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大学自重 大学排行榜自清
新京报社论近日,《人民》以《大学排行榜真有潜规则?》为题,报道了成都理工大学曾于2004年和2006年两次邀请“中国大学评价课题组”负责人武书连来校讲座,随后两次给武书连方面汇款数万元,此后该校排行名次上升的经过。随后,教育部有关负责人向媒体表态,教育部不赞成、不支持大学排行榜,坚决反对借此向高校拉赞助。成都理工大学与中国大学评价课题组之间,究竟执行了怎样的“潜规则”,媒体只是引述知情人的信息来源,目前来看尚无明证。当事双方也都先后作出公开说明,一方否认曾收取赞助费,一方则承认曾支付武书连两笔费用,但属于为校外学者支付的正常费用,与赞助大学排行榜无关。事态首先便陷入了真相无着的境地。但舆论显然已经触发,真相彻底为武书连收取赞助假造排名的嫌疑所取代,加之教育部“不赞成、不支持大学排行榜,反对借此向高校拉赞助”的表态,大学排行榜瞬间遭受公信的灭顶之灾。诸多质疑声中,揭批大学排行榜实质就是赚钱工具者有之,疾呼不能让大学排行榜捆绑了大学精神者有之,要求全部取缔大学排行榜者亦有之。然而,上述声音虽然有其道理,却未必公允。大学排行榜出自民间机构的民间行为,为包括考生、大学在内的整个社会提供免费的评估信息服务。课题组在没有国家拨款的情况下,通过为高校提供专业咨询获取费用,如果不影响课题研究的科学性,理论上并无不妥。因为在此情况下,正如我们已经看到的那样,公信成为了民间机构身家的全部维系。一旦失去公信,也就没有了自己的生存空间。因此,真正的民间机构对于自身清誉,必定看得异常重要。相反,现有体制下,一所大学造假与一张民间排行榜造假,其对各自机构生存的影响程度,却全然不可同日而语。令人诧异的是,大学排行榜丑闻中的主角,竟然不是那些以支付赞助费寻求排名跃升的大学,而是有拉赞助嫌疑的大学排行榜制作者。这种轻重取舍,让人唏嘘今日大学的见怪不怪,社会对民间机构的高危期待,以至于直斥是无良的大学排行榜捆绑了大学精神。事实上,中国高等教育的问题,各界讨论已经很多,大学排行榜只是透视这一问题的多棱镜。有人办大学,有人评价大学,都是正常社会必要的生态。进而言之,如何评价大学需要一个科学的系统标准,而之前曾在一段时间内占主导地位的单向度评价指标,显然不够科学。在此意义上,大学排行榜这类民间机构的评估行为,其存在有一定的民间基础和社会需要,问题的关键在于管制和规范的缺席。从目前情势看,民间机构造假必将丧失社会公信力,自然会受到应有的惩罚,而对林林总总的排行榜的管制与规范,最好的办法就是规范其运作,检验其真伪,曝光其潜规则,让假的差的无立足之地。更需要关注的,就是“大学排行榜”真正的主角———各个大学如何自清自省,如何从功利的世俗追求中脱身而出。我们不是要为一家民间机构可能的学术造假进行辩护,它已经为此付出沉重的代价,而是期待大学精神的真正回归,能使其平心静气面对诸如排行榜之类的社会诱惑。大学排行榜之弊,在榜,也在大学。而破解之道,亦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