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于年9月10日参加了由医院康复医学科主办的“重症康复研究进展”学习班,在此学习班的学习过程中收益颇丰,为今后给这类患者提供更科学、更专业的康复治疗。今天与各位分享的主题为“脑损伤后气管切开伴吞咽障碍康复新技术”。
医院康复医学科医院神经外科邱炳辉教授共同主持,会议期间范建中主任分享了有关“强化康复单元(IRCU)的建设”的宝贵经验。
SCENERY
专家
风采
由医院康复科唐志明博士、医院康复医学科周君桂护士长、医院王胜男博士等专家围绕气管切开后吞咽障碍这一主题从临床循证及病例分享,深入浅出,详细讲授了如何进行有效的吞咽功能评估与训练及吞咽训练时的注意事项、气管切开患者营养治疗要点等。
脑损伤后气管切开
重症脑损伤主要包括严重的创伤性脑损伤、脑卒中(缺血性和出血性)和缺氧性脑损伤,其具有死亡率高、病情中、疾病进展快的特点,当评估患者需要机械通气时间>7天时,临床上常选用气管切开术来维持有效的氧供、保持呼吸道通畅等。
气管切开患者吞咽评估
1.口颜面功能评估:口腔结构触诊(是否位移、前倾、口底上抬)、口腔粘膜感觉、唇、舌、面颊部、软颚、喉上抬等运动及功能评估。
2.反复吞咽唾液试验。
3.洼田饮水试验:
4.染料试验:评估患者是否存在误吸。
5.吞咽造影(VVST):X线透视下,对口、咽、喉、食管的吞咽运动进行造影观察,可协助诊断吞咽障碍。
6.纤维喉内镜吞咽评估(FESS):使用UE可视软性喉镜,对吞咽障碍患者进行吞咽功能评估。
气切后的吞咽障碍训练
1.吞咽训练时机:病情稳定、床头应抬高30°以上、患者适当清醒、一定程度的配合能力为佳。
2.吞咽的间接训练:
吞咽器官运动训练(被动-辅助-自动-抗阻运动循序渐进)、呼吸训练、咳嗽训练、感觉促进训练(触觉、味觉、冰刺激等)。
3.直接训练:摄食训练(食物形态、内容、姿势、摄食方法逐渐增加难度)。
吞咽姿势包括空吞咽、交替吞咽、点头式吞咽、侧方吞咽等。
4.吞咽球囊扩张技术:
通过采用普通导尿管以分级多次扩张的方式缓解环咽肌的食管狭窄引起的吞咽障碍的治疗。
END
作者:苏玲玲
针灸康复1区住院医师、康复医学与理疗学硕士研究生
更多生活中康复小TIP,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