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1.概述膝关节骨关节炎的推拿治疗
膝关节骨关节炎,名称多样,有称作退化性或老年性关节炎的,有称为增生性关节炎的。
2.病因病机
⑴老年性骨质退行性改变,属原发性,多见于50岁以上,膝关节劳损多的老年人。
⑵膝关节畸形,如膝内、外翻者,或膝关节部位骨折者,造成关节受力不均或关节面不光滑,加速骨质退变,属继发性。
3.临床表现
⑴膝关节的疼痛:起病缓慢,大多数病人在膝关节遭受一次轻微损伤或感受风寒湿之后才有疼痛出现,或无任何诱因,感到膝部酸痛,主动屈伸膝关节时,髌骨下摩擦感,之后逐渐加重,上、下楼梯,久坐站立时疼痛明显,稍活动后减轻,但劳累后加重,重者入夜痛甚,可影响睡眠。
⑵肿胀:早期一般无明显肿胀,多于不严重的外伤后引起关节肿胀,疼痛。休息1~2个月症状自然消退,有时可反复发作。
⑶功能障碍:早期病人无明显功能障碍,晚期可出现显著的活动受限。
⑷随病情发展,可见关节粗大,股四头肌萎缩。
⑸于髌骨周围,侧副韧带处可找到压痛点。
⑹X线:早期X线片常为阴性,以后可见关节边缘部胫骨髁间嵴有明显骨刺形成,关节腔狭窄。其狭窄常是不一致的,内侧的狭窄常较重。关节面硬化明显,软骨下有时可见小的囊性改变,多为圆形,囊壁骨致密,有时可见关节内游离体或钙化斑。
4.治疗
⑴仰卧位,膝关节伸直,以法在髌上方操作,以指揉或掌揉法在髌下,内、外侧操作15分钟。
⑵拔伸屈膝法:患者仰卧位,膝关节曲屈90°左右,助手固定住大腿,医者双手握住踝关节先做对抗牵引半分钟左右之后,在保持牵引力的同时左右扭动2~3次,然后将膝关节尽量屈曲,再恢复至膝关节屈曲90°位,可行2~3遍,最后一遍在保持一定牵引的情况下,助手慢慢放松,使患膝完全伸直。
⑶用拿法拿股四头肌及小腿后侧肌肉3~5遍,搓揉膝。
其他:中药外敷。二、膝骨关节炎的推拿疗法膝骨关节炎又称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为临床常见疾病,多发生于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此病属祖国医学“骨痹”范畴,现代医学认为,该病早期是一种非炎症性疾病,晚期则表现为非细菌性炎症。膝骨关节炎的成因以往多认为是老年关节退行性改变的结果,近年来对关节炎的研究结果表明,关节应力失衡是引起本病的重要因素,其病始于关节软骨。人体的关节软骨面有一定的力学负重范围,由于损伤,关节内病变及风、寒、湿邪侵袭造成关节不稳,打破了这种均衡,因而发病。临床可见膝关节肿大、疼痛、活动受限,X线拍片显示膝关节骨质增生或骨刺形成,关节间隙内有大小不等、数目不一的游离体等。目前各类药物治疗本病的疗效尚无突破性的进展,而采用按摩手法可以纠正膝关节由于退变、损伤、劳损造成的关节不稳,促进关节周围的气血循环,从而达到舒筋通络、松解关节软组织的挛缩变性、消肿镇痛的目的。
(1)取仰卧位,家人用拇指指腹端自上而下旋推其患侧膝关节周围5分钟。(2)取仰卧位,家人立其患侧,一手患者髌骨外侧缘,一手握患肢踝部,屈伸膝关节十数次,直至完全屈曲膝。(3)取仰卧位,家人将其患侧膝关节屈曲至90度,小腿内旋或外旋,摇转2~3次,然后伸直,继而屈曲,使足跟与臀部接触。(4)取仰卧位,家人用拇指指端按压患肢阴陵泉、血海、足三里穴各1分钟,以有酸胀感为度。(5)取仰卧位,患侧膝关节屈曲,下肢肌肉放松,家人用两手拇指横放于膝关节两侧膝眼处,其余四指置于膝关节外后方,两手拇指沿膝眼,用适当力量作向心性摊挤,然后两拇指再沿膝关节间隙自前向后推挤,重复操作10遍.
三、膝侧副韧带损伤的推拿疗法膝侧副韧带损伤的推拿疗法,于膝关节周围施以散法、搓法。
1.病人仰卧,膝关节尽量伸直,医者立于患膝外侧用掌揉或指揉法在痛点及周围操作5~10分钟。
2.内侧副韧带损伤者,施于盘膝法。
病人坐于床边,双腿自然下垂,助手坐于病人背面,医者半蹲于患者对面,一手拇指压在痛处,其余四指扶住膝关节前外侧,另一手握住踝上方,在牵拉拔伸下做环摇法6~7次,然后术者站起,拔直膝关节,扶膝之手置于膝关节内侧,快速屈曲膝关节,使患侧足部置于健膝之上,扶膝之手以拇指按揉捋顺痛点,之后另一手将膝关节拔伸,施一次复一次。
3.外侧副韧带损伤者
患者侧卧于床上,患肢在上,医者立于其前,一手拇指压在痛处,其余四指置于膝关节前内侧,另一手握住踝上方,在牵拉拔伸情况下做环摇法6~7次,在保持拔伸情况下,扶膝之手拍击膝后侧,握踝之手将患肢屈膝屈髋,使足跟近臀,扶膝之手以拇指按、揉痛点及捋顺法数次,另一手将患肢拔伸,施一次复一次。
4.于膝关节周围施以散法、搓法。
5.调护:损伤轻者,于伤后二、三天鼓励患者锻炼股四头肌。四、膝关节创伤性滑膜炎的推拿疗法膝关节负重大,其滑膜面积在全身关节是最大的,膝关节关节囊的内层为滑膜组织。
1.概述 滑膜有着丰富的血管,滑膜细胞分泌滑液,营养关节软骨,润滑关节,减少摩擦,散发关节活动时所产生的热量。
膝关节创伤性滑膜炎是指膝关节损伤后滑膜的无菌性炎症,临床上分为急、慢性两种。
2.病因病机
⑴急性滑膜炎,多因膝关节急性损伤,如扭伤、挫伤、骨折、暴力打击等引起,滑膜充血、渗出、水肿,可造成关节囊积液、血肿。
⑵慢性滑膜炎,一般由急性创伤性滑膜炎失治转化而成。或由其他慢性劳损,如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刺激滑膜产生炎性渗出,滑膜粘连增厚而成,临床上多属风寒湿三邪所致的痹证范畴。
3.临床表现
⑴急性损伤者有明显的外伤史,慢性者,多见于老年人,或膝关节畸形者,如膝内或外翻者。
⑵疼痛、肿胀:急性者,疼痛多剧烈,膝关节肿胀,一般多在伤后即刻或伤后1~2小时出现,皮温增高,皮下可有瘀血斑。慢性者,疼痛多缓,可表现为膝关节沉重不适,酸痛,可呈进行性加重,肿胀多不明显,无皮下瘀斑。
膝关节积液多者可见浮髌试验(+),病人仰卧,膝关节伸直,股四头肌完全放松,使髌骨能向两旁随意活动。检查者一手压住髌上囊,使积液流入关节腔,另一手食指尖轻柔而快速地点压髌骨,即能感到髌骨的上下浮动。
⑶功能受限:关节活动受限,屈伸活动时疼痛可明显加剧,慢性损伤者在被动运动时可无明障碍。
4.治疗
急性创伤性滑膜炎不宜手法治疗,积液严重者应抽取积液。
慢性者:要救病求本,针对病因,如劳损者应去除劳损诱因,畸形者,可作关节矫形。
手法治疗与膝关节骨关节病相同。
5.注意:股四头肌锻炼。
五、踝关节韧带损伤的推拿疗法踝关节由胫腓骨下端与距骨所构成,其内外两侧有副韧带加强。
1.概述内侧副韧带又称三角韧带,起于内踝,止于舟骨、距骨及跟骨。外侧副韧带有三条,均起于外踝,腓距前韧带止于距骨前外侧,腓跟韧带止于跟骨外侧,腓距后韧带止于距骨后外侧。
踝关节解剖特点:外踝比内踝长,内侧韧带比外侧韧带坚强,所以外侧韧带比较容易受损,临床以外侧韧带损伤多见。
2.病因病机
多因在不平的路面行走、跑步、跳跃,或下楼梯时,踝跖屈位足突然向内或外侧翻转所致。
3.临床表现
⑴疼痛:外伤后,可当即出现疼痛,也可在休息后出疼痛,疼痛部位局限,活动时疼痛加重。
⑵肿胀,伤后两小时左右出现肿胀,可有程度不一,皮下瘀血斑。
⑶活动受限。
⑷压痛点:内翻造成外侧韧带损伤,压痛点多在外踝前、下、后方。外翻造成内侧韧带损伤,压痛点多在内踝前、下、后方。
踝扭伤严重者,极易造成内或外踝撕脱性骨折,外踝前下方为第五跖骨基底部,内翻损伤时,第五跖骨基底部易造成骨折,必要时拍X线片。
4.治疗
急性期,肿胀严重者,可外敷七厘散,内服云南白药等。急性期过后以手法治疗为主。
⑴医者坐于患者对面,指揉法于局部操作5~10分钟。
⑵拔伸摇晃、屈曲:
外侧韧带损伤:患者侧坐床边或侧卧位,外踝向上,助手固定患肢小腿下端。医者双手分握足跟及跖骨,拇指扣按痛点,相对用力拔伸,作踝关节摇法,再用力将足跖屈内翻,随后迅速外翻背屈,按痛点之手同时施以捋顺法。
内侧韧带损伤者,其治疗手法同上,只将内、外翻方向相反即可。
⑶局部轻柔。
其他治疗:中药外敷,绷带固定,外侧韧带损伤者应外翻固定,内侧韧带损伤者应内翻固定,以减少损伤韧带的张力。六、踝管综合征的推拿疗法踝管综合征,又称跖管综合征,是指胫神经或其分支经过胫骨内踝后面屈肌支持带下面的骨纤维管时,受压而引起的证候群。
1.概述
踝管位于内踝后下方,其浅面为分裂韧带(起于内踝尖,向下向后止于跟骨),深部为跟骨、距骨和关节囊。管内有肌腱(由前外向后内依次为胫后肌腱、趾长屈肌腱和长屈肌腱),血管(胫后动、静脉)和神经(胫后神经及其分支;足跟及外侧足底神经,内侧足底神经)。
2.病因病机
⑴外伤后,踝管内肌腱因摩擦而产生腱鞘炎,腱鞘肿胀,跖管内容积增大,而形成踝管相对狭窄,产生胫后神经受压症状。
⑵骨折后骨痂形成或骨刺造成管腔狭窄。
3.临床表现
⑴疼痛:表现不一,早期常因行走、站立过久而出现内踝后部不适。随病情发展,患者可诉足跖面烧灼或针灸感,活动后加重,但休息时亦可有疼痛,甚至从睡眠中痛醒。疼痛偶尔可向小腿内侧放射,但一般不超过膝,部分病人可有足跟、足底麻木,重者可见足趾皮肤干燥,汗毛脱落及足部肌肉萎缩。
⑵检查:A.轻叩或按压内踝后方疼痛麻木加重。B.足背屈外翻,甚至直腿抬高时,足底跖面亦有疼痛及麻木感。C.足底感觉减退或消失。其范围:内侧神经受压者表现为内三个半趾、跖;外侧神经为外侧一个半趾;足跟支为足跟内侧,两点辨别能明显降低。
4.治疗
⑴点、按阴陵泉、三阴交、太溪、照海等穴。
⑵在内踝后部做指揉法,10分钟左右。
⑶患者侧卧,患肢在下,医者一手拿足跟,一手拿足跖,拇指叩住痛点,拔伸情况下做晃摇外翻6~7次,然后拇指自踝管远端向近端捋顺,施一次复一次。
其他:局部封闭。七、踝关节扭伤的推拿疗法踝关节扭伤,多因踝关节过度内翻、外翻造成,轻者韧带捩伤或部分撕裂,重者韧带完全断裂,或伴内外踝的撕脱骨折及脱位。踝关节由胫腓骨下端和距骨构成,两侧有韧带加强,其内侧韧带亦称三角韧带,较坚韧,外侧韧带比较簿弱。踝关节扭伤,多因踝关节过度内翻、外翻造成,轻者韧带捩伤或部分撕裂,重者韧带完全断裂,或伴内外踝的撕脱骨折及脱位。本病多发生在青壮年人,因在凹凸不平的路面上行走,或下台阶、下楼梯踏空,或跳跃不慎等原因,使踝关节突然向内或向外翻转,内外侧副韧带受到强大的张力作用或向外翻转,内外侧副韧带受到强大的张力作用而受损伤,损伤后踝关节明显肿胀疼痛,前下方压痛,皮肤可见大片瘀斑,如伴有撕脱骨折或脱位者,患者不能行走。按摩治疗踝关节损伤的原则是消肿止痛,活血化瘀,松肌解痉。但在伤后24小时内一般不主张按摩,以免加重出血。
(1)取坐位,用拇指指腹端按揉患部及其四周,再自外踝经小腿外侧按揉至阳陵泉穴5遍,以丘墟、悬钟、阳陵泉穴为重点,以有酸胀感不度。(2)患者坐于床上,患肢屈曲,一手捏住胫骨前下部,固定足跟,另一手握住足前部,摇动旋转踝关节3分钟。(3)取仰卧位,一手握其足跟,一手握其足掌(图17-19),用力牵引,然后再做背伸跖屈动作,并摇晃踝关节。(4)取仰卧位,左手按压其踝部,右手拇指、示(食)指指腹逐个捻足趾(图17-20),然后用拇指指腹沿足背直推,以皮肤微红为度。
(5)取仰卧位,用禅推法自局部向四周外推2分钟。(6)取仰卧位,两下肢伸直,小腿下垫一棉枕,足跟呈中立位,家人立于患肢一侧,用双手拇指分别置于小腿后下方跟腱两侧,自上而下均匀直推至跟骨粗隆,重复进行5遍。八、髌骨软骨软化症的推拿治疗
1.概述:髌骨软骨软化症又称为髌骨软化症,是指髌骨软骨面退行性变化而产生的一系列症状,好发于运动员及体力劳动者。
2.病因病机
A.膝关节的长期劳损或外伤造成对软骨面的直接磨损,长期可使软骨面发生退行性改变。
B.随年龄增长,局部软骨面退变,感受风寒湿邪后诱而发病。
附:病理变化,四期。
3.临床表现
⑴长期劳损史:个别的可在一次较重的外伤后发病,如膝关节半蹲位的扭转动作,对髌骨磨损最大。
⑵膝关节疼痛:病人常诉膝关节于半蹲时疼痛明显,如上、下楼,或骑车时痛,初起时只在劳累或行走过多后出现膝部酸软无力,休息后消失,之后疼痛逐渐加重。
⑶膝关节发软及不稳感,尤其在上下楼梯及关节开始活动时,可突然感到患膝不稳及发软,患肢有不能负担体重而倾动感。
⑷膝关节暂时性闭锁,又称假绞锁,系由于髌骨软骨面不平,锁于股骨髁上。轻微活动在髌骨下出现摩擦音或捻发音。
⑸髌骨研磨试验:病人仰卧,膝关节伸直,股四头放松,按压髌骨并转动时感到疼痛。
⑹单腿半蹲试验:患者单足支撑,逐渐下蹲,当屈曲~°时出现疼痛或疼痛加重,屈曲°时髌软骨面紧贴在股骨滑车部。
⑺伸膝抗阻试验:病人仰卧膝关节屈曲,医者手置于病人小腿,令病人伸直膝关节,医者同时与患膝对抗用力,产生疼痛为阳性。
⑻压痛一般位于髌内缘的软骨处,患者仰卧,膝关节伸直,股四头肌放松,医者一手将髌推向侧方,另一手拇指于髌骨内侧面,可找到痛点。
4.治疗
有绞锁者,先解除绞锁:患者仰卧,一助手固定膝关节上方,医者双手握患踝上方,顺势牵引2~3分钟,同时扭转小腿,在保持牵引力的情况下,逐渐屈曲膝关节,使足跟近臀,再将患膝慢慢拔直,做膝关节屈伸运动。可完成屈伸运动者,表示绞锁已解除。
⑴患者仰卧位,医者用指揉法在髌周操作10分钟左右,以痛处为主。
⑵患者仰卧,膝下垫一小枕,用手掌扣按髌骨,带动髌骨做上下环绕磨动,磨动时以髌下产生酸胀为宜,手法宜轻柔和缓。
⑶提髌捻揉法:患者仰卧,膝关节伸直放松,医者一手掌托于膝下,另一手五指分开拿住髌骨,拇指放在疼处,将髌骨提起,同时指端在疼处揉捻。
⑷局部轻揉、散法,拿股四头肌,小腿肌肉3~5次。
其他治疗:中药外敷,局封。
5.注意:加强股四头肌锻炼,开始时不负重。九、髌下脂肪垫损伤的推拿疗法髌下脂肪垫损伤多见于运动员及膝关节活动较多者,女性多于男性。
1.概述
髌下脂肪垫充填于髌骨,股骨髁下部,胫骨髁前上缘及髌韧带之间,位于髌韧带的深面,可以限制膝关节的过度活动,能防止摩擦及刺激,吸收震荡。
体表位置:在髌骨与股骨髁之间,有两纵行凹陷,为内、外侧髌旁沟,在内、外侧髌旁沟之下,位于髌韧带的两侧有两个隆起,特别在股四头肌收缩时更为显著,此即为脂肪垫的一部分。
髌下脂肪垫损伤多见于运动员及膝关节活动较多者,女性多于男性。
2.病因病机
膝关节外伤或劳损后,导致脂肪垫的水肿、机化,并逐渐退变肥厚,产生无菌性炎症。
3.临床表现
⑴疼痛、肿胀:膝关节下方疼痛,以内外膝眼、髌韧带后方明显,站立或膝关节过伸时疼痛加重,髌韧带及两膝眼处可见肿胀、膨隆,有压痛,膝关节乏力。
⑵膝关节过伸试验:患者仰卧,膝关节伸直,医者一手握伤肢踝部,向上抬,另一手向下按压膝部,使之过伸,如在髌下脂肪垫处有疼痛则为阳性。
⑶膝关节侧位X线,可见脂肪支架纹理增强,由髌骨下向股胫关节放射排列。
4.治疗
⑴患者仰卧,膝关节伸直,于痛处施以指揉法10分钟左右。
⑵将患肢屈曲至°,术者点按内外膝眼及伏兔、血海、梁丘、阿是等穴。
⑶以掌跟于患膝周散法。
5.注意
平时可试将鞋跟垫高,以避免膝关节伸直,这样,脂肪垫不受挤压,可消除疼痛,且助于消肿。十、髋关节骨关节炎的推拿疗法髋关节骨关节炎的推拿疗法,以解除痉痛,滑利关节为主。手法:以解除痉痛,滑利关节为主。
1.髋周法10~15分钟,柔和沉透。
2.痛点及髋周的点按、指揉,视患者病情做髋关节的各方向被动活动,但忌暴力,以患者可忍受为度。
3.髋周的散法。中药:外敷;理疗:针灸。注意:患者生活应有规律,如体重过大应限制饮食,手杖助行以减轻其髋部负担。十一、髋关节滑囊炎的推拿疗法髂耻滑囊炎时可参行髋关节扭伤手法。治疗:
1.于疼痛部位四周行法,5~10分钟。
2.于痛处行弹拨法、点按手法应稍重。
3.于痛处行掌揉法。
4.髂耻滑囊炎时可参行髋关节扭伤手法。
其他:可行封闭治疗。十二、髋关节扭伤的推拿疗法髋关节扭伤的推拿疗法,于腹股沟处施以指揉法、掌揉法、捋顺法以缓解疼痛。治疗:
1.患者俯卧位,医生于患髋后、外侧行法、按法、掌揉法使肌肉放松,之后患者仰卧位,于腹股沟处施以指揉法、掌揉法、捋顺法以缓解疼痛。
2.根据患肢长短情况,选用以下手法:
⑴患肢假性长于健侧者,可选用以下法: A.屈曲复位法:患者仰卧位,双下肢伸直。医生立于患侧,一手(以虎口)按扶髋部前方,另一手握其踝上部,握踝之手顺患肢方向向下轻牵,在保持牵引的情况下,将患肢向内环摇数次,随即将患肢在内旋内收的同时向上屈膝屈髋,扶髋之手改置于膝下,用力向下按压,使之尽量屈曲,然后把患肢放直,反复2次,与健肢比较,如两腿等长即可。
B.屈髋指顶法:患者仰卧,双下肢伸直。医生立于患侧,一手(以虎口)按扶髋部前方,另一手握其踝上部,握踝之手顺患肢方向向下轻牵,在保持牵引的情况下,将患肢向内环摇数次,再将患肢尽量屈曲,扶髋之手放置膝部,用力下按,使膝紧靠于胸,足跟接近臀部,然后将患肢内旋,嘱其侧身向健侧(患肢在上),同时扶膝之手以拇指顶推坐骨结节,再将患肢缓缓伸直,假性变长之腿,即可恢复正常。
⑵患肢假性变短的患者用以下手法:
外旋牵拉法:患者仰卧,双下肢伸直,医生立于患侧,一手(以虎口)按扶髋部前方,另一手握其踝,握踝之手顺患肢方向向下牵拉,在保持牵引的情况下,将患肢环摇数次,然后向远端牵拉,再迅速屈膝屈髋,按扶髋关节之手改置膝部,用力下压,然后使髋关节在屈曲位做外展外旋2~3次,在髋关节外展外旋情况下突然用力拔直,变短之腿即恢复正常。
3.于髋关节周围做放松手法,擦、散即可。十三、梨状肌损伤的推拿疗法梨状肌损伤的推拿疗法,可以舒筋通络、活血散瘀。
治疗:舒筋通络、活血散瘀。
①患者俯卧,于患者臀部行法以缓解痉挛。②沿梨状肌走行方向行点按法,以阿是、环跳、秩边、殷门、委中、足三里等穴为主,弹拨法并可同时配合髋关节的内旋、外旋活动。③有下肢痛者,在疼痛部位行、按、弹拨法。④后行捋顺、散法。
注意:急性损伤者,手法宜轻柔。十四、梨状肌综合征的推拿疗法梨状肌综合征是指由于各种外力损伤梨状肌而压迫坐骨神经所引起的以单侧臀部或腿部疼痛为主证,多因下蹲、跨越、扭转等突然体位变化及负重行走,使梨状肌过牵而造成损伤。由于损伤,肌细胞肿胀、充血、水肿,从坐骨大孔穿出的坐骨神经一方面受到肿胀的梨状肌压迫,另一方面又受到损伤组织细胞释放出来的致痛致炎物质的刺激,因而产生了各种相应的症状。临床常见患者臀部疼痛,严重者可呈刀割样痛,并向下肢放射,大小便或咳嗽时因腹内压增加而疼痛加重,由于疼痛,患者跛行,向患侧弯曲,夜不能寐。按摩通过舒筋活血、消炎镇痛、松解粘连,使坐骨神经受卡压状态消失,达到治疗本病的目的。
十七、网球肘的推拿疗法网球肘又称“肱骨外上髁炎”、“肱桡关节外侧滑囊炎”、“肱骨外上髁骨膜炎”,多见于手工操作的工人和网球运动员。肱骨外上髁为肱桡肌及前臂伸肌肌腱的附着部,由于长期劳累,引起前臂伸肌肌腱软组织牵扯、撕裂、扭伤或无菌性坏死或肱桡关节的滑膜囊炎症等等。患者大多为中年人,且以右侧多见。临床主要表现为肘后外侧疼痛、旋转及握力减弱,提热水瓶及拖地时加剧,局部可有轻度肿胀,肘关节屈伸范围不受限。按摩通过舒筋活血,松解粘连,达到治疗本病的目的。(1)取坐位,用拇指指腹端按揉肘部压痛点及周围3分钟,使局部微热,血行流畅;然后一手托住患肘内侧,一手握住患肢腕部,快速伸屈肘数次,同时作旋前或旋后运动10次。
(2)取坐位,一手握住患肢前臂使肘关节伸直,一手拇指指腹上下摩动(图17-7),做10余次。(3)取坐位,前臂置桌上,掌心向上,肘下垫一物,家人用拇指指腹端按揉曲池、天井、手三里、合谷穴各1分钟,同时向外推前臂伸肌群。
(4)取坐位,用拇指与其他四指自上而下捏拿患肢内外侧肌肉,重点在肘关节外侧肌肉,每次操作3分钟。十八、股内收肌损伤的推拿疗法股内收肌损伤的推拿疗法,沿肌肉走行施以推法、散法、掌揉法等。治疗:
1.患者仰卧,医者于伤处行法5~10分钟,以缓解紧张。
2.沿损伤肌肉走行施以点按、弹拨法,手法不宜过重,以病人可以忍受为度,操作5分钟。
3.沿肌肉走行施以推法、散法、掌揉法等。十九、外伤性尾骨痛的推拿治疗骶尾部手法治疗外伤性骶尾部损伤疗效颇佳,可避免因强求复位带给患者的痛苦,减少反复复位的概率。
外伤性尾骨痛在临床上经常可见,常因臀部跌伤、撞击伤或被踢伤而致骶尾部骨折、脱位,骶尾韧带、软组织损伤及其他肿痛引起。骶尾部手法治疗外伤性骶尾部损伤疗效颇佳,可避免因强求复位带给患者的痛苦,减少反复复位的概率。
手法操作:患者俯卧位,骨盆下垫一枕头。医者站于患者一侧,双手拇指在骶尾部轻揉轻顺,以患者能忍受为度,反复多次。一助手握踝部牵引,医者一手抱起患者双下肢,一手以大鱼际置于骶尾部,摇晃下肢数次。助手拉直下肢上抬,使腰部过伸,同时医者以大鱼际在骶尾部揉捻戳按。可重复数次。最后,患者仰卧位,助手握双踝;医者在一旁一手按膝前,一手按于骶尾部,两手相对用力按之。而后助手拉下肢伸直,并使患者骶尾部在医者大鱼际上滚过,结束治疗。嘱其卧床休息,局部避免受压。
此手法首先以轻揉轻顺的理筋手法,舒缓因外伤所带来的软组织的紧张状态,促进致痛物质的吸收。然后以腰部过伸、揉捻戳按的连贯手法,借助后伸时肌肉韧带的牵拉使错位的尾骨尽量恢复正常位置。最后屈髋、并巧以大鱼际肌为软性支点,在伸直下肢过程中弹压骶尾骨近端,从而达到理筋正骨,活络止痛的目的。二十、下颌关节功能紊乱症的推拿疗法下颌关节功能紊乱症是一种肌筋膜的疾病,多见于中青年妇女。本症主要因咬嚼硬物引起劳损,或因下颌关节半脱位,类风湿性下颌关节炎、下颌关节无菌性炎症等引起。临床表现为下颌关节疼痛和功能障碍,遇寒、咀嚼、大笑,说话时加重,张口活动受限,常发生喀嚓声,局部有压痛。按摩治疗下颌关节功能紊乱症,具有舒筋通络,活血止痛的作用。
健侧,家人施一指禅推法或揉法,从患侧太阳穴,经上关、听宫、下关至颊车穴,再转向大迎地仓至承浆穴,重点按揉颊车穴,约5分钟;再按翳风,拿两侧风池和合谷穴各1分钟。(2)取仰卧位,家人用双手大鱼际放在两侧下颌关节处,由上而下反复推按,至局部有微热为度。二十一、过敏性鼻炎的推拿疗法过敏性鼻炎是鼻窍黏膜受风寒异气刺激而引起的过敏性疾病。以突然发生鼻痒、鼻塞、打喷嚏、流清水样鼻涕为特征,呈间歇性反复发作,发作时鼻黏膜苍白水肿。过敏源往往不易找到,接触尘埃、花粉或化学物质可能引起发作。常伴有哮喘、皮炎等其他过敏性疾病。按摩鼻旁穴位能通窍消炎,结合全身按摩能益气固摄,从而达到标本兼顾,治疗本病的目的。(1)取坐位,用拇指指腹端按揉两侧迎香穴及颈交感各1分钟;然后用双手拇指指腹端从印堂分抹至太阳穴,反复进行5遍。(2)取坐位,家人用双手拇指指腹端自鼻根沿鼻梁两侧揉推至迎香穴,反复进行5遍;然后用拇指、示(食)指捏拿风池、肩井各2分钟;最后用拇指指腹端按揉两上肢曲池、合谷穴各1分钟,以局部有酸胀感为度。(3)取坐位,本人用中指指腹按擦鼻两侧5分钟,按揉迎香1分钟,再按揉两下肢足三里穴各2分钟。二十二、慢性鼻炎的推拿疗法慢性鼻炎是一种常见的鼻腔黏膜和黏膜下层的慢性炎症,通常包括慢性单纯性和慢性肥厚性鼻炎。后者多由前者发展、转化而来。急性鼻炎反复发作或治疗不彻底,有害气体的长期刺激,全身慢性疾病等可引起本病的发生。本病临床以鼻塞流涕为主症,单纯性鼻炎者鼻塞呈间歇性和交替性,即白天、天热、劳动或工作时鼻塞减轻,而夜间静坐寒冷时加重;多涕,常为黏液性,有时呈脓性。肥厚性鼻炎者鼻塞较重,多为持续性,并伴有嗅觉减退,鼻涕不多,但较黏不易擤出。慢性鼻炎常伴有头痛、头昏、失眠、精神萎靡等症状。由于长期的分泌物刺激,因而极易产生咽喉炎。按摩治疗慢性鼻炎具有疏风清热、通窍化浊的作用。(1)取坐位,家人立其侧面,以示(食)指、中指、环指(无名指)分别置于囟门穴、上星穴和神庭穴,着力揉按50次,接着用中指指端点迎香穴50次,以鼻有轻松、通气感为度。(2)取坐位,用拇指指腹端揉颈后两侧风池穴各1分钟。(3)取坐位,用中指指腹端按揉鼻根2~3分钟。(4)取坐位,依次捏印堂穴10次,自鼻尖上直推到印堂穴10次,擦鼻旁3分钟,捏鼻柱10次,按迎香穴次,摩面1分钟;最后用搓法自肩部至腕部,往返操作2或3次。二十三、咽炎的推拿疗法咽炎是指咽部黏膜、黏膜下及淋巴组织的慢性炎症。多发生于成年人,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多见于秋冬气候干燥之时。本病的致病原因较复杂,腺病*、鼻病*及流感病*和链球菌、葡萄球菌、肺炎双球菌等为主要致病源,急性期咽部充血明显,临床表现为发热,咽痛,吞咽困难。屡次发作可转为慢性咽炎,并有免疫反应介入。临床表现为咽部干燥、隐痛、干咳、异物感觉。常因受凉、劳累及嗜食辛辣、烟酒后复发。本病中医称之为虚火喉痹,病程较长,容易复发,按摩治疗常用于慢性咽炎,具有养阴利咽的作用。(1)取坐位,用拇指、示(食)指按揉颈部廉泉、天突穴2分钟。(2)取坐位,用拇指指端点按双手合谷穴各30下,以局部有酸胀感为度。(3)取坐位,立其身后,用掌擦背部肺俞穴,以背部有灼热感为度。(4)取坐位,将手掌横放在后颈部向前轻推下腭骨下方到喉结为止,左右各20次;急性期辅以拿曲池、肩井、合谷穴各1~2分钟;慢性期辅以直擦涌泉穴,以透热为度,并按揉太溪、照海穴各1~2分钟。二十四、扁桃体炎的推拿疗法扁桃体炎俗称“乳蛾”,主要由链球菌或葡萄球菌感染所引起。多发生在受凉或过度疲劳后,常见于青少年。急性期表现为扁桃体红肿,有*白色渗出物,并有发热、咽痛等症状,多次反复发作易转为慢性,可及时行手术摘除,以避免并发风湿热和急性肾炎等病。按摩主要用于慢性扁桃体炎,通过手法达到清热解*,消肿散结,治疗本病的目的。
1.暴喑(1)取坐位,家人立其左侧,用左手扶住其前额,右手拇指指腹端从风池穴推至大抒穴,重复进行5遍;再用左手扶住其枕部,右手拇指、示(食)指指腹端轻轻揉动喉结旁开1分处、8分处及1.5寸处三线直下各30下,并配合拿揉人迎、水突穴各1分钟。(2)取仰卧位,家人立其左侧,将五指分开从胸骨向左右腋中线分梳2分钟;再用拇指指腹端按揉中府、云门、曲池、合谷穴各1分钟。2.久暗(1)取坐位,家人一足踏凳上把膝盖抵住患者背上,两手拇指在后按肩胛骨下相当于秉风、曲垣、天宗三穴之间,四指在前,相当于气舍,云门穴上,用力向上、向下、向后抓拿;再用拇指、示(食)指拿风池、合谷、肩井穴各1分钟,以局部酸胀为度。(2)取仰卧位,家人用拇指指腹端按揉足三里、太溪、照海、三阴交穴各1分钟,以局部酸胀为度。二十五、中耳炎的推拿疗法中耳炎有急慢性之分。急性中耳炎常由上呼吸道炎所引起,并可并发于麻疹、猩红热等急性传染病。临床常见发热、耳痛、听力减退,常有鼓膜穿孔和流脓,如不及时治疗,可发展成急性乳突炎或转化为慢性中耳炎。慢性中耳炎分为单纯型和胆脂瘤型两类,后者常发生面瘫、耳后脓肿或颅内感染等严重并发症,应手术治疗。按摩配合药物治疗对慢性单纯型中耳炎有一定疗效,而对急性期不宜作按摩手法治疗。(1)取坐位,家人立其身后,用两手中指指腹端按揉听宫、听会、下关穴各2分钟。(2)取坐位,本人用中指指腹端轻揉耳门、听宫、翳风、外关、中渚穴各2分钟,并配合梳理头皮、拿颈项、擦大椎治疗。二十六、流泪症的推拿疗法流泪症以泪液经常不自主流出为主症,又称“泪溢症”。多见于老年人,分为冷泪和热泪两类。冷泪多由气血不足、肝肾两亏,招引外邪所致,气血不足者兼见头晕、乏力、面色苍白,肝肾两亏者则兼眩晕、耳鸣、腰膝酸软。热泪多因风热侵袭,肝火亢盛,火热上攻所致。按摩疗法主要用于冷泪症,具有益气养血,补肝祛风,固摄的作用。1.气血不足(1)取仰卧位,轻闭双眼,家人坐其头侧,用示(食)指或中指指端点按睛明、攒竹、承泣、头临泣穴各30下;再用拇指指腹端轻柔按摩迎香穴2分钟。(2)取仰卧位,家人坐其右侧,以右掌摩关元、中脘、气海穴,至局部有热灼感为度。2.肝肾两亏取俯卧位,家人以掌擦肝俞、肾俞穴各3分钟,并用拇指、示(食)指捏拿风池、肩井穴各1分钟,以酸胀感为度。二十七、眼花的推拿疗法眼花又称目眩,即眼前发黑,视物模糊,常与头晕同时并见。轻者闭目即止,重者如乘车船,旋转不定,不能站立或伴恶心、呕吐、出汗,甚至昏倒。眼花多由气血亏虚、肝阳上亢、肾精不足、痰浊中阻等原因引起。气血亏虚多兼头晕乏力、面色无华;肝阳上亢则兼头晕、耳鸣、焮热、烦躁;肾精不足多兼耳鸣、健忘、腰膝酸软;痰浊中阻则兼头晕、头重、胸闷泛恶。按摩治疗眼花多根据不同病因,选择不同的穴位,施以不同的手法而进行。1.气血虚亏取俯卧位,家人用拇指指腹端揉按脾俞、胃俞、足三里穴各3分钟。2.肝阳上亢取坐位,用拇指指端点按风池、风府、内关、大陵穴各30下。3.肾精不足(1)取坐位,用拇指、示(食)指拿捏两侧肩井穴各1分钟。(2)取仰卧位,用拇指指腹端按揉关元、气海、太溪、三阴交穴各1分钟。(3)取俯卧位,用禅推法推背部两侧肝俞、肾俞穴各1分钟。4.痰浊中阻(1)取仰卧位,用拇指甲掐尺泽、支沟、内关、丰隆、昆仑、列缺穴各1分钟。(2)取俯卧位,用拇指指端持续按压肺俞、厥阴俞、心俞、脾俞、大肠俞穴各1分钟。二十八、眼睛疲劳的推拿疗法眼睛疲劳是脑力、文字伏案工作者所常见的现象,主要表现为眼部不适、干涩,有时伴有眩晕。按摩能迅速解除眼睛疲劳。(1)取坐位,用中指指腹端轻压眼球3次,每次20秒,以酸胀感为度。(2)取坐位,用拇指指腹端分推上下眼睑30次,分推眼眶30次;再用中指指端点按四白、瞳子髎、睛明、天柱穴各30下。二十九、结膜炎的推拿疗法结膜炎即眼结膜的炎症,有急、慢性两型。急性型俗称“红眼”,多为细菌或病*感染所致,也可由物理、化学等因素引起,患眼红肿,分泌物多,易于传染;慢性型可能由未经彻底治疗的急性型演变而成,也可与灰尘刺激、眼睛疲劳等有关。按摩疗法主要用于慢性型结膜炎,具有疏风清热。清肝泻火的作用。(1)取坐位,家人立其后,两手掌略伸开,拇指指面置于两侧风池穴,其余四指轻轻地扶在旁边,然后用拇指按揉风池穴,再沿颈部两侧施以抹法。(2)取俯卧位,在肝俞穴用一指禅推法推3分钟。三十、近视的推拿疗法近视眼是指远视力不好,近视力正常的一种眼科病症。近视的发生,除部分因遗传因素外,大部分与学龄前或学龄期儿童由于阅读、写字的不良姿势和习惯等原因有关,或距离目标太近,或坐位姿势不好,或光线过强过弱,或过度使用目力,导致眼球的前后轴拉长而屈光不正,平行光线集合点落在视网膜前面。由于睫状肌和眼外肌过度调节而长期处于痉挛状态所引起的近视,称为假性近视。中医称近视为“能近怯远”,认为本病因先天禀赋不足,肝肾不足,精血不能贯注于目,光华不能发越于远所致。按摩治疗本病的原则是补益肝肾,舒通眼络,通过手法达到调和气血,解除眼肌疲劳,增加视力的作用。临床观察,按摩治疗假性近视有明显效果,对轴性近视亦有改善视力作用。三十一、斜视的推拿疗法斜视俗称“斗鸡眼”、“斜白眼”,是指双眼在注视目标时,一眼的视线偏离目标,斜视有内斜、外斜、上斜、下斜等多种,分共转性斜视和麻痹性斜视两类,以共转性内斜视最常见。斜视俗称“斗鸡眼”、“斜白眼”,是指双眼在注视目标时,一眼的视线偏离目标,斜视有内斜、外斜、上斜、下斜等多种,分共转性斜视和麻痹性斜视两类,以共转性内斜视最常见。共转性内斜视多见于学龄前儿童,主要由于某一对拮抗肌的力量不平衡引起,逐渐发生,眼球运动无影响。但两眼视力往往差别较大,经常斜视的一眼,其视力常显著减退,时间长久后出现弱视。麻痹性斜视大多与中枢神经系统的病变有关,常骤然发生,复视和高度头昏是其主要的自觉症状。按摩主要治疗共转性斜视,通过手法以解痉松肌,调节筋脉,明目祛风。对麻痹性斜视,按摩仅作辅助治疗。(1)取坐位,用拇指抹眼眶周围5分钟,再用中指指腹端按揉攒竹、睛明、承泣、瞳子髎、鱼腰、球后(眶下缘外1/4与内3/4交界处)、丝竹空穴各1分钟。(2)取坐位,按上法内斜延长按揉睛明穴达2分钟;外斜延长按揉瞳子髎穴达2分钟;上斜延长球后穴按揉时间达2分钟;下斜延长鱼腰穴按揉时间达2分钟。(3)取坐位,家人用拇指、示(食)指、中指拿风池、合谷穴各1分钟。(1)取坐位,用中指指腹端按揉攒竹、睛明、承泣、四白、瞳子髎、丝竹孔、天应、太阳、翳风穴各1分钟;再用拇指指腹抹眼眶20次,用禅推法推风池穴1分钟,用示(食)指、中指指腹面推天柱骨,以皮下有轻度淤血为度;最后用拇指指腹端按揉合谷穴2分钟,用拇指桡侧端补肝经、补肾经各次。(2)取仰卧位,用掌按法持续按压关元穴2分钟,使其腹部及腰部有发热感;再用拇指指腹端按揉下肢血海、三阴交各2分钟,以局部有酸胀感为度。(3)取俯卧位,用禅推法推背部两侧肝俞、肾俞穴各1分钟;再用掌擦法横擦肾俞穴,直擦督脉,反复进行5分钟,以皮肤微红、微热为度。三十二、哮喘的推拿疗法哮喘是小儿时期常见的一种呼吸道疾病,以阵发性的哮鸣气促,呼气延长为特征。一般哮是指呼吸时喉中哮吼声。喘是指呼吸急促。由于哮必兼喘,故通称哮喘,包括现代医学所称的支气管哮喘和哮喘性支气管炎。本病在春秋两季发病率较高,常反复发作,气候骤变多为发作诱因。哮喘的主要原因是肺部一向有痰湿停聚,当体质虚弱,感受邪气,引起气动痰升,阻塞肺络,而致肺失肃降出现痰鸣、喘逆、呼吸困难;也有因肺虚卫外不固,感受风寒之邪,痰浊阻于气道而致;其他如过敏、疲劳、情绪冲动等也常为本病的诱发因素。根据发病特点及临床症状,本病可分为急性发作期及缓解期。发作期又可分寒性哮喘和热性哮喘两类。寒性哮喘者见咳喘气促,喉中哮鸣音,痰多白沫,形寒无汗,面色白,四肢不温等;热性哮喘者见咳喘哮鸣,痰稠色*,发热面赤,胸膈满闷,渴喜冷饮,尿赤便秘等。缓解期分为肺气虚弱、脾气不足、肾虚不纳。肺气虚弱者见喘咳无力,语声低微,自汗怕冷;脾气不足者见咳喘痰多,肌肉萎缩,纳呆食少,大便溏薄等;肾虚不纳者见咳喘无力,呼多吸少,气短不足以息,脚软无力,动则心悸等。本病治疗原则为急性期攻邪以治其标,缓解期扶正以固其本。按摩手法既能温肺化痰或清肺化痰以定急性期寒喘、热喘、又能补肺固表、健脾化痰、补肾固本以防哮喘复发。1.寒喘(1)取坐位,先依次用拇指指腹端揉小天心、外劳宫、一窝风各50次,推三关次;再用示(食)指、中指作*蜂入洞50次;最后用拇指指腹端按揉太阳、风池穴各1分钟。(2)取仰卧位,用拇指指腹端依次揉天突1分钟,揉膻中2分钟,揉乳旁、乳根各1分钟。(3)取俯卧位,用手掌擦其背部2分钟,以皮肤微红、微热为度;再用拇指指腹端按揉两侧肺俞穴各1分钟。2.热喘(1)取坐位,依次用拇指桡侧端清肺经、清大肠经各次,用示(食)指、中指指腹面清天河水次,用拇指指腹端揉掌小横纹次,退六腑次。(2)取仰卧位,用拇指指腹端揉天突1分钟,分推膻中2分钟,揉丰隆1分钟。(3)取俯卧位,用两拇指分别自肩胛骨内缘从上而下推次;再用拇指指腹端按揉两侧肺俞穴各1分钟。3.肺气虚弱取坐位,用拇指桡侧端补脾经、补肺经、补肾经各次,推四横纹次;再用拇指指腹端按揉两侧肺俞穴各1分钟。4.肺气虚弱(1)取坐位,用拇指桡侧端补脾经、补肺经、补肾经各次,推四横纹次;再用拇指指腹端揉外劳宫、小天心、上马各50次。(2)取仰卧位,用指擦法擦膻中穴1分钟,以有热感为度。(3)取俯卧位,用拇指指腹端按揉其背部两侧肺俞穴各1分钟。5.脾气不足(1)取坐位,依肺气虚弱按摩疗法操作,补脾经、补肺经、补肾经,推四横纹,揉外劳宫、上马;再用拇指指腹端按揉合谷穴1分钟。(2)取仰卧位,用双手拇指、示(食)指指腹端捏挤神阙穴1分钟;再用双手拇指指腹端同时按揉两下肢足三里穴各1分钟。(3)取俯卧位,家人用双手拇指、示(食)指指腹端自下而上捏脊,重复操作5遍。6.肾虚不纳(1)取坐位,按脾气不足按摩疗法操作,依次补脾经、补肺经、补肾经,揉外劳宫、小天心;再用拇指桡侧面自三十三、咳嗽的推拿疗法咳嗽是小儿肺系疾患者中一种常见的证候,无论外感、内伤所致之肺失清肃而壅遏不宣者,皆可发生咳嗽,尤其多见于3岁以下的婴幼儿,这里述及的仅是指以咳嗽为主症的急、慢性支气管炎而言。由于小儿形气未充,肌肤柔弱,卫外功能较弱,在春秋气候多变之时,更因小儿寒暖不知自调,忽于增减衣服,不能适应外界气候的变化,故易为风、寒、热等外邪从口鼻或皮毛而入,侵袭人体,内犯肺脏,使肺失宣降,气郁不宣,上逆而发为咳嗽。若小儿体质素虚或外感咳嗽日久不愈,耗伤正气,亦可出现肺阴不足或肺气虚弱的症候,而发展成为内伤咳嗽。外感咳嗽与内伤咳嗽其主要症状均为咳嗽,然前者有发热、恶寒、喷嚏、流涕等外感症,后者则有咽喉干燥、胸满纳呆、手足心热、短气懒言等气阴两虚症。针对咳嗽的病因病机各不相同,按摩施以各种不同的手法,既可疏风解表、宣肺止咳以治外感咳嗽,又可健脾养肺、止咳化痰以治内伤咳嗽。1.外感咳嗽(1)取坐位,用示(食)指、中指作*蜂入洞50次;再用两拇指指腹分推坎宫50次;最后用拇指桡侧端推三关、退六腑各次。(2)取仰卧位,用拇指指腹端依次按揉天突1分钟,分推膻中2分钟,揉乳根、乳旁各1分钟,揉两下肢丰隆穴各1分钟。(3)取俯卧位,用双手拇指分推肩胛骨次,揉两侧肺俞穴各1分钟。若有发热者,可加推脊2分钟。2.内伤咳嗽(1)取坐位,依次用拇指桡侧端补脾经、补肺经、补肾经各次。(2)取仰卧位,用拇指指腹端按揉天突、乳旁、乳根各1分钟;再用掌根揉按中脘穴2分钟;最后用拇指指腹端按揉两下肢足三里各1分钟。(3)取俯卧位,用中指指腹端按揉背部两侧肺俞、脾俞、肾俞穴各1分钟。三十四、腹泻的推拿疗法腹泻亦名“消化不良”,以大便次数增多,便下稀薄,或如水样为特征,是2岁以下婴幼儿常见的一种消化道疾病。本病四季皆可发生,而尤以冬秋两季为多,如不及时治疗,迁延日久可影响小儿的营养吸收、生长和发育。重症患儿还可产生脱水、酸中*等一系列严重症状。小儿脾胃虚弱,无论内伤乳食,感受外邪或脾肾虚寒等,均可引起腹泻。临床有寒湿泻、湿热泻、伤食泻和睥虚泻之分。寒湿泻便稀多沫,色淡不臭,口淡不渴;湿热泻腹痛即泻,急迫暴注,色*而臭,身热口渴;伤食泻泻前哭闹,泻后痛减,便多酸臭,口臭纳呆;脾虚泻久泻不愈,反复发作,食后即泻,甚则完谷不化,四肢逆冷,脉微欲绝。腹泻的治疗原则为止泻,按摩施以不同手法,或温中散寒,或清热利湿,或消食导滞,或健脾温阳,达到恢复脏腑生理功能,治愈各种腹泻的目的。1.寒湿泻(1)取坐位,用两拇指指腹端自眉心向眉梢分推50次,自下而上推天门50次;再用拇指桡侧缘补脾经、补大肠经、推三关各次,用拇指指腹端揉外劳宫50次。(2)取仰卧位,用掌或四指摩腹部3分钟;再用中指指腹端按揉脐部2分钟;最后用拇指指腹端按揉两下肢足三里穴各1分钟。(3)取俯卧位,用拇指指腹端推上七节50次;再用指擦法横擦背部脾俞、大肠俞、小肠俞穴各1分钟;最后用中指指腹端揉龟尾3分钟。
医学培训中心免费公益培训通知:年7月16日全国第75届《实用基层医疗新技术公益学习班》将在四川成都市中医药大学举办!欢迎参加学习
讲授内容:皮肤病、前列腺、鼻炎、美容祛斑、火针疗法、膝关节灌洗、多功能液针刀疗法临床应用、三氧临床应用等。
费用:免收学费,仅交资料及会务费共元即可。
开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