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乐清新闻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日前,一名13岁的男孩突发心肌医院抢救,医院儿科、心血管内科、ICU、急诊科、介入科等多学科联合,争分夺秒,团队协作,终于给孩子带来新的“生机”。
医生介绍,心脏疾病大多较隐匿,日常不易被发现,一旦诱发,病情又急又险,极易发生意外。近些年,心肌梗死发病者越来越年轻化,已不再是中老年的“专属”疾病,医生提醒,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定期体检很有必要。
3小时极速抢救
近期,医院儿科急诊接诊了一名突发胸痛患儿,孩子于1小时前剧烈运动后发生胸痛症状,大汗淋漓,被送至急诊抢救室时,血压已无法测出。医生为他做了心电图检查后,显示ST段抬高,血肌钙蛋白、心肌酶谱明显升高,提示存在急性心肌梗死。难道是儿童急性心肌梗死?这在儿科医生日常工作中是非常罕见的。
随后,患儿咳出大量粉红色泡沫痰,处于心源性休克、心力衰竭状态,这是急性心肌梗死最危险的并发症,情况十分危急。
儿科医生王琼艳和急诊科副主任叶克俭及急诊医护团队第一时间予以利尿、扩冠脉、升血压等药物治疗,紧急启动应急预案,通知胸痛中心和儿科、心内科、介入科、ICU、麻醉科等各科室主任和医生立即奔赴急诊科参与抢救。
考虑患儿存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有急诊冠脉造影指征,医院马上开通绿色通道,将患儿急送至DSA导管室,ICU主任陈朴给予患儿气管插管呼吸支持,心内科主任虞旭东、介入科主任戈睿佗、医生王宇等医护人员共同配合马上行冠脉造影术。造影显示患儿的左主干狭窄达90%以上,且冠脉开口和正常儿童不同,增加了操作难度。
此时患儿的生命体征很不稳定,血压靠大剂量的升压药维持,气管插管的管道里满是泡沫样痰,提示患儿正处于严重的急性左心衰状态。而左主干所致的心肌梗死死亡率又是极高的,一点小意外都可能使患儿的血流动力崩溃。在场所有医务人员的心都紧揪着,大家憋着一股劲,暗下决心要挽回这条年轻的生命。
虞旭东和戈睿佗密切配合,迅速而谨慎地放好指引导管,小心地将钢丝送至血管远端建立“生命线”,成功在左主干植入支架。瞬间,患儿的左主干明显扩张开来,心肌血流灌注迅速好转!经过近3个小时的奋战,患儿生命体征趋于稳定,心功能逐渐改善,脱离了危险。
当天参与抢救的医护人员都真切体会到了生死时速的惊心动魄,大家都长舒一口气,不约而同地为孩子的坚强和幸运鼓掌。
心肌梗死逐渐年轻化
这例儿童急性心肌梗死引发了医务人员的思考与讨论,患儿年纪轻轻,到底是何种原因引起的心梗呢?儿科医生对患者进行详细的病史询问和检查,并邀请心内科、介入科、急诊科、ICU等相关科室专家进行多学科会诊讨论,同时还邀请了温州医科医院儿童心内科主任吴蓉洲进行会诊。吴蓉洲认为,该病例极为少见,为浙南首例报道,该患儿能成功救治,医院的综合应急救治能力和水平。
医院儿科主任张冰介绍,儿童心肌梗死的原因有川崎病、冠脉起源异常、爆发性心肌炎、儿童时期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先天性心脏病、免疫性疾病引起的冠状动脉炎症、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等。据报道,儿童心肌梗死的发病率低,症状隐匿,一旦发生则病情极为凶险。近年来研究显示,儿童心梗发病有逐渐增多的趋势,尤其在青少年期间运动量急剧增加时容易诱发急性心梗。
张冰提醒广大家长和儿童,在日常生活中,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安排运动,切忌超负荷运动。生活要有规律,保证充足的睡眠,不可太过疲劳,注意合理膳食,多吃一些粗粮、蔬菜和水果。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目前儿童肥胖症、高血脂、高血压并不少见,这些患儿容易出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而导致心肌梗塞,所以儿童从小就要控制奶茶、蛋糕以及蟹类的红膏、乌贼蛋、动物内脏等高胆固醇食物的摄入。此外,日常生活中注意控制和调整情绪,不要暴怒和情绪过于激动,对于步入初中后运动量急剧增加的孩子,特别有心脏病家族史的,医院做下心电图和心超检查,如有问题也可以及早发现。
最后提醒大家,一旦有胸痛、气促、大汗淋漓等表现时,要马上拨打,尽快到最近医院进行救治。
乐清百晓在线官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