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常呼吸音:
1.异常肺泡呼吸音:
1)肺泡呼吸音减弱或消失;发生的原因有:
①胸廓活动受限,如:胸痛、肋软骨骨化和肋骨切除等;
②呼吸肌疾病,如:重症肌无力、膈肌瘫痪、膈肌升高和膈肌痉挛等;
③支气管阻塞;
④压迫性肺膨胀不全,如:胸腔积液或气胸等;
⑤腹部疾病。
2)肺泡呼吸音增强:双侧肺泡呼吸音增强,与呼吸运动及通气功能增强,使进入肺泡的空气流量增多或进入肺内的空气流速加快有关。发生的原因有:
①机体需氧量增加,引起呼吸深长和增快,如运动、发热或代谢亢进等;
②缺氧兴奋呼吸中枢,导致呼吸运动增强,如贫血等;③血液酸度增高,刺激呼吸中枢,使呼吸深长,如酸中*等。一侧肺泡呼吸音增强,见于一侧肺胸病变引起肺泡呼吸音减弱,此时健侧肺可发生代偿性肺泡呼吸音增加。
3)呼气音延长:因下呼吸道部分阻塞、痉挛或狭窄,如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等,导致呼气的阻力增强,或由于肺组织弹性减退,使呼气的驱动力减弱,如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等,均可引起呼气音延长。
4)断续性呼吸音:肺内局限性炎症或支气管狭窄,使空气不能均匀地进入肺泡,可引起断续性呼吸音,因伴短促的不规则间隙,故又称齿轮呼吸音,常见于肺结核和肺炎等。
5)粗糙呼吸音:为支气管粘膜轻度水肿或炎症浸润造成不光滑或狭窄,使气流进出不畅所形成的粗糙呼吸音,见于支气管或肺部炎症的早期。
2.异常支气管呼吸音:如在正常肺泡呼吸音部位听到支气管呼吸音,则为异常的支气管呼吸音,或称管样呼吸音,可由下列因素引起:
1)肺组织实变:常见于大叶性肺炎的实变期;
2)肺内大空腔:常见于肺脓肿或空洞型肺结核患儿;
3)压迫性肺不张:胸腔积液时,压迫肺脏,发生压迫性肺不张,因肺组织较致密,有利于支气管音的传导,故于积液上方有时可听到支气管呼吸音,但强度较弱而且遥远。3.异常支气管肺泡呼吸音:为在正常肺泡呼吸音的区域内听到的支气管肺泡呼吸音。其产生机理为肺部实变区域较小且与正常含气肺组织混合存在,或肺实变部位较深并被正常肺组织所覆盖之故。常见于支气管肺炎、肺结核、大叶性肺炎初期或在胸腔积液上方肺膨胀不全的区域听及。
(三)啰音:是呼吸音以外的附加音,该音正常情况下并不存在,故非呼吸音的改变,按性质不同可分为下列几种。湿啰音:系由于吸气时气体通过呼吸道内的分泌物如渗出液、痰液、血液、粘液和脓液等,形成的水泡破裂所产生的声音,故又称水泡音。或认为由于小支气管壁因分泌物粘着而陷闭,当吸气时突然张开重新充气所产生的爆裂音。
1)湿啰音的特点:湿啰音为呼吸音以外的附加音,断续而短暂,一次常连续多个出现,于吸气时或吸气终末较为明显,有时也出现于呼气早期,部位较恒定,性质不易变,中、小水泡音可同时存在,咳嗽后可减轻或消失。
2)湿啰音的分类:按呼吸道腔径大小和腔内渗出物的多寡分粗、中、细湿啰音和捻发音。
①粗湿啰音:又称大水泡音。发生于气管、主支气管或空洞部位,多出现在吸气早期。见于支气管扩张、肺水肿及肺结核或肺脓肿空洞。昏迷或濒死的患儿因无力排出呼吸道分泌物,于气管处可听及粗湿啰音,有时不用听诊器亦可听到,谓之“痰鸣”。
②中湿啰音:又称中水泡音。发生于中等大小的支气管,多出现于吸气的中期。见于支气管炎,支气管肺呀等。
③细湿啰音:又称小水泡音。发生于小支气管,多在吸气后期出现。常见于细支气管、支气管肺炎、肺淤血和肺梗塞等。弥漫性肺间质纤维化患儿吸气后期出现的细湿啰音,其音调高,近耳颇似撕开尼龙扣带时发出的声音,谓之Velsro啰音。(在临床上,年轻的住院医生经常问我,细湿啰音具体是一种什么感觉,我往往会用“像用小火煮开的一小锅稀饭”来打比方。)
④捻发音:是一种极细而均匀一致的湿啰音。多在吸气的终末听及,颇似在耳边用手指捻搓一束头发时所发出的声音。此系由于细支气管和肺泡壁因分泌物存在而互相粘着陷闭,当吸气时被气流冲开重新充气,所发出的高音调、高频率的细小爆裂音。常见于细支气管和肺泡炎症或充血,如肺淤血干啰音:亦称哮鸣,系由于气管、支气管或细支气管狭窄或部分阻塞,空气吸入或呼出时发生湍流所产生的声音。
2)干啰音的特点:一种持续时间较长带乐性的呼吸附加音,音调较高,基音频率约~Hz。持续时间较长,吸气及呼气时均可听及,但以呼气时为明显,干啰音的强度和性质易改变,部位易变换,在瞬间内数量可明显增减。发生于主支气管以上大气道的干啰音,有时不用听诊器亦可听及,谓之喘鸣。
3)干啰音的分类:根据音调的高低可分为高调和低调两种。
①高调干啰音:又称哨笛音。音调高,其基音频率可大Hz以上,呈短促的“zhi-zhi”声或带音乐性。用力呼气时其音质常呈上升性,多起源于较小的支气管或细支气管。②低调干啰音:又称鼾音。音调低,其基音频率约为~Hz,呈呻吟声或鼾声的性质,多发生于气管或主支气管。发生于双侧肺部的干啰音,常见于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和心源性哮喘等。局限性干啰音,是由于局部支气管狭窄所致,常见于支气管内膜结核或肿瘤等。
(四)语音共振:语音共振的产生方式与语音震颤基本相同。嘱被检查者用一般的声音强度重复发“yi”长音,喉部发音产生的振动经气管、支气管、肺泡传至胸壁,由听诊器听及。正常情况下,听到的语音共振言词并非响亮清晰,音节亦含糊难辨。语言共振一般在气管和大支气管附近听到的声音最强,在肺底则较弱。语音共振减弱见于支气管阻塞,胸腔积液,胸膜积液,胸膜增厚,胸壁水肿,肥胖及肺气肿等疾病。在病理情况下,语音共振的性质发生变化,根据听诊音的差异可分为以下几种:支气管语音;胸语音;羊鸣音;耳语音。
(五)胸膜摩擦音:正常胸膜表面光滑,胸膜腔内并有微量液体存在,因此,呼吸时胸膜脏层和壁层之间相互滑动并无音响发生。然而,当胸膜面由于炎症、纤维素渗出而变得粗糙时,则随着呼吸便可出现胸膜摩擦音。其特征颇似用一手掩耳,另一手指在其手背上摩擦时所听到的声音。胸膜摩擦音通常于呼吸两相均可听到,而且十分近耳,一般于吸气末或呼气初较为明显,屏气时即消失。深呼吸或在听诊器件上加压时,摩擦音的强度可增加。听诊部位:最常听到的部位是—前下侧胸壁,因呼吸时该区域的呼吸动度最大。反之,肺尖部的呼吸动度较胸廓下部为小,故胸膜摩擦音很少在肺尖听及。可随体温的变动而消失或复现。当胸腔积液较多时,因两层胸膜被分开,摩擦音可消失,在积液吸收过程中当两层胸膜又接触时,可再出现。当纵隔胸膜发炎时,于呼吸及心脏搏动时均可听到胸膜摩擦音。胸膜摩擦音常发生于:纤维素性胸膜炎、肺梗塞、胸膜肿瘤及尿*症等。
最全的呼吸音
长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