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细胞肺癌(SmallCellLungCancer,SCLC)约占肺癌的20%,恶性程度高,倍增时间短,转移早而广泛,对化疗、放疗敏感,初治缓解率高,但极易发生继发性耐药,容易复发,治疗以全身化疗为主。
发病原因
吸烟是肺癌的主要危险因素,SCLC与吸烟关系密切。根据对-年世界范围内吸烟与肺癌的汇总分析,肺癌与吸烟强度(吸烟量)和持续时间呈正相关,与SCLC的关系最为明显。
发病机制过去几十年中SCLC发生的分子机制的研究较多,提示SCLC的发生可能包含多种基因的参与。有研究认为抑癌基因p53、RB基因(视神经母细胞瘤基因),癌基因Bcl-2基因、Myc基因,PI3K/AKT/mTOR信号转导途径等均与SCLC的发病有一定关系。
病理生理
一般认为小细胞肺癌起源于支气管粘膜或腺上皮内的Kulchitsky细胞(嗜银细胞),属APUD(amineprecursoruptakedecarboxylation)瘤。也有人认为其起源于支气管粘膜上皮中可向神经内分泌分化的干细胞。小细胞肺癌是肺癌中分化最低,恶性程度最高的一型。多发生于肺中央部,生长迅速,转移较早。光镜下,癌细胞小而呈短梭形或淋巴细胞样,胞浆少,形似裸核。癌细胞密集成群排列,由结缔组织加以分隔,有时癌细胞围绕小血管排列成团。电镜观察超微结构,瘤细胞胞浆中含有典型的轴样神经内分泌颗粒,但颗粒的量多少不等,并证明和5-HT及ACTH有关。从免疫组织化学研究看,瘤细胞对NSE,5-HT,CgA,另有部分病例(10%)对Sy呈阳性反应,证明小细胞癌具有神经内分泌的功能。另外,在同一肿瘤中同时对CK和EMA呈阳性免疫组织化学反应。
临床表现吸烟人群为高发人群,小细胞肺癌患者中90%以上的人有吸烟史。发病年龄35-68岁,平均发病年龄60岁,男性多于女性。
小细胞肺癌早期可无症状,诊断时最常见的症状为乏力(80%)、咳嗽(70%)、气短(60%)、体重下降(55%)、疼痛(40-50%)、咯血(25%)。
一、由原发肿瘤引起的症状和体征
(一)咳嗽:为常见的早期症状,多为刺激性干咳,当肿瘤引起支气管狭窄,可出现持续性、高调金属音咳嗽。咳嗽多伴少量黏液痰,当继发感染时可合并脓痰。
(二)咯血:多为痰中带血或间断血痰,少数因侵蚀大血管出现大咯血。
(三)胸闷、气短:肿瘤引起支气管狭窄,或肿瘤转移至肺门或纵隔淋巴结,肿大的淋巴结压迫主支气管或气管隆突。
二、肿瘤在胸腔内扩展所致的症状和体征
(一)胸痛:肿瘤直接侵犯胸膜、肋骨或胸壁,引起不同程度的胸痛。如肿瘤侵犯胸膜,则产生不规则的钝痛或隐痛。肿瘤压迫肋间神经,胸痛可累及其分布区。
(二)上腔静脉综合征:多为上腔静脉受压迫或较少见的腔内瘤栓阻塞所致,表现为颜面、颈部、上肢水肿,颈静脉怒张,胸前部淤血及静脉曲张,可伴头晕、头涨、头痛。
(三)咽下困难:肿瘤侵犯或压迫食道,引起吞咽困难。
(四)呛咳:气管食管瘘或喉返神经麻痹引起饮水或进食流质食物时呛咳。
(五)声音嘶哑:肿瘤直接压迫或转移致淋巴结压迫喉返神经(多为左侧)时出现。
(六)Horner综合征:位于肺上尖部的肺癌称为肺上沟癌(Pancoast癌),当压迫颈8、胸1交感神经干,出现典型的Horner综合征,患侧眼睑下垂、瞳孔缩小、眼球内陷、同侧颜面部与胸壁无汗或少汗;侵犯臂丛是出现局部疼痛、肩关节活动受限,称为Pancoast综合征。
(七)肺部感染:由于肿瘤阻塞气道引起的、在同一部位可以呈反复发生的炎症,亦称作阻塞性肺炎。
三、肿瘤肺外转移引起的症状体征
(一)转移至淋巴结:锁骨上淋巴结转移多固定,质地坚硬,逐渐增大、增多、融合,多无痛感。
(二)转移至胸膜:引起胸痛、胸腔积液,胸腔积液多为血性。
(三)转移至骨:多呈隐匿经过,仅1/3有局部症状,如疼痛、病理性骨折。当转移至脊柱压迫脊髓神经根时,疼痛为持续性且夜间加重。脊髓内转移可于短时间内迅速出现不可逆的截瘫症候群。
(四)转移至脑:可由于颅内病灶水肿造成颅高压,出现头痛、恶心、呕吐的症状。也可由于占位效应导致复视、共济失调、颅神经麻痹、一侧肢体无力甚至偏瘫。
(五)转移至心包:可出现心包积液,甚至出现心包压塞的表现,呼吸困难,平卧时明显,颈静脉怒张,血压降低,脉压差缩小,体循环淤血,尿量减少等。
(五)转移至肾上腺、肝脏等部位,引起局部周围脏器功能紊乱。
四、肿瘤肺外表现及全身症状:肿瘤肺外表现包括非特异性全身症状,如乏力、厌食、体重下降。还包括副肿瘤综合征,常见的以下几种:
(一)类癌综合征:因5-羟色胺分泌过多导致哮喘样呼吸困难、阵发性心动过速、水样腹泻、皮肤潮红。
(二)Eaton-Lambert综合征:即肿瘤引起的神经肌肉综合征,包括小脑皮质变性、脊髓变性、周围神经病变、重症肌无力和肌病。
(三)抗利尿激素分泌不当综合征(syndromeofinappropriateantiduretichormonesecretion,SIADHS):表现为稀释性低钠血症,食欲欠佳,恶心、呕吐,乏力、嗜睡、甚至定向力障碍。
(四)肥大性肺性骨关节病:多侵犯上、下肢长骨远端,杵状指,指端疼痛,肥大性骨关节病。
(五)库欣综合征(Cushingsyndrome):肿瘤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样物质,脂肪重新分布等。
下面小编为您总结一下小细胞肺癌的化疗方案和出处
1
局限期SCLC局限期SCLC的治疗为同步或序贯化放疗,因此推荐EP或EC方案化疗4~6周期,差别无非剂量上的不同。
1.EP
顺铂60mg/m2d1+依托泊甙mg/m2d1-3Q21d
依托泊甙+顺铂联合同时每日2次对比每日1次胸部放疗治疗局限期SCLC:名局限期SCLC患者接受4周期EP方案化疗,随机接受同步45Gy的胸部放疗,每日2次或每日1次,中位随访8年,中位OS为23月对比18月,2年生存率为47%对比23%,5年生存率为26%对比16%。每日2次组的3级以上食管炎显著更高(27%对比11%)。
2.EP
顺铂80mg/m2d1+依托泊甙mg/m2d1-3Q21d
WJTOG,EP联合同步每日2次胸部放疗之后IP治疗局限期SCLC的II期研究:49名患者接受EP方案化疗联合同步胸部放疗45Gy,之后接受3周期伊立替康+顺铂巩固化疗,ORR88%,中位OS23月,2年生存率49%,3年生存率29.7%,中位PFS11.8月。主要*性为中性粒细胞减少(4级:84%),粒缺发热(3级:31%),感染(3~4级:33%),电解质紊乱(3-4级:20%)和腹泻(3-4级:14%)。
3.EC
卡铂AUC6d1+依托泊甙mg/m2d1-3Q21d
HeCOG,对比早期和延迟超分割胸部放疗联合同步化疗治疗局限期SCLC的II期随机研究:患者接受EC方案化疗6周期,并随机接受同步第1周期(A组,n=42)或第4周期(B组,n=39)开始的胸部放疗。ORR为76%对比92.5%,P=0.07。中位随访35个月,TTP为9.5月对比10.5月(NS),OS为17.5月对比17月(NS),2年生存率为36%对比29%(NS),3年生存率为22%对比13%(NS),远处复发率为38%对比61%(P=0.)。3~4级不良事件为19%对比12.5%(NS)。
2
广泛期SCLC广泛期SCLC的一线治疗为依托泊甙或伊立替康联合铂类,可根据患者的状况和不良反应调整剂量。
1.EP
顺铂80mg/m2d1+依托泊甙80mg/m2d1-3Q21d,6周期
CALGB,EP±紫杉醇和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治疗广泛期SCLC的III期研究:名患者随机接受顺铂80mg/m2d1+依托泊甙80mg/m2d1-3Q3W治疗6周期(n=),或顺铂80mg/m2d1+紫杉醇mg/m2d1+依托泊甙80mg/m2d1-3+G-CSFd4-18Q3W治疗6周期(n=)。ORR68%对比75%;中位无失败生存为5.9月对比6月,P=0.;中位OS9.9月对比10.6月,P=0.。*性导致死亡率为2.4%对比6.5%。
2.EP
顺铂75mg/m2d1+依托泊甙mg/m2d1-3Q21d
SALUTE,贝伐联合化疗治疗广泛期SCLC的随机II期研究:名患者接受顺铂或卡铂联合依托泊甙治疗,并随机接受贝伐珠单抗(n=52)或安慰剂(n=50)治疗,首要研究终点PFS。贝伐组PFS更长,两组分别是5.5月对比4.4月,HR0.53;中位OS类似,分别是9.4月对比10.9月,HR1.16;ORR58%对比48%;中位DoR4.7月对比3.2月。3级以上不良事件发生率为75%对比60%。
总的说来,IP方案和EP疗效类似或更佳,但不良反应也较大,因此也可以作为一线治疗的选择,依旧要根据患者的状况和不良反应来制定剂量和频率。
3.IP
顺铂60mg/m2d1+伊立替康60mg/m2d1,8,15Q28d
伊立替康+顺铂对比依托泊甙+顺铂治疗广泛期SCLC的3期研究:名患者入组,中位OS12.8月对比9.4月,P=0.;2年生存率分别是19.5%对比5.2%。EP组的严重骨髓抑制发生率更高,而IP组的严重腹泻发生率更高。
4.IP
顺铂30mg/m2+伊立替康65mg/m2d1,8Q21d
EP对比IP治疗广泛期SCLC的III期研究:首要研究终点是OS。患者随机接受IP(n=)或EP(n=)治疗,方案为顺铂30mg/m2+伊立替康65mg/m2d1,8Q3W,或顺铂60mg/m2d1+依托泊甙mg/m2d1-3Q3W至少4周期。ORR(48%对比43.6%),TTP(4.1月对比4.6月)或OS(9.3月对比10.2月)没有显著差异,3~4级中性粒细胞减少36.2%对比86.5%,贫血4.8%对比11.5%,血小板减少4.3%对比19.2%,呕吐12.5%对比3.8%,腹泻21.3%对比0%。
5.IC
卡铂AUC5d1+伊立替康50mg/m2d1,8,15Q28d
伊立替康+卡铂对比依托泊甙+卡铂治疗广泛期SCLC的随机II期研究:70名患者随机接受卡铂AUC5+伊立替康50mg/m2d1,8,15或卡铂AUC5+依托泊甙mg/m2d1-3治疗,首要研究终点是ORR。3~4级血小板减少发生率是17%对比48%,中性粒细胞减少发生率26%对比51%,3~4级腹泻分别为18%对比6%。ORR为67%对比59%(P=0.24),中位PFS9月对比6月(P=0.)。
3
复发难治性SCLC对于一线治疗后超过6个月复发,特别是一线治疗比较敏感的患者来说,再次使用原一线方案是一个可行方法。依据来自于下面2个研究:
诱导方案复发后再治疗的研究:37名接受5周期环磷酰胺+多柔比星+依托泊甙(CDE)治疗后有反应的患者,中位反应持续时间是34周。复发后所有患者再次接受CDE方案化疗,23名(62%)依旧有反应。再治疗有反应患者的特征是:第一次治疗CR,反应持续时间大于34周。
SCLC的再诱导治疗研究:13名初次化疗反应的SCLC复发时接受原方案化疗,中位脱离治疗时间30周。15%对再诱导治疗反应,中位生存时间94周。诱导方案有效且持续时间较短时,复发再诱导可能依旧有效。
对于复发时间小于6个月的难治性SCLC患者,二线治疗应考虑换药治疗。可用药物如下:
1.口服托泊替康(2.3mg/m2d1-5Q21d)
托泊替康二线治疗SCLC的III期研究:名局限期或广泛期SCLC、一线治疗结束后≥90天复发的患者接受托泊替康2.3mg/m2d1-5口服(n=)或1.5mg/m2d1-5静脉输注(n=),21天一周期。首要研究终点是ORR。二者疗效类似,ORR为18.3%对比21.9%,中位OS33.0周对比35.0周,1年生存率32.6%对比29.2%,2年生存率12.4%对比7.1%。4级中性粒细胞减少47%对比64%,4级血小板减少29%对比18%,3~4级贫血23%对比31%。
2.静脉托泊替康(1.5mg/m2d1-5Q21d)
托泊替康对比环磷酰胺+多柔比星+长春新碱治疗复发性SCLC:名一线化疗后至少60天复发的患者,随机接受托泊替康1.5mg/m2d1-5Q3W(n=)或CAV(环磷酰胺0mg/m2+多柔比星45mg/m2+长春新碱2mg)d1Q3W(n=)治疗。ORR分别是24.3%对比18.3%,P=0.;TTP13.3周对比12.3周,P=0.;OS25.0周对比24.7周,P=0.。4级中性粒细胞减少发生率37.8%对比51.4%,4级血小板减少发生率9.8%对比1.4%,3~4级贫血发生率17.7%对比7.2%。
3.上文中的CAV方案同样可用于二线治疗
环磷酰胺0mg/m2+多柔比星45mg/m2+长春新碱2mgd1Q21d
4.伊立替康(mg/m2QW)
伊立替康治疗难治复发SCLC的II期研究:16名难治复发的SCLC患者接受治疗,中位脱离化疗时间为7.3个月。15名患者评估。ORR47%,中位DoR58天,主要*性为骨髓抑制(主要为白细胞),腹泻和肺*性。
5.紫杉醇(mg/m2Q21d)
紫杉醇治疗经治SCLC:24名一线治疗后3月内复发的SCLC患者接受紫杉醇mg/m2Q3W再治疗,21名评估疗效和*性。7例PR(29%),5例SD。中位生存天。*性致死4名,非血液学*性可控。
6.多西他赛(mg/m2Q21d)
多西他赛治疗经治SCLC的II期研究:34名患者接受多西他赛mg/m2Q3W治疗,7例PR(25%),DoR3.5~12.6个月。*性主要是中性粒细胞减少,脱发和无力。
7.替莫唑胺(75mg/m2/d×21天Q28d)
替莫唑胺治疗敏感复发或难治性SCLC的II期研究:64名患者(包括48名敏感复发,16名难治)接受替莫唑胺75mg/m2/d×21天Q28d治疗,首要研究终点是ORR。敏感组有1例CR,10例PR(ORR23%),难治组有2例PR(ORR13%),二线和三线治疗的ORR分别是22%和19%。具有脑转移的患者,38%有反应。3级以上血小板减少和中性粒细胞减少发生率14%。
8.替莫唑胺(mg/m2×5天Q28d)
替莫唑胺5天方案治疗复发SCLC的研究:25名患者接受替莫唑胺mg/m2×5天Q28d治疗,3-4级不良事件20%(贫血,血小板减少,中性粒细胞减少和便秘)。ORR12%。
9.长春瑞滨(25~30mg/m2QW)
长春瑞滨治疗经治SCLC的II期研究:26名距离一线治疗至少3月的复发SCLC患者接受长春瑞滨30mg/m2QW治疗。PR4例(16%),SD7例。剂量限制性*性为非累积性白细胞减少,发生率80%。
10.口服依托泊甙(50mg/m2/d,未经过VP-16治疗者)
口服VP1-6治疗难治性SCLC的II期研究:26名经治的难治性SCLC患者接受口服依托泊甙50mg/m2/d治疗,25名没有经过顺铂+依托泊甙治疗,14名接受过CAV化疗。剂量限制性*性为粒细胞减少。1例CR,5例PR(持续6~20周),ORR23%。
11.吉西他滨(0mg/m2d1,8,15Q28d)
ECOG,吉西他滨治疗难治复发性SCLC的II期研究:46名患者(20名难治,26名敏感)接受吉西他滨0mg/m2d1,8,15Q28d治疗,42名接受评估。主要3~4级血液学*性包括中性粒细胞减少(27%)和血小板减少(27%),3~4级非血液学*性为肺*性(9%)和神经*性(14%)。ORR11.9%,其中难治者5.6%,敏感者16.7%,中位生存7.1月。
二线治疗的反应率大多在10%~20%,二线后生存期只有3~7个月。但在免疫治疗等等成熟和普及之前,化疗还是这部分患者的最佳选择。
澳大利亚癌症研究产品: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