喉颈气管狭窄成形术优点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小儿呼吸系统的解剖生理免疫特点和检查
TUhjnbcbe - 2020/12/12 9:32:00

小儿呼吸系统的解剖、生理、免疫特点与小儿时期易患呼吸道疾病密切相关,呼吸系统以环状软骨下缘为界,分为上、下呼吸道。上呼吸道包括鼻、鼻窦、咽、咽鼓管、会厌及喉,下呼吸道包括气管、支气管、毛细支气管、呼吸性细支气管、肺泡管及肺泡。

解剖特点

1.上呼吸道

(1)鼻:鼻腔相对短小,鼻道狭窄。婴幼儿鼻黏膜柔嫩并富于血管,感染时黏膜肿胀易造成堵塞导致呼吸困难或张口呼吸。

(2)鼻窦:儿童各鼻窦发育先后不同,新生儿上颌窦和筛窦极小,2岁以后迅速增大,至12岁才充分发育,额窦和蝶窦分别在2岁及4岁时才出现。因此,婴幼儿较少发生鼻窦炎。由于鼻窦黏膜与鼻腔钻膜相连续.鼻窦口相对大,故急性鼻炎常累及鼻窦,学龄前期儿童鼻窦炎并不少见。

(3)鼻泪管和咽鼓管:婴幼儿鼻泪管短,开口接近于内眦部且瓣膜发育不全,故鼻腔感染常易侵入结膜引起炎症。婴儿咽鼓管较宽,且直而短,呈水平位,故咽炎时易致中耳炎。

(4)咽部:咽部较狭窄且垂直。扁桃体包括腭扁桃体及咽扁桃体,腭扁桃体1岁末才逐渐增大,4-10岁发育达高峰。14-15岁时渐退化,故扁桃体炎常见于年长儿,婴儿则少见。咽扁桃体又称腺样体,6个月已发育,位于鼻咽顶部与后壁交界处,严重的腺样体肥大是小儿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重要原因.

(5)喉:以环状软骨下缘为标志。喉部呈漏斗形,喉腔较窄,声门狭小,软骨柔软,黏膜柔嫩而富有血管及淋巴组织,故轻微炎症即可引起声音嘶哑和吸气性呼吸困难。

2.下呼吸道

(1)气管、支气管:婴幼儿的气管.支气管较成人短且较狭窄.黏膜柔嫩.血管丰富.软骨柔软,因缺乏弹力组织而支撑作用差,因黏液腺分泌不足易致气道干燥,因纤毛运动较差而清除能力差,故婴幼儿容易发生呼吸道感染,一旦感染则易于发生充血、水肿,导致呼吸道不畅:左主支气管细长。由气管向侧方伸出,而右主支气管短而粗,为气管直接延伸.故异物较易进入右主支气管。毛细支气管平滑肌在生后5个月以前薄而少.3岁以后才明显发育,故小婴儿呼吸道梗阻主要是黏膜肿胀和分泌物堵塞引起。

(2)肺:肺泡数量少且面积小、弹力组织发育较差,血管丰富,间质发育旺盛致肺含血量多而含气量少。易于感染,感染时易致黏液阻塞.引起间质炎症、肺气肿和肺不张等。

3.胸廓婴幼儿胸廓较短.前后径相对较长.呈桶状,肋骨呈水平位.隔肌位置较高.胸腔小而肺脏相对较大;呼吸肌发育差。因此在呼吸时.肺的扩张受到限制,尤以脊柱两旁和肺的后下部受限更甚.不能充分换气.故当肺部病变时;容易出现呼吸困难。小儿纵隔体积相对较大,周围组织松软.在胸腔积液或气胸时易致纵隔移位。

生理特点

1.呼吸频率与节律小儿呼吸频率快.年龄越小,频率越快。新生儿40-44次/分,-1岁30次/分,3岁24次/分,3-7岁22次/分,-14岁20次/分,-18岁16-18次/分。新生儿及生后数月的婴儿呼吸极不稳定.可出现深、浅呼吸交替.或呼吸节律不整、间歇、暂停等现象。

2.呼吸型婴幼儿呼吸肌发育不全,肌纤维较细,间质较多且肌肉组织中耐疲劳的肌纤维所占的比例少.故小儿呼吸肌肌力弱、容易疲劳,易发生呼吸衰竭。小儿膈肌较肋间肌相对发达,且肋骨呈水平位,肋间隙小。故婴幼儿为腹式呼吸。随年龄增长,膈肌和腹腔脏器下降,肋骨由水平位变为斜位,逐渐转化为胸腹式呼吸,7岁以后逐渐接近成人。

3.呼吸功能特点

(1)肺活量(vitalcapacity):小儿肺活量约为50~70ml/kg。在安静情况下.年长儿仅用肺活量的12.5%来呼吸.而婴幼儿则需用30%左右.说明婴幼儿呼吸储备量较小。小儿发生呼吸障碍时其代偿呼吸量最大不超过正常的2.5倍.而成人可达10倍.因此易发生呼吸衰竭。

(2)潮气量(tidalvolume):小儿潮气量约为6-10ml/kg.年龄越小,潮气量越小;无效腔/潮气量比值大于成人。

(3)每分通气量和气体弥散量:前者按体表面积计算与成人相近;后者按单位肺容积计算与成人相近。

(4)气道阻力:由于气道管径细小.小儿气道阻力大于成人,因此小儿发生喘息的机会较多。随年龄增大.气道管径逐渐增大,从而阻力递减。

免疫特点

小儿呼吸道的非特异性和特异性免疫功能均较差。如咳嗽反射及纤毛运动功能差.难以有效清除吸入的尘埃和异物颗粒:肺泡吞噬细胞功能不足,婴幼儿辅助性T细胞功能暂时性低下,分泌型IgA、IgG,尤其是IgG亚类含量低微。此外.乳铁蛋白、溶菌酶、干扰素及补体等的数量和活性不足,故易患呼吸道感染。

检查方法

1.体格检查

(1)呼吸频率改变:呼吸困难的第一征象为呼吸频率增快,年龄越小越明显。WHO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防治规划特别强调呼吸增快是儿童肺炎的主要表现。呼吸急促是指:婴幼儿2月龄,呼吸≥60次/分;2~12月龄,呼吸≥50次/分;1~5岁,呼吸≥40次/分。呼吸频率减慢或节律不规则也是危险征象。

(2)发绀(cyanosis):是血氧下降的重要表现.末梢性发绀指血流缓慢,动静脉氧差较大部位(如肢端)的发绀;中心性发绀指血流较快,动静脉氧差较小部位(如舌、黏膜)的发绀。中心性发绀较未梢性发绀发生晚。但更有意义。

(3)吸气时胸廓凹陷:上呼吸道梗阻或严重肺病变时.胸骨上、下,锁骨上窝及肋间隙软组织凹陷,称为“吸气性凹陷”

(4)吸气喘鸣(inspiratorystridor)和呼气喘息(espiratorywheeze):正常儿童吸呼时间比(I:E)为1:1.5~1:2.0,如果吸气时出现喘鸣音.同时伴吸气延长.是上呼吸道梗阻的表现。呼气时出现哮鸣音同时伴呼气延长.是下呼吸道梗阻的表现。

(5)肺部听诊:哮鸣音常于呼气相明显.提示细小支气管梗阻。不固定的中粗湿啰音常来自支气管的分泌物。于吸气相,特别是深吸气末,听到固定不变的细湿啰音提示肺泡内存在分泌物,常见于各种肺炎。小婴儿因呼吸浅快,啰音可不明显,刺激其啼哭方可在吸气末闻及。

(6)其他:小婴儿呼吸困难时常有呻吟、鼻翼扇动和口吐泡沫等表现。支气管扩张、慢性肺炎等患儿可见杵状指(趾)。

2.血气分析反映气体交换和血液的酸碱平衡状态.为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小儿血气分析正常值见表12-1.

当动脉血氧分压(PaO2)50mmHg(6.67kPa).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50mmHg(6.67kPa),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85%时为呼吸衰竭。

3.胸部影像学胸部平片仍为呼吸系统疾病影像学诊断的基础,可基本满足70%以上的临床需要。胸透对儿童生长发育影响较大,目前已经不用于儿童常规检查。CT特别是高分辨率CT(HRCT)和螺旋CT(spiralCT)技术的发展,使小儿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率已大为提高。MRI在显示肿块与肺门、纵隔血管关系方面优于CT。

4.儿童支气管镜检查利用纤维支气管镜和电子支气管镜不仅能直视气管和支气管内的各种病变,还能利用黏膜刷检技术、活体组织检查技术和肺泡灌洗技术提高对儿童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率。近年来球囊扩张冷冻.电凝等支气管镜下介入治疗也已应用于儿科临床。

5.肺功能检查5岁以上儿童可进行较全面的肺功能检查。脉冲震荡(IOS)需要患儿配合较少,可对3岁以上的患儿进行检查。应用人体体积描记法和潮气-流速容量曲线(TFV)技术使婴幼儿肺功能检查成为可能。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小儿呼吸系统的解剖生理免疫特点和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