喉颈气管狭窄成形术优点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急性肺水肿急性肺水肿的病因
TUhjnbcbe - 2021/3/2 15:20:00
北京专治皮肤病医院 http://baidianfeng.39.net/bdfby/yqyy/

急性肺水肿的发病因素甚多,归纳起来,不外乎有液体产生过多或消除减少,或两者兼有。液体消除的减少或中断,则多与淋巴系统的梗阻或破裂有关。以下从八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肺毛细血管静水压增高

1.心源性如二尖瓣狭窄,左心室衰竭,左心房粘液瘤,三腔心,心肌病等。在正常情况下,两侧心腔的排血量相当恒定。若右心排血量一时性超过左心室时,其所增加的血量滞留在肺血管内,使肺扩张压力、肺静脉压和左心房充盈压都呈一时性增高,直至左心排血量作出相应的调节,使两侧心腔的排血量又处于平衡状态。如果左心的调节能力不能作出相应的反应,势必导致肺毛细血管静水压增高。

2.非心源性多与肺静脉的狭窄、闭锁性疾病有关。如先天性肺静脉根部狭窄,纵隔肉芽肿、纵隔肿瘤所引起的肺静脉狭窄。主要表现为肺动脉压显著升高,右心室功能减退,但左心功能仍可正常。尽管肺动脉楔压尚属正常,仍可出现进行性肺水肿。

3.输液过量包括输入的液体过量和单位时间内输液过快两方面问题。当输入胶体液达血浆容量的25%时,心排血量可增多至%;经25~30分钟后,心排血量又恢复到正常水平,但血容量仍处于增多状态。此时通过压力感受器和应激“松弛”机制,以降低心缩力和周身静脉张力。若存在有急性心力衰竭,虽通过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使心排血量得以维持,但神经性静脉舒张作用已大为削弱,对肺血管压力和容量的骤增已起不到有效的调节作用,以致出现肺组织间隙的水肿。晶体液可增加血管内静水压,但容量的增加不如胶体液显著。同时,因血管内渗透压的下降,增加液体从血管内滤出,使肺组织间隙的液量增加。

二、血管壁通透性增加

1.感染感染性肺水肿,如肺炎球菌性肺炎。

2.*剂的吸入如光气、臭氧、一氧化氮。

3.循环*素如内*素、蛇*液。

4.血管活性物质如组胺、激肽和前列腺素。

5.弥散性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如脓*血症发生周身性血管通透性增加,甚至纤维蛋白原也可见于水肿液内。

6.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见于感染后免疫复合疾病、中暑、羊水栓塞和子痫等。

7.免疫反应如药物特异性反应。

8.尿*症涉及左心室衰竭、高血容量、胶体渗透压下降等因素,但以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为其主因。

9.急性出血性胰腺炎。

10.误吸性肺炎。

11.急性放射性肺炎。

12.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

上述是引起血管壁通透性增加的常见原因,其机制可以是通过体液因素、细胞因素或神经因素(本节另述):

(1)体液因素:许多体液因素由血细胞释放,特别是血小板和中性粒细胞,引起毛细血管内皮细胞的损害。这些体液因素包括组胺、5羟色胺、激肽、前列腺素、内*素、补体、激肽酶、蛋白酶、过氧化物、血纤维蛋白肽、脂肪酸等。

(2)细胞因素:因不同的原因造成外周细胞聚集,当进入肺循环时产生微栓塞,可引起灌注压不均衡和肺血管阻力增高。其结果:①不均衡的机械性微血管闭合或毁坏,使受累部分血管的静水压增高;②从聚集的细胞或损坏肺组织释放化学性或血管活性物质,直接损害毛细血管膜或进一步增高毛细血管静水压。例如休克、脓*症所致的血小板聚集和血小板减少,血小板的微聚集就可释放化学介质如ADP、ATP、前列腺素、组胺、5羟色胺、缓激肽和纤维蛋白降解产物等,均可引起肺动脉压增高和肺毛细血管通透性改变。此外,肺白细胞淤积(1eukostasis)和补体激活均被认为是引起血管通透性肺水肿的主要因素。

三、淋巴管系统引流障碍

如肺移植后、矽肺症等使淋巴引流障碍,势必增加肺组织间隙液体容量和蛋白质含量。

四、胶体渗透压降低

如肝、肾疾病所致的低蛋白血症,营养缺乏和肠道蛋白的丢失。

五、肺间质负压的增高

临床常见的有两种情况,即上呼吸道梗阻后肺水肿和复张后肺水肿,与此机制关系密切。分述如下:

1.上呼吸道梗阻后肺水肿其临床病因可以是急性,也可是慢性的,如表92-1。

喉痉挛常见于麻醉诱导期,由于药物的强烈刺激、解剖学的异常或气管内插管困难所引起,常见于成人。会厌炎、痉挛性哮吼和喉气管支气管炎则多见于婴儿和儿童,是该年龄组上呼吸道梗阻后后肺水肿的主因。

在气道通畅的情况下,胸膜腔负压对肺组织间隙压力的影响不大。当上呼吸道梗阻时,用力吸气造成胸膜腔负压的增加,静息状态吸气仅-2~-5cmH2O,而此时吸气负压峰值可超过-50cmH20,且几乎可全部传导至血管周围的间隙。因此有利于血管内液向肺组织间隙转移。吸气时,对左心室舒张末容积的影响不恒定,但致左心室舒张末压的增高显著。此因吸气时回右心室的血容量增加,引起室间隔的左移,左心顺应性下降,也促使肺静脉压的增高。另一方面,上呼吸道梗阻时竭力吸气(处于挣扎状态),此时缺氧和肾上腺素神经的活动亢进所引起的效应:①促使循环血流量向肺循环转移;②肺血管阻力普遍增高;③增加肺毛细血管的通透性。酸中*状态又增加了对心肌作功的抑制。促使发生上呼吸道梗阻后肺水肿的诸因素,如表92-2。

2.肺复张性肺水肿临床上见于气胸或胸腔积液(血)所引起的肺不张,病程可以是数小时,但多见于3日之后进行快速肺复张,可在l小时内出现肺水肿的临床症状。它的特点:①多见于用负压吸引设备进行肺复张,但肺水肿也发生于进行封闭式水下引流的病人;②在短时间内吸引出大量的胸内积液(>m1);③50岁以上占发生肺水肿病人的一半;④水肿液蛋白质含量与血浆蛋白之比(EF/P)≥0.6。

目前认为,肺复张后引起肺水肿的病理生理涉及:①应用负压吸引设备,引起胸内负压的增加,使复张肺的毛细血管压力与血流量增加;②机械性力量(即牵拉)使血管内皮间孔变形,有利于血管内液与蛋白质外流到肺组织间隙;③不张的肺组织处于缺血、缺氧状态,复张后血流恢复,可出现类似心肌缺血再灌注的损害,氧自由基起重要作用;④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的缺失,使复张后肺顺应性下降。⑤在梗阻的情况下用力吸气动作使肺淋巴液生成加倍,远超过肺淋巴系回流的速率。总之,目前对其发病的机制还不十分清楚,但认为是多因素性的。

曾报告由于行人工通气时,病人一侧肺不张,使潮气量(ml)全输入另一侧的肺,致该侧肺泡过度扩张而引起肺水肿。此时起主要作用的是肺容量,并非压力。

六、原因不明性肺水肿

如肺切除术后、高原性肺水肿、肺栓塞、肺实质性病变、子痫、心律转复、体外循环等。

肺叶、全肺切除术后肺水肿在临床上并不常见,但仍值得麻醉医师的注意。其发生机理可能是多因素的:①肺切除后,淋巴泵容量大为削弱,其下降程度与肺切除的多少成比例,多者可削弱50%;②切除后保留的肺组织要接纳全部的心排血量,必然要增加肺血流,一旦输液量不当势必增加肺动脉压,使毛细血管压与滤过压同时升高;②物理力量使血管内皮间隙增宽,有利于蛋白质外逸,故水肿液量可达0.60~0.80L。

七、麻醉期间发生肺水肿

麻醉诱导期如下诸因素对心功能不全的病人可能诱发肺水肿:①病人的焦虑与不安;②体位变换(例如从坐位改为平卧位);③用药不当,如应用阿托品、潘库溴铵、氯胺酮诱发心动过速;④应用具有抑制心肌的麻醉药或α-受体兴奋药;⑤心功能不全,术前缺乏充分的准备;⑥气管插管时引起心血管应激反应。

术后肺水肿的出现,则多发生在停止麻醉后头30分钟,可能与如下因素有关:①撤除正压通气;②心排血量增加;②PaC02升高;④Pa02下降;⑤呼吸道梗阻;⑥高血压。

八、神经源性肺水肿

下丘脑疾病(如出血、感染、肿瘤或创伤)引起交感神经过度兴奋,使血液从外周转入中央循环,左心房、左心室顺应性下降,肺毛细血管楔压增高,继而出现肺水肿。其机制如图92-1所示:

图92-1神经源性肺水肿的发生机制

转发、分享

更多内容,请长按

1
查看完整版本: 急性肺水肿急性肺水肿的病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