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聆听醉美音乐
“中秋”起源“中秋”这一词最早记载于《周礼》,因我国古时的历法,农历八月十五,正好是一年的秋季,而且是八月中旬,故称为“中秋”。
中秋是气候转换分界点一过中秋,天气明显转凉,早晚温差大,人体新陈代谢渐缓,容易感冒、咳嗽。除上呼吸道毛病外,有些人会有皮肤干燥,腹泻、便秘、肠胃功能失调等问题。
中秋为湿燥交替之时每年的中秋时节是湿与燥转化的时期。《素问》有“秋伤于湿,冬生咳嗽”的说法。人体既易受湿邪,又易受燥邪。而燥易伤肺,湿伤脾胃,所以此时,人们患病多为肺燥脾湿。
中秋是养生重要之时1、秋冻-不要急着加衣服。
古语:春捂秋冻,不生杂病。中秋时节,虽然气温已经开始变化,但是并不稳定,依然要防备“秋老虎”来袭。
过早增加衣服,一旦气温回升,容易出汗,而秋风却没有春风那么温柔,出汗吹风,容易着凉,从而出现咳嗽、打喷嚏、流鼻涕、发烧等伤风感冒症状。
所以在这个时候,适当冻一冻,为入冬打好基础,才是上策。
衣着上虽然不宜捂,但夜晚和早晨凉意很浓时适当加衣,夜里睡觉也要注意关好窗户,睡午觉的时候,盖好肚子和膝盖,以免受凉。
尤其是老年人更应注意,不可拘泥于“秋冻”之说。
2、秋乏-早睡早起解秋乏。
秋季自然界的阳气由疏泄趋向收敛、闭藏,另外入秋后,因夏天过度的消耗未能及时补偿,人体常出现浑身酥软、精神疲惫、饮食不化、睡意绵绵等“秋乏”表现。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秋三月养生应当“早卧早起,与鸡俱兴”。其中“早卧”可顺应阴精的收藏,以养“收”气;“早起”可顺应阳气的舒长,使肺气得以舒展。
早睡早起劳逸适度,保证充足的休息,注意不要熬夜,以顺应自然界收藏之势。
3、秋行-适当运动,微出汗为妙。
中秋时间,气候适宜,正是人们参加户外运动的大好时机,适当的户外运动有利于身心健康,排除烦恼。
然而秋天的运动不能让其气散,所以运动不能过急,也不能剧烈,量也不能过大,最好是微汗为宜。
可以适当选择登山、慢跑、骑车、散步等运动方式。
4、秋食-粥食秋汤,防胃肠炎。
秋季燥邪易伤肺,所以中秋时节可以多吃些滋阴润燥的食物,从性味来说,少食辛辣、适当增加酸食物,能有效预防肺气太盛而克伤肝木。
早在《礼记·月令》中就有“仲秋之月养衰老,行糜粥饮食”的说法,时值中秋,喝粥可以顾护肠胃、滋养津液,可谓是正当时的养生佳品。
中秋穴位保健秋季应补肺健脾养胃,“秋三月,肺气旺”,肺是最易被侵犯的脏器,五行中肺属金,脾胃属土,土生金,养肺要先增强脾胃功能。
天突穴:位于左右锁骨下右间的凹陷处,属肺经,每天用手指揉按2-3分钟或艾灸,只要坚持做可以有效预防并缓解肺部疾病,例如咳嗽、哮喘等。
承浆穴:位于嘴唇下凹处,以食指用力压揉,口腔人就会涌出分泌液,不仅可以预防秋燥,而且还可延缓衰老,同时可使老人面色红润。
中脘穴:肚脐上4寸位置,刚好位于胃脘,将掌根放在中脘穴上,稍用力轻轻揉5-10分钟,可促进消化,缓解胃胀胃痛症状。
足三里:按摩足三里能治疗消化系统的常见病,对胃炎、胃下垂、呕吐、嗳气、便秘以及高血压等也有辅助治疗作用。
合谷穴:按压合谷穴左右各下,可治疗感冒、头痛、眩晕、咽炎、扁桃体炎、咳嗽、牙痛、鼻炎等病症。
1、中医药宝藏——藏红花
2、应对秋燥,一日三餐可预防
3、它是“除湿之王”,健脾祛湿功效强!
4、健康
秋季养生先养肺
5、中医艾灸强免疫抗肿瘤,你需知道!
6、科普
手把手教您种好一棵朱顶红
声明:我们尊重原创,本平台所载图文等稿件均出于为公众传播公益目的。本平台使用的非本站原创图、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所有者联系,如若内容版权人认为本次转载行为不当,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在24小时内删除。
END
主营业务朱顶红种苗、种球、如意球批发销售广东圣茵花卉园艺有限公司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