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箭头所指处」可快速
宁德网消息(记者林珺)4月28日上午,年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暨表彰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大会在北京举行。人民大会堂内,名全国劳动模范和全国先进工作者接受表彰,其中宁德市有5名,均来自一线或基层。
记者从市总工会获悉,此次我市获得全国劳动模范和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的,分别是国网福建周宁县供电有限公司配电抢修班班长叶德奕、福建宁德核电有限公司副经理易发扬、福建省白马船厂船舶管工组副组长杨光华、医院院长助理朱忠寿、福鼎市硖门畲族乡柏洋村村民委员会书记王周齐。
“心情特别激动,回来以后我要继续做好本职工作。”昨日,记者电话联系上在北京接受表彰的朱忠寿,作为耳鼻咽喉科的专家,他带领团队,开展喉气管狭窄成形术、面神经减压术、鼻内镜下鼻腔鼻窦肿瘤切除术、听骨链重建术等新技术,填补我市空白,达到省内领先水平。在汶川大地震发生后,他赴灾区救援,带领医疗救护小分队转战在都江堰、青城山及彭州市多个重灾区,夜以继日地奋战在救灾一线。年又赴新疆进行援疆工作,为民族团结及促进医学交流作出了贡献。
易发扬表示,这份荣誉对自己是一种鞭策。他在宁德核电站设计中,推动实施首炉18个月换料技术改进等16项重大技术改进,组织推行施工安全标准化工作,坚持召开月度工程协调会机制,促进了工程里程碑的实现,还研究确立宁德核电站一期工程采取工程总承包模式,提前锁定工程总投资,相比国内同类型4台机组合同总价节省近12亿元人民币。
“非常荣幸,也深感责任重大,今后要更加努力。”作为一名从业二十多年的电力工人,朴实而执着的叶德奕,放弃舒适的工作岗位到一线,每天超负荷工作,只为点亮万家灯火。他自制了电力爱心服务卡,把自己十多年未曾变更的联系方式印在服务卡上,发放给辖区内的客户,义务为客户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务。他还乐善好施,热心公益,志愿服务时间超过小时,足迹遍布汶川、玉树、舟曲灾区。
同样来自企业一线的杨光华,一个普普通通的管工,也是在平凡的岗位上练就了一身过硬的本领,成为独挡一面的专业能手。他在船舶修造行业中,一干就是二十多年,忘我劳动,解决了多项技术难题,获得了“全国技术能手”称号。他还言传身教,抓好传帮带,带领小组成员参加各类业务理论学习和技能实践培训,攻坚克难,大胆创新,啃下了一个又一个的硬骨头,成为整个团队的精神支柱。
任村书记以来,王周齐带领广大*员群众,把一个负债的贫困村,变成了全国小康建设明星村、全国先进基层*组织、全国十佳魅力乡村、全国美丽乡村创建示范点、全国文明村。村里先后建成了幼儿园、文化中心、孝文化主题公园、宁德核电职工宿舍楼、省级家庭建设示范基地;引进了企业,促进农民“三变”(即变工人、变商人、变股东);还建立健全了社会服务保障体系,为农民实现“三保一金”。
记者了解到,新中国成立后,*中央、国务院对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作出重大贡献者,授予“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年以后,固定为每5年评选表彰一次。截至目前,我市共有50人获得此项荣誉称号。
叶德奕同志主要事迹材料
叶德奕,现任国网福建周宁县供电有限公司配电抢修班班长。他时刻以*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他忙碌的身影;他是一名普通的一线员工,视客户为亲人,时刻把群众的冷暖挂在心上,赢得了每一位客户的好评。先后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优秀志愿者、中国青年志愿者铜奖、福建省新长征突击手、最美闽东人、周宁县首届道德模范等荣誉称号。对于叶德奕来讲,他最关心的还是如何通过自己的双手,让客户畅享光明,这是他和一个承诺的故事。
十五年不变的承诺
每次出门,叶德奕都随身带着自己的名片,上面印着他的名字和从未变更过的手机号,而这个号码现在已成为许多人的“求助热线”。
刚进公司那会儿,叶德奕还是一名工会干事,干了一阵子,叶德奕就主动申请到生产一线,选择到一线的理由既简单,也不简单。他说:“干工作得干自己能胜任的,才会干好。我喜欢在一线干活。”
当上了装表接电工,叶德奕还真是怎么说就怎么干。孙珠就是通过这张小卡片认识叶德奕的。年,孙珠带着两个孩子从乡下到城里打工,当时租住在周宁县田明堂一个破仓库里。没有电,孙珠从别人那里得到这张小卡片,抱着试试的心理,拨通了叶德奕的号码,不曾想,真联系上了。
到孙珠“家”,连叶德奕都惊呆了。垃圾场一样的仓库,两个小男孩儿就趴在一块木板上写作业。热心的叶德奕看不过去,张罗着帮孙珠弄好了电,还把两个孩子领回家住,俩孩子一直在叶德奕家吃住到高中毕业。
没过多久,叶德奕借来多元钱,帮孙珠盖起了60平方的两间砖房。“后来我才知道那钱是他从别人那里转借的,没有他们当年的帮忙,我也熬不到今天。”而今,孙珠把叶德奕当做亲弟弟一样对待。
年腊月二十四,小年夜,空巢老人刘华中家里突然停电,接到求助电话,叶德奕仅用10分钟就出现在家门口。抢修完成后,老人说,这个号码我已经留了很多年,没想到还真没换号。
清平庵的吴英玉老人电费没交,叶德奕帮忙垫付了36元;五保户李克钡,家里灯不亮,叶德奕帮他排除故障。残疾人陈银凤轮椅坏了,叶德奕买了一架崭新的,给她送去。河滨路的老杨腿脚不灵便,叶德奕就帮他代缴电费……
叶德奕的这些事儿,一传十、十传百。有人说叶德奕傻,也有人质疑他图名图利,但叶德奕没有争辩,他知道自己应该怎么做。
过好平凡的每一天
原来叶德奕所在的装表接电班,共有4位班员,担负着城区2万多户客户电表的安装、更换和故障修理工作。他一直用“将心比心去体会客户”的感受。
年实行阶梯电价以来,周宁城区新装用户直线上升,每天都能接到二三十个工单,叶德奕每天奔走在一个又一个工作现场。年夏天,周宁县桐岔安置地,几百个用户建房申请安装急用电。接到任务后,叶德奕带领班组人员冒着酷暑,吃在工地,加班加点,用了两天时间,让几百个用户用上了电。仅年,叶德奕和班员新装电表多架,轮换电表多架。同事孙新建说:“老叶干起活来,谁都没他麻利拼命。”
年,叶德奕转岗到配电抢修班担任班长。如果说装表接电班是直接为客户服务的,那么抢修班则是客户的“”,第一时间为客户带去解决问题的锦囊。
年3月10日,周宁县10kV瑞龙观联络Ⅱ线西街支线14号杆被车辆撞到,突然停电。事发正值下班高峰期,人员车辆特别多,横躺在路中间的电线杆造成了交通堵塞。
接到电话,叶德奕迅速组织抢修队员,启动抢修预案,火速进驻现场。架设围栏、运送材料、调动斗臂车、研究抢修方案,帮助疏导交通……大家干得井然有序、热火朝天。经过近3个小时的努力,受损线路恢复供电。
年年初,因冰冻,树竹冻断搭线,停电偶有发生。1月14日清晨,接到陈凤公家洋村报修电话,10kV东陈线公家洋支线因大雪将树压断搭线,造成停电。叶德奕带领抢修人员步行往返十多公里查找故障点,深一脚、浅一脚的在冰冻的山路上艰难前进,排除树障,汗珠和着雪水湿透了叶德奕和抢修队员的工装……
每年的春节,叶德奕总是最忙的,为了大家都过亮堂年,他没能在家好好吃顿年夜饭。
今年2月18日晚7点多,除夕之夜。周宁县商贸城河滨路附近13户居民突然停电。此时,离春晚直播已经不到一个小时。
街道上流光溢彩,千家万户灯火通明。
室外滴水成冰,借着应急灯,叶德奕和抢修队员们对变压器进行查找故障。寒风砸在脸上,阵阵刺痛,他们无暇顾及。很快,他们便查明了故障,河滨路1#公变A相过负荷烧坏集束导线造成停电。经过紧急抢修,更换导线,恢复了该台区的正常供电。
说起春节的电力抢修情况,叶德奕说:“其实过年过节对于我们电力抢修人员来说都是一样的,我们是全年24小时候命的,只不过平时叫上班,过年过节叫值班,叫法不一样罢了。”
“客户至上,服务第一”。为了这份承诺,20年来,叶德奕没有作息时间表,没有节假日,仅有的二次休假,也是以志愿者的身份去了汶川和舟曲灾区救灾。20年来,他开展故障抢修服务余次,义务服务人次,从未受到一个客户投诉,客户满意率百分之百。20年来,他与客户近如亲人。
“赤脚大仙”的爱心马拉松
认识叶德奕的人都知道他有个爱好——跑马拉松,而他跑步却有个“怪癖”得赤脚。“不如用买鞋的钱去帮助别人。”如同坚持赤脚跑马拉松一样,叶德奕也在爱心的路上,默默坚持了二十多年。
叶新亮是叶德奕的儿子,虽是独子,但他从不缺“兄弟姐妹”。“自我记事起,就知道我家是个大家庭,每回吃饭都得用‘抢’。”从年开始,叶德奕先后为80多名孩子提供免费吃住,最多的时候家里住着11个孩子,少则5、6个,每个房间得摆3张床铺,有些孩子一住就是7、8年,为了这些孩子,叶德奕夫妻把多年的积蓄全部搭了进去。
除了帮助当地的孩子,叶德奕还资助过很多外地的学生。在叶德奕家,最多的是汇款单收据和信件,满满的几个抽屉。金额少的几十元,最多的达到多元,时间最早的可以追溯到年,最近的是年,而汇款对象全部都是需要帮助的人。20多年来,叶德奕用汇款的方式资助过的学生有20多人,单是汇款金额就有6万多元。
在周宁*埔敬老院孤寡老人眼里,叶德奕就是他们的孩子,几年来他花在老人们身上的钱就达4万余元。受到叶德奕帮助的老人数不胜数:南平顺昌县孤寡老人杨华,叶德奕从年开始,每月给他寄去生活费,直到年老人去世;唐世勋父子得了肾病,叶德奕通过汇款,让他们走完了人生的最后一程。
对自己和家里人抠门,对他人却毫不吝啬,木讷刻板却又古道热肠。叶德奕近乎执拗的善行,深深感动与折服了认识他的人。周宁县清平庵的吴英玉阿婆总说:“他做的都是积德的好事……”
周宁的山山水水无声地记录着叶德奕这名普通电工坚实而闪光的足迹。专业、踏实、守诺、奉献的正能量如同光明照亮身边的每一个人。
易发扬同志主要事迹材料
易发扬同志在福建宁德核电有限公司各级领导和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围绕核电工程建设安全、质量、进度、技术、投资、环境六大控制,在机组设计、采购、安装、调试四大领域通过重大技术改进项、经验反馈落实和建设过程管理,确保了核电站质量、安全受控,出色的完成了宁德公司下达各项指标,为公司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主要事迹如下:
一、落实技术改进项,推动建设安全的核电站
该同志落实优化技术方案,在已经成熟的二代改进型压水堆核电技术基础上,设计阶段借鉴国内外已经运行电站的经验,推动实施首炉18个月换料技术改进、换料水池冷却能力改进等16项重大技术改进。这重大技术改进项的实施,经过1、2号机组运行考验,表明机组总体安全水平和技术经济水平得到了提高。
在工程建设过程中,该同志严格按照国家、行业规范,对设备制造、现场施工、调试等过程,以体系监督、质量控制点见证、日常巡视等手段,确保建设过程质量受控。通过行业对标,在宁德项目上组织推行施工安全标准化工作。年9月,使宁德核电项目获评国家能源局“电力安全生产标准化一级工程建设项目”,也是中广核集团内在建核电项目首家通过电力安全生产标准化一级评审的工程项目。
年3月,日本福岛核事故发生以后,该同志在年-年期间组织设计单位研究事故根本原因,响应国家核安全局要求,推动实施移动式应急电源改进、乏燃料应急补水改进等11项实体重大技术方案改进项,进一步提高了宁德核电站的安全性。
二、组织应用新型施工技术,缩短建造工期
缩短二代改进型压水堆核电站的建造工期比较科学的方式是在施工技术上寻求突破。该同志与工程总包单位共同研究,首先在土建阶段,对核岛筏基施工应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不仅减少了混凝土施工缝的处理,降低机械台班,而且相比分段式混凝土施工技术缩短工期近1个月。
其次,在核岛安装阶段,以法国AREVA转让的N4核电站全套焊接工艺参数为基础,并结合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前期主管道自动焊研究成果,开发用于CPR主管道自动焊的全套焊接工艺,该同志组织总承包单位在宁德1号机组主管道安装中首次应用自动焊技术,实现了国内主管道焊接技术新突破,单道焊缝焊接工期由手工焊35天缩短至15天,焊接总工期从手工焊的天缩短到79天。该技术随之应用到宁德2、3、4号机组上,获得了较好的工期和质量收益。
三、采取项目间设备调配措施,降低设备国产化对项目工期的影响
宁德项目积极响应国家设备国产化要求,设备综合国产化率80%,但部分关键核岛主设备存在严重延误。为缓解供货滞后与现场施工需求间日益凸显的矛盾,该同志协调与工程总包单位内多个项目签署了《核电项目间物资调配支持框架协议》,为项目间设备调配奠定文件基础。同时,组织建立了一系列技术和管理程序,规范项目间设备/部件调配分析、申请、审批、报备流程,以及调配后的标识移植、文件转换管理。
通过项目间设备/部件调配机制,宁德1、2、3号机组的关键设备在制造延误严重情况下通过项目间调配获得了解决决,为主设备安装、调试争取了2-3个月工期,降低了国产化设备制造制造延误对整体工期的影响。
四、开展工程进度协调,推动里程碑的实现和专项进度的实施
在工程建设期间,该同志坚持召开月度工程协调会机制,促进了工程里程碑的实现。年2月14日,1号机组冷态功能试验完成;同年6月14日,1号机组热态功能试验结束;同年12月28日,1号机组实现机组并网;年4月15日,1号机组顺利实现商业运行,且通过近两年的运行,机组安全、稳定、可靠。
年4月15日,2号机组实现冷态功能试验开始;年1月3日,2号机组成功实现首次并网,同年5月4日,顺利实现商业运行,通过近两年的运行,机组安全、稳定、可靠。
年4月5日,3号机组实现冷态功能试验开始,年3月21日,3号机组成功实现首次并网,目前正在进行机组商运前的各项试验工作,工程进度整体可控。
五、策划工程建设模式,优化技术方案,降低工程造价
核电站建设投资达多亿,在保证工程质量、安全前提下,该同志认真研究国内外法律法规,调研大型建设工程管理模式,借鉴国内外工程建设管理方法,组织研究确立宁德核电站一期工程采取工程总承包模式,提前锁定工程总投资,相比国内同类型4台机组合同总价节省近12亿元人民币。
针对日本福岛核事故后的改进项,该同志组织相关工程技术人员通过技术方案优化与比选、实施过程审查与控制、现场跟踪与核实等方式,节省投资近万元。
在核电厂辐射环境现场监督性监测系统建设中,该同志组织对整个项目进行全面管理,项目建设得到了国家核安全局、福建省环保厅的认可,且投资节约近0万。
同时,该同志发挥团队智慧,优化电站西部陆域施工工艺,节省投资近1万元;优化砂石料场道路设计方案,节省投资近万元;优化附属工程生活区第二批宿舍及食堂工程桩基础设计方案,节省投资近万元。
六、做好技术总结,形成科技成果
该同志在工作中善于积累经验,总结成果,通过工程建设积累了宝贵的科技成果。
年,该同志独立完成了《宁德核电站工期领域对标研究》;
年,该同志撰写的《论核电站建造期间技术型物项管理的应用》在《中国核电》杂志上发表;
年,该同志撰写的《论核电站流体介质对离心泵轴功率的影响》在《科技传播》杂志上发表;
年,该同志撰写的《宁德核电站主冷却剂泵泵壳法兰密封面缺陷的处理》论文在国家环保部组织的第二界全国核电厂经验反馈交流会上宣读。
年11月,该同志与同事合作撰写的《宁德核电项目建设工程总承包模式下的业主施工管理监督》荣获年全国电力行业企业管理创新成果二等奖
杨光华同志主要事迹材料
他,一个普普通通的管工,在平凡的岗位上练就了一身过硬的本领,年获得第十二届“全国技术能手”荣誉称号。
他,一个忘我劳动的的老*牛,在船舶修造一线,一干就是二十多年,解决了多项技术难题,在福建省管工技能竞赛中获得高级工组第一名的成绩,先后荣获福建省技术能手称号,福建省优秀高技能人才,福建省五一劳动奖章。
他,一个兵头将尾,言传身教抓好传帮带,带领小组成员参加各类业务理论学习和技能实践培训,攻坚克难,大胆创新,啃下了一个又一个的硬骨头。
他就是福建省白马船厂造船分厂管工组副组长杨光华。
一、磨练技术提高综合素质
“能进入福建省白马船厂,成为一名船舶产业工人,是多光荣的事啊”。带着这份对船舶修造事业的热爱,年12月进福建省白马船厂,在造船分厂管工组,一干就是22年。
进厂后,他看到个个老师傅娴熟的技能,自己暗暗下决心:有一天也要像他们一样。不知道牺牲了多少业余时间,在家学习专业理论知识,在生产现场“摸、爬、滚、打”,练习基本技能。他不满足一个师傅的传授,不断向不同的老师傅学习他们不同的操作方法和工作经验,由于他勤学好问和虚心求教的工作态度,博得班组老师傅的赞赏和认可,也为自己奠定了坚实的专业理论和操作技能。很快,他就成长为独挡一面的专业能手。为工作方便,他经常操练电焊专业的气割、电焊操作技能,他的气割技术水平专业工都比不了,使自己成为精一门、会两门、懂三门,适应当前新形势的一专多能的复合型职工,成了攻尖克难、专业拔尖的多面手。
他所带领班组成员,跨工种承接任务,成了家常便饭。XX交通艇酷暑季节进厂坞修,四部主机排烟管不同程度存在水套放泄塞焊接座焊缝漏水,而且水套内档有破裂现象,需要对所有排烟管进行拆卸试压。这项工程涉及到直径40多厘米,3米多长,重多斤的长短不一的粗管子11节和12只补偿器的拆卸安装,以及2个过舱件的切割重新定位。由于该艇修理级别小,时间紧,要完成这些排烟管拆卸、检修、安装、搬运出舱都是很困难的事情,而且空间狭窄,舱内无法起吊,又要尽量避免碰撞到周围完好的设备和装修面。领导权衡整个工程的艰巨性,将任务交给敢打硬战的管工组。作为组长之一的他急生产所急,敢于挑战,勇挑重担,没有犹豫欣然接受,并即刻精心勘察环境,商讨施工方案,成立精兵强将,全面开工。在炎热酷暑,舱室似蒸笼的条件下,跟组员一道,大家靠人工手抬、肩扛、膝顶等办法圆满完成任务。
从工厂造船初期开始,他先后参加了潜水工作船、拖船、轮渡船、万吨轮、水船、油船、举力浮船坞、多功能救助船、等多种类型船舶的管系建造任务,参与完成了多种类型舰船的维修和零抢修保障任务。
二、勤勤恳恳,忘我劳动的工作态度
年,工厂所承接马来西亚59米多用途海上供应操锚船建造任务,当施工工期快进入管系串油阶段时,这也是很费时的阶段。领导指认要他出马去承担此项任务的施工并指导工作,之前他没有施工过,对他来说是空白,但杨光华敢于挑战,没有推脱,接到施工命令,他立刻从图纸入手开始边查看图纸边熟悉现场,为了能尽快完成给下个工序争取时间,他连续几天泡在现场,很快就摸索出各套管系的位置、走向,井然有序指导施工人员做好各阶段的工作。这项工作的工艺要求是油温40摄氏度,24小时连续不间断的作业,需要三班倒,他干脆拿来被子睡在现场,亲自动手并指导,别人上一个班次他都要上两个班次,整个工程按时完成,且检验合格率达%。他对工作就是这样认真与拼命,就算妻子常年不在家,幼子需要照顾,他一头扎在生产现场,孩子常常是饱一顿饿一餐,有时他干脆把儿子寄到亲戚家。
年初,X船来工厂首次维修,该船上三台主机排气冷却消音器,内部腐烂严重,需更换,如果换新每只将发生两万多元的费用,为此厂领导要求自行制作。这项工作时间紧、任务重,制造要求标准高,其他同志都感到十分为难,但杨光华同志毅然接受了新的挑战,他率领他的团队,集思广益,连续奋战,经过拟定方案、下料、定位、制造、安装、调试、报验,全过程一丝不苟,再次获得成功,三台只花费一万多元,不但节约了成本,也为今后维修同类产品积累宝贵经验。
年酷暑季节,部队某新型舰船首次小修,船上与双叉排烟管相连的补偿器,原设计就存在缺陷,补偿器进出口的冷却水管路经常会漏水,流入排烟管内,引起增压器和缸套发生机械故障,影响该船正常使用。杨光华同志又一次接受挑战,组织有经验的老师傅积极协助技术员,共同探讨改装方案。经过连续几天的深入摸索,和现场观察分析,最终研究确定替代品。由于替代品比原件高出6公分多,加上形状完全不同,内场改装过程极为不易,他就一头埋在机仓里,通过精确计算分析,制作简易辅助架将替代品安装到位,这项改装成果得到船方的高度认可。
由于他工作起来就有一股拼劲,和对自己的狠劲,常常是整个团队的精神支柱,同事和领导都十分欣赏和喜爱他这种“拼命三郎”的干劲,更有一种对他疯狂工作的痛惜。
三、攻坚克难坚持不懈
工厂建造的XX拖船,机舱要增设一台锅炉,使本来拥挤的机舱管路敷设难上加难。长期的修船经验告诉他,如果有一根管路布置、走向不合理,那么所带来的影响将是难以估计的。为此,他决心啃下这块硬骨头,不厌其烦,经过反复求证,最终提出并实施了上下敷设架构的施工方案,通过了认可和检验部门的检验,获得了最适用、最合理、最有工艺创新的评价。
工厂首造两艘*用举力浮船坞建造,施工工艺要求高,特别是压载海水总管内场预制,要求壁厚在3mm以上的钢管必须采用开坡口焊接,但我厂当时还没有相应的设备。若采用手工火焰气割,坡口成型不均匀,达不到质量要求,采用车床加工,加工成本过高。为此,杨光华同志潜心钻研,攻克难关,利用部门现有的设备进行改进,并加工专用工装,经多次试验和改进,使该设备满足了生产急需。
*用水船、油船建造,要求使用新的管材,这是一项重大的材料革新。它要求管子坡口焊接必须保持2mm的间隙,才能保证单面焊双面成形,施工难度大,工艺复杂,为解决这一难题,他全身心投入,查阅有关资料,了解其性能特点,加工测量工具,制造校管平台,经过多项反复试验,使拼装定位精确度达到98%以上,而且工效提高了两倍。现在该制作法已经在我厂*辅船建造中得到推广和应用,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工厂各类型船舶建造前期准备工作中,他经常被借到技术处共同探讨各管系的总体布局,他总是能结合多年工作中积累的丰富实践经验,大胆创新,提出合理见解,解决了多项技术难题,不但节约成本,还避免了许多返工现象发生。鉴于*品船只各类管系敷设工艺要求严、质量要求精、技术含量高的特点,该同志在工作中还善于潜心摸索,总结经验,努力构思*品管系敷设制造工艺预制方案,为工厂*民船建造管系生产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四、言传身教抓好传帮带工作
作为班组的兵头将尾,杨光华常说“自己干得好不算好,只有大家一起干得好那才是真功夫”,并以实际行动,在平凡的岗位中践行着这句话的真谛。长期以来,在自己进步的同时,他经常提出技术性问题和故障问题组织青工研讨,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给新同志讲解系统原理等,把常年积累的宝贵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新同志,帮助青工快速成为行家里手。利用生产空闲时刻给青工上课,结合生产任务的需要开展技能比武活动。如:某船进厂中修,原海水管经技术处确认,需全部更换,重新制作。于是杨光华同志组织青工开展了海水管制作的技术竞赛活动。由老师傅们组成的裁判团,从下料到管子成型过程,他们边把关质量,边逐个点评存在的缺点和错误,并从怎样节省材料,提高效率等方面传授弯管成品的技巧,使整个竞赛场面热火朝天,青工们学专业激情高涨,受益匪浅。他所带领的班组无论是在完成各项生产任务,还是在攻克技术难题中,都得到了厂领导和职工们的认可,是工厂典型的模范先进班组,7年被福建省总工会授予“工人先锋号”称号。
二十多年来,杨光华同志和他的团队解决的现场工程技术难题不胜枚举,几乎每一次的考验都让他刻骨铭心;每一次的难题都让他以攻尖克难的勇气和高超的技术圆满解决;每一次的攻关都使他的技术更加成熟。如今,在他的带领下,他和他的团队更加注重刻苦钻研工程技术难题,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在专业道路上越走越宽广。
为此,他于5年12月获福建省五一劳动奖章,同年被工厂聘为管工技师,多次被厂评为“先进生产者”,年5月被福安市人民*府授予“福安市第七届优秀高技能人才”荣誉称号,且被福建省纳入海西高端人才库;年3月获得“福建省优秀技能人才”荣誉称号,年被授予第十二届“全国技术能手”荣誉称号。
朱忠寿同志主要事迹材料
从事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科临床、教学、科研工作二十余年。始终以“高尚医德立身,高超医术济世”为座佑铭,工作兢兢业业,对病人认真负责,工作以来坚持提前上班和夜间病房巡查制度,及时发现和诊治处理病情的变化,减少医疗隐患;每当专家门诊时,诊号是加了又加,下班时间推迟再推迟,对待每一位来就诊的患者都力所能及的去解除他们的病痛,总是时刻提醒自已:“我们每天面对的是无数的病人,看过的病人也是数以万计,但这当中的很多人可能这一生就来这里就诊一次,有的或许从很远的地方几经周折等了几天才找到,要求自已每时每刻都要十分的耐心和细心,用‘如履薄冰、如临深渊’警醒自已所从事的工作,使工作的分分秒秒都非常专心,并倾尽自已所掌握的医学知识最大努力的为每个患者诊治”。
自年出任耳鼻咽喉科科主任以来,求贤若渴,寻遍国内多家大学,引进了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及听力学专业等人才,学习吸收国内外先进的医疗技术和最新的医学科学知识,引进国际上最先进动态电子喉镜及嗓音学客观检查及矫治系统、低温等离子手术系统,最进一代的鼻内镜手术摄像及鼻动力手术器械等专科医疗设备,扩展门诊诊室及建立现代化听力室,建设专科床位达65张。团结和带领全科医护人员,充分发挥集体智慧,刻苦钻研、努力拼搏,先后开展低温等离子下小儿鼾症手术、改良UPPP术,喉气管狭窄成形术,面神经减压术,听骨链重建术,鼻内镜下鼻腔鼻窦肿瘤切除术,前颅底、侧颅底手术,功能性喉癌根治术,喉咽癌、下咽癌手术等等多项新项目、新技术,填补了我市多项空白,部分诊治技术达省内领先,提高了我市耳鼻咽喉科专业的诊治水平,基本满足了耳鼻咽喉科疾病患者能在当地得到良好治疗的需求,并吸引了周边地市及临近省的部分患者前来就诊;同时也取得连续多年业务总量持续高增长,全科年门诊治病人50人次、年出院病人近人次的业绩。
在临床科研教学上积极钻研探索、共承担和指导了5项的省、市科研立项项目的基础研究和临床科研工作,以严重严谨科学的态度对待每项研究,分析数据,总结探讨,先后发表学术论文近10篇。为了更好的开展临床科研及教学工作,经过努力于年建成了宁德市眼耳鼻咽喉科研究所,加大临床科研的力度及提高科研的能力,于年成立了宁德市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分会并挂靠我科,为我市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科专业的学术交流和临床技术的推广搭建平台,5年来多次承担了海峡西岸及福建省的耳鼻咽喉科年会和学术研讨会,提高了宁德市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的技术水平及学术地位;年顺利通过了福建省住院医师规则范化培训耳鼻咽喉科基地的评审,向全省招收学员,已顺利完成了第一批学员的毕业;年还完国家卫生计生委内镜与微创医学耳鼻咽喉科培训基地的建设,并通过的国家卫计委专家组的现场评审,现已向全国招收学员进行内镜技术的培训。已将耳鼻咽喉科专业建设成为我院最具特色和活力的专科之一。
任院长助理,协助分管繁锁的临床、医技、医*的部分工作,先后在创建“三级甲等”医院评价和日常医疗质量、医*管理工作中求实严谨、开拓创新,创造性的完成各种工作,同时也得到很好地锤炼,科室、医疗管理等方面能力都得到质的提高;医院搬迁工作中工作积极表现出色。
在“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后,主动请缨参加赴四川灾区医疗救援队,担任我市医疗救护小分队队长。带领着队员转战在都江堰、青城山后山、龙门山、小渔洞等多个重灾区,与当地医务工作者一道夜以继日地奋战在救死扶伤的岗位上,尽心竭力为广大灾区病患者做好医疗救治工作。救灾后又立即转入福建省对口援助彭州市灾后重建工作。在灾区的50多个日日夜夜,义无反顾,冲锋在前,争分夺秒,以护佑生命为天职,舍已为人、永不言弃,真实地展现了白衣战士的本色,带领队员共查房诊治病人0多人,并完成骨折内固定、功能性鼻内镜手术等10多台手术;辛勤的工作得到了灾区人民的高度赞扬。年秋冬在新疆发生暴力事件后不久,不顾个人安危依然赴医院进行医疗援疆工作,在这期间与当地的医务工作者进行学术交流,并进行手术技术的教学和指导,医院开展新技术的新项目和规范专科疾病的诊疗流程,并不辞辛劳、不畏严寒,带领队员深入到当地哈萨克斯坦族及维吾尔族村镇为村牧民诊疗疾病、送药并进行健康宣教,为民族团结及促进医学交流尽一份绵薄之力。
王周齐同志主要事迹材料
福鼎市硖门畲族乡柏洋村*委书记王周齐同志自任职二十二年以来带领广大*员群众,立足村情,团结拼搏,呕心沥血,谋求发展,践行“五心”(办事有公心、工作有信心、发展有恒心、为民有爱心、团结有诚心)工作机制,用思想大解放引领发展大提速,使一个村民人均年收入不足元、村财负债43万元的贫困村变成闻名遐迩的明星村。年,柏洋村完成工农业总产值18.5亿元,村财总收入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元。村先后被评为“全国小康建设明星村”、“全国先进基层*组织”、全国十佳魅力乡村、全国美丽乡村创建示范点、全国文明村等荣誉称号。年9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柏洋村,对柏洋村的发展及*建“五心”做法给予充分的肯定。本人也曾荣获“全国小康建设明星村模范带头人”、“中华孝亲敬老之星”、“福建省优秀共产*员”、“福建省劳动模范”等各种荣誉,受邀晋京参加国庆60周年庆典观礼。
减债富村的“顶梁柱”
20年前的柏洋村,是出了名的贫困村,是一个“无址议事,无钱办事,无人管事”的烂摊子。年,在外地生意做的王周齐,接受了群众的信任、组织的重托,毅然放弃经营多年的生意,回村挑起*支部书记的担子。面对一大堆困难,他静下心来反复思索、研究,理清思路,先烧“三把火”:一是减债、清债作为第一个突破点,将原有的茶果场等连年亏损的村办企业转让经营或租赁承包,甩掉包袱,轻装上阵,并把多年来生意积累的十万元资金借给村用于还债和盘活经济;二是把调整产业结构作为第二个突破点,念活“山海经”,引导山区群众种植经济效益高的东魁杨梅、中药材、优质蔬菜等,洋下推广弹涂鱼养殖。经过几年持续努力,种养业有了很大发展,成了村民收入重要来源;三是把工业强村作为加快发展的第三个突破点,创办了占地亩的柏洋工业小区。目前,柏洋工业小区共有6家企业落户,年创产值18亿元,其中有三家企业被评为福鼎市“功勋企业”,一家企业的产品被评为省名牌产品。全村有多人在家门口实现转岗就业,促进农民“三变”(即变工人、变商人、变股东)。
当年,为了减负,他带领村干部三年不领乡村两级的补贴。为增加村财,先后投资或引进农副产品加工厂、杨梅酒酿造厂、竹筷厂、摩托车配件厂、服装厂。为节省村开支,自己出钱,自己老伴做义务炊事员,近一年时间为民工办伙食。到浙江联系业务跑市场,几个人住破旧小旅社,为省2元钱车费,自己提着沉重的设备走3公里路,疲惫交加,摔倒在路上,受伤住院,到现在腰椎骨头的旧伤还时有发作。当年的艰辛创业的精神,成为当今柏洋发展的宝贵精神财富。
新村建设的“设计师”
柏洋村原有大小自然村25个,70%以上的村民分散居住在条件落后、环境恶劣的偏辟山区。0年以来,王周齐抢抓福宁高速公路、福温铁路建设机遇,实施造福工程。为了做通群众思想工作,让山里的群众同意搬出老家到新地方,他挨家挨户做工作,曾在一个月里开了21场群众会议。他立足实际,分类分步实施,从*策上、资金上给予双重倾斜照顾,免费划拨宅基地,补助建房启动资金,对搬迁户子女入学、小额信贷、扶贫资金等优惠照顾。他大力引导造福工程搬迁户发展商贸业、旅游业、餐饮业等多种行业。十多年间,不断筹措资金,陆续完成了造福工程新村水、电、路、电话、电视“五通”,建设了老人和谐公寓、柏洋小学、柏洋幼儿园、柏洋文化中心、孝文化主题公园、永和苑(宁德核电营地)、百货超市、农贸市场、书画院等。如今,柏洋村自然村减少到4个,原来的一片弃渣地发展成近0多人口的中心村,宽阔整洁的水泥街道两旁连体别墅楼群鳞次栉比,花园式的学校、村委办公综合楼、民族风情公寓,基础设施完善的居住环境,绿荫掩映的农民休闲公园,与村民秩序井然的生产、生活景象共同构成了一幅亮丽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面貌,从而也圆了王周齐多年来的心愿。
群众冷暖的“贴心人”
经济发展了,村财增加了,要造福群众,让群众共享发展成果。实施了在国家规定的惠农*策基础上,村里另外出台优惠措施,由村集体出资,承担了所有村民的“新农合”、“新农保”费用,60岁以上的老人在国家每月给予补助基础上村委会再按其标准给予补助,使其每月生活补助达元以上。村里设立柏洋村*员帮扶基金会、教育帮扶基金会,为60岁以上*员每月发放元的生活补贴,帮助困难群众、困难学生解决生产生活就学等方面困难。村里投资多万元,兴建平方米的孤寡老人安置点和平方米的老人和谐公寓,对全村31户47位低保对象及孤寡老人进行集中安置,并为每户配置家具厨具及日常生活用品。与福鼎市柏洋惠民担保有限公司合作,专为“三农”小企业和农户提供贷款担保,村里多户农户通过担保贷款0多万元,为群众解了发展生产资金短缺之急。
美丽柏洋的“追梦者”
20年的艰苦奋斗,柏洋成功变身,完全摆脱了贫穷落后的面貌,成为一个“三实三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即*健实、经济实、服务实、人文美、村庄美、生态美)。当人民日报记者采访他时,王周齐说企业上去了,接下来应该走第三产业的路子,因地制宜,发展生态农业光观旅游和服务产业。不光为了我们村,也让周边更多的村民和我们一起改变,变商人、变创业者、变得更有梦想!”。为了追求他的“柏洋梦”,下步计划已经成竹在胸:到年,全面实现“三三一”工程,即“工农业生产总值达30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万元,村财收入万元”。同时,建设山上生态农业观光区,山下工业企业集中区,公路沿线优美住宅区,着力打造生态宜居环境,突出产业发展,体现文化内涵,更加和谐富裕的美丽柏洋!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