喉颈气管狭窄成形术优点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逍遥针法陈乃明教授针刺经验精要
TUhjnbcbe - 2021/3/19 14:30:00
儿童白颠疯怎样治         http://pf.39.net/bdfyy/dbfzl/160319/4793218.html

陈乃明教授影响了很多山东针灸学人,历30余年研究针刺补泻法与力学的关系使“烧山火”、“透天凉”等高级针刺补泻成功率高达90%以上,其创立的“逍遥针法”更是一绝,不仅大大提高常见病与疑难病的疗效,且把经络感传“气至病所”与其结合治疗冠心病、甲亢、肾功能低下、消化系统疾病、忧郁症、哮喘、偏瘫面神经麻痹、急性心肌梗塞能明显提高疗效。

正文:

山医院陈乃明教授,系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从事针灸工作30余年,学验俱丰,医术精湛。笔者有幸跟师学获益匪浅,兹将陈师针灸临床的部分经验浅述于下,以飨同道。

1、无痛针法

陈师认为无痛针刺是顺利完成针刺操作的前提,也是针刺取效的关键之一。因此在针刺的各个环节都要强调无痛。

1.1无痛进针法

常用弹针法,即将所取腧穴常规消*以左手拇、食指持消*干棉球夹持针身下端,拇、食指间宜用力恰当,不紧不松,右手拇、中指屈曲成环状,然后以中指指甲或甲根部顺针体方向快速弹击针尾,使毫针产生较大的冲击力,针尖瞬间进入皮下。由于进针速度较快,所以病人很少有疼痛的感觉。该法适用于全身大部分腧穴。对于如眼区的睛明、承泣、球后等容易造成患者紧张而不适合弹针的腧穴,可在左手拇、食指持消*干棉球固定针身下端的同时,右手拇、食指持针柄快速向下按压,针尖也可无痛刺入穴内,操作时手法一定要轻巧。这种双手配合的进针方法,与《灵枢?九针十二原》所云:“右主推之,左持而御之”的经旨是相符的。由于操作过程中手指不接触针身,也避免了针身污染,不致因操作不规范而产生异议。

1.2无痛行针法

无痛行针是针法基本功的一个重要方面,要达到这一点须经过持之以恒的反复练习,非一日之功。练习时医者要垂直站立,身体自然放松,调匀呼吸,全神贯注。右手拇、食指指腹夹持针柄,也可将右手中指并靠于食指下,犹持笔状。或以右手拇指指腹与食指桡侧面夹持针柄。持针之时要如《灵枢·九针十二原》所云“手如握虎”,但刺手还要掌握恰当的力度,既要坚定有力,又要指间不紧不松,同时还须力贯指尖,如此才能做到捻转提插灵活自如。若指下懈怠,松软无力,或持针坚紧,重滞不活,都会造成行针困难,均为针法之大忌。行针基本手法中,陈师尤其注重捻转法,并常告诫学生捻转一定要左右均匀,角度相同,并要长时间持续操作,务求感觉针下徐缓平和,患者舒适无痛。

2、体表反应点取穴法

对于腧穴定位,陈师除采用体表解剖标志定位法、骨度折量定位法和指寸定位法等常用方法外,尤其注重体表反应点取穴法。所谓体表反应点取穴法,就是通过对与疾病相关的腧穴及其周围部位的望、切诊,寻找其在色泽、形态等方面的特殊变化,把这些具有特殊变化的反应点作为腧穴进行针刺治疗的方法。色泽变化有局部皮肤淡白、灰暗或发亮等。形态变化有局部皮肤脱屑、凹陷,或皮下结节、条索状物等。按压该部位,病人可能有疼痛或舒适的感觉。这些变化多与疾病的虚实寒热有关,且病程越长,变化越明显。具有特殊变化的反应点可以是经穴,也可以是奇穴,但有相当一部分是阿是穴。不论属于哪一类腧穴,只要在此处针刺都会取得良好治疗效果。

3、精穴疏针法

所谓精穴疏针法就是根据疾病的病位、病性及与脏腑经络的关系,精选特效穴,疏针少刺以治疗疾病的方法。只有选穴精良才能达到力专效宏,同时也可减少患者的多刺之苦。陈师在临床中总结出不少特效穴,择其要列举如下:

解溪治疗肩凝:

肩凝多由气血亏虚,腠理疏松,风寒湿邪侵袭肩部筋肉关节,经脉不通而引起。阳明经多气多血,解溪为足阳明胃经火穴,火生土,虚则补其母,故补解溪可壮阳明胃土而使气血旺盛,气血足则邪自去,肩凝得愈。方法为取1寸毫针于患侧解溪穴进针0.3~0.5寸,捻转补法,留针30分钟,中间行针1~2次,留针期间嘱患者活动患肩,幅度由小到大。

睛明治疗头痛、眩晕、腰腿痛:

足太阳膀胱经起于目内眦,上额,交巅,络脑,后行于腰背下肢。根据“经脉所过,主治所及”,温补足太阳膀胱经起始穴睛明,可使经脉温通,气血流畅,头痛、眩晕、腰腿痛等症自止。尤其对急性发作病情较剧者,常可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方法为取1寸毫针于睛明穴浅刺0.3~0.5寸,偏头痛或一侧腰腿痛者,取患侧睛明穴即可,行捻转补法或烧山火,留针30分钟,中间行针1~2次。腰腿痛者在留针期间要嘱其活动腰部及患腿,幅度由小到大。

太渊治疗胃脘嘈杂、泛酸:

胃脘嘈杂、泛酸多由木旺克土所致,太渊为手太阴肺经土穴,土生金,补太渊可使肺金旺而平肝木,木得制则土不受伐,嘈杂、泛酸可除。方法为取1寸毫针于右侧太渊穴进针向鱼际穴斜刺0.2~0.3寸,此为迎随补泻之补法,然后行捻转补法,留针30分钟。太渊穴取右侧是因为肺气肃降于右。

风府、三间相配治疗精神神志疾病:

心主神明,脑为元神之府,精神、神志疾患其病位多在心脑。督脉自风府入脑,并有分支上贯心。三间属手阳明大肠经,手阳明大肠经与督脉相交于大椎、水沟等穴处,而且从第二掌骨侧全息穴位群分布来看,三间正当头穴处,故取风府、三间治疗该病可谓切中病所。方法为取1.5寸毫针,先于风府穴针刺0.5~1寸,再取左侧三间穴针刺0.3~0.5寸,然后接电针仪,疏密波,刺激强度不宜过大,以病人有感觉为宜,留针通电时间为20分钟。如前文所述,肺气肃降于右,大肠与肺相表里,故三间穴取左侧。

小结

无痛针法、体表反应点取穴法、精穴疏针法是陈师针法临床中非常重要的三个方面。针刺无痛,操作方可得心应手。取穴中病,处方精当,知常达变,疗效才能昭著不凡。三者并用,左右逢源。

为什么说颈椎为“百病之源”?

颈椎为“百病之源”

说起颈椎病,大家感觉对它都不陌生,耳熟能详,但要真正深入地了解颈椎病,又相对比较困难。颈椎病所继发的多种疾病,说起来可能会让很多人难以理解,为什么这样说呢?今天下午来了一个长期腹泻的患者,三十多岁的青年人,当我给他行腹部详细听诊及查体后,很认真的告诉他:“你的慢性肠炎与你的颈椎有关。”此时,还没等我来得及解释,患者站起身来就走了,口里还愤愤地说:“一个肠炎和颈椎有什么关系啊,我的颈椎没有事!”这就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假如,我把这个病例说给我们的医生朋友们听呢?估计也会有人同那位患者一样,不会相信。但是,事实上,很多情况下的慢性肠炎是由颈椎病变引起的,不只是慢性肠炎,咱们人体的很多慢性疾病其实都与颈椎病有着直、间接的关系,比如慢性支气管炎、部分心脏疾患、慢性鼻炎、慢性咽炎、部分耳鸣等很多的慢性疾病。这些疾病是怎么形成的呢?我个人认为,这些大都是慢性神经刺激征影响下的产物。下面我从颈椎的解剖特性来分享我的认识与体会,如有不妥之处,请大家指正。

颈椎是人体重要的解剖结构之一,容易受到损伤。它既连接大脑与脊髓,是所有信息上行下达的“咽喉要道”,又是脑部营养传输的必经之路,所以,一旦颈部出现病变,某种程度上必然会影响信息的传导与脑部营养的传输平衡。下面从颈椎的解剖说起。

颈椎引起的10大疾病

1颈椎病可诱发颈椎性脑血管疾病

全国每年近万脑血管病人中,有26%是因颈椎病而诱发。这是由于椎基底动脉受压,造成脑供血不足,长期处于这种状况,就会出现头晕、手足麻木、走路不稳,甚至发生脑血栓、脑梗塞,有些病人可因此导致偏瘫。如及时治疗颈椎病就不会恶化成中风偏瘫等严重后果。

2颈椎病可引起心动过速

颈椎病引发心脏不适,主要是第四神经根受到颈椎骨质增生的刺激而产生,这与颈部位置的突然改变有关。

3颈椎病可引起吞咽不畅

食管的上端和第六颈椎相邻,第六颈椎出现增生,就是压迫和刺激食管,甚至造成食管周围炎症、水肿,从而在进食时产生异物感。

4颈椎病可引起瘫痪

部分脊髓型或以脊髓型为主的混合其他类型的颈椎病,由于得不到系统地良好地治疗,致病因素不能解除,随着病变发展,出现脊髓变性液化这样的不可逆病理变化,那么瘫痪也就无法避免了。

5颈椎病可引起腹胀便秘

一些颈椎病患者因邻近的颈交感神经受到刺激和损伤,感受会传到大脑,有关的神经兴奋性增强,使受其支配的内脏器官胃肠道蠕动减慢,因而导致腹胀便秘。

6颈椎病可引起肢体肿胀

肿,是指肢体浮肿;胀,是患者感到膨胀的感觉。肢体肿胀可出现在各型颈椎病中。颈型颈椎病患者,早期在颈、项肩背部出现肿胀,这是因为局部的神经肌肉受物理或化学因素刺激后所产生的水肿所致;神经根型颈椎病发作期,颈肩上肢肿胀,并伴有灼痛,是因为神经根水肿造成;交感型颈椎病患者,会出现上肢肿胀,开始时局部皮肤温度降低,怕冷,遇冷有刺痒感觉,继而出现红肿,疼痛加重,这是因为上肢血管的痉挛造成;脊髓型颈椎病上肢会出现肿胀,皮肤发亮,活动障碍,甚至失用,这是由于脊髓受压造成。

7颈椎病可引起胸痛

由颈椎错位而造成颈交感神经节功能紊乱,颈上、颈中、颈下心支受到刺激而致兴奋,导致心律失常和血管痉挛,最终造成心绞痛的临床病例已越来越多。

1
查看完整版本: 逍遥针法陈乃明教授针刺经验精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