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上火引起的咽喉肿痛
风热先掐按双手少商、商阳穴2分钟以缓解疼痛,然后用手指在喉结两旁轻轻地推揉,上下往返数次。
按揉鱼际、外关、尺泽,掐揉、点按大椎,每穴2-3分钟,尽量使穴位产生酸胀感。
最后用拍法由上而下击打肩背部脊柱两侧膀胱经。
小宇今年9岁,平时活泼好动,爱说爱笑,看到邻居们就叔叔、阿姨、爷爷、奶奶叫得可甜啦,是个特讨人喜欢的小胖子。不过这两天小家伙有点蔫儿,遇到邻居也不怎么吭声,大家还以为是期末考试考砸了,正在自我反省呢。
其实呀根本就不是这么回事。学校前天下午刚刚放暑假,小宇一看时间还早便约了和几个小伙伴痛痛快快踢了场足球。一回到家满身大汗的小宇便迫不及待地打开空调给自己降温。
结果第二天一早起床就感觉脑袋有点发热,嗓子又干又疼,不能吞咽,连说话都困难,病成这样,还怎么和邻居打招呼,不蔫儿才怪呢。
从中医理论来看,小宇感受的是风热之邪,在春夏之交和夏季最容易出现。热邪侵袭、灼伤肺系(肺和气管、咽喉),因而产生肺系的上火症状。相信不少人也有过和小宇类似的经历。
这种小小毛病大家早已司空见惯,而且小得都不值得看医生,去药店买点消炎药、喉片基本就能解决问题。可是,或许有些人到现在才知道,中医原来有更简单的方法来帮我们驱除这些小小烦恼。
除了穴位点按的方法之外,还可以采用刮痧、拔罐的方法。
首先,在腰背部脊柱两侧涂少许刮痧油或者凡士林等,然后用刮痧板由上至下(沿膀胱经循行路线)、由脊柱向两侧反复刮10分钟左右,重点部位是上背部。注意刮痧时不要过于追求力度,以免出现疼痛不适,以出痧为可。一般来说,上背部出痧较多。
在这里小编也想跟大家分享一下小编在门诊体验了一把刮痧刺血治疗咽喉痛的经历。
小编比较虚,每天不是在上火,就是在上火的路上,扁桃体总是发炎,特别想不开,每天都闹着去割扁桃体,自从在门诊体验了一把,妈妈再也不担心我想不开了!
此外,为了防止风热侵袭身体,朋友们一定要注意:天气炎热时,不可图一时痛快,过度吹空调、风扇。饮食以清淡为主,忌“吃香的喝辣的”。多喝白开水,以补充机体上火发热时水分的丧失,并可促进新陈代谢,生津利尿,加速*素的排泄和热量的散发,但应远离碳酸饮料。
胃火掐按两手少商、商阳穴,以及足部内庭穴,按揉合谷、曲池、尺泽穴,各2分钟。
“咽干,牙痛,口渴,便秘,尿*??”伴有这些症状的咽痛可不是由风热引起的,胃火和阴虚才是它的罪魁祸首。
胃火炽盛,一般由不良饮食习惯引起,由于贪嘴而引发上火,尤其对辛辣油腻,煎烤油炸等食物来者不拒的朋友,极易点燃胃肠之火,因此平时要管好自己的嘴巴,以凉性和平性食物为主,多吃一些具有清热、去火、生津作用的水果、蔬菜,如梨、柚子、无花果、香蕉、银耳、萝卜、绿豆、冬瓜、丝瓜、百合、苦瓜、木耳、芹菜、菠菜、油菜、荸荠、藕等,多喝白开水或绿茶。
少食助阳兴热以及有刺激性的食物,如韭菜、大蒜、辣椒、羊肉、狗肉、雀肉、眼、樱桃、杏子、干果等。此外,辛辣、油腻、熏炸之物,对口腔和肠胃有强烈的刺激作用,因此要经得住火锅、烧烤、麻辣烫等美味的诱惑,绝对不能随心所欲,想吃就吃。
对付这种上火,也可以采用刮痧的方法,首先,在腰背部涂少许刮痧油或者凡士林等,然后用刮痧板以适度的力量由上至下(沿膀胱经循行路线)、由脊柱向两侧(由内向外)反复刮10分钟左右,以出痧为可。重点部位是中上背部,一般来说,也是较易出痧的部位。然后还要刮小腿正面胫骨外侧的胃经,从足三里一直刮到脚踝,两条腿各50下,能起到降胃火的作用。
此外,外调不如内养,调整自己的情绪也是非常重要的。焦躁的情绪会“火上浇油”,保持心情舒畅有助于调节体内的“火气”。
阴虚按揉太溪、照海、三阴交、肾俞穴,每穴2-3分钟,使按揉处产生酸胀感。由上向下轻轻按咽喉两侧5分钟。
按揉足部的肾区、上颌区、下颌区、喉区、颈区、扁桃体区、整个淋巴系统反映区。配合揉肾经,即以拇指或掌根部沿肾经循行线按揉,可滋补肾阴。
在腰背部均匀涂抹少许刮痧油或者凡士林等,用刮痧板以适度的力量由上至下(沿膀胱经循行路线)、由脊柱向两侧(由内向外)反复刮10分钟左右,以出痧为可。重点部位是脾俞至肾俞之间,即中下背部。
“虚“也能上火?答对。就像本章开篇我举得那个例子一样,一模一样的木棍,如果你把其中一根削短,相比而言都会使得另外一根显得过长,这样就打破了平衡。虚火就产生了。
大多数朋友可能一提到上火就直接想到“去火”,本来嘛,“火”大了还不该灭灭火么?其实不然,在现代人的生活中,许多“上火”的表现都是“虚火”引发的,而这种虚火往往由肾阴不足引起。
生活水平的提高,工作忙碌,缺乏休息,生物钟紊乱,情绪抑郁容易激动——这些现代人的通病都直接导致了阴虚体质的人多见,平时多见腰背酸痛,两膝酸软,手足心发热,盗汗。阴虚火旺时,会先引发咽喉疼痛,痛感较轻,或吞咽时才感觉痛楚,牙齿、牙龈轻微疼痛,夜晚以上症状加重。
因此,为了对付阴虚上火,平时生活中要多多注意,饮食上要按时进餐,少吃辛辣油腻、生冷之物,前者易产生火热,可进一步煎灼机体内的阴液,使阴虚更为严重,后者易损伤脾胃阳气,使脾胃功能失调;工作要劳逸结合,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结合,经常“换换脑子”,免得过于用脑,耗伤阴液造成阴虚。
另外,从针对咽痛这一症状来说,在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之外,还要注意保持口腔卫生,经常漱口,尽量避免喝酒、抽烟和熬夜。
中医四诊如何能看病
现代医学中,各种诊断工具的出现着实为疾病的诊断提供了大大的方便,可是就中医而言,相信朋友们都知道传统的中医四诊:望闻问切。
想一想,这种完全凭外在的症状表现而判断疾病的方法似乎太不科学了,可中医的历史和至今的疗效恰恰又说明中医四诊有其准确性,科学性。自古以来,中医就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上下、表里都有着密切的联系。
内在的疾病,往往可以通过外部的望闻问切来进行诊断,医生观察患者的一些细微的病理变化,就能以此判断出患者整体疾病的性质。这种方法就叫做“司外揣内,见微知著“。这是一种整体观,体现着古代哲学的大智慧,是中医学的灵魂。
司外揣内,是通过观察事物外在表象,以揣测分析其内在状况和变化的一种思维方法。亦有人称作“以表知里”。前人早就已经认识到,事物的内部和外部,相互间是有着密切联系的,“有诸内者,必形诸外”。
内在的变化,可通过某种方式,在外部表现出来,通过观察表象,可一定程度认识内在的变化机理。这一方法远在古代,就已经在其他自然学科中被采用。如《管子·地数》说“上有丹砂者,下有*金;上有慈石者,下有铜金;上有陵石者,下有铅锡赤铜??”这便是司外揣内法在地质学方面的应用。
司外揣内法亦是中医学常用的方法。脏象学说主要就是以此为方法来揣测、分析、判断内脏的内涵。脏者藏也,即是藏在于体内的器官;象就是脏腑表现于外的生理、病理现象。也就是说,脏象学说就是借助对外在生理病理现象的观察分析,来揣测判断内在脏腑的功能特点。
例如,通过对脉象、舌象、面色及心胸部症状等外在征象和症状的观察分析,就可以了解心主血脉功能的正常与异常,并由此作出诊断,决定治疗。又例如,根据声音的低微还是响亮,可以判断肺气虚还是不虚;据舌色鲜红还是正常,可以判断体内有热还是正常等等。《*帝内经》把内脏病变与外在表现的关系,形象地比喻为“日月之投影、水镜之照形、击鼓之有声”。
记得朋友曾经给我讲过一个故事:“炎炎的夏日,街边的一排西瓜棚生意清淡,唯有拐弯处的一个瓜棚围满了人,还不时传出叫好声。走过去一看,原来是摊主正与一位顾客打赌。摊主说自己能连选十个西瓜,保证个个都甜,这位顾客偏不信,两人就较上了劲儿。于是小贩开始选瓜,只见他先看瓜的形状和颜色,然后用手拍几下,再把瓜举到耳边,一边拍一边听。
三下五除二,十个西瓜就选好了,的确个个又沙又甜。围观的人啧啧称奇,连声叫好。”您可不要小看挑西瓜,其实,挑西瓜和中医看病也有着异曲同工之处:小贩选瓜一看、二拍、三听,中医看病一望、二闻、三问、四切,行业虽然不同,但道理却惊人的相似。
还有一个于医圣张仲景与王粲的故事,与扁鹊见齐桓公的故事类似。
张仲景晚年行医到洛阳,遇到当时的著名诗人王粲,见他眉毛异常,就判断出他二十年后会得一种病,并劝他服用五石散。当时王粲正值青春,并且处处得意,哪里听得进别人的劝告,最后,张仲景无奈地说:“二十年后你将脱眉而死。”二十年后,张仲景的预言果然应验。
虽然我们没有张仲景、扁鹊那样高明的医术,但生活中也会经常运用司外揣内的方法来判断身体的健康状况。比如照镜子的时候看到自己脸色很差,就会想到是不是最近太累,生活不规律,导致身体出问题了?然后会刻意提醒自己多休息,多放松,把身体调节到最佳状态。
见微知著,就是以小见大,从事物的细节看到它的整体、本质以及发展方向。医生就是通过观察局部、微小的变化,测知整体的、全身的病变。
例如,舌头为五官之一,只是人体很小的一部分,然而舌通过经络与许多脏腑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舌质、舌苔的变化可以反映出人体脏腑气血的整体状况,望舌对于中医来说是一种不可或缺的诊断方法。又比如耳鸣、耳聋,不仅仅是耳的局部症状和疾病,更因为中医认为“肾开窍于耳”,“足少阳胆经入于耳”,因此常被诊断为肾精亏虚或肝胆湿热。
《*帝内经》上记载:“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注于面走空窍??”,就是说:“通行全身的最重要的经脉都汇聚于面部,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的气血皆在面部经过??”于是面部的外观、色泽就成为脏腑气血的外在表现。
中医的望诊其实就是通过观察局部来判断全身状态。这种方法在生活中也屡见不鲜,很多人都喜欢用见微知著的方法给自己诊断诊断:例如哪天发现自己脸上长痘了,舌苔变厚,发*,就知道体内一定是有热了,上火了,饮食上便会注意减少辛辣油腻之物,增加蔬菜水果的摄入量。这样及时发现,及时调理,身体上很多小问题不用治疗就可以解决啦。
以上部分内容可能来源于网络,如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或发放稿费。
欢迎留言
关于中医养生茶疗食疗解决方案,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