喉颈气管狭窄成形术优点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秋末冬初话养生
TUhjnbcbe - 2024/7/9 16:14:00
北京中科刘云涛 https://yiyuan.99.com.cn/bjzkbdfyy/yyzj/260591.html

「本文来源:运城新闻网」

■记者魏濛

现在正值秋末冬初,今年寒凉之气来得比往年要早,天气比往年更为寒冷。霜降过后,开始进入冷热交替的时节,昼夜温差变化增大,尤其随着寒流来临,风寒病邪易通过鼻腔、皮毛侵肺,同时脾胃受寒困,经胃腑经络引起肺寒,使人出现发热恶寒、鼻塞流涕、咳嗽咳痰、胸闷气喘等症状,有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呼吸系统疾病,高血压、冠心病等循环系统疾病和肾炎、关节炎等疾病的患者,可能会出现病情加重。此时若不注重养生防护,最易感受外邪致病。

秋末冬初是天气变化最频繁的季节,眼下随着天气渐寒,人体抵抗力也进入一年中较低的时候,适宜的养生保健可以起到一定的预防疾病效果。那么,日常生活中我们要从哪些方面做好养生保健?该如何加强防护?医院肺病科主任王金成,针对这个季节人体易发肺燥,还容易有脾胃虚寒、肾阳亏虚的情况,从养阴润肺、防寒暖胃、助阳防寒邪等方面进行了详细、专业解答和指导。

养阴先润肺

人活一口气,这口气主要是靠肺来支撑的。中医概念上,肺主气,一是呼吸之气,二是一身之气。吸纳自然界的清气,呼出体内的浊气,这就是呼吸之气;脾胃通过消化吸收,将食物变成水谷精气,并与自然界的清气在肺内结合形成一种气,这种气在肺的主持下,推动营养物质输布全身,维持全身各腑脏的正常功能活动,也就是一身之气。这充分说明肺对全身的重要性。

“北方秋冬季节天干物燥,燥邪之气通过呼吸侵犯肺部,肺阴津损耗大,外在表现就会有鼻子堵塞、嗓子冒烟、流鼻血、喉咙肿痛等一些呼吸道炎症的症状。”王金成说,这时的养肺之要,重在养阴生津,润肺防燥。

王金成介绍,肺喜“湿”不爱“干”,面对秋冬燥气,喝水是润肺保湿最简单实用的方法。人体如工厂,水是机体代谢不可缺少的介质,体内没有水就会瘫痪,可见水对人体的重要性。所以一定要及时补充水分,且要保证总量,一般冬季每天需要喝水ML。

主动咳嗽“清扫”肺部。每天清晨、中午或睡前到室外空气清新处深呼吸,在深呼吸时缓缓抬起双臂,然后咳嗽,使气流从口、鼻喷出,咳出痰液。每做完一遍后进行数次正常呼吸,每天坚持,肺部可保持清洁。

定期检查保持心情舒畅。40岁后,人的肺功能开始下降,但早期没有任何症状。因此,以下五类人群必须重视肺功能检查:长期吸烟者、慢性咳嗽和咳痰者、呼吸困难者、在粉尘环境工作者以及呼吸道疾病患者。保持心情舒畅不仅是治疗百病的“良药”,也是帮助体内器官保持年轻的“灵丹”,对肺尤其有益。笑或唱歌时,胸肌伸展,胸廓扩张,肺活量增加,可促进肺内气体的交换,从而消除疲劳,解除抑郁,消除烦恼,有助于恢复体力与精力。所以,要多享受生活带来的乐趣,保持良好情绪,笑口常开。

王金成介绍道,在干燥寒冷的冬季,食疗对养肺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柑桔、柿子、梨、石榴、葡萄等均有生津润肺之功效,是冬季养肺的上好水果。冬季气候干燥,除多饮水之外,还应多食用一些具有滋阴润燥,养肺生津的食物,蜂蜜清肺润燥,常用于治疗肺燥咳嗽,也可用杏仁、百合、薏米仁、淮山药等补益肺气。可食用些“养阴”的食物,比如秋梨、银耳、百合等,也可在中医医生的指导下用生地、熟地、淮山药、知母、白芍、沙参、麦冬等中药煲汤。此外,饮食上要尽可能少食辛辣之品,不宜多吃烧烤,忌食油腻厚味,以防加重肺燥症状。

驱寒得暖胃

冬季历来是胃肠疾病高发季节,本来就有病史的在这个季节极易复发,或者病情忽转沉重。就是平时身体挺好的人,偶尔也会犯犯胃痛。

王金成说,中医理论认为,冬季,气温低,这时如果不慎腹部受凉,会使得寒邪内克于胃,伤人体中气,引起气机凝滞,导致胃气不和,表现为胃肠不适、胃部隐隐作痛。寒邪引发的胃痛往往表现为:胃痛虽不太剧烈,咬咬牙也能坚持工作,可是经常一阵阵发作。此外,这类患者会比较怕冷,穿多点或者吃点热东西胃痛会明显减轻,相反,如果吹了冷风或者吃了寒凉食物,胃痛则会明显加剧。这类患者常有口淡、舌淡、苔白,有齿印,脉弦等现象。在冬令时节特别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我们的胃给予温暖。

饮食清淡禁寒凉。寒邪容易困脾,损伤脾胃功能,胃肠易受寒的患者,平时饮食宜清淡易消化,避免损伤脾胃阳气。不要吃萝卜等性寒的食物,也不要吃红薯、芋头等淀粉含量高难以消化的食物,此外,像南瓜、苦瓜等也要少吃。禁喝凉水,及时更换寒湿内衣。

运动按摩暖胃。中医认为:“动则生阳。”可在天气较暖和的时候到公园慢跑、散步、骑车等。睡前可将手掌掌心放在中脘穴上,顺时针方向按摩,可适当扩大按摩范围。频率以80次/分钟—90次/分钟为宜,每次不少于5分钟,以穴位局部有温热感,并持续向腹内渗透为度。掐腰,然后用双手手掌分别沿着膀胱经、督脉向下推摩,如此反复5分钟—10分钟,可起到健脾暖胃的作用。

助阳防寒邪

11月7日立冬,天气渐寒,寒为阴邪,易伤阳气。“寒邪由外而入,主要侵袭人的头部、肩颈、背部、口鼻等处。”王金成说,寒邪容易侵袭人体的头部、肩颈及背部、口鼻、前胸和腰腹、腿脚,其中头和脚最易受寒。头为“诸阳之会”,突遭雨淋或不戴帽子,寒湿会侵袭头部,人会出现头痛、头昏、头部沉重的感觉。晚上洗头后湿头发睡觉,也容易遭受寒邪侵入。肩颈和背部受寒日久,可引起颈椎病、肩周炎、背痛等病症。寒从足下生,病从寒中来,寒邪入侵很容易诱发老寒腿、膝关节炎等。

冬季,万物收藏,在生活上,人们要顺应自然规律,注意养生,应采取一些助阳措施,防止寒邪侵犯身体。

双手搓腰。经常用双手搓腰,有助于疏通带脉、强壮腰脊、固精益肾。腰部为“带脉”所行之所,特别是脊椎两旁是肾脏所在位置,肾喜温恶寒,常按摩能温煦肾阳、畅达气血。两手对搓发热后,紧按腰眼处,稍停片刻,然后用力向下搓到尾闾部位。每天早晚各做一次,每次做50遍—遍。

睡前泡脚。睡前坚持用中药泡脚,会产生不同的药效。可适当在泡脚水里加生姜、花椒等味辛性温的药食两用物品。每天泡20分钟—30分钟,同时按摩足底涌泉穴,可温肾助阳,促进气血运行,有益气化瘀、滋补元气、散寒除湿、宣痹止痛等功效。

午后晒太阳。午后太阳当头之时,晒20分钟左右,可起到通畅全身经脉、养脑补阳的作用。

适时适量运动。“动则生阳”,阳气足,寒湿就容易排出。秋冬季节可以选择天气暖和的时候到公园慢跑、散步、骑车等。

1
查看完整版本: 秋末冬初话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