喉颈气管狭窄成形术优点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错过这个乌托邦建筑艺术展,你可能错过20
TUhjnbcbe - 2021/12/28 16:50:00
北京皮肤科医院哪最好 https://m-mip.39.net/fk/mip_9116602.html

你还有6天时间去看这个展

无论建筑师还是艺术家,没有脑洞就意味着绝望。

如果说打开脑洞最好的方式是幻想,那“乌托邦”一定是最理想的命题。没有什么比构想整个世界更刺激的了。

意想不到的是,在这场由建筑师及策展人野城策展的展览中,低调地装下了20多个乌托邦世界,却出自中国当代脑洞最大的一批建筑师和艺术家。

这个展场本身就是一个“关于乌托邦的乌托邦”。

你不了解的“乌托邦”?

“乌托邦(Utopia)”的趣味性和重要性,被很多人忽略了。

最早接触“乌托邦”这个词,大概是初中*治课本,从年托马斯·莫尔的《乌托邦》一书,讲到“空想社会主义”的傅里叶、欧文和圣西门。

“乌托邦思想由来已久,人类在建构现实世界的同时一直在平行地虚构着另一个想象的世界,比如《圣经》的伊甸园、但丁《神曲》的地狱、柏拉图的《理想国》,”野城说。在中国,也有东晋陶渊明描绘的“桃花源”、清代曹雪芹笔下的“大观园”等东方色彩的乌托邦。

但公众接触更多的,是“反乌托邦(Anti-utopia)”电影,这几乎涵盖了我们最喜欢的那些科幻片。

┇电影《大都会》

年德国导演弗里兹·朗的电影《大都会》是最早的“反乌托邦科幻电影”。影片讲述在未来社会,大机器统治人类世界。

年代到70年代的反乌托邦科幻电影内容多改编自风靡一时的反乌托邦小说,例如奥逊·威尔斯的电影《审判》(年)。

至于后来的《发条橙》(年)、《银翼杀手》(年)、《十二猴子》(年)、《黑客帝国》(年)等等,都是反乌托邦科幻电影的代表作。

┇电影《黑客帝国》

?

建筑师把乌托邦搞大了

除了电影人,建筑师是搞乌托邦的一把好手。野城提到:从文艺复兴时期“乌托邦”思想复苏直到近现代,科技飞速发展和人口急速膨胀,带来了建筑技术以及城市化的空前突破,这再次激发了人们对“城市”这一巨大人造物的想象。

于是,建筑师、城市规划师们在城市乌托邦中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

“19世纪初傅立叶提出可容纳-人的巨型建筑‘法兰斯泰尔’,年柯布西耶的‘马赛公寓’终于得以实现。作为现代主义建筑的典范,这栋建筑已初具‘立体城市’的特征。”

┇马赛公寓,图自图虫创意

┇马赛公寓,图自网络

野城在策划这场展览前,对乌托邦历史做了大量梳理,包括霍华德的“田园城市”、柯布西耶的“光辉城市”、赖特的“广亩城市”、弗里德曼的“空间城市”、日本“新陈代谢”派提出“巨构”建筑、英国“建筑电讯”实验建筑小组的“插座城市”、“行走城市”……年代库哈斯、扎哈等建筑师针对曼哈顿的一系列反乌托邦实验建筑构想,更是通过建筑师的视角对现实城市进行着反思和批判。

展览本身就是一个乌托邦

如果把中国当代想法最多、脑洞最大的一批建筑师和艺术家们聚集起来,办一场关于乌托邦的展览,会怎样?

年,作为建筑师/诗人/艺术家/评论家/策展人的野城把这件事办了。他邀请到中国最活跃的一批建筑师和艺术家(冰逸、谷文达、刘家琨、刘珩、刘韡、刘晓都+UPRD、马岩松、邱黯雄、邱志杰、汪建伟、王澍+陆文宇、王昀、吴俊勇、杨泳梁、姚仁喜、野城、尹秀珍、袁顺、张永和、朱锫、朱小地),在“重构乌托邦”的主题下,呈现各自构想中的“另外一个世界”。

野城提到:“可以说现代建筑学和乌托邦理念是相互交叠地发展,并且相互促进。建筑学的系统性和可视化也让乌托邦理论更加直观和具有可操作性。所以这一百多年来,建筑师无疑是推动乌托邦思潮的主角。”

┇展览现场

这场由华·美术馆主办、野城策展的“重构乌托邦”建筑艺术展于年3至5月在深圳展出后,来到了成都西郊安仁的华侨城创意文化园。

聚集中国当代如此有分量的建筑师和艺术家们,探讨一个不常被提及的乌托邦话题,这件事本身多少有些乌托邦意味。

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或许是国内探讨此类话题的最近一个高峰,建筑师刘家琨早期的反乌托邦小说《明月构想》就是创作于那个时期。

经过近三十年的城市化浪潮后,乌托邦话题在今天再次被提及,却有了另外一种意味。这是在物质膨胀、信息超载之后更具反思价值的一次“回归”。

如野城所说:“‘重构乌托邦’不是对乌托邦的复辟,而是批判性地重构,是对这个想象力极度匮乏的物质主义科智时代进行的一场精神性实验。”

20+个意想不到的世界

建筑师与艺术家同台,他们在思考乌托邦时有什么差异?

野城认为,他们的“创作出发点、创作手法、表达方式等都不一样……没有经过建筑学教育和训练的职业背景,艺术家在想象和概念层面比较能发挥,但在构思的系统性、落地性和细节上还是远不及建筑师……不过艺术家的优势是可以不被某些实际问题、专业问题或者细节牵绊,可以比较自由地想象和创作,这方面带来的灵感有时候对建筑师也有启发作用。”

“废铁烂门做成的哥特教堂”

刘韡《仅仅是一个错误No.2》

-

××cm

装置

木门,木门框,亚克力板,不锈钢,铁

“旧衣服和行李箱做成的折叠塔”

尹秀珍《7》

××-cm

装置

旧衣服,行李箱,不锈钢,尾喉,排气管

?

刘韡

艺术家

?

尹秀珍

艺术家

尺度最大的两组作品是装置艺术家刘韡和尹秀珍的作品。这两组作品无论形式还是气质都与本次展览的精神性的高度契合。

刘韡的作品是用工地回收的旧门框、旧窗框搭建组合成的类似哥特教堂的装置,而尹秀珍的装置作品《7》沿用了她用旧衣服拼贴的造型语言,制作了7个可折叠的布塔。塔身可以完全放在基座的旅行箱内。同时这样一组折叠建筑的装置又与建筑师的参展作品相呼应。

尹秀珍这组旧布折叠塔和刘韡的旧建筑材料搭建的木塔遥相呼应。这两件装置同时是男性和女性两个属性的对话,同是也是在探寻男人和女人对待世界本体的不同看法,以及在现象学层面的各种可能性解读。

——野城

“悬浮的西村大院”

刘家琨《西村大院》

建筑:-

装置:

××cm

装置

铝板,钢丝

?

刘家琨

家琨建筑设计事务所

建筑师刘家琨把他的成都“西村大院”转变成了一个悬浮的建筑装置,颇有未来城市的感觉。整个建筑如回字形把地块整个围合起来,中间是空出的公共空间,有绿地运动场,晚上还有专门的露天电影院的播放区。

而这个围合起来的建筑有很多坡道,骑自行车可以从地面一直骑到屋顶,这些空中步道也制造了很多公共休闲的空间,很多人在上面跑步、跳舞、散步,这无形中增加了社区的活力,促进人们的交流和邻里关系。

这个建筑本身就很具有实验性,把它的形式转化成铝制的飘浮楼板这样的装置,上面有很多模型小人,再现了各种活动场景。野城认为“这是个特别好的建筑与艺术相互转化的案例”。

——野城

“住在全透明的玻璃房子里?”

张永和《垂直玻璃宅》

67×45.5×59cm

建筑模型

木,亚克力,塑料

张永和《垂直玻璃宅》

71×50.5cm

建筑绘图

纸,水彩

?

张永和

非常建筑设计事务所

建筑师张永和的《垂直玻璃宅》,无疑是本次展览最具乌托邦实验性的建筑作品。

这个作品早在年就已经构想出来,建筑师绘制了非常详细的平面立面和剖面图,年在上海西岸的一个大型展览中被建造出来。这是个外表看起来比较封闭的混凝土塔楼,但内部的楼板和墙面全部是玻璃。

从玻璃天井透入的自然光可以穿过每层楼板一直照亮到底层。特别是浴室厕所和厨房也完全是透明的,所有的管线设备都暴露出来。当然这里生活的人的生活也完全暴露在这个混凝土盒子之类。这个作品在探讨空间的透明性,以及这种透明性对人的行为的影响。这是很有实验性的尝试,它在探讨建筑空间的本体。

——野城

“从山海经到未来世界”

邱黯雄《新山海经3》

30′00″

影像

?

邱黯雄

艺术家

影像艺术家邱黯雄的《新山海经3》也是特别有实验性的水墨影像作品。他以《山海经》为背景素材,通过手绘水墨和三维动画的结合,构筑了一个介于未来与传统之间的城市。很多角色与场景的构思如同山海经里的怪物在互联网人工智能时代的再现。在这种水墨和科幻的异化氛围中,我们有了一种不同的对未来的体验。

——野城

“几万人住进一个庞然大物”

刘晓都+UPRD《一个可见的深圳乌托邦》

××cm,95×65×cm

建筑模型

木材,亚克力板

?

刘晓都+UPRD

都市实践

刘晓都+UPRD的《DenCity·一个可见的深圳乌托邦》是对未来高密度大城市的一种建筑师式的想象。未来的城市会变得越来越庞大,密度也会越来越密,这样的趋势不可避免。未来的城市很可能发展成Dencity这样的一个巨大的单体建筑,一栋建筑内就有几万人居住生活。

这个作品当然也是对这种高密度大城市的批判,有钱的人住在Dencity的表面享受着自然的日光和雨露,大量没钱的人居住在Dencity的内部,过着暗无天日的日子,这有点像科幻小说《北京折叠》的场景,但更残酷的是这样的阶级结构在Dencity中是固化的。当然Dencity也有积极的一面,它几种各种生态技术,以体量和密度的优势提高城市效率,同时节能减排,降低污染。

——野城

.

.

.

谷文达《中国》

4′24″

影像

马岩松《哈尔滨大剧院》

×66.6cm

摄影

数字微喷

摄影师:关口尚志

马岩松《*山太平湖公寓》

×66.6cm

摄影

数字微喷

摄影师:关口尚志

马岩松《朝阳公园广场》

×66.6cm

摄影

数字微喷

摄影师:关口尚志

邱志杰《想象地理学》

3幅,每幅×cm

纸上铜版画

邱志杰《乌托邦地图》

×cm

纸上水墨

邱志杰《建筑地图》

×cm

纸上水墨

王澍+陆文宇《文村保护与改造》

-

摄影

王昀《月球上的“M-住宅3号(2)”》

×60cm

拼贴绘图

数字微喷

王昀《远离地球的“共同体-M”》

80×70cm

拼贴绘图

数字微喷

吴俊勇《飞舟》

6′45″

三屏影像

杨泳梁《络绎不绝》

7′00″

单屏4K影像

野城《对冲-空性机》

×60cm

数字绘图

数字微喷

袁顺《意念之景#15》

4

×cm

摄影

彩色合剂冲印

张永和《小侦探:寻书记》

绘本

.

.

.

“参展者们有的着眼于对未来城市形态的探索,有的对城市系统提出新的模式,有的对建筑的建构提出新的方法,有的对社区和人居生活提出新的畅想,有的通过影像和绘画展现了乌托邦或反乌托邦的未来图景,有的对建筑、艺术甚至我们这个世界的本体进行探寻。在喧嚣的大建设背景之下,这样的思考难能可贵。”除了作为策展人,野城也作为参展艺术家创作了一个名为《对冲-空性机》的作品。

“‘重构乌托邦’展览以乌托邦为引子,更多的是对建筑和艺术的本体,乃至我们这个世界的本体的追问,同时也是对乌托邦实验精神的倡导。”

?

野城

《重构乌托邦》策展人

“‘重构乌托邦’不是对乌托邦的复辟,而是批判性地重构,是对这个想象力极度匮乏的物质主义科智时代进行的一场精神性实验。”

除了针对展览本身对野城的采访,我们还问了一些轻松的话题:《三体》中有大量关于未来城市和建筑的描述,你如何看待作者的这些思考?如何评价《明月构想》《源泉》《》等乌托邦或建筑色彩的小说?你推荐哪些“建筑小说”?

野城:《三体》这部科幻大作的成功当然其中对未来城市的构想功不可没,当然一个好的科幻不能只是宏大酷炫的场景,还要有过硬的构思和情节,还有人物的塑造,城市建筑方面的构思是小说的背景基础,上面还需要很多东西来充实。不过很多好的小说是离不开城市和建筑的构思,电影更是。文学领域对城市的想象和塑造也非常有价值,甚至更没有局限,文字可以天马行空地塑造各种城市和建筑的可能性。你提到的这几本里只有《明月构想》是建筑师写的,也是重构乌托邦的重要参展人刘家琨的代表作。他在做建筑之前一直在写作,都差点进作协了,如果他不做建筑应该也会是个很好的作家。后来他做建筑,小说自然也没有多少时间写,但他对现实的不满和理想通过小说的形式得以宣泄了。建筑师里面有过比较专业写作经历的还有一个就是库哈斯了,他的《癫狂的纽约》可以看看,他也写过一些短篇建筑小说,比较代表的是那个海上飘浮的游泳池。建筑师应该多读一些非建筑专业的书,多看些非建筑领域的展,这对个人塑造和创作提升很有帮助。我推荐阿西莫夫的《神们自己》《永恒的结局》,还有威廉·吉布森的《神经漫游者》,这是先知型的大神,哪怕在我们这个科技暴涨的时代读,也还是觉得非常有预见性。还有冯索瓦·史奇顿的《朦胧城市》系列绘本,非常棒的城市绘本。

坐标成都安仁,展期还剩6天

身在成都,国庆期间不想出远门,开车到安仁古镇看看这个展览,可能是再好不过的选择。几点实用信息:

1.展期到10月7日结束;

2.每天上午10点开馆,下午4点半禁止入场,5点闭馆;

3.导航“华侨城创意文化园”(成都安仁镇迎宾路二段号),园区内可停车;

4.需在园区门口

1
查看完整版本: 错过这个乌托邦建筑艺术展,你可能错过20