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3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新闻发布会。
我国疫情防控工作重心从“防感染”转向“保健康、防重症”
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米锋介绍:疫情发生以来,在各级医疗救治实践中,中国始终坚持中西医结合、中西药并重,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筛选出“三药三方”等临床有效方药,对提高治愈率、降低重症率和病亡率、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发挥了重要作用。
当前,我国疫情防控工作重心从“防感染”转向“保健康、防重症”,农村是做好疫情防控和医疗服务保障的重点地区,老年人、孕产妇、儿童、慢性基础性疾病患者是健康服务的重点人群。要抓好农村地区防疫体系运转、药品供应、重症治疗、老人儿童防护等工作,加强日常健康服务,突出重点人群管理,提供分级分类医疗卫生服务,特别是要发挥好中医药的作用。
要坚持辨证施治,合理选用对症药物;加强用药指导,做好跟踪随访,保障用药安全。
咳嗽久了会加重成肺炎吗?
中国医院急诊科主任齐文升表示:咳嗽是机体的保护性反射,有利于清除呼吸道内的分泌物或异物。
从中医来看热退之后余邪未尽发生咳嗽,这类咳嗽往往表现为痰少、痰粘、咽痒等,此时应当认识到疾病已经在向好的方向发展。从中医来看多为痰热、阴伤等导致肺气失宣,临床可以选用清肺、润肺、宣肺、化痰一类的中成药都会有效,如急支糖浆、养阴清肺丸、杏贝止咳颗粒等。
有很多人担心咳嗽久了会不会加重成肺炎,要明确的是咳嗽本身不会引起肺炎,肺炎除咳嗽以外还会有发热持续不退,或喘闷,或乏力,或有大量的浓痰等等,如出医院就诊。
另外,家里老人、儿童如与平时状态不同,比如精神倦怠,乏力、食欲下降、呼吸急促等要引起重视,医院就诊。
如何缓解“刀片喉”?
首都医科医院院长刘清泉介绍:“刀片喉”是声门和声带周围的黏膜发生了充血水肿,一般病程3~5天时表现明显,在呼吸道病*感染急性期结束,病*复制被抑制,炎症减轻,水肿改善后,将会逐渐恢复。
从中医来看,“刀片喉”是“热*”从全身消退,而聚到咽喉局部的症状表现。因此,早期规范治疗,及早“解表透邪”,将“热*”及早透出是治疗的根本,热*透出来了,“刀片喉”的情况会减少,或不发生。如果只用发汗退热的药但热*无法清除,“刀片喉”的情况会增加。因此,早期治疗上以解表药为基础,加上清热解*利咽的药共同发挥作用,既能快速退热、缓解全身症状,又能减少咽喉的不适。
对于已经出现“刀片喉”的感染者,可及时加用具有利咽止痛、解*利咽等作用的药物,如六神丸/胶囊、清咽滴丸、金喉健喷雾剂等;也可以针灸治疗,针刺少商穴、商阳穴等。如咽痛持续加重,医院寻求治疗。
中西医结合治疗可有效促进重症向轻症发展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璐琦介绍,对于轻型、普通型患者,中医药进行治疗可以缩短病*清除时间、缩短住院时间,缓解临床症状。对于有可能转重的患者,及早进行中医药的干预治疗,可以降低转重率。对于重型、危重型的患者,可以开展中西医结合治疗,可以有效阻断或减缓重症向危重症的发展,促进重症向轻症的转变,减少病亡率。
*璐琦称,对于上述做法的疗效,在去年3月世界卫生组织中医药救治新冠专家评估会报告里给予了充分肯定。
中新社记者提问:想请问在近期应对疫情的实践中,中医药在阻断新冠病*感染从轻症转向重症的过程中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齐文升表示,阻断病情由轻症转重症是降低死亡率的关键,中医在这方面有什么看法,主要有两方面。首先要及时的识别那些容易发展成重症的高危人群,我们在临床实践中,发现有些中医症候对于判断病人的转重有指导意义。比如我们中医看舌苔,舌苔由薄转厚变*,舌质的颜色由淡红转成紫红或者淡暗,这是一类。另外高热持续不退。第三是大便稀溏或者几天没有大便,并且伴有食欲的严重下降,消化功能、吸收功能变差。第四是出现明显的虚症,比如精神萎靡,一活动就喘促,语不接续,说话连不上,手脚凉,出冷汗,口干舌卷,尿少短赤等等,这些阴阳两虚的症候都可以作为中医判断是不是会转重的预警指标。
第二点,中医在阻断病情转重的治疗上,也是强调关口前移、早期治疗。临床具体治疗,中医强调三个治法:
一是尽快遏制热*和湿热*邪。比如临床上高热持续48小时,中药每天要吃两剂,每2-4个小时就要服用一次,还可用中药药汤研服安宫牛*丸进行退烧醒神。
二是在临床中还非常重视通腑疗法的使用,中医认为肺和大肠相表里,腑气不通肺气就不降,呼吸功能就不会改善,因此中医认为调肠治肺或者肺肠同治是阻断病情转重的一个重要的措施。所以临床上如果大便不通超过24小时,我们就要采用生大*泡水或者研末灌服通便。
三是强调要早期扶正,全程扶正。在最近的疫情中可以发现,发生重症以老年人或者有基础疾病的人为主,我们在临床中发现这部分病人在早期就存在着明显的虚症,如年纪比较大,基础疾病比较多,所以我们认为早期扶正、全程扶正也是防止病情转重的重要措施,临床上可以用大剂量的人参来扶本固元。
总之,如果临床上处理好了邪正虚实的转化关系,防止病邪由表入里,防止逆传或者内陷,就能阻断病情由轻转重。
为什么要对不同地区制定不同的药方?
近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印发了《关于在城乡基层充分运用中药汤剂开展新冠病*感染治疗工作的通知》,发布了治疗新冠病*感染的中药,而且其中包括了通用基础方、“北方”和“南方”。为什么要对不同地区制定不同的药方?
广州中医药大学副校长、医院院长张忠德表示:中医药在治疗、治病和保健,保证健康的过程中非常强调“三因制宜”。新冠病*感染以后,不少患者的症状就是发烧,全身关节酸痛、喉咙痛、头痛、咳嗽,这里面就有寒热之分。
东北地区、北方地区季节寒冷,所以表现出来的寒象特别重,头痛、喉咙痛、全身关节酸痛这些症状比较多,怕冷。南方地区从10月底、11月份开始,还是比较热,这一波的时候温度还是在28、30度以上,而且湿邪比较重,11月份那几场大雨以后,湿热之邪特别重。
在这几年的治疗过程中,南北地区的方案不一样,北方这边出现发热、怕冷、身痛、没有汗的比较多。南方地区高热、喉咙痛、咳嗽、有痰、大便不通的比较多。所以在治疗方面分开来,按照中医的群体辨证方案,来进行绝大多数患者的辨证。
如何区别自己的症状是寒证还是热证?
刘清泉介绍:对于新型冠状病*感染这样的疾病来看,中医称为“疫病”,通俗的话来说,它就是传染性很强的外感病,既然是外感病,不管它是风寒的诱因还是风热的诱因,出现临床症状大部分都表现出发烧、怕冷、乏力、咽喉疼痛等等这些症状。首先,不管是风寒、风热引起的临床不适,运用具有解表功能、治疗感冒的药物治疗都是有效的。当然,如果有专业医生从中医理论进一步区分开风寒风热进行治疗,可能疗效会更为迅速一点。
从临床来看,什么样情况下是风寒,什么情况下是风热,临床出现发烧、很怕冷,老想穿一些厚的衣服,肌肉比较酸痛、咽干咽痛、乏力、鼻塞流涕,这样的症状往往把它归属在风寒的诱因所导致的,这类疾病往往服用疏风解表这样一些治疗感冒的中成药就够了,比如在北京地区或者北方地区常用的感冒清热颗粒,传统的名方荆防颗粒、正柴胡饮颗粒等等,这些都可以很好的解决这类问题。
如果有一部分人出现发烧,发烧很重,体温可能到39度,这时候咽喉疼痛非常明显,没有怕冷的明显感觉,只是感觉肌肉酸痛,不是冷的非要穿厚衣服、盖厚被子,有乏力、咳嗽的情况下,从中医的归属上,它可能是风热诱因所导致的疾病。这时候我们要用一些疏风清热或者化湿解表、清热解*这类的中成药,国家中药管理局的《新冠病*感染者居家中医药干预指引》里面推荐的一些药物,比如连花清瘟、金花清感、疏风解*、宣肺败*、清肺排*、热炎宁、银翘解*颗粒、蓝芩口服液、复方芩兰口服液、痰热清、双*连、抗病*口服液等。
从患者来讲,如果有了这样的症状不适的时候,选择中药的时候,选准了一种,这一种药物按照说明书,或者咨询一下专业医师来进行服用就够了,如果服用1-2天,症状没有明显缓解或者持续加重了,烧一直退不下来,没有任何退烧的现象,医院、到医疗机构去就诊,千万不要盲目吃这个药不行,马上加另外一个药,再加上另外一个西药,这样加来加去,可能会有很多不良反应,这是不科学不规范的服用方法。
当然,一些特殊人群、家里面或者人群里面一些重点的老年人,65岁以上尤其是80岁以上的人群有慢性基础病的,比如有肿瘤的,还有免疫相关疾病的,慢性肾功能衰竭在做常规透析的,这些人群如果感染了新型冠状病*以后,吃中成药的时候一定要向专业医师咨询,在医生的规范指导下才能真正取得很好的疗效,否则可能会耽误病情、延误病情,如医院去救治,最佳的救治时期就错过了。
来源丨红网编辑丨刘子京值班主任丨鄢渊
终审丨周和平
出品丨掌上张家界
本平台为张家界日报社所有。任何单位、个人使用、转载或者传播张家界日报社旗下媒体版权内容的,必须事先获得书面授权。除法定合理使用范畴外,未经许可,不得转载、传播其享有版权的作品(作品形式不限于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