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定义
由于颈椎间盘退化,进而发生椎体骨质增生硬化、边缘骨赘形成、*韧带肥厚及后纵韧带骨化等病理改变,刺激神经、血管或颈脊髓造成各种临床症状的疾病。
二
解剖特点
颈椎功能单位由5个关节构成:两个关节突关节、两个钩突关节、椎间盘。
颈椎椎管内神经组织(脊髓和脊神经)占椎管容积的较大比例,加上颈椎节段的屈伸、侧屈、旋转活动度较大,使微小的退行性变即可产生明显的临床症状。
三
病理生理
椎间盘退变
7岁30岁70岁
颈椎退行性改变
四
临床特点
1、发病年龄一般偏大,但有年轻化趋势;
2、症状表现复杂多变;
3、经常是两种以上类型的症状同时存在,患者主诉较多;
4、反复发作,进行性加重;
5、与某些内科疾病症状相似,需仔细鉴别。
五
病理分期
1、颈椎病前期
X线片提示颈椎有各种程度不同的退变,包括明显的骨赘形成等,但颈椎椎管不狭窄,亦无明显临床症状与体征,无需特殊处理,可称之为颈椎退行性变。此期应嘱其注意避免外伤及慢性劳损,一旦出现症状,随时就诊。
2、颈椎间盘症期
单纯性颈椎间盘症:椎间盘开始变性,椎间隙变窄,颈椎失稳,无明显神经及脊髓受压体征。
颈椎间盘突出症:突出的髓核刺激或压迫神经根或脊髓,症状和体征的波动性较大,正规的非手术治疗有效。
颈椎间盘脱出症:髓核穿过破裂的后纵韧带进入椎管内,突然出现较重的神经根及脊髓症状。早期行非手术治疗可缓解,无效则行前路椎间盘摘除加固定融合术。
3、骨源性颈椎病期
增生的骨赘、骨化的后纵韧带等刺激或压迫脊髓及神经根、交感神经、椎动脉所致。椎管矢状径的大小对疾病的发生发展有重要意义。
中央型——脊髓前方受压,以运动障碍为主;
侧后型——压迫脊髓侧方及神经根;
钩椎关节型——可刺激或压迫神经根或椎动脉;
食管压迫型——椎体前方骨赘压迫食管,导致梗阻或吞咽困难。
4、脊髓变性期
脊髓长期受压发生变性。MRI可提示脊髓信号改变或出现空洞。此期手术效果不理想,术前应向患者及家属言明预后,以免引发不必要的医疗纠纷。
六
分型
神经根型--以上肢感觉及运动障碍为主;
椎动脉型--与头部位置有关的眩晕;
颈型--以颈、肩部的疼痛不适为主症;
交感型--可表现视觉异常、心律异常、肢体发凉、出汗等多种交感功能紊乱症状;
脊髓型--肢体感觉、运动障碍,下肢肌张力增高,病理反射等;
混合型--存在两种以上上述类型者。
颈椎病的不同症状表现
七
诊断
颈椎病的诊断三个因素:
颈椎间盘(或椎间关节)必须存在退行性变;
此种退变影响了相应的脊髓、神经根、椎动脉和交感神经,从而出现了相应的临床表现;
这些临床表现与影像学所见的节段相一致。
颈型颈椎病
病因:颈椎间盘病变引起,窦椎神经受压
症状:颈部疼痛、酸胀等不适,放射到枕顶部或肩部。头颈活动偏向一侧时症状加重。常与劳累有关。
神经根型颈椎病
病因:椎间盘、骨赘压迫或关节松动刺激神经根而发病。
症状:颈神经根性疼痛,伴有颈神经根分布区域的感觉异常,如麻木、痛觉过敏等。
1.具有较典型的根性症状(麻木、疼痛),其范围与脊神经所支配的区域一致;
2.压颈试验或上肢牵拉试验阳性;
3.X线片显示曲度改变、不稳、骨赘;
4.痛点封闭无明显效果。
5.临床表现与X线片上异常所见,在节段上相一致;
6.除外TB、肿瘤、胸廓出口综合症、肩周炎、网球肘、肱二头肌肌腱炎……
脊髓型颈椎病
病理:脊髓受压。
病因:中央后突的髓核、椎体后缘骨赘、增生肥厚及钙化的后纵韧带等。
下颈椎管相对较小,且活动度较大,故脊髓受压容易发生。
主要表现为慢性、进行性的四肢感觉及运动功能障碍。
颈椎间盘退行性改变造成脊髓受压和缺血,引起脊髓传导功能障碍,分为:
中央型:发病从上肢向下肢发展
周围型:发病从下肢向上肢发展
半侧型:半侧运动障碍重,另半侧感觉障碍重
交叉型:左上肢及右下肢损害重而右上肢及左下肢损害轻
1.临床上有颈段脊髓受损表现;
2.X线片上显示椎体后缘多有增生性骨赘,椎管矢状径狭窄;
3.除外、椎管内肿瘤、蛛网膜粘连……
4.必要时做脊髓造影、CTM、MRI。
椎动脉型颈椎病
钩椎关节增生,对椎动脉产生挤压或刺激,引起脑供血不足,以颈性眩晕为主要表现。
交感型颈椎病
颈椎间盘退行性改变刺激或压迫颈部交感神经纤维,引起一系列症状者。
颈部不适合并交感神经兴奋或抑制症状。
食管型颈椎病
吞咽困难:尤其是干燥之食物
X线平显示椎节前方有骨赘形成
八
鉴别诊断
椎间孔外的神经卡压症(胸廓出口综合症);
运动神经元疾病(脊髓侧束硬化症);
肩关节疾病;
末梢神经炎;
内耳眩晕及内科眩晕症;
冠心病心律失常等。
九
治疗
(一)非手术治疗:休息;颈围固定;抗炎、肌松药物治疗;良好姿势;伸肌增强锻炼;物理治疗。
颈椎病是由于椎间盘退变,继而骨赘形成,椎管和椎间孔狭窄,导致对神经组织压迫和产生动力性不稳,非手术治疗对此往往无能为力,其实际治疗作用较少,而只能够短期地缓解症状。特别是脊髓型颈椎病患者保守治疗效果不满意。
(二)手术治疗
手术适应症
1、不稳:单纯的退行性不稳很少单独作为手术适应症;颈椎椎节不稳最好发于C4-5节段,其次是C5-6;颈椎不稳可通过摄颈椎过伸过屈侧位片进行观察;严重的不稳可出现半脱位,从而压迫脊髓,可通过后路手术减压并行椎节融合,以重建稳定。
2、畸形:颈椎畸形源于椎间盘退变,椎间隙高度的丢失使颈椎前凸减小甚至后突畸形,此时后方小关节接触面积减少,加剧了颈椎的不稳。常同时伴有神经的压迫。通过经前路的椎间盘切除,椎间隙撑开植骨融合,可重建颈椎的生理前凸。
3、压迫:是最常见的手术适应症。脊髓的压迫可来自椎节后缘的骨赘、后纵韧带增生骨化、颈椎间盘突出等,可导致脊髓功能的改变和丧失。神经的压迫可来自钩突关节、小关节突的骨赘,突入椎间孔或椎间高度的丢失导致的椎间孔变窄。
颈肩痛及牵涉痛不是手术适应症。颈椎间盘退变虽然可以引起明显的症状,但很少导致足以采取手术治疗的疼痛,并且非手术治疗效果较为理想。
如果颈肩痛和牵涉痛与颈椎不稳、畸形和神经受压有关,此种继发性疼痛有手术适应症。
手术方式
1、经前路颈椎手术
最常用的是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术;可进行椎管较广泛减压的椎体切除术加植骨融合术;用于单纯性椎间盘突出的前路非融合性椎间盘切除术;前路显微椎间盘摘除术;较少采用的用于椎动脉受压的前路椎动脉减压术。
前路非融合性椎间盘切除术:用于单纯性颈椎间盘突出症。由于手术切除了椎间盘,可导致后期椎间高度丢失,生理前凸改变,椎节失稳,椎间孔狭窄,从而加重颈椎退变,产生新的症状。我们不推荐此术式。
前路椎间盘切除加融合术:一般用于不多于两个节段的颈椎间盘突出症。由于在椎间盘切除后同时行椎间隙撑开,植骨融合,既恢复了颈椎的生理前凸,又重建了椎节的稳定,临床远期疗效较为满意。
前路椎体切除加融合术:对多节段的颈椎病,如果影像学提示,两个椎间隙间的骨赘的切除范围已达到椎体中部,使椎体中部的脊髓已明显受压,此时应行前路椎体切除术,以保证对椎管和神经根的减压。然后进行植骨融合以重建椎体高度和稳定。
关于融合:以前的颈椎前路融合,通常取带三面皮质骨的自体髂骨进行植骨。此方法常用于前路椎间盘切除术后的椎间融合,报道有较高的融合率。但远期可能会出现的高度丢失问题已有较多报道,尤其在行多个椎体切除的患者已不主张采用。颈椎Cage和钛网融合器的应用可有效解决这个问题。但融合区的刚性过大,从而可能加速邻近椎节退变的问题正逐步得到人们的重视。
成功的融合,需要一个稳定的环境,所以有必要在融合术后同时行前路钢板内固定,既可为融合提供椎节间的相对稳定,又有效地维持了椎间高度。
对于钢板所提供的稳定应看成是临时稳定,因钢板在后期有较高的松动率。永久稳定只能依赖有效的融合。
放置融合物时必须先撑开椎间隙,以恢复接近生理状态的前凸,对手术疗效具有重要的意义。
前路显微椎间盘切除术:在完美地解决病变部位的同时,尽可能少地干扰正常的生理结构是每一个外科医生所追求的。微创手术也许会成为外科手术的一种趋势。同时也对外科医生的手术技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前路手术并发症:喉返神经损伤引起声音嘶哑;左侧入路操作时损伤胸导管;交感神经损伤引起Horner’s综合征;颈动脉、椎动脉和颈内静脉的损伤,出现难以控制的大出血;气管损伤引起术后气道阻塞,呼吸窘迫;食管被牵拉后出现术后较长时间的吞咽困难;脊髓及神经根损伤;硬膜囊破裂脑脊液漏;植骨块脱出、内固定松动、融合失败、假关节形成;供骨区的疼痛。
并发症的预防:术前仔细复习解剖,熟悉手术进路;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明确诊断,选择合适的术式及入路;术中操作应轻柔,避免暴力;术前备好充足的手术器械,以便能在术中选择最合适的器械进行精确的操作;术中拉钩要估计组织的耐受性,及时调整拉钩的力量和时间。
2、颈椎后路手术
全椎板切除术;椎板成形术:A、Z形椎板成形术;B、单侧椎板切开扩大成形术(单开门);C、中央扩大成形术(双开门)。
全椎板切除术:能够使病变节段的脊髓和神经根得到彻底的减压,近期的效果较好。该术式严重地破坏了脊椎的后结构,颈椎趋向不稳,并易发生后突畸形,尤其是年轻人。故该术式正逐渐被放弃。
颈椎椎板成形术:是一种已被普遍接受的较为成熟的手术方法。特点:
1、较小地减小脊柱的支持功能,防止脊柱不稳;
2、以骨组织覆盖了大片的硬膜囊,减少了瘢痕组织对其的挤压;
3、较术前脊柱活动减少了1/3~1/2,但对日常生活没有影响;
4、脊髓同时获得广泛减压;
5、远期随访疗效满意。
颈椎椎板成形术的适应症:发育性椎管狭窄(椎管矢状径在12mm以下者)引起的颈脊髓病变;多椎节的颈椎间盘病变(多于3个节段);后纵韧带骨化症(OPLL),病变节段超过3个节段;来自后方的*韧带肥厚、钙化或骨化所致的脊髓压迫。
手术并发症:硬膜囊损伤,脑脊液漏;脊髓及神经根损伤;硬膜外血肿;椎板成形术固定不确切,导致不能达到骨愈合或“关门”;暂时性肩痛或颈5神经根牵拉综合征。
十
小结
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手术治疗效果取决于诊断的准确性,往往有较满意的疗效。
脊髓型颈椎病的治疗效果却远不理想。神经学功能的丧失常常是手术的主要适应症。但对于严重的慢性脊髓压迫患者尽管给予彻底的减压和固定,却由于脊髓已经发生了难以逆转的改变,最终妨碍他的恢复。所以术前对手术时机的把握对于术后疗效常常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掌握指征比术式难;选择术式比操作难;识别术中陷阱最难。
版权声明:我们注重分享,文章、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如有异议,请告知小编,我们会及时删除。
如果您是一名基层医生,请扫描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