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医堂在全球华人圈有近百万爱好养生修炼的专业受众,为通过网络进行“佛医禅修”的普及教学,“佛医堂云道场”已经建立,现在只需元年费即可加入,还可每天阅读众多专业同修的“实修日志”以及交流学习,点此了解详情
▲扫码加入佛医堂云道场
师兄们好!《经纬》曰:「六月中,小大暑者,就极热之中,分为大小,初后为小,望后为大也。」
大暑是夏季的最后一个季节,正值中伏,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此时北方多高温闷热桑拿天,但时有大雨,南方雨水更多,沿海地区或有台风。
天气酷热难耐,可以寻些凉快的地方避暑,竹海、森林、深山、瀑布之类,「清风不我留,月亦无一言」,亲近自然,宿在山野间,感受宁静与凉意。
大暑三候
《历书》云:「大暑,斯时天气甚热于小暑,故名大暑。」大暑的热与小暑相比,更显得蒸郁,人的心情也容易郁郁不舒。就等着大雨时行,才有难得的清凉。
初候(7.23~27)腐草为萤
大暑时,萤火虫孵化而出,古人有萤火虫是腐草变成的错觉。
二候(7.27~31)土润溽暑
「溽」是指土之气润蒸郁而成的湿,「暑」就是热的意思。天气又湿又热。
三候(8.1~8.8)大雨时行
前一候蒸腾的水汽降下来了,时常有大雨,天气变凉。
大暑节气民间习俗
1.饮伏茶伏茶,顾名思义,是三伏天喝的茶。这种由金银花、夏枯草、甘草等十多味中草药煮成的茶水,有清凉祛暑的作用。
古时候,很多地方的农村都有个习俗,就是村里人会在村口的凉亭里放些茶水,免费给来往路人喝。
陈年老六堡(祛湿首选)
2.晒伏姜伏姜源自中国山东、山西、河南等地,三伏天时人们会把生姜切片或者榨汁后与红糖搅拌在一起,装入容器中蒙上纱布,于太阳下晾晒。
充分融合后食用,对老寒胃,伤风咳嗽等有奇效,并有温暖保健的功效。
3.烧仙草广东很多地方在大暑时节有“吃仙草”的习俗。民谚说“六月大暑吃仙草,活如神仙不会老”,仙草冻和烧仙草是厦门人常见的消暑凉品。
4.食凤梨大暑期间,我国台湾有吃凤梨的习俗,民间百姓认为这个时节的凤梨最好吃。加上凤梨的闽南语发音和“旺来”相同,所以也被用来作为祈求平安吉祥、生意兴隆的象征。
大暑导引养生法
大暑是一年中最热的时节,阳气达到鼎盛,天地之气将由阳转阴。此节气高温闷热,且多有暑雨湿气,易耗津伤阳。此时湿气、暑气都会从汗液、小便排出,祛湿气就是消暑气。
1.大暑六月中坐功图运:主太阴四气。
时:配手太阴肺湿土。
坐功:每日丑、寅时,双拳踞地,返首向肩引作虎视,左右各三五度,叩齿,吐纳咽液。
陈希夷二十四气导引坐功图势—大暑
治病:头项胸背风*、咳嗽上气、喘渴烦心、胸隔满、臑臂痛、掌中热、脐上或肩背痛、风寒汗出、中风、小便数欠、淹泄、皮肤痛及麻、悲愁欲哭、洒淅寒热。
2.后背撞墙排湿气现在天气又湿又热,人体也易如此,常常会出现水液排泄不畅,过多的热量排除不去。而背部撞墙法可以疏通膀胱经,经络疏通,体内的淤堵、燥气、湿热就可以排出了。
方法:在离墙10~15厘米处站立,全身自然放松,用背部向后撞击墙壁,待身体弹回后再撞击,约一秒钟撞一下,最好从上到下的撞击整个后背。这样简单的背部撞墙,可以帮助湿热体质疏通经络,清除体内湿热。
注意:撞击时,动作要有力但不可过猛,保持协调均匀。
背部撞墙法虽然很简单,但应循序渐进,一开始可以先撞击5~10分钟,渐渐地增加到30分钟左右,最好能长期坚持。
3.按摩承山穴解困乏承山穴是祛湿大穴。湿气重的人按承山穴,酸胀痛感会非常明显。因湿重而常感困倦时,承山一按就能醒神了。
按揉承山几分钟,会感觉身上微微发热,这表示膀胱经上的阳气被激发,正在排出湿气。
取穴:微微施力垫起脚尖,小腿后侧肌肉浮起的尾端即为承山穴。
义工示范(仅供参考)
方法:
以下方法任选其一即可,每天5~10分钟,最佳时段是下午三点到五点。
①如果你的床沿有一定硬度,可以躺在床上,将承山穴刚好放到床沿的位置,来回转动小腿,或抬腿自由落下即可敲击按摩到承山穴。
②站立,用脚跟敲击另一侧的承山穴。或用按摩锤敲打承山穴。
③坐姿,将脚踝搭在膝盖上,刚好将小腿肚面向自己,用刮痧按摩板按揉承山穴。
大暑节气养生指南
古语说:“大暑,斯时天气甚热于小暑,故名大暑。”大暑的热与小暑相比,更显得蒸郁,人的心情也容易郁郁不舒。大暑是一年中最热的时节,阳气达到鼎盛,天地之气将由阳转阴。此时易耗津伤阳,更要重视健运脾阳。
大暑至,自然界和机体阳气最旺之时的千金一刻,冬病夏治的最佳时机。
一定要注意,大暑季节要出点养生汗身体才健康!可以通过喝热水,散步,姜水的方式让身体微微出汗,排出体内的湿*才能秋冬不生病。
1.阳盛于外,不可贪凉大暑时节,阳盛于外,身体腠理开泄,体表温度高,身体内部反而虚弱。阳气外散,内阳不足,特别是平时脾胃虚寒的人,更容易腹泻。晚上睡觉应用毛毯盖好脐、腿、足,日常饮食要多食生姜以温里,不可贪食冷饮。如果想吃冰镇的东西,可以冷藏姜汁撞奶,生姜大枣汤这类性温的汤水。
此时也要切忌骤然冷水冲澡,要循序渐进防热闭气郁。时饮热茶,促进汗腺分泌,帮助身体散发热量,降低体温。
练功夫补气血推荐:云南传统黑红糖
2.清热解*,可食苦味对于湿热、痰多的人来说,大暑养生重在「清」。大暑炎热,身体代谢旺盛,最适宜排热*。平素阴虚、湿热、痰湿的人往往发热心烦,口渴起痘。这时候要多食苦味,苦瓜、苦菜、莴笋、油麦菜等。如果没有食欲,多以醋佐餐,能生津、开胃、行气,醋泡生姜、醋泡黑豆、白醋浸时蔬等等。
要多吃些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养护脾胃。如山药、莲藕、绿豆、薏仁等。
3.艾灸太白,养护脾阳艾灸温阳,最适于养脾,可艾灸脾经太白穴。如果能在脾经当令时(上午9点~11点)内艾灸,效果更好。
太白穴位置:在足内侧缘,当足大趾本节(第1跖趾关节)后下方赤白肉际凹陷处。
脾性升清而胃性降浊,二者为气机升降的枢机,养脾之升要同时养胃之降,可配合艾灸胃经足三里穴,以健脾养胃,化湿理气。
4.大汗排*大暑正值“三伏”中最热的“中伏”,在这个一年最热的节气里,真的是出门5分钟,流汗2小时。但是,大家可能不知道,其实“汗泄”是一种最好的排*方式,把累积的暑气、寒气、热气排出体外。
可以尽情的流汗,但不要做过于剧烈的运动,运动后要注意不要受凉,否则就得不偿失了。
虽然流汗好处多多,可是水分流失,食欲不振,对肝脏和脾脏的健康会有影响。要记得及时补充水分和营养,注意饮食清淡,减少身体负担。
5.大暑时节湿气重夏季雨水多,空气湿度大,中医认为,湿为阴邪,易阻遏气机,损伤阳气,湿邪重浊向下,容易伤害脾胃功能,导致消化不良。
湿邪为身体垃圾,脾功能强大才能有效运化水湿。
除了自身所在的生活环境之外,身体脾胃的运化功能才是我们祛湿的根本利器。因为脾胃虚,湿气才能产生,所以杜绝湿气生成之源才是关键!
1)四神汤:四神汤是由莲子、芡实、山药、茯苓组成,可以配合糯米或大米煮粥,长期坚持,可以健脾祛湿哦!
2)经方附子理中汤:附子理中汤化裁自《伤寒论》的理中丸,理中丸原方:人参干姜炙甘草白术各三两。
推荐用法:红参30g、干姜60g、白术30g、炙甘草30g、附子30g、生地90g,食欲不振,可以加橘皮45g,枳实30g(具体用药一定要在专业经方家指导下辨证用药哦)
趣解经方:本方中,附子振奋心阳,振奋全身机能,给身体增加阳光的坏境,红参将气血收敛到腹腔,参与消化吸收,相当于给脾胃种庄稼的过程增加人手,炙甘草是一个保水药,白术祛湿,相当于除杂草的过程,生地补津液。
经典普洱:小青柑
大暑素味
大暑不仅是暑,还有讨厌的湿气。湿气大的人,胖、精力不足、口中发黏,甚至能造成皮肤长色斑或扁平疣、手气脚气、大便粘、长期的白带或者妇科炎症等。最近雨水多,湿气的困扰更为严重。
材料:红豆20g,薏米20g,糙米20g,肉桂粉2g。
做法:
1、粥料浸泡3~5小时,放入电炖盅中慢炖4小时,直至红豆变软、薏米糙米开花。
2、起锅前20分钟,放入肉桂粉即可。
薏米可以利肠胃,消水肿,健脾益胃,久服轻身益气。红豆能利水、消肿、健脾胃、补心。再加一点点的肉桂粉一起使用,可以激发身体的阳气,祛湿的效果更好,虚寒体质煮粥时加入,也可以平衡薏米的凉,味道更香甜。
?为更多师兄学习实修,佛医堂特别设立“网络实修群”教学体系,加入佛医堂“网络实修群”教学体系,报名请点此了解
教学音频
这里分享弘南老师在佛医堂近期的部分“佛医养生禅修”的讲座摘录,建议用手机安装“听伴”APP,并
佛医堂所发布、回复的一切内容大多整编自网络公开内容,经义工精简文字,以利于快捷阅读。所有内容仅为公益性研讨、参考之用,不一定代表佛医堂意见,亦不一定完全正确。如您有任何问题,欢迎“写留言”与义工编辑交流。如您认为图文内容有任何版权问题,请邮件联系: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