照纤维的性质,可分为内脏运动神经和内脏感觉神经。

第五章内分泌系统

1、期末重点:

2、期末难点:

3、期末指导:(重点正文内容)

第一节概述

内分泌系统是神经系统以外的一个重要的调节系统,与神经系统相辅相成,共同维持机体内环境的平衡与稳定,调节机体的生长发育和各种代谢活动

一、内分泌系统的组成

内分泌系统由内分泌腺(endocrinegland)和分布于其他器官内的内分泌细胞组成。人体主要的内分泌腺有垂体、甲状腺、甲状旁腺、肾上腺、松果体和胸腺等。内分泌细胞分布比较广泛,如胃肠道黏膜、胰岛、卵巢、睾丸、下丘脑、心血管、肺、肾、胎盘和皮肤等器官组织中均存在各种不同的内分泌细胞(图13-1)。

二、激素

激素(hormone)是由内分泌腺或内分泌细胞所分泌的高效能的生物活性物质,是细胞与细胞之间信息传递的化学媒介。激素必须运送到靶器官才能发挥作用。

被激素作用的细胞、组织和器官,分别称为靶细胞、靶组织和靶器官。大多数激素经血液运输到远距离靶器官、靶组织或靶细胞而发挥作用,这种方式称为远距分泌;如肾上腺髓质释放的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经血液对心脏和血管的作用;某些激素,可不经血液运输而在组织液内靠扩散方式作用于邻近细胞发挥作用,这种方式称为旁分泌;如胃底和胃窦黏膜内的D细胞释放的生长抑素对胃酸分泌的抑制作用;如果内分泌细胞分泌的激素在局部扩散,又返回作用于该细胞自身而发挥反馈作用,则称为自分泌,如下丘脑生长激素释放激素对其自身释放的反馈作用途径。此外,下丘脑有许多具有内分泌功能的神经细胞,这类神经细胞既能产生和传导神经冲动,又能合成和释放激素,故称神经内分泌。

1.激素作用的一般特性激素种类很多,作用复杂,但其作用有以下共同特性。

1)激素作用的相对特异性激素被释放入血后,可分布到全身各个部位,与各种组织细胞广泛接触,但某些激素只选择性地作用于某些器官、组织和细胞,这种特性称为激素作用的特异性。有些激素作用的特异性很强,只作用于某一靶腺,如促甲状腺激素只作用于甲状腺,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只作用于肾上腺皮质等;而有些激素作用广泛,无特定靶腺,如生长素、甲状腺激素等几乎可作用于全身各部位的细胞,此所谓激素作用的相对特异性。但归根到底,此特异性是与靶细胞上存在能与该激素发生特异结合的受体有关。

2)激素的高效能生物放大作用各种激素在血液中的含量很低,一般在nmol/L数量级。尽管激素含量甚微,却具有显著作用,因为激素与受体结合后,在细胞内发生一系列酶促反应,逐渐放大,形成一个效能极高的生物放大系统。例如01μg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可引起腺垂体释放1μg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后者能引起肾上腺皮质分泌40μg糖皮质激素,从而增加约0μg的糖原储存。

3)激素间的相互作用内分泌系统可看做是一个整合系统,激素之间互相影响,表现为竞争作用、协同作用、拮抗作用和允许作用,以维持机体功能活动的稳态。

第二节垂体

垂体(hypophysis)是机体内最重要的内分泌腺,可分泌多种激素,调控其他多种内分泌腺的功能。

一、垂体的位置

垂体位于颅底垂体窝内,借漏斗与下丘脑相连。垂体呈卵圆形如豌豆大小,约重0.5g。按组织结构特点可将垂体分为神经垂体与腺垂体两部分。神经垂体由神经部和漏斗组成;腺垂体包括远侧部(parsdistalis)、结节部(parstuberalis)和中间部(parsintermedia)三部分。腺垂体的远侧部又称垂体前叶,中间部和神经部称为垂体后叶。

二、垂体分泌的激素

1、生长激素

2、催乳素

3、催产素

第三节甲状腺

一、甲状腺的形态和位置

甲状腺(thyroidgland)是人体最大的内分泌腺。甲状腺呈H形,可分为左、右两个侧叶,中间以甲状腺峡相连。

二、甲状腺激素的作用

甲状腺激素作用广泛,其主要作用是促进物质与能量代谢,促进生长和发育。

1.产热效应甲状腺激素能增加体内绝大多数组织细胞的耗氧量和产热量,增加产热,使基础代谢率增高。

2.对蛋白质、糖、脂肪代谢的影响

3.对生长发育的影响

4.对心血管的影响甲状腺激素能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作用于心肌,促使心肌细胞的肌质网释放Ca2+,使心跳加快、加强,心输出量增大。

第四节肾上腺

一、肾上腺的形态和位置

肾上腺(suprarenalgland)位于肾的内上方,左、右各一。左侧似半月形;右侧呈三角形。

二、肾上腺的功能

肾上腺实质分为皮质和髓质两部分。

肾上腺皮质可分泌盐皮质激素、糖皮质激素和性激素。

肾上腺髓质可分泌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

盐皮质激素影响盐和电解质的平衡,使尿液排钠减少和排钾增加,维持血容量和血压稳定。

糖皮质激素调节机体对脂肪、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及电解质的利用,还有抗炎作用。

性激素作用于卵巢和睾丸,促进卵子和精子的生成和胚胎早期的发育。

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提供应急能力。如心率和血压。

皮质醇分泌过多,动员脂肪重新分布,导致“向心性肥胖”(Cushing综合征)。

第五节松果体

松果体为一椭圆形小体,位于上丘脑缰连合的后上方,以柄附于第三脑室顶的后部。其作用是调节生殖系统的发育。

第六节胰岛

胰岛是胰的内分泌部,为许多大小不等、形状不一的细胞团,散在于胰腺实质内,以胰尾为最多。

胰岛分泌的激素有胰岛素(B细胞分泌)和胰高血糖素(A细胞分泌),胰岛素使血糖降低,胰高血糖素使血糖升高,从而调节血糖浓度。

进食后:

血糖升高,B细胞分泌胰岛素使过剩的葡萄糖以糖原(肝、肌)和脂肪(脂肪细胞)的形式储存,血糖恢复正常。

饥饿时:

血糖水平下降,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使储存的糖原释放葡萄糖,血糖恢复正常。

胰岛素分泌不足可引起糖尿病。

糖尿病的类型:

1型糖尿病

B细胞受损,导致胰岛素产生过少或根本不产生。需长期治疗和用药。

2型糖尿病

机体细胞对胰岛素产生抵抗力,胰岛素没有发挥作用,是最常见的糖尿病类型。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不明,但有些人可能是对此易感。此型糖尿病常与肥胖有关,在富裕人群中越来越严重。健康饮食、规律锻炼以及日常血糖控制能改善疾病状况。有些病例仍需用药,促进胰岛素产生或帮助细胞吸收葡萄糖。

第七节胸腺

胸腺属淋巴器官,兼有内分泌功能。胸腺通常可分为不对称的左、右两叶,两者借结缔组织相连。

胸腺有明显的年龄变化:

新生儿和幼儿的胸腺相对较大,重10~15g;性成熟后胸腺发育至最高峰,重达25~0g;此后逐渐萎缩退化。

成人的胸腺通常被结缔组织所替代。胸腺分泌胸腺素和促胸腺生成素等活性物质。

第六章心血管系统

1、期末重点:

2、期末难点:

3、期末指导:(重点正文内容)

第一节心血管系概述

一、心血管系的组成和血液循环

心血管系(cardiovascularsystem)由心、动脉、毛细血管和静脉组成。

心(heart)是心血管系的“动力泵”,由右心房、右心室、左心房和左心室组成。同侧心房和心室借房室口相通,在房室口和动脉口处均有瓣膜,以保证血液单向流动。动脉(artery)是运送血液离心的管道,在行进中不断分支,管道由粗变细,最后移行为毛细血管。毛细血管(capillary)连于动脉和静脉之间,是血液与组织液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静脉(vein)是引血液回心的血管,管道起始于毛细血管,在向心回流过程中不断接受属支,由细逐渐汇合变粗,最终注入心房。

血液由心室流向动脉、毛细血管、静脉又返回心房,如此周而复始地流动,称为血液循环(bloodcirculation)。根据血流的途径不同,将血液循环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

二、血管吻合和侧支循环

人体的血管除经动脉—毛细血管—静脉相连外,在动脉与动脉之间、静脉与静脉之间、动脉与静脉之间,可借吻合支或交通支彼此连接,形成血管吻合(图8-2)。动脉之间的吻合形式有多种,常见于两条以上的动脉以分支或借交通支相互吻合成动脉弓、动脉环和动脉网。静脉吻合远比动脉丰富,除具有和动脉相似的吻合形式外,还在脏器周围或壁内形成静脉丛,以保证血流通畅。

有些较大的血管主干,在进行中常发出与主干平行的侧副支。侧副支的末端可与同一主干远侧发出的返支相吻合,称为侧支吻合。

在动脉主干阻塞的病理情况下,血液可经侧支吻合流到远侧的分布区域。这种通过侧支建立的循环称为侧支循环。侧支循环对保证器官在病理状态下的血液供应有重要意义。

第二节心

一、心的结构

1.心的位置、外形和体表投影心位于胸腔的中纵隔内,约2/3位于正中线的左侧,1/3位于正中线的右侧。

2.心腔的形态结构心有四个腔,即左、右心房和左、右心室。左、右心房之间有房间隔;左、右心室之间有室间隔。室间隔的大部分是由心肌构成,称为肌部,其上部靠近心房处缺乏肌质称为膜部,是室间隔缺损的常见部位。在正常情况下,左半心与右半心完全隔开,互不相通。

3.心壁的微细结构心壁分三层,由内向外为心内膜、心肌膜及心外膜。

4.心的传导系统心的传导系统由特殊分化的心肌纤维构成,包括窦房结、房室结、房室束、左、右束支及浦肯野纤维。心传导系统能自动产生节律性兴奋和传导冲动,引起心房和心室的节律性收缩。

5.心的血管

1)动脉营养心的动脉为发自主动脉起始部的左、右冠状动脉。

2)静脉心的静脉,多与动脉伴行,最后汇入冠状窦。冠状窦位于冠状沟的后部,借冠状窦口开口于右心房。

第三节动脉

一、肺循环的动脉

肺动脉干(pulmonarytrunk)短而粗,起于右心室,在升主动脉的前方上升,斜向左后至主动脉弓下方分为左、右肺动脉。左肺动脉(leftpulmonaryartery)分为2支经肺门进入左肺上、下叶,右肺动脉(rightpulmonaryartery)分为3支进入右肺上、中、下叶。在肺动脉干分叉处稍左侧,与主动脉弓下缘之间有一结缔组织索,称为动脉韧带。动脉韧带是胎儿时期动脉导管闭锁后的遗迹。若出生后6个月尚未闭锁,则称为动脉导管未闭,是先天性心脏病的一种。

二、体循环的动脉

1.主动脉主动脉(aorta)是体循环的动脉主干,起自左心室,根据其行程全长分为3段,即升主动脉、主动脉弓和降主动脉。

2.头颈部的动脉颈总动脉(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