喉颈气管狭窄成形术优点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支气管扩张西医说不可逆,中医说没问题你
TUhjnbcbe - 2021/2/18 18:56:00

快速康复湿疹类皮肤病

支气管扩张是指支气管及其周围肺组织因慢性炎症损害管壁,使支气管壁的肌肉和弹性组织遭到破坏,导致支气管扩张和变形的一种疾病。以慢性咳嗽、咳吐脓痰和间断反复咯血为主要临床表现。在呼吸系统疾病中,其发病率仅次于肺结核。现代西医学除采用控制感染和清除痰液外,尚乏根治之法。

现代西医学眼中的支气管扩张

一、病因

支气管扩张可分为先天性与继发性两种。先天性较少见,继发性支气管扩张的主要发病因素是支气管和肺的反复感染、儿童时期麻疹、百日咳、流行性感冒或严重的肺部感染、肺结核、肺炎克雷白杆菌、葡萄球菌、流感病*、真菌、分枝杆菌以及支原体感染,使支气管各层组织尤其是平滑肌纤维和弹性纤维遭到破坏,发展为支气管扩张;支气管肿瘤,肺结核常伴有支气管肺组织纤维组织增生,支气管牵拉,造成局部扭曲、变形,形成支气管扩张。病程多呈慢性经过,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有些病人,咯血可能是其首发和惟一的主诉,临床上称为“干性支气管扩张”,常见于结核性支气管扩张,病变多在上叶支气管。另外,异物吸入、黏液嵌塞或管外原因均可使支气管腔发生不同程度的狭窄或阻塞,使远端引流不畅发生感染而引起支气管扩张,先天及遗传因素参与支气管扩张形成,如囊性纤维化、先天性低丙种球蛋白血症、先天性肺血管发育畸形等,囊性纤维化在白种人较常见。二、主要临床症状表现和诊断

1、病史、症状:

幼年可有麻疹、百日咳、支气管肺炎、肺结核等病史;症状为慢性咳嗽、咳痰,痰量和痰的性质不等;慢性咳嗽伴大量脓痰为典型症状。每日痰量可达几百毫升,可有恶臭味,静置后可分成三层:上层为泡沫状,中层为绿色且浑浊,底层为稠厚脓液。咯血量和诱因各异,部分病人有反复咯血史,咯血量不等从小量的咯血到大咯血;多数有间歇性发热、乏力、纳差、心慌、气急等症状。

症状1、发热

支气管扩张患者反复感染可引起全身中*症状。早期可不发热,当分泌物引流不畅炎症蔓延,引起肺炎、肺脓肿、胸膜炎或脓胸时,病人可高烧。

症状2、反复咯血

支气管扩张咯血约占50~75%,咯血量多少不等,可为痰中带血丝到大咯血,常因为压力较高的小支气管动脉破裂所致,血液可急骤喷出,出血后血管压力降低而收缩,出血可自动停止。咯血量与病变范围和程度不一定成正比。有的患者以咯血为主要症状,咳嗽咯痰不明显,患者一般情况较好,这一类型称“干性支气管扩张”。

症状3、慢性咳嗽和咳大量脓痰

约50~90%的患者具有典型的咳嗽、咳脓性痰。早期较轻可完全无症状,随着病情进一步发展和合并感染,则咳嗽加重,痰量增多,每日可达~ml,呈*绿色,当改变体位时,分泌物接触到正常粘膜,引起咳嗽反向,使大量脓性痰液咳出。

症状4、其他症状

随着病情加重,患者有食欲减退、消瘦等。儿童可致生长发育和营养不良,少数患者可有继发性淀粉样变。

此外,早期支气管患者可无明显体征,病变明显时,在病变部位可闻及持续性湿啰音,排痰后啰音可暂时消失。久病患者约1/3的人可出现杵状指(趾)。晚期可并发肺气肿、肺心病、肺动脉高压。

2、辅助检查:

(1)X线胸片:轻症多无异常发现,重症病变区肺纹理增多、增粗、排列紊乱,有时可见支气管呈柱状增粗或"轨道征",典型呈蜂窝状或卷发状阴影,其间夹有液平面的囊区。

(2)支气管碘油造影:可发现囊状、柱状或囊柱状改变,目前仅在外科手术前采用。

(3)胸部薄层CT扫描检查:普通胸片不易发现病变,CT诊断支扩较为准确,但有一定假阴性,可行支气管造影检查以明确诊断。

(4)痰细菌学培养:对抗生素的合理应用具有指导意义。

3、支气管扩张应与哪些疾病鉴别?本病应与慢性支气管炎、肺结核、肺脓肿、肺癌等疾病相鉴别。主要依靠病史体征和X线检查确定。

(1)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多慢性咳嗽两年以上、咯痰症状明显,痰为白色粘液泡沫状,咯血少见,X线检查可见肺纹理粗乱或肺气肿。

(2)肺结核:肺结核患者轻度咳嗽,或咳血,痰检查多能检出结核菌。可伴有乏力、消瘦、午后低热,盗汗等症状。X线胸片可以看到病灶。

(3)肺脓疡:有起病急、畏寒、高热、咳嗽、咯大量*脓痰。X线检查可见带有液平的空洞,抗菌药物治疗有效。

(4)支气管肺癌:常有胸痛、咳嗽、咯血。X线检查、CT、纤维支气管镜及痰细胞学检查等可明确诊断。

(5)先天性肺囊肿:是先天性病,若未合并感染可无明显症状。肺部X检查可见多个边缘清楚、壁较薄的椭圆或圆形阴影,周围无浸润病变、支气管造影有助于诊断。

三、现代西医的治疗措施

气管扩张是一种气管结构破坏性疾病,大部分是继发性的,很多是其他疾病特别是感染性疾病的后遗症,有些则是间质性肺病之类的肺部疾病中气管受到被动牵拉造成。这个疾病本身不仅仅是支气管管腔的增大,更重要的是气管内部特别是气管壁上内衬的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的破坏,令支气管乃至周围肺组织完善的微环境受到损伤,失去对外界细菌的免疫功能,从而导致一系列症候群。

支气管扩张是一种感染性疾病,长期排除大量*痰,这是因为支气管内部结构遭到破坏造成的,内部负责排出分泌物和细菌杂质的纤毛异常,导致其中的粘液难以排除,一方面粘附在里面的细菌不能被消灭排除,另一方面,只要发生堆积不能排除,很快就长满细菌,成为细菌的乐园,所以支气管扩张者重要的保养措施就是修复气道纤毛,排除肺深部的粘液细菌,避免反复感染。

由于长期炎症感染加上肺深部的分泌物具有粘附性,这些纤毛的活性就会下降,原来纤毛是垂直于气管管壁的,不断上下摆动的,像两只小手一样清除吸入的有害物质,但是现在趴下了,医学上叫“纤毛倒伏”。当这种情况出现以后,气道就缺少了防御和清洁能力,吸进去的灰尘杂质、细菌病*等无法排出去,就会肆无忌惮的侵入气道,痰液排不出来了,越积越多阻塞气道,甚至会引发肺气肿。总之修复气道纤毛,保持呼吸道无菌是控制和治疗支扩的根本。

现代西医的治疗主要分为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

1、一般性治疗、引流排痰和免疫治疗参见“细菌性肺炎”。

2、控制感染:出现感染者,用抗生素治疗和止咳化痰治疗。根据症状、体征、痰性质和细菌培养的结果选用抗生素,用药兼顾真菌和厌氧菌的感染。除口服及静脉给药外,还可雾化吸入或经纤支镜滴入抗菌素。(参见细菌性肺炎)

3、有慢性副鼻窦炎、齿龈炎和扁桃体炎者,可同时给予积极治疗。

4、手术治疗:对咳血者进行止血、抗炎治疗,反复发作的大咯血,肺部感染经长期内科治疗效果不佳,病变不超过2个肺叶,无严重心、肺功能损害者,可考虑行肺切除手术。

疗效标准:目前尚未统一,多数医疗单位采用以下标准——

临床痊愈:咳嗽咳痰、咯血完全停止,呼吸道其他症状及体征基本或完全消失,可坚持工作。

显效:咳嗽及痰量明显减少,咯血停止,肺部罗音明显减少或消失,肺部x线检查炎性阴影显著吸收。

有效:咳嗽、咳痰好转,大量咯血停止,但痰中仍带血丝或血块,呼吸道症状、体征减轻。

无效:治疗后症状、体征未见改善。

从以上现代西医对支气管扩张检查和诊断的结果来看,其症状主要是:咳嗽,浓痰,咳血,有发热,细菌感染等。西医是通过医疗设备和仪器对身体疾病进行检查检测和诊断的,一般来说准确性还是比较高的。下面再来了解一下中医对支气管扩张的认识和治疗。

四、支气管扩张应注意事项有哪些1、不易生气郁闷急躁,容易肝火旺盛伤及肺络造成咳血,中医称为肝火犯肺证。2、预防感冒,感冒易造成肺部感染,致使病情加重或咳血的重要原因。

中医学对支气管扩张症的病因病机认识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如今的中医已经分成了二个派系,一派是传统中医,也就是遵循古代中医理论和方法的中医。一派是现代中医,也就是以西医理论为指导的中医。

支气管扩张在中医学中,可归属于肺痿、劳嗽、肺痈等范畴,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发病。肺虚为本,痰热为标,肺主气,主宣发肃降,通调水道,若先天禀赋不足,或劳倦过度,均易导致肺脏受损,日久可出现肺气阴两虚,而肺虚又易招邪侵,从而使疾病反复,不易恢复。

肺痿之病名,首见于《金匮要略》:“其人咳,口中反有浊唾涎沫者何?师曰:为肺痿之病。”唐代孙思邈将肺痿分为热在上焦及肺中虚冷两类。明代王肯堂《证治准绳.诸气门》所述“用帝痿或咳沫,或咳血”,与支气管扩张症颇为相似。明代戴原礼在《证治要诀》中亦有介绍:“劳嗽,……所嗽之痰,或脓,或时有血腥臭异常。”也比较符含本病症的表现。清代医家,重点探索了辨治之法,如张璐将肺痿的治疗要点归结为:“缓而图之,生胃津,润肺燥,下逆气,开积痰,止浊痰,补真气。”而清代的李用粹在《证治汇补》中强调:“治宜养血润肺,养气清金。”几千年来,古代医家已积累了大量辨治经验,并积累了许多经典方剂。

在古人经验的基础上,现代中医经过40余年的实践,比较一致的看法是,本病症的病因主要与体质因素(脾虚痰湿、劳伤)、外邪侵袭(气虚肺卫不固)及嗜好烟酒等有关,其病机可概括为:

火热:因怒气伤肝,郁久化热;或因平素嗜好吸烟,肺有痰热;或外邪犯肺化热;或饮酒过度,胃中积热,上熏于肺。热甚生火,灼伤肺络,而致出血。

痰湿:寒邪犯肺,积寒生湿,聚湿成痰,痰湿阻肺,痰出咳减,旧痰虽一时排出,但湿邪未除,新痰复生。痰浊恋肺,郁而化热,痰热内壅,化*成脓,脓痰蓄肺,咯出不利,日久积少成多,故时有脓痰排出。

阴虚:素体阴虚,或病程日久,热灼阴伤,以致肺燥津枯,燥热日益耗阴,其阴难复,肺失清肃,宣降失司,津液不布,而吐痰沫;阴虚火旺,灼伤肺络而出血。肺阴虚亦可涉及脾、肾诸脏,而使之亦现虚损证候。

上述病理因素,可互相转化、影响,以致症情复杂难治。

现代中医治疗支气管扩张,最早应用的是针灸,见于年。60年代初出现多篇中医药治疗的临床资料,其中有的还积累了一定的样本数。用白芨等治疗亦取得较好效果。但自此以后直至70年代中,这方面的文章所见不多。从80年代开始,有关临床报道迅速增加。这一时期主要做了两方面的工作:

一是应用辨证分型、专、方、专药及针灸等疗法进行了大置的治疗观察;二是将不少传统方剂,诸如凉膈散、旋复代赭汤、龙胆泻肝汤等等,引进本病症的治疗,使疗效有所提高。在这一基础上,对本病症的中医治疗规律有较深入的认识。如通过对固定处方、辨证施治及中西医结含三法治疗的对照观察,结果发现以固定处方疗效最好。从目前临床来看,确有以专方治疗为主的趋势。也有主张在发作期辨证施治,缓解期用专方治疗。

从总体情况看,现代中医治疗支气管扩张的总有效率平均在90%左右,但临床痊愈率仍较低,而有关机理的研究和对古方的研究,做得很少,目前主要还是从传统中医学理论进行探讨,但对于中医学理论的领会理解和研究,均有待于今后加强。

(一)现代中医中药的治疗

1、辨证分型

支气管扩张各地分型较多,常见的有以下几型。

(1)肝火犯肺:咳嗽阵作,胸闷胁痛,痰中带血或纯血鲜红,烦躁易怒,口苦口干,便秘尿赤。舌红,苔薄*,脉弦或弦数。

(2)痰热伤肺:发热胸痛,咳嗽多痰,色*粘稠,痰中夹血,或咯血,牙龈肿痛,口臭便秘。舌苔*,脉弦数或滑数。

(3)阴虚火旺:颧红盗汗,干咳少痰,咯纯血鲜红,口干咽燥,五心烦热,形体消瘦,或兼心悸遗精等。舌红质干,脉象虚数。

另外尚有燥火伤肺、气不摄血、阳虚水泛、瘀血阻滞等分型,但有关资料不多。

上述三型的构成比例问题,各地报道不一,有认为阴虚火旺型多见,有的则统计以痰热伤肺为多。尚有待进一步探讨。

2、辩证分型治疗

中医治疗支气管扩张,有悠久的历史,最重要的是通过对机体整体调理,通过补气补肾健脾提高身体和呼吸道免疫力,减少感染机会,并根据辨证分型进行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总结以下治疗方药。

(1)肝火犯肺治法:清肝泻肺,凉血止血。

处方:龙胆草10克,制大*12克,桑白皮12克,地骨皮10克,丹皮10克,*芩10克,生地12克,旱莲草10克,仙鹤草15克,白芨10克,黛蛤散12克。

加减:咯痰不爽加冬花、瓜蒌皮;气逆加金沸梗、苏子。

用法:每日1剂,水煎2次,分2次服。

疗效:以上法观察64例,具体标明疗效的44例中,显效22例,有效19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3%。

常用成方:泻白散、泻青丸、清金汤等。

(2)痰热伤肺治法:清泄肺胃,涤热化痰。

处方:桑白皮12克,*芩10克,*柏、知母各12克,栀子12克,杏仁10克,瓜蒌10克,川贝母10克,金银花12克,前胡10克,枇杷叶10克,炒侧柏叶10克,白茅根15克,仙鹤草15克,生大*(后下)9克。

加减:风热重加荆芥、薄荷;痰热重加竹沥、海浮石、法半夏。

用法:每日1剂,水煎2次,分2次服。

疗效:共治疗63例,其中45例具体标明疗效,临床痊愈及显效37例,有效7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7.8%。

常用成方:清胃散、银翘栀芩汤、清金化痰汤合千金苇茎汤加减

痰浊阻肺治则:健脾燥湿化痰。常用二陈汤,三子养亲汤加减。

(3)阴虚内热治法:滋阴润燥,清热止血。

处方:百合10克,麦冬12克,北沙参12克,生地*15克,丹皮10克,川贝10克,白茅根15克,枇杷叶10克,地骨皮10克,旱莲草15克,炒侧柏叶10克。

加减:偏肾阴虚加六味地*丸、二至丸;偏肺阴虚加生脉散合百合固金汤;气阴两虚加生脉散合清金汤。

用法:每日1剂,水煎2次,分2次服。

疗效:共治疗64例,标明具体疗效52例,显效23例,有效25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2.3%。

常用成方:沙参麦冬汤、百合固金汤等。

(二)专方治疗

(1)支气管扩张成方

组成:参三七、蒲*炭、甜杏仁、款冬花、川贝母、橘白、橘络、阿胶(烊)、*参各15克,海蛤粉、南天竺、百合、生白术、牡蛎各30克,糯米60克,白芨克。

用法:将上药碾末,贝壳类如牡蛎等采用浸膏入药,制成散剂或片剂(每片含生药0.33克)。散剂每日15克,分2次服。片剂,咯血时,每次15片,每日3次;未咯血时10~15片,每日1~2次。1个月为一疗程。发病前或发病时均可服用。

疗效:共观察84例(其中54例为疑似支气管扩张症)。

止血效果:显效56例,有效24例,无效4例,有效率为95.2%;

止咳效果(共76例):显效15例,有效32例,无效29例,有效率为61.8%;

化痰效果(共74例):显效13例,有效26例,无效35例,总有效率为52.7%。表明本方以止血效果最佳。

(2)支扩系列片

组成:由4种片剂组成。

①百合片:百合60克,白芨克,蛤粉60克,百部30克;

②半夏片:百合60克,白芨克,蛤粉60克,百部60克,生半夏75克(姜汁浸),南天竹60克。

③小蓟片:白芨90克,阿胶1Z0克,蛤粉60克,蒲*60克,参三七60克,用小蓟草90克取汁拌入;

④止血片:煅花蕊石90克,血余炭90克,人中白30克,蒲*炭60克。

用法:将上药按处方比例共研细末,加适量赋型剂制成0.3克重的片剂。百合片适于一般支气管扩张症;半夏片适用于咳嗽剧烈、痰多腥臭者;小蓟片及止血片都适用于止血,前者疗效较佳,但价格较贵。后三种药片可据症配百舍片服用。每日服3次,每次5片。

疗效:共观察60例,显效19例,有效23例,无效18例,总有效率为70%。以疗程在1~2年内效果为佳。

(3)泻白化血汤

组成:桑白皮15~20克,地骨皮10克,甘草5克,粳米5克,花蕊石15克,血余炭10克,三七3克(吞服)。

加减:发热咽痛去地骨皮9加桑叶、菊花、牛蒡子各10克;兼燥火加沙参、麦冬、天花粉备15克;痰热加鱼腥草15~30克,贝母10克,*芩10克;咯血大发作加炙*芪寸太子参各15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2次,分2次服。

疗效:共治53例,51例症状消失,服药最少5剂,最多18剂,随访1~2年,效果满意。

(4)凉膈散

组成:大*、芒硝、甘草、薄荷、淡竹叶各6克,连翘、栀子、*芩各9克,蜂蜜18克(兑入)。

加减:咯血重加茜草根、白茅根、白芨;胸胀痛加枳壳、瓜蒌皮;痰多加橘红、半夏、胆南星、鱼腥草;阴虚去大*、芒硝,加生地、沙参、麦冬、丹皮等。

用法:每日1剂,煎2次后兑匀,分2次温服。

疗效:共治疗支气管扩张咯血30例,显效22例,总有效率为93.3%。

(5)加味补络补营汤

组成:生龙骨30克,生牡蛎30克,广三七粉3克(冲服),生赭石15克,乌梅15克,知母15克,鱼腥草30克。

用法:本方用于支气管扩张咯血,咯血毫升以下者,每日1剂,分3次服;咯血毫升以上者,每日2剂,分4次服。

疗效:本方出自张锡纯之《衷中参西录》,共治13例,咯血症状消失12例,其中最少服15剂,最多服40剂。随访1~2年,效果满意。

(6)益气化瘀膏

组成:*参、麦冬、生地、百合、陈皮、诃子、海蛤壳各克,半夏、茜草、丹参各60克,桃仁、五味子各30克,枸杞80克,煅花蕊石克,川贝粉50克,三七粉25克,青黛30克,阿胶克,竹沥60毫升,冰糖克,蜂蜜克。

用法:将前14味药加水煎2小时取头汁,然后再加水煎30分钟,取二汁,把头、二汁混合并浓缩至25oo毫升加入川贝粉、三七粉、青.黛、阿胶和竹沥,再煎30分钟,最后加冰糖和蜂蜜收膏约毫升。每次服用15~20毫升,每日3次。

疗效:共治10例,服用本药2~3料后临床症状均消失。9例经随访,未复发。本方主要用于病情缓解之后,发作期以辨证施治为主。

(7)五白雾剂

组成:白芨30克,五倍子5克。

用法:将上药加水至毫升,煎煮至50毫升左右倾出,再加水毫升煎煮,过滤后将两次滤液混合煎煮至20毫升,再过滤后,即倾人雾化吸人器之盛药杯内雾化吸人。

疗效:本方用于支气管扩张及其他肺部疾患所造成的咯血,共治疗44例(包括10例支气管扩张咯血病人),显效30例,有效10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0.9%。

(三)老中医经验

潘澄濂医案

陈××,女,32岁。年2月初诊。患者于年开始咳嗽时轻时剧,缠绵不断至年春天发现咯血,每月发作3~4次,持续2~3天,精神萎顿,稍劳即觉胸胁腰背酸痛。经××医院三次支气管碘油造影摄片,确诊为两侧性支气管扩张,不适宜手术切除。现在症状为:患者久咳不己,咯血频发,但不发热,形瘦气短,舌质边尖红,苔*腻,脉象细弱。即投以“百合固金汤合补肺阿胶汤”加减之剂。连服2月后咳嗽减轻,咯血周期延长,血量亦见减少。同年11月改服“敛肺止血膏”。

组成:潞*参90克,百合克,生地*克,诃子肉90克,黛蛤散克,花蕊石克,旋复花90克,竹沥、半夏各60克,灸兜铃60克,麦冬90克五味子30克,巴戟肉90克,陈皮45克,炙甘草45克。将上药浓煎2次,取汁加阿胶克,三七粉,川贝粉45克,冰糖克收膏。早晚2次,每次2汤匙,开水化服,每一料可服1月。

一个疗程后,咳嗽、咯血基本控制,于年2月,经x线摄片检查,较前见有好转。续服一疗程停药,随访4年,咳嗽、咯血基本控制,体重增加。

按:支气管扩张乃久咳不止,肺气不敛,伤及血络,致气血受伤,阴精内耗,遵《*帝内经》“散者收之,损者益之”的治则及景岳“咳嗽咯唾等血,无不有关肾”之说,故以化痰敛肺、止血益肾为法则。先以“百合固金汤”、“补肺阿胶汤”遏其势,复以“敛肺止血膏”善其后。后方是在前方基础上加“丹溪咳血方”等化裁而成。具体治疗时应做到“暴病不可荏苒,沉疴不可速瘳”的方法。并须据症加减,如脾胃虚弱加白术、淮山药;痰中带血加茜草、藕节;气急去花蕊石,加海浮石等。发生上呼吸道感染或胃肠急性炎症,可暂停服用。饮酒、劳累及情绪激动均能影响疗效,应加以注意。

(四)用药规律

中医治疗支气管扩张症的用药特点与规律,根据15首专方的主方用药统计,共用药6O余味,使用频度在30例次以上者,如下表:

应用频度(例)—报道文献(篇)—药物

5白芨、三七、百合。

~甘草、大*、花蕊石。

4~5桑白皮、阿胶、*参、贝母、黛蛤散。

50~五倍子、知母、鱼腥草、*芩、生地、半夏、麦冬、沙参、血余炭、栀子。

~3地皮骨、蒲*炭、生牡蛎、茅根、百部、侧柏叶、连翘、仙鹤草、旋复花、诃子、地榆、款冬花、丹皮、旱莲草。

上表所列共35种(黛蛤散作二味药),主要包含以下三类药物:

一是止血类药物,使用频度最高的白芨、三七是有显著止血效果的中药。药理研究表明,白芨有缩短凝血酶生成时间,增强血小板第三因子活性的作用,故在60年代初就有人用治本症。

二是清热养阴类药物,包括以清热泻火达到凉血活血目的的大*、生地、茅根等,亦有清热燥湿的*芩等,清热解*的鱼腥草及清退虚热的地骨皮等。养阴药物,诸如百合、沙参、麦冬、阿胶,使用频度也相当高。其中大*一味,对火热亢盛所致的咯血有良效,已引起人们的重视。

三是止咳化痰类药物,如贝母、半夏、百部、桑白皮等。值得一提的是甘草,现代药理研究证实它具有多方面的作用,其中包括类皮质激素样的作用,增强免疫、抗炎及镇咳祛痰,故使用频度也相当高。

(五)其他疗法

(1)针灸

①体针。

取穴主穴:大椎、天突、尺泽、丰隆。

取穴配穴:足三里、列缺、肺俞、肾俞。

操作:主穴均取,酌加配穴。咯血期,进针得气后用泻法,留针30分钟。缓解期,施平补平泻手法,留针15~20分钟。隔日1次,10次为一疗程,疗程间隔1~2周。

疗效:以上法共治疗30例,结果显效12例,有效14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87%。

②穴住注射。取穴:孔最。

操作:药用鱼腥草注射液。咯血期间取双侧,血止后用单侧。以装有5号齿科针头的注射器抽取药液2~4毫升,快速垂直刺入穴位,再缓慢送针至得气,深约1厘米,回抽无血,注人药液。咯血期间每日1次,每侧2毫升;缓解期隔日1次,左右交替,一侧剂量同上。

疗效:共治疗支气管扩张咯血患者例,治愈93例;显效3例,有效1例,总有效率为97%。

(2)单方验方

①《脑益嗪》

组成:肉桂之有效成分提取物,药名为玉桂苯哌嗪。

用法:每日3次,每次50毫克口服。中等量咯血者加倍服用。近期疗程1周止血后,可长期或间断服用。部分重症者可配合用抗菌素。

疗效:共观察44例,均为支气管扩张咯血,大部分病例在24小时内咯血量明显减少,咯血完全控制时间为2~7天。本药的副作用为咽干、嗜睡,但多可耐受。

②《白芨粉》

组成:白芨。

用法:上药研末,每次2~4克,每日3次,连服3个月为一疗程。

疗效;共治疗21例,20例咯血停止,咳嗽及吐痰量明显减少,观察6~10个月,咯血未发作。

③《三叶青散》

组成:三叶青、坤草。

用法:三叶青研粉,坤草炒炭(存性)研粉,分别过目筛,两者按3:2混匀。日服3次,每次10克。饭后开水送服。

疗效:共治疗6例,均在8天内咯血停止,1周内浓粘痰消失,随访3~5年未咯血,但遇外感仍有脓痰。

(3)食疗

《虎荞汤》

组成:虎杖克,金荞麦克,猪肺1具。

用法:将上药加水炖后去药渣,服汤和肺脏,每日2~3次,每剂服3天。如无猪肺可用猪五花肉代替。为巩固疗效,可将虎杖克,金荞麦克,水煎服2~4周。

疗效:本方主要用于支气管咯血,一般服2~3剂可止血。急性发作时,宜配合抗甲素抗感染。

(六)其他措施

积极防治呼吸道感染,在幼年期更为重要。

戒烟,避免烟雾灰尘刺激,以减少诱发因素。

体位引流,目的促进脓痰排出。病在肺下叶,使病人俯卧,前胸靠近床沿,两手撑地,头向下,进行深呼吸和咳痰。病在上叶,则采取坐位,或其他适当姿势,以利引流。

(七)艾灸疗法

取穴:背腧穴、膀胱经

古中医书籍中的肺痿、劳嗽、咳血

一、《明医指掌》:肺痿(附肺虚、肺燥、劳嗽)

咳嗽有浊唾涎沫,或咳嗽,唾中有红丝脓血,或胸膺间有窍,口中所咳脓血与窍相应而出,名曰肺痿,其寸脉数而虚涩者是也。治法在乎养血养肺,养气清金,以人参、*、当归补气血之剂,佐以退热、排脓等药。

肺虚者,人参款菀膏。发热自汗,肺气喘急,宁肺汤。

肺燥者,桔梗、大力子、知母、鸡子清润之。

劳嗽者,详本条内。

紫菀散(增)

治咳嗽,唾中有脓血,虚劳证,肺痿变痈。

人参(一钱)紫菀(五分)知母(一钱五分)贝母(一钱五分)桔梗(一钱)甘草(五分)五味子(十粒)茯苓(一钱)阿胶(蛤粉炒成珠,五分)。上锉,一剂,水二盏,姜一片,煎八分,温服。

劫劳散(增)

治心肾俱虚,劳嗽二、三声,无痰,遇夜发热,热过即冷,时有盗汗,四肢倦怠,体劣*瘦,饮食减少,夜卧恍惚,神气不宁,睡多异梦。此药能治微嗽,唾中有红丝,名曰肺痿,若不治,便成羸劣之疾。

白芍药(钱半)*(一钱)甘草(一钱)人参(一钱)白茯苓(一钱)熟地*(一钱)当归(一钱半)五味子(一钱)阿胶(一钱)半夏(汤泡,三分)。上锉,一剂,姜三片,枣二枚。水二盏,煎一盏,温服。

人参款菀膏(增)

治劳虚冷嗽。

款冬花(一两)人参(一两)北五味(一两)紫菀(洗,去梗,一两)桑白皮(一两)。上为末,炼蜜丸,如芡实大,每服细嚼,姜汤送下。

宁肺汤

治荣卫俱虚,发热自汗,喘急咳唾等证。

人参(一钱)当归(一钱)白术(八分)熟地*(一钱五分)川芎(三分)白芍药(一钱)甘草(炙,八分)五味子(十粒)麦门冬(一钱)桑白皮(一钱)白茯苓(八分)阿胶(蛤粉炒,一钱)。上锉,一剂,姜三片,水二盏,煎八分,温服。

肺痈

肺痈者,口中辟辟燥,咳即胸中隐隐痛,名曰肺痈,咳伤肺叶而成也。用太乙膏成丸,食后服,或桔梗汤主之。肺痈已破,入风者不治。《脉诀举要》曰∶寸数而实,肺痈已成。寸数虚涩,肺痿之形。肺痈色白,脉宜短涩,死者浮大,不白而赤。

桔梗汤

治肺痈咳嗽脓血,咽喉多渴,大、小便赤涩。

桔梗(五分)贝母(去心,五分)当归(酒浸,五分)栝蒌仁(五分)枳壳(炒,五分)薏苡仁(五分)桑白皮(蜜炙,五分)防己(五分)*(四分)甘草节(二分)杏仁(去皮尖,炒,二分)百合(蒸,二分)

大便闭加大*,小便赤加木通。上锉,一剂,生姜三片,水二盏煎八分,温服。

一方:治肺痈吐脓。

桔梗(炒,一两)甘草(炙,半两)。

上每服一两,水一钟半,煎八分,空心服,吐尽脓为效,后用*散。

*芪散

用*芪蜜炙为末,每服一大匙,食后*芪汤下。

二、《太平圣惠方》

治伤寒后肺萎劳嗽诸方

夫伤寒后肺萎劳嗽者。是大发汗后。因复下之。则亡津液。而小便反利者。此为上虚不能制肿。

治伤寒后肺萎劳嗽。四肢烦疼。痰唾不止。宜服麻*散方。

麻*(三分去根节)桔梗(一两去芦头)天门冬(一两去心)白蒺藜(一两微炒去刺)五味子(一两)紫苏茎叶(一两)上件药。捣筛为散。每服四钱。以水一中盏。入生姜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治伤寒后肺萎劳嗽。连连不绝。四肢烦热。两颊色赤。饮食全少。宜服柴胡散方。

柴胡(三分去苗)桔梗(三分去芦头)紫菀(三分洗去苗土)知母(三分)贝母(三分煨令微*)诃黎勒皮(三分)乌梅肉(半两微炒)百合(三分)上件药。捣筛为散。每服四钱。以水一中盏。煎至六分。去滓。下地*汁半合。搅匀。不计时候温服。

治伤寒后肺萎劳嗽。唾如牛涎。日夜数升。坐卧不安。胁下痛。宜服款冬花散方。

款冬花(半两)桑枝(一两半锉)紫菀(半两洗去苗土)獭肝(三分微炙)蛤蚧(三分涂酥分)甘草上件药。捣粗罗为末。每服四钱。以水一中盏。入生姜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治伤寒后肺萎劳嗽。涕唾稠粘。骨节烦闷。发歇寒热。宜服鳖甲散方。

鳖甲(一两涂醋炙微*去裙)柴胡(一两去苗)知母(一两半)赤茯苓(三分)款冬花(半两)桑根白皮(半两锉)乌梅肉(三分微炒)栀子仁(一分)甘草(半两炙微赤锉)上件药。捣筛为散。每服四钱。以水一中盏。入葱白二茎。生姜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治伤寒后肺萎劳嗽。唾浓血腥臭。连连不止。渐将羸瘦。宜服紫菀散方。

紫菀(一两洗去苗土)桔梗(一两半去芦头)天门冬(一两去心)贝母(一两煨令微*)百合(三分)知母(三分)生干地*(一两半)上件药。捣筛为散。每服四钱。以水一中盏。煎至六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治伤寒后肺萎劳嗽。唾多稠涎。羸瘦喘促。仍多盗汗。宜服牡蛎散方。

牡蛎(一两半烧为粉)紫菀(一两洗去苗土)旋复花(半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桔梗(一两去芦头)萎(葳)蕤(一两)沙参(三分去芦头)*(一两锉)柴胡(一两去苗)上件药。捣筛为散。每服四钱。以水一中盏。入生姜半分。煎至六分。去滓。入生地*汁半合。更煎一两沸。放令温。不计时候服。

治伤寒后肺萎劳嗽。涎唾不止。宜服*散方。

*(三分锉)木通(半两锉)赤茯苓(三分)桔梗(三分去芦头)甜葶苈(半两隔纸炒令紫色)桑根白皮(半两锉)上件药。捣粗罗为散。每服四钱。以水一中盏。入生姜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治伤寒后肺萎上气。痰嗽。多唾稠粘。胸膈不利。五味子散方。

五味子(三分)细辛(一分)贝母(半两煨令微*)柴胡(半两去苗)桑根白皮(三分锉)射干(半两)陈橘皮(一分汤浸去白瓤焙)甘草(一分炙微赤锉)上件药。捣筛为散。每服四钱。以水一中盏。入生姜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治伤寒后肺萎劳嗽。气喘唾血。宜服麦门冬散方。

麦门冬(一两去心)桔梗(三分去芦头)紫菀(三分洗去苗土)五味子(三分)麻*(三微赤锉)上件药。捣筛为散。每服四钱。以水一中盏。入生地*一分。竹茹一鸡子大。煎至六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治伤寒后肺萎劳嗽。上气喘促。宜服马兜铃散方。

马兜铃(半两)桑根白皮(一两锉)甘草(一分炙微赤锉)白前(半两)桔梗(一两去芦头)款冬花(半两)上件药。捣筛为散。每服二钱。以水一中盏。入灯心半束。煎至六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治伤寒后暴嗽。喘急。欲成肺萎劳嗽。宜服贝母丸方。

贝母(一两半煨令微*)桔梗(一两去芦头)甘草(一两炙微赤锉)紫菀(一两洗去苗土)杏仁(半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上件药。捣罗为末。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不计时候。以粥饮下二十丸。如弹子大绵裹一丸。含咽亦佳。

治伤寒后肺萎劳嗽。唾成五色。喘息渐急。食少羸瘦。宜服天门冬丸方。

天门冬(一两半去心焙)大麻仁(一两锉研如膏)桔梗(一两去芦头)川升麻(二分)贝母(半两去根节)皮(三分)川姜汁炙上件药。捣罗为末。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不计时候。以温蜜水下二十丸。

治伤寒后肺萎劳嗽。涕唾稠粘。日晚即发寒热。面色或赤。心肋妨满。宜服獭肝丸方。

獭肝(半两微炒)鳖甲(三分涂醋炙令*去裙)知母(半两)桔梗(半两去芦头)旋复花两)枳壳(三上件药。捣罗为末。炼蜜和捣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不计时候。以粥饮下二十丸。

三、《证治准绳·杂病》:咳嗽血

或问咳血,止从肺出,他无可言耶。曰肺不独咳血,而亦唾血。盖肺主气,气逆为咳,肾主水,水化液为唾。肾脉上入肺,循喉咙,侠舌本。其支者,从肺出络心,注胸中。故二脏相连,病则俱病,于是皆有咳唾血也。

亦有可分别者,涎唾中有少血散漫者,此肾从相火炎上之血也。若血如红缕在痰中,咳而出者,此肺络受热伤之血也。其病难已。若咳白血必死。白血、浅红色,似肉似肺也。

然肝亦唾血,肝脏血,肺脏气,肝血不脏,乱气自两胁逆上,唾而出之。《内经》有血枯证,先唾血,为气竭伤肝也。热壅于肺能嗽血,久嗽损肺亦能嗽血。壅于肺者易治,不过凉之而已。损于肺者难治,渐以成劳也。

热嗽有血,宜金沸草散加阿胶一钱,痰盛加栝蒌仁、贝母。

劳嗽有血,宜补肺汤加阿胶、白芨一钱。

嗽血而气急者,补肺汤加阿胶、杏仁、桑白皮各一钱,吞养正丹,或三炒丹,间进百花膏,亦可用七伤散、大阿胶丸。丹溪云∶咳血乃火升痰盛。身热多是血虚。

痰带血丝出,童便、竹沥止之。

经血逆行,或血腥吐血、唾血,韭汁服立效。韭汁、童便合和,隔汤顿热,磨郁金浓汁,荡匀服之,其血自消。

《千金方》治一切肺病咳唾、唾脓血,用好酥三十斤,炼取凝当中醍醐,服一合,日三升,即止。

薏苡仁十两,杵碎,水三升,煎取一升,入酒少许服。或以薏苡仁细末,煮猪肺,白蘸食之。

上气喘息,咳嗽唾血、咯血,人参细末,鸡子清调三钱,五更初服,便去枕仰卧,忌酸咸酢酱面等物,及过醉饱。

嗽咯血成劳,眼睛疼,四肢困倦,脚膝无力,五味子*芪散。

脉大,发热,喉中痛,是气虚,用参、蜜炙*柏、荆芥、地*、当归、韭汁、童便、少加姜汁、磨郁金饮之。

嗽血久而成劳,或劳病成而嗽血,肌肉消瘦,四肢倦怠,五心烦热,咽干颊赤,心忡潮热,盗汗减食,*鳖甲散、人参*芪散。

阴虚火动而嗽血者,滋阴保肺汤。

二三年间,肺气上喘咳嗽,咯唾脓血,满面生疮,遍身*肿,人参蛤蚧散。蛤蚧补肺劳虚嗽有功,治久嗽不愈。肺间积虚热,久则成疮,故嗽出脓血,晓夕不止,喉中气塞,胸膈噎痛,用蛤蚧、阿胶、生犀角、鹿角胶、羚羊角各一两,除胶外皆为屑,次入胶,分四服,每服用河水三升,于银石器内慢火煮至半升,滤去滓,临卧微温,细细呷之。其渣候服尽再捶,都作一服,以水三升,煎至半升,如前服。

伤寒后伤肺咳唾脓血,胸胁胀满,上气羸瘦,麦门冬汤。

脉浮大者作虚治,用前虚劳条诸补药。

若浮大而上壅甚者,鸡苏丸。

脉沉滑有力者,当用攻,攻中有补。丹溪治台州林德芳,年三十余得咳而咯血,发热,肌体渐瘦,众医以补药调治数年,其证愈甚。诊其六脉皆涩,此因好色而多怒,精血耗少,又因补塞药太多,荣卫不行,瘀血内积,肺气壅遏不能下降。治肺壅非吐不可,精血耗少非不可,唯倒仓法二者俱备,但使吐多于泻耳,兼灸肺俞五次而愈。脉浮数忌灸,若误灸之必唾血,唾血而脉浮数,其不可灸又可知也。《脉经》云∶肺伤者,其人劳倦则咳唾血。(此为一项,以人参救肺散治之。)其脉细紧浮数,皆唾血,此为躁扰嗔怒,得之肺伤气壅所致。(此为一项以降气宁神之药治之。)猪心一个,竹刀切开,勿令相离,以沉香末一钱重,半夏七个,入在缝中,纸裹,蘸小便内令湿,煨熟取出,去半夏,只吃猪心,此方嗽血、吐血均冶。

热嗽咽疼,痰带血丝,或痰中多血,其色鲜者,并宜金沸草散。

若服凉药不愈,其色瘀者,此非热证,宜杏子汤。

咳嗽甚而吐血者,鲜桑白皮一斤,米泔浸三宿,净刮上*皮,锉细,入糯米四两,焙干,一处捣为末,每服一二钱,米饮调下。

久嗽咯血成肺痿,及吐白涎,胸膈满闷不食,扁豆散。

肺痿吐脓血,甘桔加阿胶紫菀汤。

肺痿痰嗽,痰中有血线,盗汗发热,热过即冷,食减,劫劳散,前薏苡仁一味方。

咳而胸满,心胸甲错,振寒,脉数,咽干不渴,时出浊唾腥臭,久之吐脓如粥者,肺痈也。然待吐脓而后觉为痈,不已晚乎。《千金》云∶咳唾脓血,其脉数实者为肺痈。若口中辟辟燥,咳即胸中隐痛,脉反滑数,此肺痈也。更于本门细查之。

四、《证治准绳·杂病》:咯血

咯血,不嗽而咯出血也。咯与唾少异,唾出于气,上无所阻;咯出于痰,气郁于喉咙之下,滞不得出,咯而乃出。求其所属之脏,咯、唾同出于肾也。

治咯血之方,宜用童便、青黛,以泻手足少阳三焦与胆所合之相火,而姜汁为佐,用四物、地*、牛膝辈,以补肾阴安其血也。《撄宁生卮言》云∶咯血为病最重,且难治者,以肺手太阴之经气多血少。又肺者金象,为清肃之脏,金为火所制,迫而上行,以为咯血,逆之甚矣。上气见血,下闻病音,谓喘而咯血且咳嗽也。

初得病,且宜白扁豆散去半夏,加贝母,入生地*、藕节尤佳。及浓磨京墨调黑神散、小乌沉汤各一钱。

或新掘生地*净洗,生姜少许,捣汁去滓温进。

又有以生姜一片,四面蘸百草霜含咽,如百草霜已淡,吐出再蘸,如姜已无味,则吐出易之。

劳瘵吐咯血,七珍散加阿胶、当归各半钱,恶甜人更加百药煎半钱,仍调钟乳粉尤佳。

一味钟乳粉,用糯米饮调,吐血、嗽血亦治。

因饱屈身伤肺,吐咯血者,白芨枇杷丸,或白芨莲须散。

治咯血,*药子、汉防己各一两为末,每服一钱匕,水一盏,小麦二十粒同煎,食后温服。

白芨一两,藕节半两为末,每一钱汤调服。

新绵灰半钱,酒调下。

薏苡仁为末,熟煮猪胰,切片蘸药,食后微空时取食之。

青黛一钱,杏仁四十粒去皮尖,以*明蜡煎*色,取出研细,二味同研匀,却以所煎蜡少许,溶开和之,捏作钱大饼子,每服用干柿一个,中破开,入药,一饼合定,以湿纸裹,慢火煨熟,取出,糯米粥嚼下。

王四进老师是经方派中医,对经方有着极深的研究及很高的造诣。他是倪海厦大师的崇拜者,以下是摘取他的部分讲课内容,对于肺炎及咳嗽之病也许会给我们一些启发。

我治疗了一个长期的肺炎,就用“栀子豆豉汤”加“大青龙汤”治好了。病人反复用了半年的消炎药也没有治好,三十多岁的人特别弱,老觉得胸闷气短,晚上睡觉就憋得厉害,后背压得慌。开始我用治疗肺炎比较好的大青龙汤加附子,后来又用栀子豆豉汤,五副药下去就特别服了,咳嗽憋闷的症状就没有了。因为他的体格太弱,“大青龙汤”是一个特别厉害、猛烈的方子,老用大青龙怕他受不了。换方后效果不好,我一问他说吃了消炎的大蒜素,大蒜是白色的热药走肺。我这里给他清肺火他吃那个不是麻烦了吗,我让他马上把大蒜素停掉。

后来因为他的肺不好导致心脏不好了,肺的症状减轻了我就用“小补心汤”调他的心脏。医院拍了片子,肺部的炎症都没有了,炎症的吸收有一个过程。大青龙的量都不大,麻*七克,石膏十克,就是“麻杏石甘汤”加上桂枝、生姜和大枣。人弱用轻点的药,重药人受不了,量小的药照样能解决问题。这就是感冒了不去解表,而去消炎,皮毛还在闭塞着,热下不去郁在胸中。有了炎症肺内产生水肿,消炎药就进不去了,血液循环就差了。

中医不用消炎药却能消炎,就是把皮毛、气机打开,血液循环就可以到了。里面就没有热了,细菌在没有热的情况下就不产生了,环境就不适合它生长了,不用消炎细菌就死了。如果里面是热的,细菌在里面生活的特别好,你消炎不影响它的生存,你一停药它又烧起来了。所以造成反复治不好,痰一类的代谢物代谢不走,就会造成呼吸不畅。他的脉不壮,否则我就给他用量大的大青龙汤了,长时间用消炎药脉就壮不了了。肺脉还不是很大,所有的脉都比较沉、弱,长期的慢性肺炎导致他气血都弱的跟不上,急性肺炎是高烧,他老是三十七度二三的低烧,从开始吃了五副药就不烧了。

大青龙汤加附子是少阴病里面的方子,大青龙汤是在表的太阳证,伤及心肾了就是少阴证了,所以要加附子。麻*是左升的药,石膏是右降的药。肺与皮毛相表里,皮毛打开发汗后肺热就清了,没有热就没有炎症了。不用附子虽然热清了,但人会更弱了,用附子加强心脏的血液循环,病治好了人体正气也保住了。有肺热应该肺脉洪大,但是人整个太弱了就不显了。因为他的肺的功能已经差了,是因为长时间的肺炎和支气管扩张,肺脉不但不洪大,还有可能沉下去。

肺脉沉又知道他有肺热,这就在经验了。他有点想喝水,而且出汗、心烦、发烧,痰不好咳还有小块,这就是热象,但是非常不明显,脸上和舌头上也没有明显的热象。所以理论上讲是一回事,真正在临床实践上就看医生能不能细心了,发现他一点一滴的症状,才有处方的依据了。否则确实没法处方,要是补他本身有炎症,这种病反复这么长时间,不定将了多少大夫的*了,能治好就是功夫了。如果脉洪大、咳嗽、吐*痰,或者干咳,肯定就是肺火大。如果好咳痰,而且是稀痰,这就是肺寒。他这种病就是最不好拿捏的,老用消炎药炎症就不是太大。以前我们治病比较盲目,看了《辅行决》就比较清楚了,看到痞满病就用辛开苦降的方子,找到规律病就好治了。

下面讲咸辛除滞法,咸是心的用味,火克金这种病应该是肺上的问题。滞就是滞塞不通,肺不好肯定会影响气机的循行,因为肺主气,肺气循行不好就会影响到血液,因为气为血之帅。同时肺主皮毛,肺不好营卫气和津液都会滞塞。咸味药能软化坚块的东西,因为滞塞就会成为痰饮、血块等有形的物质。再用辛味的药疏通、发散,所以这个方法的作用点在肺上,这是讲的大概的情况,只是有点规律可循。受寒后血液循环凝住了,皮毛闭塞了,痰液出来了,都会形成滞塞不通的症状。

咸味药有火的性质,就能驱寒除滞,治疗肺部功能障碍、气血流通不利的病。气行则血行,血行则津液固,坚硬的东西就能打通。脾的用味辛可以宣散滞留,使气血运行,所以辛咸可以除滞。“旋覆花汤”中的旋覆花是咸味的,又走气又可以走血液,因为血是咸的,可以活血。《神农本草经》说旋覆花主结气,胁下满,除水,去五脏间寒热。陶弘景写的本草书《别录》上说,旋覆花可以清心胁痰水,通血脉。西医说血管里面有瘀血是血脂高,咱们都归到痰一类的。在中医说的化痰,可以是无形之痰,就是血管里面血脂的代谢的垃圾。

痰饮是水液代谢造成的,血水循环淤积到那里了,不走化成饮了。有寒的痰饮,有湿热的痰饮,有很多种。有痰饮、支饮、溢饮、悬饮,像胸膜炎这一类的悬在空中就是悬饮。支饮就是痰饮像树枝一样附着在别的地方,耳部支饮就是美尼尔氏综合症,也是痰饮的一部分,就是分支到了耳朵这里。溢饮就是溢到四肢外面了,痰饮在不同部位叫法不一样,这是张仲景的金匮要略里分的。

旋覆花比较好用,我这几年就经常用到它。再加上辛味药大葱,就可以治疗心脏病,三根葱连葱白带葱叶整个下去。葱白和葱叶的效果差不多,肝肺作用都是相互的,“五劳汤”里肝肺药可以通用,辛味药就走肝。

《一个专治肺结核、久嗽咳血的神奇配方》

要说治疗止咳的一些方药,最令人服气的不是张仲景,也不是孙思邈,更不是李时珍,也不是张锡纯,而是三百年前的清代名医程钟龄,他创制了一些很神奇的止咳良方,都堪称经典,比如止咳作用极好的止嗽散,用程钟龄的话说,这个配方“治诸般咳嗽”;又比如月华丸,用过的都说好。

月华丸这个方剂名称好有诗意,所谓“月华”,就是指月亮或月亮周围的光环。自古就有“清阴往来远,月华散前墀”和“舟子夜离家,开舲望月华”等优美的诗句。那么,为什么会给这个配方取名月华丸呢?主要是因为肺为五脏六腑之华盖,宛如月亮的光彩华美,又加上能够滋阴润肺,治疗肺痨之类的疾病,所以便名之为“月华丸”。

在古代,肺结核可以说是一个“绝症”,由于它的传染性,很多医生都是很惧怕这类疾病的,但是清代医学家程钟龄的这个月华丸,刚好是肺结核、久嗽咳血的克星。那么,月华丸这个配方究竟由哪些中药组成的呢?据记载,全方由“天门冬、麦门冬、生地*、熟地*、山药、川贝母、沙参、百部、阿胶各一两,茯苓、獭肝、三七各半两”等12味中药组成的。

月华丸主要有滋阴润肺、镇咳止血的作用,适用于肺肾阴虚,劳瘵久嗽,或痰中带血,舌红苔少,脉细数等症。这个配方制作也比较有特色,先将除阿胶之外的11味药打成粉末,过罗筛备用。阿胶单独打粉,用菊花、桑叶各二两熬膏,再将阿胶化入膏内,再将其他药末一起放进来,炼蜜为丸,每次服用5~10克,每日2~3次,噙化或者吞服,也可参照临床常用剂量作汤剂水煎服。

细心的人会发现这个方剂的配伍太有特点了,

比如:生地*、熟地*同时使用,

《慎斋遗书》“百合固金汤”好像也是这个套路;

天门冬、麦门冬同时使用,

《张氏医通》“二冬膏”好像也是这个套路。

世人皆知,百合固金汤和二冬膏都是止咳良方。

而山药,张锡纯“一味薯蓣饮”仅仅一味山药就能止咳;

而百部、沙参、川贝母经常作为治疗百日咳等顽固性咳嗽的良药。

由于肺结核、久咳,都会体虚,一味阿胶大有奇功,而止咳良方补肺阿胶汤就是以阿胶为主药的。足见这个止咳良方,简直是下了“血本”,怪不得能够治疗“劳瘵久嗽,痰中带血”的。

那么,这个月华丸这么奇妙,究竟配伍之中有什么奥秘呢?

全方以二地、二冬、沙参、阿胶为君药,主要起到益肾润肺、滋阴清热、养血止嗽的作用;以百部、川贝母、獭肝为臣药,主要起到润肺化痰、止咳杀虫的作用;以茯苓、山药为佐药,主要起到益气健脾、培土生金的作用;以三七为使药,主要起到止血不留瘀的作用;在制作丸剂时,会用到桑叶、菊花作为使药,主要起到疏风宣肺、协调气机的作用。全方综合,标本兼顾、降中有升、三脏并举。

需要指出的是,这个配方中的水獭肝脏在抗痨抗结核方面所起的作用,它与百部组合,可以杀灭结核菌。中医使用动物内脏一般是用来作为诱饵使用,借助动物身体特有的某种气味来引诱体内微生物的聚拢和聚集,从而达到一举歼灭的目的,例如古代中医治疗妇女滴虫性阴痒或真菌性,就是用鸡肝沾满了中药粉,塞入阴道的治疗方法。

家传中草药秘方,快速康复湿疹类皮肤病,止痒快、痊愈快、彻底治愈。康复治疗以下皮肤病:

湿疹,痒疹,汗疱疹,结节性痒疹,皮炎,毛囊炎,痤疮粉刺,各类过敏(花粉药物虫子所致),妇科炎症。

咨询4

1、医院做过检查诊断的患者,勿来打扰。

2、术有专攻,其它疾病请勿来打扰。

湿疹、汗疱疹、痒疹、结节性痒疹、毛囊炎、皮炎把您的皮肤问题交给我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支气管扩张西医说不可逆,中医说没问题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