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皮椎体成形术
经皮椎体成形术是近年来发展很快的一项微创介入治疗椎体骨折的新技术,即在影像系统介导下经皮向椎体内注射一定量的骨水泥等材料力学上增强其结构强度,起到增加椎体强度、防止塌陷、止痛等作用。
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椎体压缩性骨折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介入微创治疗方法。它具有微创、操作简便、安全性高,疗效确切、费用低,住院周期短(术后24小时即可出院),能较好地保证患者治疗效果,缓解患者疼痛并改善其活动能力.又避免了开放手术的并发症,效果明显,有效率达%
经皮椎体成形术优点
1.止痛
无论球囊扩张PKP还是传统的PVP,都具有确实可靠以及高效的止痛作用,文献报道疼痛的缓解率为70%~95%。还可以防止骨折椎体的进一步压缩、塌陷。对骨折复位和纠正脊柱后凸畸形,球囊扩张PKP优于传统的PVP。有学者报道PVP即刻止痛有效率可以达到97%,疼痛评分从剧痛下降到轻度疼痛,患者总体满意率在80%以上。临床经验也同样证实PVP有相当惊人的早期止痛作用,可以说目前任何一种药物治疗都不能获得如此有效的止痛效果。
2.减少并发症
PVP手术时间约30分钟,术后24小时患者即可在外固定保护下离床恢复正常生活,减少了骨折卧床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由于患者早期活动,避免了长期卧床带来的诸如肺炎、压疮、尿路感染等并发症和护理上的不便,避免了长期卧床导致骨量丢失从而出现的骨质疏松恶性循环。后期还可以预防椎体压缩和后凸畸形引起的背部疼痛、胃胀不适甚至直立困难等症状。
治疗目的
(1)增强椎体强度和稳定性。
(2)防止塌陷。
(3)缓解腰背疼痛。
(4)恢复椎体高度。
图注:左-脊柱压缩性骨折;右-注入骨水泥
止痛机制
PVP缓解疼痛机制可能是骨水泥在骨折椎体内的锚定,使骨质疏松椎体内微骨折得到固定,增加了椎体的稳定性,从而减少了对椎体内痛觉神经末梢的刺激;另外还有可能是骨水泥聚合反应放热与*性作用破坏了椎体内的神经末梢及炎性致痛因子,改变了椎体内微环境,降低了疼痛敏感性,阻断了疼痛介质生成,达到了止痛效果。
手术适应症
最佳适应症:具有疼痛症状的原发或继发性的椎体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
扩大到:有症状的椎体血管瘤、椎体浆细胞瘤、椎体骨髓瘤或淋巴瘤、溶骨性椎体转移瘤等姑息性治疗胸腰椎创伤性骨折。
手术椎体的确定
1、X线片上往往不能判断脊柱骨折处于骨质愈合的哪个阶段。
2、多椎体的骨折可能发生于不同时期,并非每个被压缩椎体都是责任椎体,需要手术治疗。
3、MRI在判断骨折椎体是否愈合及选择手术椎体时起重要作用。
急性期或亚急性期(2-30天之间的骨折):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
晚期(30天以后):T1WI和T2WI上表现等信号。
4、当椎体T1WI、T2WI无信号改变,即使X线片椎体有压缩改变,亦说明椎体骨折已愈合,椎体已处于稳定状态,为非责任椎体,可不予治疗。
5、相反对于X线片椎体无明显压缩,但MRI有显著信号改变者应考虑为责任椎体,予以手术。
手术时机选择
1、早期:相关学者主张须经保守治疗4周后疼痛症状仍不能缓解,CT或MRI检查排除其他原因所致的疼痛方可行椎体成形术治疗。
2、近来:越来越多学者主张不需保守治疗,一旦明确诊断尽快行椎体成形术治疗,可迅速消退剧烈的腰背部疼痛,使患者在短期内即能恢复正常生活。
术后处理
1、患者的搬运:保持脊柱水平位,局部不弯曲,不扭转,回病房后仰卧4-6小时,以确保骨水泥充分凝固。
2、监测:生命体征1次/h,连续6小时平稳后停止监测。
3、对症处理:术后1-4天内如穿刺局部及椎体内疼痛,可能是由于PMMA聚合热所致的炎症反应,可用消炎痛或类固醇消炎药。
功能锻炼
1、椎体成形术后1-2天可鼓励患者在床上做肢体屈伸运动—锻炼肌肉力量和关节活动度。
2、术后第二天鼓励患者下床行走。
专人看护,以免发生意外。
行走距离和时间以患者耐受为原则。
循序渐进,逐步增强强度延长时间。
术者简介
余新林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医院介入医学与肿瘤科、医学影像科主任;中国医师协会介入放射分会委员,甘肃省医学会介入放射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医院管理协会介入医学管理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甘肃省医师协会介入放射分会第一届分会副会长,甘肃省抗癌协会癌症康复与姑息治疗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甘肃省临床外周介入质量控制中心副主任委员,甘肃省放射医学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擅长恶性肿瘤的介入微创综合治疗、外周血管闭塞性病变的腔内成形、动静脉血栓形成腔内治疗、肝胆疾病的介入微创治疗,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椎体压缩骨折及椎体转移瘤、下肢静脉曲张、血管瘤、囊肿的泡沫硬化治疗等介入微创治疗。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