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中年,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症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尤其是女性。由于骨质疏松症是日积月累,长期丢失钙质引起的,它在早期毫无症状,所以,常不为人们所察觉。
但骨质疏松确实正悄悄地向你走来,也许直到某一天发生了骨折,你才会切实感到它的存在,但遗憾的是,此时它已给你的健康带来了严重的危害。
国家卫建委发布《中国居民骨质疏松症流行病学调查报告》,指出骨质疏松症成为我国中老年人群的重要健康问题,50岁以上人群骨质疏松症患病率为19.2%。
低骨量人群是骨质疏松的高危人群,调查显示,我国50岁以上人群低骨量率达到46.4%,50岁以上骨密度检测比例为3.7%。(来源:国家卫建委)
什么是骨质疏松症?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简称WHO)年的定义:骨质疏松症是以骨量减少,骨的微观结构退化为特征的,致使骨的脆性增加以及易于发生骨折的一种全身性骨骼疾病。
骨质疏松症有什么危害?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它严重地威胁着中老年人,疼痛、活动乏力是常见临床表现,最严重的后果是骨折,常见的部位为髋部、脊柱、腕部和肋骨。
老年人骨质疏松引起的骨折不易愈合,导致长期卧床、生活不能自理,精神抑郁,严重影响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并发的呼吸及循环系统疾病会危及生命,大大增加患者的死亡率。
骨质疏松症难以治愈,但可预防。
人的骨骼就像一个“银行”,30岁之前是骨质储存期,35岁以后开始减退。由此可以得出两点:
30岁以前应增加体内钙的储存量;
35岁以后女性更须补充足量的钙。
骨质疏松症的发生通常与以下因素有关:
骨的代谢与卵巢性激素水平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妇女绝经后,卵巢衰竭、萎缩,功能减退,导致雌激素水平明显低落,影响钙质吸收,骨质丢失。
长期低钙饮食、偏食、节食。
长期性的活动量过少。
长期吸烟,饮用咖啡。
长期服用皮质类固醇,如可的松等。
身材瘦小妇女及有骨质疏松症家族史者。
这些都是骨质疏松症的易发因素,其中,以卵巢功能衰退、长期活动过少以及从饮食中钙质吸收过少最重要。
如何有效预防骨质疏松症
1)改善膳食结构,增加钙摄入
成年人每天应摄入~毫克钙,对于中老年女性绝经后应每天摄取毫克。
钙的来源主要是食品,含钙丰富的食品有牛奶及奶制品、豆类及豆制品、虾米、紫菜及海带等海产品,绿色蔬菜中也含有较多的钙。因此,骨质疏松症的预防,先要改善膳食结构,提倡饮食多样化,食用含钙丰富的食品,并保证足够的摄人量。
如果摄入量过少,应该额外服用钙剂,以补充钙摄入的不足。
2)适当的晒晒太阳
多接受阳光照射,有利于皮肤合成维生素D,维生素D又可促进机体对钙的吸收。需要提醒的是,晒太阳要尽量使皮肤直接与阳光接触,不能隔着玻璃“晒太阳”。如果在晒太阳时皮肤出现发红、出汗过多等症状,要立即停止。
3)有胃肠道疾病及肝病者,应积极治疗,以免阻碍肠道对钙的有效吸收及肝脏合成维生素D。
4)濒临绝经或绝经后的妇女为了防止因体内雌激素水平下降引起的钙丢失,也可以酌情采用性激素补充疗法(即人为地补充适量的雌激素和孕激素)防止钙的丢失。
统计资料表明,妇女在绝经后5年内是丢失钙最重要的时期,每年约丢失5%~7%。5年后,每年丢失钙1%左右。所以对于因绝经导致钙的大量丢失问题,则可以在医生监护、指导下适量补充部分雌激素,并注意定期随访。
尽管雌激素对女性的健康非常重要,但必须遵医嘱,有针对性的合理补充。不要擅自购买含雌激素的保健品,体内雌激素水平过高会危害生殖系统健康,甚至产生癌变。
5)有规律地参加适量的体育活动
研究显示,体育活动能促进人体血液循环,尤其是四肢肌肉活动时,能有效牵动骨骼,有助于增强身体对钙的吸收,增加体内的骨质储备。
适量体育锻炼增强肌肉力量,有助于降低关节间隙缩小速度,减少关节软骨磨损。而且关节软骨的代谢必须通过关节运动,使关节软骨不断的受到压力刺激才能保持活性。
体育运动除了可以保护软骨外,还有助于增加骨密度,预防骨质疏松。国外的一项研究证实,单纯服用钙片和维生素D对治疗骨质疏松作用甚微。
轻度骨质疏松患者可选择跑步、光波太极、光波瑜伽、游泳及球类运动等;
较严重的患者可选择活动量小,如原地踏步、行走、慢跑、新泓能光波房等;
病情严重者做适当的肌肉收缩活动,如活动肩、肘、腕、手指、踝及膝部等关节抗阻力的伸屈运动,也能达到运动的目的;
如何选择合适中老年人的运动
方便中老年人简单操作的运动;
不需要太多专业的运动知识和技巧;
能够检测运动量的“度”;
随时随地可以进行运动;
运动时间长短适中;
适合广泛人群;
运动风险小。
人到中年,很容易出现骨量减少、骨质疏松。对付骨量减少、骨质疏松应该以预防为主,调理肝肾、气血,可以有效改善骨质疏松带来的危害,若从青年时期就注意养成良好生活方式,则可大大降低老年期骨质疏松的发生率,并使受到机体激素变化而诱发骨量减少、骨质疏松的危险减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