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分循环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
第四单元先天性心脏病病人的护理
★重要考点:先天性心脏病病人的护理
1.小儿心率为(☆☆):新生儿时期的心率为~次/分,1岁以内为~次/分,2~3岁为~次/分,4~7岁为80~次/分,8~14岁为70~90次/分。
考点点拨:小儿心率的数值遵循一定规律:在8岁之前,年龄每增加1岁,心率减慢10次。考生记住了新生儿心率后,其他年龄段的心率就很容易推导出来。如4~7岁的心率,年龄增加了4岁,心率就在新生儿心率的基础上减去40,即为80~次/分。其他心率以此类推。
2.小儿血压为(☆):1岁以内的婴儿收缩压80mmHg(10.67kPa),2岁以后小儿收缩压=(年龄×2+80)mmHg,小儿的舒张压=收缩压×2/3。
如:5岁正常小儿的收缩压为(2×2+80)=90mmHg,舒张压为90×2/3=60mmHg。
3.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中属于潜伏青紫型(左向右分流型)的是: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和动脉导管未闭。
4.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中属于青紫型(右向左分流型)的是:法洛四联症(☆☆)。
考点点拨:考生应能理解房、室间隔缺损或动脉导管未闭为潜伏青紫型,法洛四联症为持续青紫型。
左心腔压力比右心腔高,当房、室间隔存在缺损时,左心经过氧合后的血液流入右心,所以患儿不出现青紫,当出现肺动脉高压右向左分流时,未经氧合的血液流入左心,到达外周小动脉,小儿出现膏紫。法洛四联症患儿右心室肥厚,右心腔压力比左心高,导致右心室血液持续流入左心室,患儿出现持续青紫。
5.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中属于无青紫型的是:主动脉缩窄和肺动脉狭窄。
6.胸骨左缘2~3肋间可闻见Ⅱ~Ⅲ级收缩期喷射性杂音:房间隔缺损(☆)。
7.房间隔缺损患儿胸部X线检查可见:肺门“舞蹈”征(☆)。
8.最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是:室间隔缺损(☆)。
9.胸骨左缘3~4肋间可闻及3~5/6级全收缩期反流性杂音:室间隔缺损(☆)。
10.室间隔缺损的主要并发症:支气管肺炎(☆)、充血性心力衰竭、肺水肿和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
11,动脉导管未闭是指:出生后动脉导管持续开放,血流从主动脉经导管分流至肺动脉(☆),进入左心。
12.动脉导管未闭的临床表现:导管粗大者,分流量大,表现为气急、咳嗽、乏力、多汗、生长发育落后等。严重肺动脉高压时,产生差异性发绀,下肢青紫明显(☆),杵状趾。查体可见胸骨左缘第2肋间有响亮的连续性机器样杂音(☆),占据整个收缩期和舒张期,伴震颤传导广泛。分流量大时心尖部可闻及高流量舒张期杂音。P2亢进。脉压增大,周围血管征阳性,可见毛细血管搏动,触到水冲脉;可闻及股动脉枪击音(☆)等。
13.法洛四联症包括:肺动脉狭窄、室间隔缺损、主动脉骑跨和右心室肥厚(☆☆)。
法洛四联症口诀:肺动脉窄,主动脉跨,室闻缺损,右心室大。
14.法洛四联症最重要的畸形为:肺动脉狭窄(☆)。
15.法洛四联症的临床表现,(☆☆☆):多于生后3~6个月逐渐出现青紫。青紫持续6个月以上者,可见杵状指(跖)。患儿有蹲踞现象。查体可见患儿发育落后,有青紫,舌色发暗,杵状指(趾)。心前区略隆起,胸骨左缘2~4肋间有2~3级收缩期喷射性杂音。常见并发症为脑血栓、脑脓肿、感染性心内膜炎、红细胞增多症。
考点点拨:法洛四联症患儿由于缺氧,红细胞代偿性增多,血液黏稠度增加,患儿易出现脑血管栓塞。
如:患儿男,3岁,自生后6个。月出现青紫并逐渐加重,生长发育迟缓,杵状指,好蹲踞。应考虑为:法洛四联症。
16.法洛四联症患儿X线检查心影呈:靴形(☆☆)。
17.法洛四联症患儿缺氧发作的表现:呼吸急促、烦躁不安、发绀加重,重者发生晕厥、抽搐、意识丧失(☆☆)。
如:患儿男,4岁。自幼青紫,生长发育落后,杵状指(趾),喜蹲踞,诊断为法洛四联症。20分钟前,剧烈活动后,突然发生昏厥,可能为:缺氧发作。
18.法洛四联症患儿缺氧发作时首要的处理措施是:立即将小儿置于膝胸卧位(☆☆)。
19.小儿先天性心脏病药物治疗的护理(☆☆☆)
1)应用洋地*药物前数脉搏1分钟.若年长儿HR60~70次/分,婴幼儿80~90次/分。暂停用药并通知医生。
2)口服洋地*药物时,应按时按量服用,如患儿服药后呕吐,应及时联系医生,决定是否补服。如为地高辛水剂药物,可用1ml针管抽取后,直接口服。
3)应避免与其他药物同时服用,钙剂与洋地*有协同作用,用洋地*类药物时,应避免用钙剂。
4)观察中*反应,应注意观察以下几项指标的变化:①胃肠道反应: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泻;②神经反应:头晕、嗜睡、*视、复视;③心血管反应:房室传导阻滞、房性及室性期前收缩、室速、室颤等心律失常。
20.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作小手术时应: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
第三部分消化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
第一单元消化系统解剖生理
★重要考点:
1.食管的长度:承认约25厘米。食管的三个生理狭窄是:第一处.环状软骨下缘平面,即食管入口处。第2处,主动脉弓水平处。第三处,食管下端。
2.胃排空时间是4-6小时。儿童的胃排空时间与实物种类有关:水为1.5-2小时,母乳2-3小时,牛乳3-4小时。
3.小肠:回肠末端是小肠最窄部位,常因异物或病变发生梗阻。
4.大肠:大肠的袋状往返运动是空腹时最常见的运动形式。
5.阑尾:阑尾体表投影在脐与右髂前上棘连线中外三分之一交界处,成为麦氏点。
6.直肠:齿状线是直肠与肛管的交界线,是重要的解剖学标志。
7.肠道菌群:母乳喂养儿肠内菌以双歧杆菌为主,人工喂养以大肠杆菌为主。
第二单元口炎病人的护理
★重要考点:口炎病人的护理
1.鹅口疮的主要致病菌为:白色念珠菌(☆)。疱疹性口腔炎主要的致病菌为:单纯疱痉病*。
2.鹅口疮的特征是:口腔黏膜表面出现白色乳凝块样物(☆☆☆)。
3.疱疹性口腔炎的特征为:牙龈、舌、唇、颊黏膜上面覆盖*白色纤维素性渗出物(☆☆)。
4.疱疹性咽峡炎主要由柯萨奇病*引起,常发生于夏秋季;疱疹主要在咽部和软腭,不累及牙龈和颊黏膜,下颌下淋巴结不肿大。
考点点拨:对于三种口腔炎如何鉴别,考生主要从口腔渗出物的特点进行区别。
5.溃疡性口腔炎的特征为:口腔黏膜表面有纤维性炎性渗出物形成灰白色假膜(☆☆)。
6.鹅口疮患儿清洁口腔应选用:2%碳酸氢钠溶液(☆☆),以餐后1小时(☆)左右为宜。
考点点拨:不同学科中碳酸氢钠的作用总结如下:1%~2%的碳酸氢钠可提高沸点,去污防锈;1%~4%的碳酸氢钠可用于口腔真菌感染;2%~4%的碳酸氢钠可用于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阴道灌洗;2%的碳酸氢钠可用于鹅口疮患儿口腔的清诜。美曲膦酯(敌百虫)农药中*者禁忌使用1%~4%的碳酸氢钠洗胃。
考点点拨:患者沐浴、口腔炎患儿的口腔清洁、糖尿病患者的运动时间均为餐后1小时。
7.鹅口疮患儿使用过的奶瓶应选择的消*溶液为:5%碳酸氢钠溶液(☆☆☆)。
8.疱疹性口腔炎具有较强的传染性,应隔离,以防传染(☆)。
考点点拨:丹*、破伤风和疱疹性口腔炎患者都具有传染性,需实行接触隔离。
第六单元小儿腹泻病人的护理
★重要考点:小儿腹泻病人的护理
1.小儿腹泻的主要致病菌为:轮状病*(☆)。
2.小儿腹泻根据病程如何分类:急性腹泻(病程2周).迁延性腹泻(病程在2周~2个月)和慢性腹泻(癌程2个月)(☆)。
3.轻型腹泻的大便特点为:常见白色或*白色奶瓣和泡沫(☆☆)。
4.重型腹泻的大便特点为:*水样便和蛋花汤样便(☆☆)。
5.不同程度脱水如何区别:见下表:
表不同程度脱水的临床表现(☆☆☆)
轻度
中度
重度
失水占体重百分比
3%~5%
5%~10%
10%
精神状态
稍差,略烦躁
烦躁或委靡
昏睡甚至昏迷
皮肤弹性
稍差
差
极差
口腔黏膜
稍干燥
干燥
极干燥
眼窝及前囟
稍凹陷
明显凹陷
深凹陷,眼睑不能闭合
眼泪
有
少
无
尿量
稍少
少
无
休克症状
无
无
有
如:患儿女,9个月,呕吐、腹泻3天,眼窝轻度凹陷,口唇略干,皮肤弹性稍差,尿量略少,血清钠mmol/L。护士判断该患儿的脱水程度是:轻度脱水。
6.不同性质的脱水如何区分:见下表:
表不同性质脱水的临床表现(☆☆)
低渗性
等渗性
高渗性
血钠(mmol/L)
~
口渴
不明显
明显
极明显
皮肤弹性
极差
稍差
尚可
血压
明显下降
下降
正常/稍低
神志
嗜睡昏迷
委靡
烦躁/惊厥
7.低钾血症主要表现为:精神不振、无力、腱反射减弱或消失,腹胀、肠鸣音减弱或消失(☆☆☆)。
考点点拨:下列几种情况下可出现低钾血症:小儿腹泻、急性肾衰竭等。低血钾首要的表现为疲乏无力。下列几种情况下可出现低钙血症:小儿腹泻、维生素D缺乏性搐搦症、甲状旁腺误切、枸橼酸钠中*出血坏死性胰腺炎等。
8.低钙血症主要表现为:抽搐或惊厥(☆☆)。
9.口服补液盐的成分为(☆):氯化钠2.6g,枸橼酸钠2.9g,氯化钾1.5g,葡萄糖13.5g,用前以温开水0ml溶解之,总渗透压mOsm/L。
10.口服补液盐:一般用于轻、中度脱水无明显呕吐者(☆☆)。
11.补钾时应注意(☆☆☆):氯化钾溶液常用的有10%和15%氯化钾溶液,均不能直接应用,须稀释成0.15%~0.3%溶液静脉滴注,含钾溶液不能静脉推注(☆☆),注入速度过快可发生心肌抑制而死亡(此部分经常出应用题:如ml的溶液中最多能加10%氯化钾多少毫升?×0.3%/10%=l5ml)。
考点点拨:补钾“五不宜”,即不宜过早、不宜过浓、不宜静推、不宜过量、不宜过快。
12.混合溶液的张力如何计算:见下表:
表几种常用混合液组成(☆☆)
混合溶液
生理盐水
5%~10%
葡萄糖
1.4碳酸氢钠(1.87%乳酸钠)
张力
应用
l﹕1
1
1
-
1/2
轻、中度等渗性脱水
2﹕1
2
-
1
等张
低渗性或重度脱水
2﹕3﹕1
2
3
1
1/2
轻、中度等渗性脱水
4﹕3﹕2
4
3
2
2/3
中度、低渗性脱水
l﹕2
1
2
-
1/3
高渗性脱水
l﹕4
1
4
-
1/5
生理需要
考点点拨:关于液体的张力,不需要考生记忆。考生只需理解葡萄糖进入体内后被氧化成水和二氧化碳不产生张力即可。如4﹕3﹕2溶液的张力为(4+2)/(4+3+2)=2/3张。
13.如何确定补液的种类(☆☆☆):一般情况下是低渗脱水补2/3~等张含钠液,等渗脱水补1/2~2/3张含钠液,高渗脱水补l/3~1/4张含钠液。如临床判断脱水性质有困难,可先按等渗脱水处理。
如:患儿,女,11个月,腹泻,等渗性脱水。第一天补液时护士考虑医生应选择的含钠液体是:1/2~2/3张含钠液。
14.如何确定补液的速度(☆☆☆):累计损失量应在8~2小时内补足。滴速约为每小时8~10ml/kg。重度脱水或有周围循环衰竭者应首先静脉推注或快速滴入2﹕1等张含钠液20ml/kg,总量不超过ml,于30~60分钟内静脉输入。
如:患儿,男,l岁。腹泻、呕吐4~5天,12小时无尿。体检:神志模糊,面色苍白,口唇樱桃红,呼吸深快。前囟、眼窝深凹,无泪,皮肤弹性差,四肢冷,脉搏细弱(提示为重度脱水)。护士应协助医生给予的紧急治疗是:2﹕1等张含钠液20ml/kg,静脉推注。
15.补液总量为(☆☆):一般轻度脱水约90~ml/kg,中度脱水约~ml/kg,重度脱水约~ml/kg。
16.补液的原则为(☆☆):先快后慢、先浓后淡,先盐后糖,见尿补钾的原则分批输入液体。
17.补液合理的表现为:3~4小时应排尿,表明血容量恢复(☆☆)。
18.补液过程中若仅是尿量多而脱水未纠正,可能是输入的液体中葡萄糖比例过高;若补液后患儿出现眼脸水肿,可能是电解质溶液比例过高(☆☆☆)。
如:患儿,男,2岁,因腹泻脱水、电解质紊乱入院治疗。已补液6小时,护士巡视时发现患儿出现眼睑水肿,最可能的原因是:输入电解质溶液过多。
19.腹泻患者如何合理喂养,调整饮食:呕吐严重者可暂禁食4~6小时(不禁水),好转后尽早恢复喂养;母乳喂养的患儿继续母乳喂养,缩短每次哺乳时间,少量多次喂哺,暂停辅食;人工喂养的患儿可喂稀释的牛奶或米汤、脱脂奶等,腹泻次数减少后给予半流质饮食如粥、面条;饮食调整原则为由少到多,由稀到稠,逐渐过渡到正常饮食。
20.腹泻患者如何保持臀部及会阴部皮肤清洁、干爽:患儿每次大便后,都要用温水清洗臀部。清洗臀部时,应用手蘸水进行清洗,避免用毛巾直接擦洗,然后用柔软的毛巾或纸巾轻轻吸干。清洁后,可涂鞣酸软膏等,以预防臀红发生。应选择柔软、吸水性好的棉织品,勤更换,避免使用不透气的塑料布或橡胶布。
21.臀红照射的时间和灯距为:每次照射时间15~20分钟,每日2~3次。照射灯距一般为35~45cm(☆)。
第四部分呼吸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
第一单元呼吸系统的解剖生理
★重要考点:呼吸系统的解剖生理
1.异物吸入时更容易进入:右肺(☆)。
2.胸膜腔内少量浆液的作用为:润滑作用(☆)。
3.病变累及胸膜引起胸痛的原因为:侵犯胸膜感觉神经。
4.婴幼儿易患呼吸道感染的原因是缺乏:分泌型IgA(sIgA)(☆)。
第二单元急性感染性喉炎病人的护理
★重要考点:急性感染性喉炎病人的护理
1.急性感染性喉炎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犬吠样咳嗽、声音嘶哑、吸气性喉鸣(☆)和三凹征。
2.三凹征是指:胸骨上窝、锁骨上窝、肋间肌在吸气时有明显凹陷(☆☆)。
3.听诊急性感染性喉炎病人可闻喉传导音或管状呼吸音,提示喉梗阻为:Ⅱ度(☆☆)。
如:患儿,女,10个月,1天前出现发热、T38.8℃,犬吠样咳嗽、声音嘶哑、烦躁不安、安静时有吸气性喉鸣和三凹征,听诊双肺可闻喉传导音或管状呼吸音,心率加快,此患儿被诊断为急性感染性喉炎,其喉梗阻程度为:Ⅱ度。
临床上按吸气性呼吸困难的轻重,将喉梗阻分为4度(见下表)。
表喉梗阻的分度
分度
临床表现
体征
I度
仅于活动后出现吸气性喉鸣和呼吸困难
呼吸音及心率无改变
Ⅱ度
安静时有喉鸣和吸气性呼吸困难
可闻喉传导音或管状呼吸音,心率加快
Ⅲ度
喉鸣和吸气性呼吸困难。烦躁不安、口唇及指趾端发绀,双眼圆睁,惊恐万状,头面出汗
呼吸音明显减弱,心音低钝,心率快
Ⅳ度
渐显衰竭,昏睡状态、,由于无力呼吸,三凹征可不明显,面色苍白发灰
呼吸音几乎消失,仅有气管传导音,心音低钝,心律不齐
4.急性感染性喉炎患儿可采用哪种溶液滴鼻以保持呼吸道通畅:1%~3%麻*碱(☆)。
5.急性感染性喉炎患儿最主要的护理问题为:低效型呼吸形态/有窒息的危险。
第三单元急性支气管炎病人的护理
★重要考点:急性支气管炎病人的护理
1.急性支气管炎病人的临床表现:大多先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以咳嗽为主,初为干咳,以后有痰。婴幼儿全身症状较明显,常有发热、乏力、纳差、呕吐、腹胀、腹泻等症状,一般无气促和发绀。体检肺部呼吸音粗,可闻及不固定的散在的干、湿啰音(☆)。
婴幼儿可发生一种特殊类型的支气管炎,称为哮喘性支气管炎,泛指一组以喘息为突出表现的婴幼儿急性支气管感染。患儿除有上述临床表现外,主要特点有:①多见于有湿疹或其他过敏史的婴幼儿;②有类似哮喘的临床表现,如呼气性呼吸困难,肺部叩诊呈鼓音,听诊两肺布满哮鸣音及少量粗湿啰音;③有反复发作倾向。
考点点拨:小儿麻疹、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易并发支气管肺炎。
2.急性支气管炎病人血象的特点:病*感染者白细胞正常或偏低,细菌感染者自细胞增高(☆)。
3.急性支气管炎胸部X线检查多无异常改变,或有肺纹理增粗,肺门阴影增深(☆)。
4.急性支气管炎的治疗原则:控制感染和止咳、化痰、平喘等对症治疗。一般不用镇咳剂或镇静剂(☆☆),以免抑制咳嗽反射,影响痰液咳出。
5.急性支气管炎病人出现发热的护理
(1)密切观察体温变化,体温超过38.5℃时采取物理降温或遵医嘱给予药物降温,以防发生惊厥(☆☆)。
考点点拨:新生儿体温中枢发育不完善,对冷较敏感,当体温小于38.5℃时可通过松解包被、多喂水降低体温。
(2)保证充足的水分及营养的供给:多饮水,给营养丰富、易于消化的饮食。
第四单元肺炎病人的护理
★重要考点:肺炎病人的护理
1.细菌性肺炎最常见的病原菌是:肺炎链球菌(☆)。
2.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主要病原菌为:肺炎链球菌(☆)。
3.医院获得性肺炎的常见病原菌为:革兰阴性杆菌(☆)。
4.肺炎链球菌肺炎病人的临床表现(☆☆☆):病前常有上呼吸道感染、受凉、淋雨、疲劳等情况。典型表现起病多急骤,寒战、高热,数小时内体温可高达39~41℃,呈稽留热型。全身肌肉酸痛,患侧胸痛明显,咳嗽时加剧。干咳,少量黏痰,典型者在发病2~3天时咳铁锈色痰。
考点点拨:不同痰液提示不同疾病,铁锈色痰提示肺炎链球菌肺炎,粉红色泡沫痰提示急性肺水肿,痰液呈臭味提示厌氧菌感染,大量脓痰并出现分层提示支气管扩张。
如:患者男性,25岁,因受凉后突然出现畏寒、高热伴右胸部疼痛1天入院。查体:咳大量铁锈色痰,胸部透视见右中肺有大片浅淡的阴影。应考虑为:肺炎链球菌肺炎。
5.当肺炎病人出现面色苍白、出冷汗、四肢厥冷、少尿或无尿及意识模糊、烦躁不安、嗜睡、昏迷等神经精神症状时,应考虑为:休克型肺炎(☆☆)。
考点点拨:休克型肺炎、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急性重症化脓性胆管炎、急性心肌梗死出现心源性休克时均会出现休克表现。
6.肺炎链球菌肺炎治疗首选的抗生素为:青霉素(☆☆)。
考点点拨:肺炎链球菌肺炎、猩红热、破伤风、梅*等均首选青霉素治疗。
7.肺炎链球菌肺炎的疗程为:抗生素疗程一般为7天,或热退后3天即可停药(☆☆)。
8.休克型肺炎首要的治疗措施是:补充血容量(☆☆)。
9.肺炎链球菌肺炎病人应给予(☆☆):高蛋白质、高热、高维生素、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鼓励多饮水,每日饮水量在0~ml。高热者于头部、腋下、腹股沟等处置冰袋,或乙醇擦浴降温。胸痛时嘱病人患侧卧位。
10.出现下列情况应考虑有休克中*型肺炎(☆☆)的可能:①出现精神症状;②体温不升或过高;③心率次/分;④血压逐步下降或降至正常以下;⑤脉搏细弱,四肢厥冷,冷汗多,发绀;⑥白细胞过高(30×/L)或过低(4×/L)。
如:患者男性,35岁。突发寒战、高热、咳嗽、右下胸痛1天,随后热退。出现恶心、呕吐、意识模糊。体检:体温37℃,脉搏次/分,呼吸28次/分,血压80/50mmHg,病人面色苍白,口唇发绀,右下肺叩诊音稍浊,听到少量湿啰音。应首先考虑的诊断是:休克性肺炎。
11.对于休克中*型肺炎的病人,护士应严密观察血压(☆☆)及神志的变化。
12.休克型肺炎应首先纠正血容量(☆☆):补充水分,一般先静脉输给5%葡萄糖氯化钠溶液或低分子右旋糖酐,以维持血容量。
13.按病程小儿肺炎分为(☆☆☆):急性肺炎(病程1个月)、迁延性肺炎(病程1~3个月)、慢性肺炎(病程3个月)。
14.轻症肺炎的临床表现为:仅表现为呼吸系统症状和相应的肺部体征
(1)症状:大多起病急,主要表现为发热、咳嗽、气促和全身症状。
(2)体征
1)呼吸增快:40~80次/分,可见鼻翼扇动和三凹征。
2)发绀:口周、鼻唇沟和指趾端发绀。
3)肺部啰音:早期不明显,以后可闻及固定的中、细湿啰音,以背部两侧下方及脊柱两旁较多,深吸气末更为明显。
15.与轻症肺炎相比,重症肺炎常有循环、神经和消化系统受累(☆☆)的表现。
(1)循环系统:常见心肌炎、心力衰竭。
肺炎合并心衰的表现(☆☆☆):①呼吸加快(60次/分);②心率增快(婴儿次/分,幼儿次/分);③突然极度烦躁不安、面色苍白或发灰、发绀;④心音低钝、奔马律、颈静脉怒张;⑤肝脏迅速增大;⑥尿少或无尿。
如:患儿,女,1岁,被诊断为肺炎,今日突然出现烦躁不安,呼吸困难,发绀,呼吸65次/分,心率次/分,右肺听诊呼吸音减低,肝肋下2.5cm。护士判断该患儿最可能发生了:心力衰竭。
(2)神经系统:发生脑水肿时出现烦躁或嗜睡、意识障碍、惊厥、前囟隆起、瞳孔对光反射迟钝或消失、呼吸节律不齐甚至停止等。
16.小儿肺炎使用抗生素的原则为(☆☆):早期、联合、足量、足疗程,重症患儿宜静脉给药;用药时间应持续至体温正常后5~7天,临床症状消失后3天。
17.小儿肺炎氧疗的方法为(☆☆):一般采用鼻导管给氧,氧流量为0.5~1L/分,氧浓度不超过40%。缺氧明显者可用面罩给氧,氧流量2~4L/分,氧浓度50%~60%。
考点点拨:为小儿肺炎给氧时,应严格控制给氧流量和浓度,防止引起晶状体后纤维组织增生。
18.小儿肺炎出现发热者:应密切监测体温变化,警惕高热惊厥的发生(☆☆)。
19.若肺炎患儿出现烦躁不安、面色苍白、呼吸加快(60次/分)、心率增快(~次/分)、出现心音低饨或奔马律、肝脏短期内迅速增大时,考虑为:肺炎合并心力衰竭(☆☆☆)。若患儿突然咳粉红色泡沫痰,应考虑为肺不张,立即嘱患儿取端坐位,双腿下垂,给患儿吸入经20%~30%乙醇湿化的氧气(☆☆)。
20.若肺炎患儿出现烦躁、嗜睡、惊厥、昏迷、呼吸不规则等,应考虑为:脑水肿、中*性脑病(☆)。
21.若肺炎患儿病情突然加重,体温持续不降或退而复升,剧烈咳嗽、呼吸困难,面色青紫,烦躁不安,提示并发了:脓胸或脓气胸(☆)。
第五部分传染病病人的护理
第一单元传染病的概述
★重要考点:
1.传染过程中的五种结果:显性感染,隐性感染,病原携带者,潜伏性感染。
2四大基本特征:有病原体,有传染性,有流行病学特征(流行性,季节性,地方性),有免疫性。
3.传染病流行的3大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4.2大影响因素:社会因素,自然因素
5.临床特点4个分期:潜伏期,前驱期,症状明显期,恢复期。
6.传染病的预防:五早: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7.甲类传染病包括:鼠疫霍乱。乙类中非典肺炎,肺炭疽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采取甲类传染病预防控制措施。
8.三管一灭:管理水源,饮食,粪便。灭蚊蝇,蟑螂。
第二单元麻疹病人的护理
★重要考点:麻疹病人的护理
1.麻疹的传染源为:麻疹患者(☆)。
2.麻疹患者具有传染性的时段为:出疹前5天至出疹后5天均有传染性(☆☆)。
3.麻疹患者主要的传播途径为:呼吸道飞沫传播(☆)。
4.麻疹的临床表现
(1)潜伏期:一般6~18天,平均10天。
(2)前驱期(出疹前期):从发热至出疹,一般3~4天,以发热、上呼吸道感染和麻疹黏膜斑为主要特征。麻疹黏膜斑具有早期诊断价值(☆☆☆)。
如:患儿,男,1岁。发热,流涕,咳嗽3天就诊,体温39.5℃,查体:耳后发际处可见红色斑疹,疹间皮肤正常,在第一臼齿相对应的颊黏膜处可见灰白色点。护士考虑该患儿为麻疹,最重要的依据是:在第一臼齿相对应的颊黏膜处可见灰白色点。
(3)出疹期:初见于耳后发际(☆)、颈部,渐至面部、躯干、四肢及手心足底,为淡红色充血性斑丘疹,大小不等,压之褪色。
(4)恢复期:出疹3~4天后,皮疹消退,可有麦麸样脱屑及浅褐色色素沉着。
(5)常见并发症:支气管肺炎(☆)、喉炎、心肌炎、麻疹脑炎等。
考点点拨:麻疹、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的主要并发症均为支气管肺炎。
如:患儿,男,1岁,发热4天,伴咳嗽,流涕,眼结膜充血,流泪,半天前发现患儿耳后、颈部、发缘有稀疏的不规则红色斑丘疹,疹间皮肤正常,体温40℃,心肺正常。
该患儿最有可能的诊断是:麻疹。
5.麻疹患儿高热时:不宜用药物或物理方法强行降温,尤其禁用酒精擦浴、冷敷(☆☆☆)。
6.预防感染的传播(☆☆☆)
(1)隔离患儿:采取呼吸道隔离至出疹后5天。接触的易感儿隔离观察21天。
(2)切断传播途径:患儿衣被及玩具等在阳光下暴晒2小时。医务人员接触患儿后,须在日光下或流动空气中停留30分钟以上。
(3)保护易感人群:对8个月以上未患过麻疹的小儿应接种麻疹疫苗。易感儿接触麻疹后5日内注射免疫球蛋白,可免于发病。
考点点拨:对麻疹接触患儿注射丙种球蛋白,可直接为其提供保护性抗体。从而避免发病。
如:患儿,男,4岁,其幼儿园同班儿童前一日被确诊为麻疹,家长非常紧张,护士给予家长健康指导正确的是:可注射入血丙种球蛋白。
第三单元水痘病人的护理
★重要考点:水痘病人的护理
1.水痘的传染源是:水痘病人(☆)。
2.水痘的传播途径为:经飞沫或直接接触传播。
3.水痘具有传染性的时段为:出疹前1~2日至疱疹结痂为止均有传染性(☆)。
4.水痘的临床表现(☆☆):症状轻微,表现为低热、全身不适、咳嗽等。常在起病当天或次日出现皮疹,特点是:①皮疹分批出现,初始为红色斑疹或斑丘疹,迅速发展为清亮、椭圆形小水疱,周围伴有红晕,疱液先透明而后混浊,疱疹易破溃,常伴瘙痒,2~3天开始干枯结痂。不同性状的皮疹同时存在是水痘皮疹的重要特征;②皮疹为向心性分布,躯干多,四肢少是水痘皮疹的又一特征;③黏膜疱疹可出现在口腔、咽、结膜和生殖器等处,易破溃形成溃疡;④水痘为自限性疾病,一般10日左右自愈。
如:患儿,女,6岁,发热1天后出现皮疹,躯干多,四肢末端少,为红色斑丘疹,数小时后变成小水疱,痒感重,护士考虑该患儿可能是:水痘。
5.治疗水痘的首选药物为:阿昔洛韦,在水痘发病后24小时内应用才有效(☆☆)。
6.水痘的护理措施
(1)维持皮肤完整:室温适宜,衣被不宜过厚,以免造成患儿不适,增加痒感。衣被清洁干燥,剪短指甲,婴幼儿可戴并指手套,以免抓伤皮肤引起继发感染或留下瘢痕。皮肤瘙痒难忍时,可分散其注意力,或用温水洗浴、局部涂炉甘石洗剂(☆)或5%碳酸氢钠溶液。
(2)降低体温:可用物理降温,忌用阿司匹林(☆),以免增加Reye综合征的危险。卧床休息,饮食清淡,多饮水。
考点点拨:甲亢、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水痘患儿等均禁用阿司匹林。
(3)预防感染传播(☆☆):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定时空气消*。无并发症的患儿多在家隔离治疗,隔离至疱疹全部结痂或出疹后7日止。易感儿接触后应隔离观察3周。
第四单元流行性腮腺炎病人的护理
★重要考点:流行性腮腺炎病人的护理
1.流行性腮腺炎的传染源为:患者和隐性感染者(☆)。
2.流行性腮腺炎传染的时段为:自腮腺肿大前1天至消肿后3天均具有传染性(☆)。
考点点拨:考生在复习时,可将小儿传染病的传染性作一总结:
麻疹:出疹前5日至出疹后5日均有传染性。
水痘:出疹前1日至疱疹全部结痂时均有传染性。
流行性腮腺炎:腮腺肿大前1日至消肿后3日均具传染性。
3.流行性腮腺炎的临床表现(☆)
(1)典型病例以腮腺炎为主要表现:潜伏期14~25天,平均18天。前驱期很短,可有低热、头痛、乏力、纳差等。腮腺肿大常是疾病的首发体征。肿大以耳垂为中心,向前、后、下发展,边缘不清,表面发热但不红,有疼痛及触痛。腮腺管口红肿,但无分泌物。腮腺肿大3~5天达高峰,一周左右逐渐消退。
(2)腮腺炎病*常侵入神经系统、其他腺体或器官而产生下列症状一
1)脑膜脑炎:表现为发热、头痛、呕吐、颈项强直等症状。
2)睾丸炎:多为单侧受累,睾丸肿胀疼痛,约半数病例可发生萎缩。
3)急性胰腺炎:常发生于腮腺肿胀数日后,表现为上腹疼痛,压痛,伴发热、寒战、呕吐等。
4.流行性腮腺炎的护理措施(☆)
(1)减轻疼痛
1)局部冷敷可减轻炎症充血和疼痛。
2)保持口腔清洁,鼓励患儿饮水、勤漱口,防止继发感染。
3)给予清淡、易消化的半流质或软食。忌酸、辣、硬而干燥的食物,以免引起唾液分泌增多,肿痛加剧。
(2)控制体温:高热者给予物理或药物降温。
(3)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注意患儿有无脑膜脑炎、睾丸炎、急性胰腺炎等临床征象。
(4)睾丸炎用丁字带托起阴囊消肿或局部间歇冷敷以减轻疼痛。
5.流行性腮腺炎的健康教育(☆☆):指导家长做好隔离、用药、饮食、退热等护理。无并发症的患儿一般在家中采取呼吸道隔离治疗,隔离至腮腺肿大完全消退后3天为止(☆)。对患儿的呼吸道分泌物及其污染的物品应进行消*。流行期间应加强幼儿园与学校的晨检,及时发现并隔离患儿。易感儿接种麻疹、风疹、腮腺炎三联疫苗,能起到良好的保护作用。有接触史的易感儿应观察3周(☆)。
第七单元流行性乙型脑炎病人的护理
★重要考点:流行性乙型脑炎病人的护理
1.乙脑主要的传播媒介为:蚊虫(☆)。
2.乙脑死亡的主要原因为:呼吸衰竭(☆)。
3.对乙脑有早期诊断价值的特异性抗体是:IgM抗体(☆)。
第八单元猩红热病人的护理
★重要考点:猩红热病人的护理
1.猩红热的主要致病菌为: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
2.猩红热主要通过:空气飞沫直接传播(☆)。
3.猩红热的临床表现(☆☆☆)
(1)发热:多为高热,伴头痛、乏力、全身不适等。
(2)咽峡炎:咽部、扁桃体充血、肿胀,表面有脓性渗出物。
(3)皮疹(☆):多在发热后第2日出现;始于耳后、颈部及上胸部。
皮疹特点为针尖大小的充血性皮疹,压之褪色,触之有砂纸感,疹间无正常皮肤,有痒感。肘窝、腹股沟等处皮疹密集,易摩擦出血呈紫红色线状,称为帕氏线。面部仅有充血而无皮疹,口鼻周围充血不明显,相比之下略显苍白,称为“口周苍白圈”。病初舌被覆白苔,3~4日后白苔脱落,舌乳头红肿突起,称为“杨梅舌”。躯干为糠皮样脱屑,手掌足底可见大片状脱皮,呈“手套”、“袜套”状。无色素沉着。
如:患儿,男,6岁,发热2天,体温39℃,咽痛,咽部有脓性分泌物,周身可见针尖大小的皮疹,全身皮肤鲜红,护士考虑该患儿可能是:猩红热。
4.治疗猩红热的首选药物为:青霉素(☆☆)。
考点点拨:下列疾病均首选青霉素治疗:猩红热、肺炎链球菌肺炎、梅*、破伤风、小儿急性肾小球肾炎合并链球菌感染等。
5.猩红热的护理措施
(1)发热的护理:急性期绝对卧床,给予物理降温及药物降温,忌用冷水或乙醇擦浴(☆☆)。多饮水,以利散热及排泄*素。给予营养丰富、富含维生素且易消化的流质、半流质饮食。
(2)遵医嘱及早使用青霉素治疗。
(3)保持皮肤、黏膜完整。保持口腔清洁,可用盐水漱口。避免干硬、辛辣的食物。勤换内衣,温水洗浴。脱皮时可涂凡士林或液体石蜡,有大片脱皮时嘱患儿不要用手强行撕脱,须用消*剪刀剪掉,以防感染。
(4)预防感染的传播(☆☆)
1)隔离患儿:隔离至症状消失后1周,连续咽拭子培养3次阴性。有化脓性并发症者应隔离至治愈为止。
2)切断传播途径:室内通风换气或用紫外线照射进行消*,被患儿分泌物污染的食具、玩具、衣被等采用消*液浸泡、擦拭、蒸煮或日光暴晒等措施。
3)保护易感人群:密切接触者需观察7天。
第九单元中*型细菌性痢疾病人的护理
★重要考点:中*型细菌性痢疾病人的护理
1.中*型细菌性痢疾的主要传染源为:患者和带菌者(☆)。
2.中*型细菌性痢疾的传播途径为:消化道传播(☆)。
3.中*型细菌性痢疾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为:呼吸衰竭(☆)。
4.中*型细菌性痢疾首要症状为:高热(☆)。
如:患儿,男,7岁。7月20日因突然触、惊厥1次入院。体温39.5℃,面色苍白,四肢厥冷,意识不清,便常规:脓细胞8~10个/高倍视野。护士考虑该患儿是:中*型细菌性痢疾。
5.中*型细菌性痢疾大便的特点为:黏液脓血梗(☆☆)。
6.中*型细菌性痢疾大便送检标本应做到:尽早、新鲜,选取黏液脓血部分多次送检,以提高检出率。
如:患儿,3岁,以突然高热、进行性呼吸困难入院,怀疑为中*型痢疾。为早日检出痢痰杆菌,护士留取大便正确的做法是:选取大便黏液脓血部分送检。
7.中*型细菌性痢疾患儿解除肠道隔离的标准为:临床症状消失后1周或连续3次便培养阴性(☆☆)。
如:患儿,男,5岁,被诊断为细菌性痢疾,经治疗目前临床症状已消失,家长询问何时可解除隔离返回幼儿园:连续3次便培养阴性。
考点总结
事不过“三”:
1.细菌性痢疾患儿肠道隔离至连续3次便培养阴性为止。
2.病人的传染性分泌物3次培养结果均为阴性方可解除隔离。
3.急性肾盂肾炎停药后每周尿细菌培养1次,共2~3周,若均为阴性,方可认为临床治愈。
4.习惯性流产是指自然流产连续发生3次或3次以上。
5.滴虫性阴道炎病人治愈的标准:月经干净后复查,连续3次滴虫检查阴性者为治愈。
第八部分新生儿和新生儿疾病的护理
第一单元正常足月儿的特点及护理
★重要考点:正常足月儿的特点及护理
1.正常新生儿的特点
1)外观特点
2)呼吸系统:腹式呼吸为主,呼吸次数40-45/min
3)消化系统:新生儿的胃呈水平位,生后12小时后开始排出墨绿色胎粪.
4)循环系统:心率-/min
5)血液系统,出生时红细胞数和血红蛋白量高,生后4-6如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相近
6)泌尿系统:生后24小时排尿
7)神经系统:生后具备原始反射如觅食反射,吸允发射,握持反射,拥抱反射,交叉伸腿反射等.
8)免疫系统:可从母体获得的免疫球蛋白IgG.因此新生儿不易感染某些传染病.
2.特殊的生理状态
1)生理性*疸
2)生理性体重下降
3)假月经
4)乳腺肿大
5)口腔内的改变
3正常新生儿的护理
1)出生后清洁口鼻,注意保暖
2)喂养
3)皮肤护理及预防感染
4)预防接种
第二单元早产儿的护理
★重要考点:早产儿的护理
1早产儿保暖室内温度保持在24-26度,湿度55%-65%,体重2kg,尽早放于暖箱中,暖箱的温度与患儿体重、日龄有关。
2.早产儿合理喂养
3.维持有效呼吸有缺氧症状者给予氧气吸入,浓度为30%-40%
4.预防感染
5.早产儿出院的标准
第三单元新生儿窒息
★重要考点:新生儿窒息
1胎儿宫内窘迫应给产妇取左侧卧位
2轻度窒息阿普加评分4-7分,重度窒息阿普加评分0-3分。
3治疗:按A(清理呼吸道)B(建立呼吸,增加通气)C(维持正常循环)D(药物治疗)E(评价)步骤进行复苏
4护理措施:最重要的是清理呼吸道,保持呼吸道通畅
第四单元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护理
★重要考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护理
一、病因1.缺氧2.缺血
二、临床表现
意识和肌张力变化,严重者伴脑干功能障碍
三、治疗要点
治疗以支持疗法、控制惊厥(提示: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引起惊厥首选苯巴比妥,高热惊厥首选地西泮。)、减轻脑水肿、维持正常脑代谢为主;积极开展康复治疗,定期随访。
第五单元新生儿颅内出血的护理
★重要考点:新生儿颅内出血的护理
1病因及发病机制:
1).缺氧多见于未成熟儿2).产伤——足月儿多见
2、临床表现
①意识改变:易激惹
②呼吸改变
③肌张力改变
④颅内压增高:烦躁、脑性尖叫、前囟饱满或隆起、骨缝张开、抽搐等
⑤眼部症状:双眼凝视斜视、眼震颤、眼球上转困难等
⑥瞳孔及其他
3治疗要点
1).止血和防止继续出血:应用维生素K1
2).对症处理:镇静止惊,首选苯巴比妥;降颅压,一般选用速尿静脉推注,中枢呼吸衰竭者可用小剂量20%甘露醇。
4护理措施要点:1).预防脑疝:头肩垫高15°~30°,尽量少搬动,除臀部护理外,免其他清洁护理。避免头皮穿刺输液,以防加重颅内出血。2).预防窒息
第六单元新生儿*疸的护理
★重要考点:新生儿*疸的护理
1生理性*疸与病理性*疸的鉴别
2病理性*疸病因
3光疗的护理
第七单元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的护理
★重要考点: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的护理
1病因:寒冷,早产,感染,缺氧等因素有关
2临床表现:低体温,皮肤硬肿,硬肿的顺序是小腿---大腿外侧--臀部--面颊--上肢--全身。
3护理措施:复温是治疗护理的关键,复温要求逐渐复温。
第八单元新生儿脐炎的护理
★重要考点:脐部的护理
第九单元新生儿低血糖症的护理
★重要考点:新生儿低血糖的护理
1.新生儿低血糖症是指全血血糖低于2.2mmol/l.
2治疗:
无症状者口服葡萄糖,如果无效则改为静脉给予葡萄糖
有症状者,应立即静脉给予葡萄糖
严重者或上述情况治疗效果不佳时,可用肾上腺皮质激素.
积极治疗原发病
第十单元新生儿低钙血症的护理
第十一部分损伤、中*病人的护理
第十二单元小儿气管异物的护理
★重要考点:小儿气管异物的护理
1.小儿气管异物的临床表现(☆)
(1)异物进入气管和支气管,即发生剧烈呛咳、喘憋、面色青紫和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片刻后缓解或加重。
(2)阵发性、痉挛性咳嗽:是气管、支气管异物的一个典型症状。
(3)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重者出现“三凹征”、面色发绀。.
2.小儿气管异物确诊的方法是:支气管镜(☆)。
3.为避免异物移位,发生急性喉梗阻,出现窒息危及生命,最重要的护理措施是:减少患儿哭闹(☆☆)。
4.术前护理(重点是协助作好气管取异物的准备)(☆☆)
(1)准备氧气、气管切开包、负压吸引器、急救药品等。
(2)密切观察患儿病情,如有烦躁不安、呼吸困难加重,三凹征明显,口唇发绀等情况应及时通知医生。
(3)内镜下取出异物,是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支气管镜检查前需禁食6~8小时,吃奶的婴儿为4小时。
5.术后护理:观察有无喉头水肿、纵隔气肿、皮下气肿引起的呼吸困难。内镜检查取出异物后,患儿需在4小时后方可进食。
6.健康教育(☆):向患儿或家长等介绍气管、支气管异物的相关知识,预防为主,养成良好的进食习惯,成人不要在小孩进食时对其责备、挑逗、追逐等;防止因哭、笑、跌倒而误吸。教育儿童不要口含物品玩耍。3岁以下儿童避免进食硬壳类食物。疑似气管、支医院就诊。
☆考题精选☆
第十二部分肌肉骨骼系统和结缔组织疾病病人的护理
第五单元风湿热病人的护理
★重要考点:风湿热病人的护理
1.风湿热最主要的致病菌为:链球菌(☆)。
考点总结
链球菌感染的疾病:
1.风湿性心瓣膜病:A族乙型溶血性链球茵。
2.小儿急性肾小球球肾炎:A族β溶血性链球菌。
3.猩红热:A族乙型溶血性链球菌。
4.风湿热:A族乙型溶血性链球茵。
5.急性蜂窝织炎:溶血性链球茵。
6.急性淋巴管炎和淋巴结炎:化脓性链球茵。
7.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草绿色链球菌。
2.风湿热典型的临床表现(☆☆)
(1)发热:约50%~70%病人可有发热、热型不规则。
(2)关节炎:典型的关节炎呈游走性、多发性,同时侵犯数个大关节,以膝、踝、肘、腕、ββ肩关节较常见。急性发作时受累关节表现为红肿、灼热、疼痛和压痛,活动受限制。
(3)心脏炎:典型的心脏炎病人常主诉心悸、气短、心前区不适。
(4)环形红斑:为淡红色、环形、中央苍白,多分布在躯干、一肢体的近端,大小不一,压之褪色,不痒。
考点点拨:系统性红斑狼疮皮肤损害的特点是蝶形红斑,小儿风湿热环形红斑最常见。
(5)皮下结节:多发现于关节伸侧的皮下组织,尤其在肘、膝、腕、枕或胸腰椎棘突处,、与皮肤无粘连,无红肿炎症,稍硬、无痛的小结节。
(6)舞蹈病:多发生在儿童,在风湿热的后期出现。
如:患者男性,28岁,1周前受凉后出现发热,体温37.5℃,咽痛,下颌下淋巴结肿大,轻度心悸、气短,伴关节疼痛,以肩、肘、腕为主,血沉80mm/h,血白细胞10.5×/L,免疫学检查异常,可能的诊断是:风湿热。
3.风湿热首选的抗生素是:青霉素(☆☆)。
考点点拨:小儿急性肾小球肾炎、小儿风湿热均与链球菌感染有关,因此,这两种疾病均首选青霉素治疗抗链球菌感染。
4.风湿热合并心脏炎时首选的药物是:糖皮质激素治疗(☆)。
第十四部分血液、造血器官及免疫疾病病人的护理
第一单元血液及造血系统的解剖生理
★重要考点:血液及造血系统的解剖与生理功能
1.胚胎期24周前,主要的造血器官为:肝(☆)。
2.胎儿出生后主要的造血器官为:红骨髓(☆)。
3.当机体需要血量增多,骨髓造血不能完全代偿时,哪些器官可恢复造血功能:肝、脾(☆)。
4.小儿生理性贫血常发生在:生后2~3个月(☆)。
5.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两次交叉的时间分别为:4~6天和4~6岁(☆☆)。
第二单元缺铁性贫血病人的护理
★重要考点:缺铁性贫血病人的护理
1.小儿贫血的分度见下表(☆☆)(考生应能根据Hb值判断小儿贫血的分度):
表小儿贫血的分度
轻度
中度
重度
极重度
血红蛋白(g/L)
~90
90~60
60~30
30
红细胞数(×/L)
4~3
3~2
2~1
l
如:患儿男,8岁,因贫血入院治疗。血常规检查示:Hb80g/L,该患儿的贫血程度为:中度。
2.小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主要原因为:铁摄入不足(☆☆)。
考点点拨:小儿缺铁性贫血的主要原因与成人不同。小儿为铁摄入不足,成人为慢性失血。
如:患儿男,10个月。生后一直奶粉喂养,未加辅食,体检:营养差,皮肤、黏膜苍白,化验:血红蛋白60g/L,红细胞2.0×/L,此患儿确诊为营养性缺铁性贫血,导致该患儿缺铁的主要原因是:铁的摄入不足。
3.小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临床表现
(1)一般贫血表现:皮肤黏膜苍白,以口唇、甲床最明显(☆☆)。易疲乏,年长儿可诉无力、头晕等。
(2)非造血系统表现:①消化系统:食欲减退、呕吐、腹泻等;②神经系统:注意力不易集中、记忆力减退、学习成绩下降等;③心血管系统:严重贫血时心率增快,心脏扩大,甚至发生心力衰竭。
如:患儿男,8个月,生后一直人工喂养,未加辅食。近2个月来出现皮肤苍白,食欲减退。入院查体:营养差,皮肤、黏膜苍白。化验:血红蛋白60g/L,红细胞3.0×/L,应考虑为:营养性缺铁性贫血。
4.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患儿血象的特点为:血红蛋白降低比红细胞数减少明显(☆☆)。
如:患儿男,7个月。因2个月来肤色苍白,食欲减退入院。生后一直人工喂养,未加辅食。体检:营养差,皮肤、黏膜苍白。化验:血红蛋白60g/L,红细胞3.0×/L。护士考虑该患儿可能是:营养性缺铁性贫血。
5.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主要治疗原则:祛除病因和铁剂治疗(☆☆)。
6.治疗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疗程为:至Hb正常后2个月左右停药(☆☆)。
7.早产儿添加铁剂的时间为:生后2个月(☆☆)。
如:患儿女,胎龄34周早产儿,家长来儿保门诊咨询应于何时开始给予铁剂以预防缺铁性贫血,护士回答正确的是:生后2个月。
8.服用铁剂的注意事项(☆☆☆):①在餐后服用;②可与维生素C、果汁等同服;③避免与牛奶、茶、蛋类、抗酸药物同服;④用吸管或服药后漱口以防牙齿被染黑;⑤口服铁剂可致胃肠道反应,宜从小剂量开始;⑥药物应妥善存放,以免误服过量中*;⑦深部肌内注射,抽药和给药必须使用不同的针头。
考点点拨:考生只需记住能与铁剂同服的有稀盐酸、维生素C和果汁,禁忌服用的不需记忆。
第三单元营养性巨幼细胞贫血病人的护理
★重要考点:营养性巨幼细胞贫血病人的护理
1.营养性巨幼细胞贫血是由于缺乏:维生素B12和叶酸。
2.营养性巨幼细胞贫血多见于:2岁以下婴幼儿(☆)。
3.营养性巨幼细胞贫血的临床表现:患儿多虚胖,毛发稀疏细*,面色苍*或蜡*(☆),口唇、指甲等处苍白,常伴肝、脾大。患儿烦躁、易怒。维生素B12缺乏者表情呆滞、目光发直、少哭不笑、反应迟钝、嗜睡,智力及动作发育落后,常有倒退现象。
4.治疗营养性巨幼细胞贫血的关键是:补充维生素B12和叶酸(☆)。
第四单元再生障碍性贫血病人的护理
★重要考点:再生障碍性贫血病人的护理
1.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早期最突出的临床表现是:出血与感染(☆)。
2.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病人感染多见于:皮肤和肺部感染(☆)。
3.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为:脑出血和严重感染(☆)。
4.再生障碍性贫血病人的血象特点为(☆☆):呈正细胞贫血,全血细胞减少(☆)。
考点点拨:在血象特点方面:缺铁性贫血主要表现为血红蛋白和红细胞的降低,再生障碍性贫血为全血细胞减少;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为血小板降低;白血病主要表现为白细胞升高。
5.诊断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主要依据是:骨髓象(☆)。
6.治疗慢性再障首选药物:雄激素,其作用机制是刺激肾脏产生促红细胞生成素(☆)。
7.雄激素的用药护理:遵医嘱给予病人丙酸睾酮。不良反应及护理:①该药为油剂,需深层注射;由于吸收慢,注射部位易发生肿块,要经常检查注射部位,发现硬块要及时理疗;
②男性化,如毛须增多、声音变粗、痤疮、女性闭经等;③肝功能受损,用药过程中应定期检查肝功能。
8.脑出血的护理
(1)嘱病人多卧床休息,观察病人有无脑出血先兆,如头痛、呕吐、精神烦躁不安等(☆)。
(2)若发生颅内出血,处理如下:①迅速通知医生;②病人平卧位,头偏一侧,保持呼吸道通畅;③开放静脉,按医嘱给予脱水剂、止血药或输浓缩血小板液;④观察病人意识状态、瞳孔大小、血压、脉搏及呼吸频率、节律。
第五单元血友病病人的护理
★重要考点:血友病病人的护理
1.血友病甲与血友病乙为隐性遗传,由女性传递,男性发病。
2.临床表现:出血时本病的主要表现。颅内出血是最常见的致死原因之一。
3.护理措施:预防出血,局部止血,输注凝血因子。
第六单元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病人的护理
★重要考点: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病人的护理
1.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病因为:自身免疫性疾病(☆)。
2.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血象特点:血小板计数减少程度不一,急性型常低于20×/L(☆),失血多可出现贫血,白细胞计数多正常,嗜酸粒细胞可增多。
3.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首选药物为:肾上腺糖皮质激素(☆☆)。
考点点拨:系统性红斑狼疮、肾病综合征以及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均为免疫性疾病,这三种疾病的治疗均首选糖皮质激素。
4.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护理措施
(1)病情观察:注意出血部位、范围、出血量及出血是否停止,有无内脏出血。
(2)休息与活动:血小板计数在(30~40)×/L以上者,出血不重,可适当活动。血小板在(30~40)×/L以下者,要少活动,卧床休息(☆☆)。
(3)饮食:高蛋白、高维生素、少渣饮食。
(4)症状护理:皮肤出血者不可搔抓皮肤,鼻腔出血不止,要用油纱条填塞。便血、呕血、阴道出血需卧床休息,.对症处理。
(5)预防脑出血:血小板计数20×/L应警惕脑出血(☆),便秘、剧烈咳嗽会诱发脑出血,故便秘时要用泻药或开塞露,剧咳者可用镇咳药。
5.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最危险的并发症为:颅内出血(☆☆)。
如:患者女性,30岁。诊断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常规显示红细胞3.6×/L,血红蛋白90g/L,白细胞6.8×/L,血小板15×/L,该病人最大的危险是:颅内出血。
6.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出现烦躁、嗜睡、头痛、呕吐、基至惊厥、昏迷等症状,应考虑为:颅内出血(☆☆☆)。
7.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健康教育
(1)慢性病人适当限制活动:血小板50×/L,勿作较强体力活动(☆),可适当散步,预防各种外伤。
(2)避免使用损伤血小板的药物,如阿司匹林(☆)、双嘧达莫、吲哚美辛、保泰松等。
考点点拨:甲状腺功能亢进、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瘢、水痘等病人禁忌使用阿司匹林。
(3)指导患儿预防损伤:不玩尖利的玩具和使用锐利工具,不作剧烈的、有对抗性韵运动,常剪指甲,选用软毛牙刷等。
(4)指导进行自我保护,服药期间不与感染患者接触,去公共场所时戴口罩,避免感冒。
第七单元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病人的护理
★重要考点: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病人的护理
1.DIC是多种致病因素激活机体的凝血系统,导致机体弥散性微血栓形成,凝血因子大量消耗并继发纤溶亢进,从而引起全身性出血,微循环障碍乃至多器官功能衰竭的一种临床综合征。
2.导致DIC的病因中感染性疾病最为多见
3.临床表现:出血时最常见的症状。
4.治疗要点:去除病因,治疗原发病是治疗本病的前提和基础,抗凝治疗与补充凝血因子治疗同时进行,首选的抗凝药物是肝素。
第八单元过敏性紫癜病人的护理
☆考题精选☆
A1/A2型题
1考题:引起过敏性紫癜的主要原因,除外
A.感染因素
B.食物因素
C.药物因素
D.昆虫叮咬
E.外伤因素
[答案]E
2考题:过敏性紫癜最常见的临床类型是
A.紫癜型
B.腹型
C.关节型
D.肾型
E.混合型
[答案]A
3考题:过敏性紫癜治疗的关键在于
A.消除病因
B.抗组胺类药物的应用
C.糖皮质激素的应用
D.免疫抑制剂的应用
E.止血药的应用
[答案]A
第十五部分内分泌、营养及代谢疾病病人的护理
第八单元营养不良病人的护理
★重要考点:营养不良病人的护理
1.婴儿营养不良的主要原因是:喂养不当(☆)。
2.营养不良的早期表现为:体重不增(☆☆☆)。
考点点拨:对成人来讲,营养不良的主要表现为体重下降;而小儿处在生长发育的过程中,体重在不断增加,小儿营养不良表现出来的体重不增即相当于成人的体重下降。
3.营养不良患儿皮下脂肪消耗的顺序依次为:腹部、躯干、臀部、四肢,最后是面部(☆☆)。
4.营养不良的分度,见下表(这一部分考生应记住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患儿体重低于正常值的百分比和皮下脂肪厚度)(☆☆☆):
表婴幼儿不同程度营养不良的特点
营养不良程度
Ⅰ度(轻)
Ⅱ度(中)
Ⅲ度(重)
体重低于正常均值
15%~25%
25%~40%
40%以上
腹部皮下脂肪厚度
0.8-0.4cm
<0.4cm
消失
身高(长)
尚正常
低于正常
明显低于正常
消瘦
不明显
明显
皮包骨样
皮肤
尚正常
干燥、苍白
明显苍白,可出现瘀点
肌张力
正常
明显降低、肌肉松弛
肌张力低下、肌肉萎缩
精神状态
正常
烦躁不安
委靡,反应低下
5.早期诊断营养不良的可靠指标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6.小儿营养不良的护理措施
(1)饮食管理:原则为循序渐进,逐渐补充。
1)对于轻度营养不良的患儿,在基本维持原膳食的基础上,较早添加含蛋白质和热量较高的食物。开始每日可供给热量-kJ/kg(60~80kcal/kg),以后逐渐递增。
2)对于中、重度营养不良患儿,热能和营养物质的供给,应由低到高,逐渐增加。供给热量从每日~kJ/kg(45~55kcal/kg)开始(☆☆),逐步少量增加。
考点点拨:轻度营养不良患儿消化功能正常,因此,可直接供给较高能量的食物。而中、重度营养不良患儿消化功能较差,尽管其需要更多的能量,但只能循序渐进、从低热量开始。
(2)观察病情:密切观察患儿病情变化。观察有无低血糖、维生素A缺乏、酸中*等临床表现。治疗和护理开始后每日记录进食情况及对食物的耐受情况,定期测量体重、身高及皮下脂肪的厚度,以判断治疗效果。
7.营养不良患儿突然出现心悸、出冷汗、头晕、呼吸浅促、脉搏减弱,应考虑为:低血塘(☆☆☆)。
考点点拨:营养不良、小儿腹泻、糖尿病患者均可出现低血糖,低血糖表现同上。出现低血糖时,轻者协助患者饮糖水,重者静脉推注50%葡萄糖。
8.营养不良患儿出现低血糖时,首要的治疗措施是:静脉推注50%葡萄糖(☆☆)。
第九单元小儿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护理
★重要考点: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病人的护理
1.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主要原因是:维生素D摄入不足(☆)。
2.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主要见于:2岁以下的婴幼儿(☆)。
3.体内维生素D的主要来源为:皮肤内的7-脱氢胆固醇(☆)。
4.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临床表现(☆☆☆)
(1)初期:主要表现为非特异性神经精神症状,如易激惹、烦躁、睡眠不安、夜间啼哭。常伴与室温季节无关的多汗,尤其是头部多汗刺激头皮,致婴儿常摇头擦枕,出现枕秃。
(2)激期:主要表现为骨骼改变、运动发育迟缓和神经、精神发育迟缓。
1)头部:3~6个月患儿可见颅骨软化;7~8个月患儿可有方颅或鞍形颅。
2)胸部:胸廓畸形多见于.1岁左右小儿。胸部骨骼出现肋骨串珠。
3)四肢:形成“O”形腿或“X”形腿。
(3)恢复期:患儿临床症状和体征减轻或接近消失,精神活泼,肌张力恢复。
(4)后遗症期:多见于2岁以后小儿,临床症状消失,仅遗留不同程度的骨骺畸形。
考点点拨:临床表现这一部分的出题思路是:考生应能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判断患儿处于佝偻病的哪一期。初期主要表现为神经和精神症状(激惹、枕秃);极期主要为骨骼改变(方颅、鸡胸);恢复期主要表现为症状减轻或消失,后遗症期主要为骨骼畸形。
如:患儿男,2个月,最近经常烦躁、睡眠不安、夜间啼哭,多汗,有枕秃。应考虑为: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初期。
患儿女,7个月,有方颅和x形腿;前囟增宽及闭合延迟;出牙延迟、牙釉质缺乏。应考虑为: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激期。
5.治疗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时,口服维生素D的剂量为:IU(☆)(考生应注意治疗量和预防量的区别)。
6.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护理措施
(1)户外活动:指导家长每日带患儿进行一定时间的户外活动,直接接受阳光照射。
(2)补充维生素D
1)提倡母乳喂养,按时添加辅食,给予富含维生素D、钙、磷和蛋白质的食物。
2)遵医嘱给予维生素D制剂。
(3)预防骨骼畸形和骨折(☆☆):衣着柔软、宽松,床铺松软,避免早坐、站、行,避免久坐、久站,以防发生骨骼畸形。
(4)加强体格锻炼:如遗留胸廓畸形,可作俯卧位抬头展胸运动;下肢畸形可行肌肉按摩,“O”形腿按摩外侧肌,“X”形腿按摩内侧肌(☆),以增加肌张力,矫正畸形。
7.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健康教育:鼓励多进行户外活动和晒太阳,选择富含维生素D、钙、磷和蛋白质的食物;宣传母乳喂养,尽早开始户外活动;新生儿出生2周后每日给予维生素D~IU(☆☆☆);对于处于生长发育高峰的婴幼儿更应加强户外活动,给予预防量维生素D和钙剂,并及时添加辅食。
8.为预防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发生,口服维生素D的剂量为:IU(☆☆☆)。
第十单元小儿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症的护理
★重要考点: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症病人的护理
1.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症典型的临床表现为:惊厥、手足抽搐、喉痉挛发作(☆☆☆)(这一部分的命题思路为:考生应能根据题干中给出的关键信息判断患儿为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症)。
如:患儿,女,6个月,冬季出生,人工喂养,平时睡眠不安、多汗、今日晒太阳后突然出现全身抽搐5~6次,每次1分钟左右,抽搐间期活泼如常,体温37.8℃,护士应首先考虑为: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症(患者冬季出生,晒太阳少,体内维生素D合成减少,影响钙的吸收,再根据提供题干中提供的全身抽搐等信息,不难判断患儿为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症)。
2.诊断为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症时,血钙值低于:1.75~1.88mmol/L(☆)。
3.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症的治疗步骤是:止痉-补钙-补维生素D(☆☆)。
(1)急救处理:立肌吸氧,保持呼吸道通畅;控制惊厥与喉痉挛,可用10%水合氯醛保留灌肠;或地西泮,每次0.1~0.3mg/kg,肌内或静脉注射。喉痉挛者需立即将舌头拉出口外,进行人工呼吸或加压给氧。
(2)钙剂治疗:常用10%葡萄糖酸钙5~10ml稀释1~3倍后缓慢推注。
(3)维生素D治疗:症状控制后按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补充维生素D。
考点点拨:维生素D缺乏性搐搦症发作时首要的治疗措施是镇静止痉,其次给予钙剂和维生素D治疗。
4.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症主要的护理问题为:有窒息的危险(☆)。
5.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症的护理措施(☆☆)
(1)控制惊厥、喉痉挛:遵医嘱立即使用镇静剂、钙剂。
(2)防止窒息:密切观察惊厥、喉痉挛的发作情况,作好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的准备。一旦发现症状应及时吸氧,喉痉挛者需立即将舌头拉出口外。同时将患儿头偏向一侧,清除口鼻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避免吸入窒息;对已出牙的小儿。应在上、下门齿间放置牙垫,避免舌被咬伤。
6.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症的健康教育(☆):指导家长合理喂养,合理安排儿童日常生活,坚持每天有一定时间的户外活动,遵医嘱补充维生素D,适量补充钙。教会家长惊厥、喉痉挛发作时的处理方法,如使患儿平卧,松开衣领,颈部伸直,头后仰,以保持呼吸道通畅。
第十六部分神经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
第十单元化脓性脑膜炎病人的护理
第十一单元病*性脑膜炎
化脓性脑膜炎
病*性脑膜炎
致病菌
新生儿及2个月以下的患儿一革兰阴性菌(大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金*色葡萄球菌为主,2个月-儿童期以流感嗜血杆菌,脑膜炎奈瑟球菌和肺炎链球菌为主。12岁以上的患儿以脑膜炎奈瑟菌或肺炎链球菌为主。
80%是肠道病*引起(柯萨奇病*和艾柯病*)
途径
最常见的途径是血行,致病菌大多从呼吸道侵入血液。
临床表现
暴发型亚急性型
病*性脑炎病*性脑膜炎
并发症
常见的并发症是硬脑膜积液
脑脊液检查(重要依据)
外观:浑浊,或脓性
糖降低,蛋白质增高
外观:清亮
蛋白质正常或稍高
糖和氯化物正常
治疗
肺炎链球菌引起的脑膜炎首选青霉素治疗,青霉素在1h内输完。
抗病*治疗常选用阿昔洛韦
护理要点
头肩部抬高15-30度,利于静脉回流,如有颅内压增高时,可使用甘露醇。
进行谣传的患儿要进行去枕平卧4-6小时,以免发生头痛。
参照化脓性脑膜炎
第十二单元小儿惊厥的护理
★重要考点:小儿惊厥的护理
1.惊厥最常见的病因为:高热(☆)。
2.惊厥的临床表现:典型表现为突然发生意识丧失,眼球上翻,凝视或斜视,局部或全身肌群出现强直性或阵挛性抽动,持续数秒至数分钟。
若发作持续超过30分钟或2次发作间歇期意识不能恢复,称惊厥持续状态(☆)。
热性惊厥多由上呼吸道感染引起,典型特点:①主要发生在6个月至3岁小儿,男孩多于女孩;②大多发生于急骤高热开始后12小时之内;③发作时间短,在10分钟之内,发作后短暂嗜睡;④在一次发热性疾病过程中很少连续发作多次,可在以后的发热性疾病中再次发作;⑤没有神经系统异常体征,热退后1周做脑电图正常。
3.惊厥病人首选的止惊药物为:地西泮。
考点点拨:小儿惊厥首选地西泮控制惊厥,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首选苯巴比妥控制惊厥。
考点总结
首先地西泮镇静的疾病:
1.小儿高热惊厥:首先地西泮
2.癫痫持续状态:首先给地西泮10~20mg静脉注射。
3.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症:控制惊厥与喉痉挛,地西泮,每次0.1~0.3mg/kg,肌内或静脉注射。
⑴防止窒息(☆):①发作时应就地抢救,不要搬运,立即松解患儿衣服领口,让患儿去枕平卧位,头偏向一侧;②将舌轻轻向外牵拉,防止舌后坠阻塞呼吸道,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及口腔呕吐物,保持呼吸道通畅;③按医嘱应用止惊药物观察患儿用药后的反应并记录。
⑵健康教育:向家长解释病情、治疗、护理及预后,鼓励患儿锻炼身体,提高机体免疫力,按季节增减衣服,预防各种上呼吸道感染。出现感染时,应严密观察体温的变化,防止出现过高体温。
第十七部分生命发展保健
第三单元生长发育
★重要考点:生长发育
1.小儿年龄如何划分(☆☆☆)
(1)胎儿期:从受精卵形成到胎儿出生称为胎儿期,约40周。
(2)新生儿期:自胎儿娩出、脐带结扎到生后满28天称为新生儿期。胎龄满28周至出生后7天,称围生期。此期易发生窒息、感染等疾病,死亡率较高。
(3)婴儿期:自出生到1周岁之前称为婴儿期。此期为小儿出生后生长发育最迅速的时期。
(4)幼儿期:自1周岁后到满3周岁前赘为幼儿期。此期应加强防护,防止意外事件的发生。
(5)学龄前期:自3岁后到6~7岁入小学前称为学龄前期。
(6)学龄期:自入小学前(6~7岁)到青春期前为学龄期。
(7)青春期:从第二性征出现到生殖功能基本发育成熟、身高停止增长的时期称青春期。女孩从11~12岁到17~18岁,男孩从13~14岁到18~20岁为青春期。此期小儿的生长发育再次加速。
考点点拨:注意儿科护理学中的“青春期”与妇产科护理学中“青春期”含义的区别。妇产科中的“青春期”是指从月经初潮开始至生殖器官发育成熟的时期。
2.婴儿可从母体获得特异性抗体:IgG(☆)。
3.小儿生长发育最快的时期为:婴儿期(☆☆)。
4.小儿最先发育的系统为:神经系统(☆☆)。
5.小儿最后发育的系统为:生殖系统(☆☆)。
6.小儿生长发育的顺序性:由上到下、由近至远、由粗到细、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
7.小儿出生后的体重(☆☆☆):体重是衡量小儿营养状况最常用的指标。
新生儿出生体重平均为3kg。出生后第1个月增加1~1.5kg,3个月时体重是出生时的2倍(6kg),1周岁时增至出生时的3倍(9kg);2岁时增至出生时体重的4倍(12kg)。推算公式如下:
1~6个月:体重(kg)=出生体重(kg)+月龄×0.7(kg)
7~12个月:体重(kg)=6(kg)+月龄×0.25(kg)
2~12岁:体重(kg)=年龄×2+8(kg)
考点点拨:出生体重3公斤,以后每月长2斤,1岁体重为3倍,2岁体重24斤。
如:某男孩,8岁,参加学校的体能训练,为了了解其身体发育情况,首先需进行体重测量。正常情况下,其体重为:8×2+8=24kg。
8.小儿出生后的身高(☆):新生儿出生时身长平均为50cm;1周岁时达到75cm;2周岁时达到85cm。2~12岁可按下列公式推算:身长(cm)=年龄(岁)×7+70(cm)。
9.小儿头围与胸围相等的年龄是:1岁(☆)。
如:患儿女,1岁,为了解其生长发育的程度,对其进行体格检查,其中,测量头围46cm,其胸围是:46cm。
10.1岁小儿的头围为:46cm(☆)
11.乳牙萌出延迟是指:出生12个月未萌出者(☆)。
12.小儿囟门(☆☆):婴儿出生时前囟约为1.5~2.0cm,1~1.5岁时应闭合。前囟过小或早闭见于小头畸形;前囟迟闭、过大见于佝偻病、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等;前囟饱满常提示颅内压增高,见于脑积水、脑瘤、脑出血等疾病,而前囟凹陷则见于极度消瘦或脱水者。
考点点拨:小儿出生多个“1”(1岁未萌出乳牙者为乳牙萌出延迟;1~1岁半对前囟应闭合;10~12个月应断奶)。
第四单元小儿保健
★重要考点:小儿保健
1.新生儿喂养后应取:右侧卧位(☆)。
2.新生儿室内:温度保持22~24℃,温度55%~65%(☆)。
3.新生儿应接种:卡介苗和乙肝疫苗(☆☆☆)。
4.新生儿口服维生素D的时间为:出生2周后(☆☆)。
5.小儿能量代谢中特有的能量消耗是:生长发育的需要(☆)。
6.小儿每日需要能量为:kcal/kg(kJ/kg)(☆)。
7.小儿营养素供能的比例为:蛋白质约10%~15%,脂肪35%~50%,碳水化合物50%~60%(☆☆)。
8.婴儿添加辅食的年龄为:4个月以上(☆)。
9.辅食添加的顺序为:每次添加一种,由少到多,由稀到稠,由细到粗,由流食到半流食到软食(☆☆☆)。添加顺序见下表:
表添加辅食顺序
月龄
食物状态
添加辅食
供给营养素
4~6
泥状食物
米汤、米糊、粥、蛋*、豆腐、动物血、菜泥、水果泥
补充能量、动、植物蛋白、铁、维生素、纤维素、矿物质
7~9
末状食物
粥、烂面、饼干、蛋、
鱼、肝泥、肉末
补充能量、动、蛋白质、铁、锌、维生素
10~12
碎食物
稠粥、软饭、面条、馒头、豆制品、碎肉、油
补充能量、维生素、蛋白质、矿物质、纤维素
考点点拨:小儿辅食的添加遵循由稀到稠的原则,可简单地记为“1汁4泥7末10稠粥”。
10.小儿断奶的时间为:10~12个月(☆☆)。
如:患儿,女,10个月,母乳喂养,6个月开始添加辅食,小儿生长发育良好,家长询问小儿断奶的最佳月龄,正确的是:10~12个月。
11.小儿动作的发展:“二抬四翻六会坐,七滚八爬周会走”(☆☆)。
如:根据小儿运动功能的发育,正常小儿开始会爬的年龄是:8~9个月。
12.小儿语言的发展(☆☆):5、6个月开始培养婴儿对简单语言作出动作反应,如用眼睛找询问的物品,用动作回答简单的要求,以发展理解语言的能力。8~9个月开始注意培养有意识地模仿发音,如“爸爸”、“妈妈”等。
如:患儿男,母乳喂养,体重8kg,身长72cm,坐稳并能左右转身,能发简单的“爸爸、妈妈”的音节,刚开始爬行,其月龄可能是:8~9个月。
考点点拨:小儿出生多个“1”(1岁未萌出乳牙者为乳牙萌出延迟;1~1岁半对前囟应闭合;10~12个月应断奶)。
第五单元青春期保健
★重要考点:青春期保健
1.青春期是生长发育中体格发育的第二个高峰期,第一个高峰期在生后第1年,青春期性器官发育迅速,第二性征出现到生殖功能基本发育成熟。
2.青春期容易产生的心理问题:最常见的心理行为问题是出走,自杀机自我形象不满。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