喉颈气管狭窄成形术优点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华西人医誌系列67赵宇
TUhjnbcbe - 2021/2/10 11:34:00

罩的住他爸

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华西人医誌》系列之六一位医生的内心独白:气管切开那些事儿(一)

气管切开是耳鼻喉科医生的基本功手术,我有十来年没怎么做过这个手术了,但是当年做住院总时的一些经历,至今仍历历在目。

咽喉颈部狭窄堵塞了,封了咽喉要道,或肺里面痰咳不出来了,通常就得做气管切开。气管切开手术,是耳鼻喉科看家急诊手术,一般来说,住院医生不熬些年份,动不了这个。混到住院总了,就要整天地做这手术。

医院,几千张床,每天至少也有几个要做的,急的、缓的、难的、易的,一年老总当下来,几百台的经验就有了。但不管你做得多顺溜,永远也不敢说下一台不会出问题,其实任何手术都这样,不过这个尤甚,因为分秒之间,病人就可能死在手术台上。

老总天天做,天天玩心跳,不多久就会落下一毛病,走哪儿看谁都盯着人家脖子。看着细细瘦瘦的,竹节一般的,就特别舒坦,这要是做起气管切开手术,也就两刀三钳子的功夫,分分钟搞定。

问题是,长着这型脖子的,一般都在大街上得意地秀自己的胸锁肌。轮到要在你刀下做手术的脖子,或短或粗,或歪或畸,或肿瘤挡道,或颈椎压迫,千奇百怪,不一而足。所以每一台手术,都是一次挑战。

看人脖子的毛病,直到不做老总多年后,仍没改掉。后来去美国,看到满街都是胖得超乎想像的脖子,胸部的脂肪直接汹涌地堆在下巴下面,脖子被肉墙族拥,走起路来,全身打了水一般颤抖,肉波荡漾,我就会为美国同行捏把汗,这要做起气管切开手术来,找到气管之前,隔着三斤厚膘,多不易啊。

同时也不由得不羡慕朝鲜同行,全国二十年才出一个肥的,其他个个都长者竹节般的脖子,看着都手发痒。

医生做过二十来台,基本算是熟练掌握了,做到七八十台,可以算是经验丰富了,两百台以上,说炉火纯青也不是自夸。当然,做得再好,也不过就是气管切开,在教授眼里,就是一入门手术,高深算不上,紧张中的乐趣和唏嘘却也不乏其中。

气管切开的故事,讲也讲不完。我也是从小听我做耳鼻喉科大夫的父亲的故事长大的。每天下班,一家人团坐一起吃饭,父亲总会讲,医院收什么病人啦,做了几个什么手术,哪个做得顺利,谁又让人担心。

父亲每次讲到做了几台“乳突”手术,我就觉得特别纳闷,您一耳鼻喉医生,怎么会做“乳头”手术啊?但是,那个年代,孩子不敢开口问,不然这个问题就觉得有点*了。连人是怎么来的都不知道,后来通过各种自学,才知道那过程了,瞬间觉得,原来伟大领袖毛主席这么给造出来的啊!这个只敢想,不敢说,想想都觉得是反革命。

上世纪60年代,白喉流行,在白喉杆菌的肆虐下,喉部白膜形成脱落,患者封喉,医院时,常常已是呼吸极度困难。尤其是小儿,本来喉腔就狭窄,一堵上呼吸困难就特别重,最后大多死在了喉梗阻上。还是年轻耳鼻喉科的父亲,那时就是忙不完的气管切开。随时都有可能送来千钧一发,危在旦夕的急诊病人。

一次一母亲抱着怀里三岁孩子来到急诊科,父亲值班,看到孩子已是极度呼吸困难,大小便失禁,口唇茄子般发紫。来不及挂号和办理入院手续,就一边让母亲签字手术,一面作手术准备。不料母亲哪见过这阵势,光知道着急,嘴里念叨着,早上还好好的嘛,怎么就这样了,早上还好好的呀,怎么会这样......就是不签字,不仅不签,还抱着孩子死不放手。

我爸比他妈还急,眼看孩子已经不行了,和助手把孩子从母亲怀里硬抢过来,摁在地上就开切......直到孩子转危为安,那个母亲还在念叨,早上还好好的,怎么就这样了!?

这在那个年代,对于医生来讲再正常不过了,脑子里只有救死扶伤,没有那么些法律框框和社会压力,但要搁在现今,家属不签字,谁敢擅自动刀?一刀下去,活了死了,都得吃官司,一打官司,还必输无疑,输了轻则赔钱,重则进监,当然也不会有医生傻到这么干。

那年头,父亲的老师常给他们说一句话:耳鼻喉科医生,出门必须随身带把小刀,若是遇到卡喉封喉的事儿,你这把刀就能救人一命。当然,现在时代不同了,当街动刀做手术的事不会发生了,不知道这是社会的进步还是倒退?

《华西人医誌》系列之六一位医生的内心独白:气管切开那些事儿(二)

电话响起,高干病房呼叫,一离休干部下呼吸道感染,咳痰困难,需做气管切开。来到床旁,见一老叟侧卧病榻,身边一银发老妪守护。我对老妪说,您是她家属,您签字?老妪点头称是。

我说,老伴儿签字也行,不过如果有子女年轻点的签,更好。老妪说,我就行,我不是他老伴儿,我是他孙女儿。我.....!再去看看患者,年纪是不小。回头我问她,那这大爷多少岁啊?老妪说,了。

老太爷斜趴着窝住脖子,除了眼皮微颤,全身哪儿都不能动。我问,您爷爷可以睡平伸直脖子吗?老妪摇头说,他这个姿势已经好几年了,动不了的。医生,您有把握吗?没把握就算了,早想切了,但每次医生都说手术风险太高。我爷爷可不能死,钱您不用考虑,国家包了的,只要活着,一切待遇都有,要是人没了,就啥也没了。

嘿,我就喜欢说话实在不绕弯子的人,国家都对老爷子那么好,一定为革命立过功的,我也不能够不上心啊。我说,老爷子那么大年纪,不碰他都可能随时仙逝而去,还别说在脖子上拉刀子做手术,况且,他颈部都变形了,窝着脖子侧着身子,气管寻起来都难,手术难度相当大,要能不做,还真别冒这个险。

可是,如果不做,痰在肺里淤着,感染控制不了,现在的血氧饱和度都不行了,老人家可能一口上不来就给痰憋死了。

老太爷的孙女还是签了字,他不能动,我们只有将就着他的姿势,调整我们的姿势。这手术做的,蹲在地上,斜打着灯,扭着腰,考古一般地把手术完成了。难是难点,顺利结束,呼呼呼把淤在肺里的老窖陈酿吸出来,氧饱和度慢慢上去了。

银发孙女感激不尽,一路送我们下楼,嘴里叨叨着,医生高明,高明,老爷子这下又可以好好活下去了。

刚回到病房,屁股还没挨着凳子,楼下骨科一护士急冲上来,说,快,快,老总,我们科一病人不行了,切气管!!

一般来说,不是万分紧急,都是电话打过来,我们赶过去。这回人家跑上楼来喊,而且看那神态,刻不容缓。我和值班住院医生,心领神会,话不多说,直接拎包冲下骨科。

跑进监护室里,骨科医生正在给那患者做心脏按压,这说明患者已经呼吸心跳停止。骨科医生见我们来了,说,颈椎术后,突然就出不过气来了!

呼吸心跳都没了,当然也来不及消*铺巾了,甚至来不及做气管切开,摸着脖子的环甲膜一刀就下去了,然后血管钳一分一扩,把我随身带的麻醉插管塞进去,带上球囊做人工呼吸,那边心脏继续按压。一分钟左右,病人呼吸心跳总算是回来了,这时候,我们才又重新消*铺巾,做常规的气管切开,换上气管套管。

手术做完,患者还没醒来,我们任务完成,惊心动魄几分钟,生死来回一刹那。那种成就感,还真就是医生满足感最爆棚的时候。

话说,骨科那患者出院前赠送锦旗:起死回生,妙手回春——感谢骨科全体医护人员。我心想,当时您是睡过去了不知道啊,起死回生的,是咱耳鼻喉科大夫,嘿嘿。

跟我同去的值班住院医生算是开眼了,说,赵老师,这手术我只在书上看到过,活的现场直播,这可是第一次!我说,说实话,我也是第一次做这个环甲膜切开。一般气管切开就是紧急救命的手术了,再紧急到连气管切开都来不及做的境况,确实少之又少,不过今儿咱们不就遇上了吗?

环甲膜切开或穿刺,就是在甲状软骨和环状软骨间那点缝隙里,捅开气管。与一般气管切开不一样的地方是,这手术只需要几秒钟搞定,对那些封喉到将死的患者,这一刀下去,就可能将患者从死亡边缘拉回来,晚那么几十秒,可能患者就驾着仙鹤奔西边去了,拽也拽不回来。

这次成功开了个头,后来又做过一个,我希望这辈子再不做第三个,因为要老有这手术做,不是天灾就是战乱或是瘟疫流行,最好哪个都别赶上。

最后再说一句,这救命的手术,关键是要找准那个环甲膜间隙,这除了医生的经验,病人脖子上的肉也不要太厚,不然医生摸不准,找不稳,一刀切下去,难说就能打开那扇生命之门。失之毫厘,谬以千里,下刀若是伤到环甲动脉,血汩汩往气管里灌,这就是加速死亡。

这是不是也应该算胖子必须减肥的理由?

作者赵宇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华西人医誌系列67赵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